缩表是什么意思,美联储正在建立一个充足准备金制度

2023-04-17 05:25:03 82阅读

缩表是什么意思,美联储正在建立一个充足准备金制度?

充足准备金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并不能说是一件事情。美联储实施充足准备金制度是为了弥补市场上由于缩表造成的准备金不足问题,这种制度可以视为短期的对于银行间流动性的补充,但不能认为是量化宽松重新开始。

一、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第一,什么叫做超额准备金?

缩表是什么意思,美联储正在建立一个充足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央行硬性规定的,一般商业银行贷出资金时在央行的保证金。存款准备金按照比例存入央行,是银行系统运转的基本保障。而超额准备金是在存款准备金基础之上,一般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央行按照超额准备金利率付给利息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因为是超过存款准备金规定值的其他资金,为银行系统保留了足够的流动性,因此称之为超额准备金,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就是对超额准备金给付利息的依据。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超额准备金制度成为了美联储调整利率走廊的重要工具,为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了下限。

第二,超额准备金如何发挥作用?

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制度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为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了下限,这也就是说,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理论上并不是市场机制影响的,而是由政策规定的了。通过超额准备金制度,美联储可以无限制的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购与逆回购,又能够对超额准备金数量进行调整,从而进行宽松和紧缩的调节。

在需要宽松环境和释放流动性的情况下,美联储进行回购操作,吸收市场上多余的债券,并将这些债券转化为超额准备金从而使银行的流动性增加,银行放贷意愿上升。而在需要下调超额准备金时,美联储则会出售债券从银行的账户中削减掉相应的资金,使超额准备金下降,这就是紧缩的操作。

二、如何理解充足准备金和为什么要设立充足准备金制度?

第一,缩表与企业债务造成银行流动性短缺。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通过三轮量化宽松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并且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达到了历史高点。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逐步开始加息,并且开始了缩表进程,但是缩表进程却造成了市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以及部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低位运行。

同时充斥于市场上的大量债券,加速了这一过程,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融资成本下降的前提下,大量的美国企业开始发行债券借贷用于推升自己股票市值。这些债券占据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现金远比债券稀缺,这样隔夜回购进行的,利用债券做抵押换取现金就很难继续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轻易的把珍贵的现金换成市场上泛滥的债券。虽然税收造成的隔夜利率飙升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是却反映了银行市场的风险。

第二,利用长期制度代替短期操作。

纽约联储从9月16日开始进行的回购操作,本身是一种对流动性缺口的补充。在鲍威尔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已经做好了,随时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用回购来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干预的准备。然而鲍威尔同时提到了,希望用一种制度来代替频繁的操作,这就是设立充足准备金制度的必要性了。

可以理解回购是一次对于市场的救火,但是在美联储理解中,未来由于债务和缩表造成的流动性短缺现象是一个长期问题,使用应急手段显然不足,那么设置一个长期常备的救火工具就非常必要了,这相当于直接在房屋外面安装一个消防栓。现在看来,这在10月底的议息会议上非常可能达成。

三、美联储可能通过怎样的手段确立充足准备金?

我们现在无法从公开的消息中确定充足准备金制度的内容和美联储官方的阐述,但是从字面上理解,充足准备金制度应当是在需要流动性补充时,能够迅速对流动性进行输送的方法,而且还是通过超额准备金的增加实现的。那么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便利回购工具。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出台的政策,也是市场预期最高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常备回购工具,具体的实施方式暂不可知不过,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在流动性出现短缺时迅速被激活的回购,是一种被动方式,而不是主动操作。

第二,短期债券购买。通过对相对短期的债券进行直接购买,实现鲍威尔所说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提前,这样也能够解决长短期利率倒挂的问题,顺便为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上限。

第三,其他方式设定利率上限。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正如鲍威尔所说,任何的扩张负债表计划不能等同于量化宽松,因为这只是针对市场流动性短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流动性补充的行为,而不是量化宽松那样直接大水漫灌式的过量流动性释放。

综上,充足准备金制度与存款准备金并没有太多关系,而是美联储针对超额准备金采取的措施,这能够有效缓解美国银行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能采取的方式包括了常备回购工具或对债券的购买等,但正如美联储所强调的,此举并不是真正宽松政策的开启。

为什么有人说美联储是经济危机的制造者?

真要回答明白这一组问题,几乎可以写一篇关于美联储的论文了,这个篇幅可能有点长,下面开始作答。从美联储是怎么运行,到水漫金山,再到剪羊毛,按这个顺序来答。明白上面几个问题,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美联储是经济危机的制造者了?

美联储是怎么运行的?

美联储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是美国的央行,同时也行使者世界央行的职责。但是他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央行一样,印多少货币是政府说了算,美联储具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

这一点和美国的历史有关,在美国摆脱殖民统治后,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各洲内部都是高度自制。对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普遍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为了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他们采取了三权分立的方式。即国会立法,政府执法,法院司法,三者之间互相制约的高层机制。

我们回归主题,美联储就归国会旗下,由国会授权后,不需要总统和其它立法部门的高管的同意,就可以独立行驶货币政策。而美联储的内部决策机构,同样模仿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模式。它由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组成。七名委员都是由总统任免(主席、副主席和5名成员),属于政府机构,但要国会同意后才能上任。任期为14年,不能连任,每二年更换一名,七个委员刚好14年轮换一遍。也就是说,每一界总统的四年任期内,只能任免二位委员。但任命后,总统没有罢免的权利,要想罢免就要国会2/3的同意才能执行。这就大大降低了总统对美联储的干涉能力。

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是分散在各地的12家非营利性私营银行组织的主席,他们不属于政府机构。美联储的决策层就是由这19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投票权重都相同,最终投票决定美国的施行何种货币制度,同样是少数服从多数。美联储一般一年开八次会议,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来制定相对应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操作,被动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在美国加息的意义和目的问题中解释过,这里不再解释),进而达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

什么是水漫金山?

如果经济不好就制定相应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向市场输送货币。如07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就大面积采取QE操作,2008年12月16日 美联储决策成员一致决定,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区间内,从而在实质上启动零利率政策。零利率的意思就是,企业到银行贷款基本不用支付利息。这样由美联储做后盾,大量的美元就通过银行流向的市场。

通过二轮QE美国向市场大约投放了2.75万亿美元,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这些货币有很大一部分流向的世界各地。其它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同时为了应对美元来炒底,同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我们国家的四万亿投资就是在那时推出的,其它国家也一样。各国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采取货币宽松的政策,疯狂的向市场放水,人们把这种行为诙谐的叫做“水漫金山”。

什么是剪羊毛?

但失去货币信用的国家,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向这次危机中的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货币已经大面积贬值,如泰国已经贬值了40%的货币,再放水的话就直接失去信用了,所以只能看着美国把自己国家的优质资产买走。

在货币宽松的政策下,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都复苏的差不多了,当然美国经济也复苏了。与是美国开始退出QE,开始了加息操作,就是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剪羊毛操作。美国通过加息,回收市场中流通的美元,美元升值,其它非美货币相对贬值。几年前,美元提前埋伏的资金也赚够了,卖出发展了几年的优质资产。薅过第一轮羊毛后,带着美元,美滋滋的回美国,进入股市,汇市里再次埋伏,准备薅第二轮世界的羊毛。

经过这么一折腾,国际资本都看到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恶化,美国市场成为下一个盈利的天堂。那里能带来利润,资本就会流向那里,与是大量的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市场,更进一步加剧了新兴市场的财富流失,而留给新兴市场的是一地鸡毛,货币贬值,政府信任危机,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流入美国的资本没有地方投资,就进入了股市,汇市。于是股市,汇开始走出大牛市,等牛市走的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埋伏其中的资金了断卖出,美美的薅了第二轮世界的羊毛。然后再流向经济危机后的世界各国,为下一轮的薅羊毛做准备,这就是剪羊毛。

为什么有人说美联储是经济危机的制造者?

美国的每一轮加息,都是对新兴市场的一次财富掠夺,83的加息是对拉美的,造成了拉美危机;94的加息是对东南亚的,造成了亚洲金融危机;2004年的加息引爆了自己的次贷危机,并蔓延到世界;这一轮15年开始的加息,现在还没有结束,不过委内瑞拉已经倒下,土耳其、阿根廷、也都走到了危机爆发的边缘;俄罗斯、印度、巴西也出现了危机爆发的苗头。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有人说美联储是经济危机的制造者,一点不冤枉,因为它一加息就会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美国共和党税改法案正式通过?

一觉醒来,美国减税了?!

几天前还在故宫谈笑风生,回到白宫就怒放大招,特朗普同学你也是忒不厚道...

特•减税•朗普:怪我咯?

好吧这也不能怪你,毕竟站在美国人民的角度这也是大好事一件。那么,特氏税改新政究竟威力几何呢?

一、特氏税改的美好预期

特朗普同学大笔一挥,未来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将削减1.4万亿美元的税收,企业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等各项税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其对美国经济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降低企业负担,提振实业竞争力

这一点再清晰不过了,企业平均所得税率从35%降到15%,这么巨大的减税幅度对于企业来说不啻于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如此一来,不仅“美国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还有较为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扩张乃至分红,这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给美国相关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你被强化了,快上(song)!

2、吸引海外资本流入,实现再工业化

作为发达国家中少有的坚持征收全球税的国家,美国资产外流的情况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次税改后,美国政府允许美国企业把海外利润以极其优惠的方式拿回美国国内,而美国企业把利润转移到海外分公司的时候,将被征收20%的税款。这一来一回,就保证了美国公司把赚的钱留在国内:至于是投入科研、扩大生产还是直接分红,那就无所谓了。反正只要肥水流不了外人田,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目的就达到了。

另一方面,减税前的美国已经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减税以后... 可以预见各路资金趋之若鹜的场景。这么一来,如果不出意外,美国未来几年的经济繁荣也是显而易见的。

3、提高美国企业利润和股价,防止美股崩盘

神一般的美股从2009年开始,已经持续了整整八年的牛市。如今在资产、股市、债市三高的情况下,避免金融体系崩盘引发系统风险,也是特朗普本次税改的重要目的之一。毕竟企业利润上升了报表就好看了,报表好看了未来几年牛市就还会继续。

回头看看我们的大A股... 我的心好痛...

隔壁家的股市... A股你可长点心吧...

美国银行在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如果按照众议院版本,在2018年就享受低税率的情况下,“标普500 公司的每股收益在2018年可以增长6%,达到每股平均139美元。其中减税是最大的推动力,每股平均提升19美元的收益。”

4、增加家庭收入,扩大国内消费

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平白无故从政府嘴里拿回了交掉的税,正常人都会决定出去搓一顿庆祝一下的吧?反正也差不多是捡回来的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穷人来讲个税似乎还是提高了一点点...

综上所述,特氏减税简直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仿佛是政府腰带一勒,就海清河宴天下太平了,美国人民自此奔跑在实现美国梦的康庄大道上。

但是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么?愿景这么美好,总让人觉得不够现实... 难不成小布什奥观海同志都是呆瓜,这么简单的套路都不会玩?

要是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二、特氏税改的风险

这个世界上,单纯的好事,亦或是没有风险和副作用的政策都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曾经曰过,税收是养活政府的奶娘。一个文明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国民收入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对于国民收入相对稳定的分配比例。这个比例是在长期的经济运转中不断磨合、调整而最终得出的一个稳定的结果,它虽然不一定是最优解,但却是适应和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合理比例。

特氏税改的实质,就是藉由让渡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占有的部分,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占有部分,以此来达到刺激生产、扩大消费,最终增加经济总量并依靠总量的扩张弥补税收缺口的套路。这一思路是好的,但是手段依然是揠苗助长——过于激进的税改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1、单靠做大蛋糕来弥补财政收入的理论,实质上是个悖论。税改改变的是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也就是说不管今后蛋糕变得多大,只要不再加税,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是不会变回来的。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的行政管理成本也势必会上升,除非配套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步削减国家行政开支,否则税改必然不能持续。

以1981年和1986年里根推行的两次税改为例,81年降税后政府财政赤字急剧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剧增。加之国际局势影响,82年即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得已,里根政府只得大幅增税,税改仅持续一年即告失败。86年税改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手段推行,获得了较大成功,美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获得了持续增长——但即使如此,起副作用依然显著:美国在短短几年内就由世界第一债权国变为了世界第一债务国,直至如今。

2、降税带来的财政缺口将增大金融和债务风险。一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是刚需,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削减,因此税改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就只能靠借债来弥补。而借钱,是要还的,而且还要附带利息。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钱政府始终是要通过税收来偿还。当年里根政府尚且有巨额的债权储备可以抗一阵子,如今美国政府已经是负债累累,如何去筹措、偿还这笔债务,也够特朗普喝一壶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减税不可行,而是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配套削减开支、充足的现金流、并且有一个强力团队贯彻执行的基础上的。

特朗普税改分别增加和减少多少财政赤字?(美元)

3.7 万亿

减少企业所得税率,统一 15% 税率

1.5 万亿

减免个人所得税三级税率,10%、25%、30%

1.5 万亿

提高税收减免额度,个人 6350 美元、夫妻 12700 美元

0.4 万亿

废除替代性最低税

0.2 万亿

废除遗产税

- 2 万亿

取消除贷款、慈善捐助外的税前抵扣

当然,美帝要是耍赖不还钱了,大家也是没办法的,确实打不过。不过既然老大都撕破脸了,那么以后大家就都没什么信誉可讲了,美帝的霸权也就算彻底衰落了。

这可是美国无法承受之重。

三、特氏税改对中国的影响

两个字:很大。

咳咳... 真的是很大啊。

据华尔街估算,特朗普本次税改将让美国GDP总量扩张6.9%-8%的规模。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6年,美国GDP总量185619亿美元 ,按照税改后总量增加7%计算,185619*107%=198612,净增量12993亿美元。

同年,中国GDP总量113916亿美元。按照美国年均GDP增速2.5%、中国年均增速6%计算,中国追平美国GDP的时间 185619*102.5%(x次方)=113916*106%(x次方),解方程得x约等于14或15。在美国税收调整以后,追平方程变为185619*107%*102.5%(x次方)=113916*106%(x次方),解方程得x约等于17。

也就是说,不考虑其他影响,仅仅数字理论层面美国减税就把中国追平美国GDP的时间延长了2-3年(进程延缓1/6左右)。

当然这只是单纯从静态数字层面做的一个简单测算,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美国税改对中国最大的冲击还在于产业竞争力层面:别人家企业交的税比你少,成本自然就比你低,国际市场上的销路就比你好,赚的钱就比你多,后续的研发就比你强,如此循环下去产业竞争力就会拉开你一个级别,再以后,综合国力的差距就慢慢拉开了。

这也是特朗普本次税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哪怕我美国寅吃卯粮,但只要挤垮了其他国家的产业,那就是胜利。等到产业竞争力一枝独秀的时候,美国再次伟大的时刻就到来了。

特•开心•朗普:今晚吃鸡!

不过,要说帝国主义往我之心不死那倒也谈不上。换个角度想,美国出这个狠招也是活活被中国逼出来的:眼看中国制造弯道超车,前方企业在国际市场攻城拔寨,后方研发争先恐后抢占高地,高端制造业大有对美国雷霆一击之势,换了谁也得急。

想以前美帝一枝独秀的时候,没事还能操纵下汇率玩玩美元回流剪剪羊毛,现在多了一个中国,羊毛还没来得及剪就被薅成了葛优。气急败坏之下,山姆大叔直接拿起了刀:剪不了羊毛,老子还不能吃羊肉了?

四、如何对敌?

任他风浪咆哮,我自举重若轻。

山姆大叔气急败坏不要紧,我们不能跟着自乱阵脚。当然,静观其变也是万万要不得的,部门联动、妥善应对才是上策。

既然减税新政对我们有威胁的点就在于产业竞争力,那我们自然也要从这方面接招:

1、继续推进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虽然不能为减税而减税,但为企业松绑减负确实是大势所趋,而减税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然, 中国当前的国情不宜采取特朗普式的激进变革,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推进速度就可以了。

毕竟,减负这种事情不急于一时,切切实实的落到实处才是最根本的。历史上王安石新政、张居正变法初衷都是减税,但因为落实不力执行走样,最终反而加重了税赋。因而,要走出这个怪圈,就不能操之过急,抓落实、抓落实、抓落实。

真正落地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看得见的成本是成本,看不见的成本也是成本,切实解除企业的行政束缚、激发企业活力,不仅大大有利于国内实业的发展,对于引进外资也是大有裨益。话说现在利用外资的形势如此严峻,若不想被美国远远甩在身后,有些工作是必须抓紧做起来了。

3、贯彻贸易强国战略,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贸易便利化,增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美争夺第一大贸易国的战斗已经打了多年,今年最终花落谁家仍未可知。不过平心而论,中国外贸的总体实力与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继续做大、做强外贸仍是我们的任务,特别是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对于带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至关重要。

美国税改政策的能量还未开始释放,全球已经是风声鹤唳一片。随着日本、欧盟、印度等国应对措施的出台,接下来各国间的明争暗斗势必更加激烈。

等大潮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既然赶上了激荡的时代,就让我们陪着祖国一直走到最后吧。

全球央行再度迎来宽松周期?

10年前,当金融危机升级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大举下调利率,包括2008年的一次联合行动,当时正是以美国的次贷危机开端,释放了一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多国的股价,房价,经济呈现了放缓,甚至下跌的趋势,最终逼迫大家一起开启降息通道!

而如今,美国经济再次出现放缓迹象,并且美股又一次走上了10年大牛市的末端行情,再加上特朗普的“捣蛋”行为,可能又会引发一轮降息潮的开始!

目前来看,世界各国的经济有明显放缓的趋势,如果全球经济只是出现增长放缓和通胀率在1%-1.5%徘徊的温和减弱局面,则世界各地的决策者很可能利用有限的降息和承诺延长宽松货币政策来加以应对。

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一旦美国开启了一个降息周期,往往表示世界经济都不怎么样,甚至美股走熊的迹象,在过去的36年里,美联储一共进行过4轮影响较大的降息周期:

第一轮是从1984年9月至1986年8月,美联储将利率从11.5%降低至5.875%;

第二轮是1989年6月至1992年4月,在此期间美联储一共降息了25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9.8125下调至3%;

第三轮是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降息13次,将利率从6.5%下调至1%;

第四轮降息周期大家可能比较有印象,始于2007年9月份,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时,持续至2008年12月,美国联邦利率从5.25%下调至0.25%。

在这四轮的降息周期里,美股都是出现了一个跌多涨少的局面,甚至美股的大幅度调整,以及大级别的熊市行情也都是在美国降息的通道之中完成的!可见,在美联储开始降息后,也就意味着美股的走弱,势必会拖累全球经济和股市!那么大家为求自保,也只能加入降息队伍了!

值得关注的是,每一次美国的大范围降息开始,黄金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在第1、3、4轮降息周期中,金价分别取得了12.4%、30.3%和17.28%的涨幅,这就是一个明显避险情绪的偏好!

如果说,本次全球央行再度迎来宽松周期,有何不同?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来自于中国吧,因为中国的股市目前处于一个熊市底部区域,而其他各国股市则是处于一个历史高位,如果开启降息通道,对别人而言,是一个缓解经济压力,缩小股市走熊时间和空间的一个作用;而对于A股来说,则是刺激走出熊市,步入牛市的周期!!毕竟在别人高高在上10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躺在地上4年了........绝地也应该反击了吧!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停止缩表基本达成共识?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表示,暂缓加息,讨论重点将放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结束时间,提前结束缩表已成事实,鉴于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和未来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美联储有意在2019年底结束缩表,此前计划到2020年或者更晚。

此前资产负债表规模大约4.5万亿美元,每月缩减500亿美元左右,按照当前速度,预估可能缩减1万亿美元左右,到2019年底经过一系列缩减,总资产负债表3.5万亿左右。加息和缩表是美联储调控经济的两把利剑,如今加息暂缓,缩表提前结束,也意味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开始宽松。

20日美联储会议纪要表示,美联储大多数人支持年底结束缩表,至于加息与否还要看通胀和经济情况,随即美债收益率走低,黄金震荡,美元略微走高,美股继续走高。即使加息,今年也就加1――2次,如果经济数据不好,甚至停止加息,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得此轮加息走向尾声。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