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恋2,有没有青春校园言情小说要长的
仲夏夜之恋2,有没有青春校园言情小说要长的?
圣灵泉的 《挚爱狼少年》 《香熏恋人》 丫丫的 《夏恋天使》 《天国里的许愿树》 胡伟红的《一年三班恶男军团》 《淘气公主求爱记》 小妮子的 《G小调进行曲》 《仲夏夜之恋》 《亲亲亲吻鱼》
外国最经典的十部爱情电影是什么?
爱情《朗读者》《本杰明巴顿奇事》《赎罪》《泰坦尼克号》《人鬼情未了》《战争与和平》《爱在战火蔓延时》《爱在日落余晖时》《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触不到的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野玫瑰》《布拉格之恋》《冷山》《惊情四百年》《廊桥遗梦》《珍珠港》《碟海计中计》《走出非洲》《勇敢的心》《英伦情人》《情人》《莎翁情史》《梦幻女郎》《宝莱坞生死恋》《万诱鉴宝》《理发师陶德》《特洛伊》《王者之心》《离开拉斯维加斯》《天使之城》《假如爱有天意》《我的野蛮女友》《雏菊》《燃情岁月》《情字路上》《玛歌皇后》《红与黑》《肉体恶魔》《威尼斯商人》《仲夏之夜》《卡萨诺瓦》《天使爱美丽》《我的狂野》《勇士恩仇记》《纵横宇宙》《与王一夜》《航站情缘》《电子情书》《与狼共舞》《漂亮女人》《诺丁山》《美国丽人》《简爱》《新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罗马假日》《钢琴别恋》《朱诺》《理智与情感》《革命之路》《爱玛》麻烦采纳,谢谢!
奥斯卡女影帝?
1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出生于美国演员。她的代表作品有《清晨的荣誉》、《小妇人》、《寂寞芳心》、《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金色池塘》等。她凭借《清晨的荣誉》获第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凭借《猜猜谁来吃晚餐》获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凭借《冬狮》获第4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凭借《金色池塘》获第5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2、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1957年6月23日出生于美国,演员、制作人,毕业于耶鲁大学。1984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血迷宫》,正式进入娱乐圈。1985年,参演刑警剧《希尔街的布鲁斯》。1988年,凭借舞台剧《欲望号街车》入围第42届托尼奖戏剧类最佳女主角奖。2018年,凭借犯罪喜剧电影《三块广告牌》获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
3、梅丽尔·斯特里普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1949年6月22日出生于美国,好莱坞女演员,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毕业于耶鲁大学。1977年,出演第一部电影《朱莉娅》;凭借《大屠杀》获得第30届艾美奖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奖;凭借《猎鹿人》获得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凭借《铁娘子》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获得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其他代表作品有《苏菲的抉择》、《穿普拉达的女王》、《暗夜哭声》、《虐童疑云》、《法国中尉的女人》等。
4、贝蒂·戴维斯
贝蒂·戴维斯,原名露丝·伊丽莎白·戴维斯,美国电影、电视和戏剧女演员。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活跃在银幕上,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十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同时,贝蒂·戴维斯也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第一位女性主席,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二名。她的代表作品有《女人女人》、《红衫泪痕》、《名士殉情记》、《彗星美人》等。
5、简·方达
简·方达,1937年12月21日出生于美国,美国影视演员、制作人、模特、健身教练。1954年,和父亲亨利·方达参加了奥马哈社区剧团制作的舞台剧《乡下姑娘》。1960年,进入好莱坞出演喜剧影片《金童玉女》。1967年与罗伯特·雷德福合作了爱情喜剧《冷战夫妻》。 1968年出演《太空英雌芭芭丽娜》。1971年凭借主演惊悚影片《柳巷芳草》获得了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6、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好莱坞电影演员,毕业于瑞典皇家戏剧学院。1935年通过出演电影《Munkbrogreven》出道,因主演电影《卡萨布兰卡》而成名;曾凭借电影《煤气灯下》获得第1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凭借《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得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英格丽·褒曼的其他代表作品有《战地钟声》、《美人计》、《火山边缘之恋》、《游览意大利》等。
7、伊丽莎白·泰勒
伊丽莎白·泰勒(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出生于英国,美国影视演员。伊丽莎白·泰勒曾获奥斯卡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英国影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伊丽莎白·泰勒的代表作有《战国佳人》、《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夏日惊魂》、《青楼艳妓》、《灵欲春宵》、《埃及艳后》等。她凭借《青楼艳妓》获第3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凭借《灵欲春宵》获第3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8、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奥莉薇·黛·哈佛兰,1916年7月1日出生于日本,美国影视女演员,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亚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饰演赫米娅一角走进好莱坞,1939年凭借在电影《乱世佳人》中饰演女二号“梅兰妮”而走红。奥利维亚的职业生涯长达50多年,她先后拍摄50多部电影,5次获得奥斯卡提名,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19、22届奥)。2020年7月26日,她在巴黎家中去世,终年104岁。
9、格兰达·杰克逊
格兰达·杰克逊(Glenda Jackson),英国舞台剧、电影女演员。因主演《恋爱中的女人》及《金屋春宵》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后来从政。格兰达靠主演《恋爱中的女人》于197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桂冠,1973年又因主演《有一点品味》再次封后。此外,她还得过很多其他奖项,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有多少。在《恋爱中的女人》一片中,她有十分出色而大胆的表演。
10、朱迪·福斯特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1962年11月19日出生于美国,美国影视女演员。1965年,福斯特因拍水宝宝防晒霜广告进入演艺圈;14岁的她凭借在《出租汽车司机》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凭借作品《暴劫梨花》获得了第6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还曾获得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70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朱迪·福斯特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出租车司机》、《被告》、《沉默的羔羊》、《妮尔的芳心》、《勇敢者》等。
11、费雯·丽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原名薇薇安·玛丽·哈特利,出生于英,英国电影、舞台剧演员。费雯·丽的代表作有《乱世佳人》、《欲望号街车》、《魂断蓝桥》、《汉密尔顿夫人》等。她凭借《乱世佳人》获得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凭借《欲望号街车》获得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奖。
12、莎莉·菲尔德
1946年11月6日生于美国。母亲是女演员玛格丽特·菲尔德,继父也是一名演员。高中己热衷演戏,宁愿不读大学而加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暑期表演班。1967年以电视喜剧集《快乐的修女》建立知名度。同年踏入影坛,出演银幕处女作《西部新天地》。1976年以电视电影《西碧儿》荣获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她的小儿子是gay,而她对自己小儿子以及全美同志平权运动的支持使她荣获HRC颁发的“平权盟友”奖。
13、希拉里·斯万克
希拉里·斯万克(Hilary Swank),1974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 美国影视演员。1985年初登荧幕,参演电视剧《成长的烦恼》。1992年,出演首部影片《吸血鬼猎人巴菲》。1994年,由她主演的《空手道神童4》上映。1999年,她主演了《男孩别哭》,并凭借片中的表演获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2016年,参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新片《幸运的罗根》。2016年12月15日,希拉里·斯万克荣获第21届华鼎奖评委会大奖。
14、葛丽亚·嘉逊
葛丽亚·嘉逊(Greer Garson,1903年9月28日-1996年4月6日),出生于英国,英国影视女演员、制作人,毕业于伦敦大学。 1939年进入好莱坞影视圈,凭借处女作品《万世师表》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40年与劳伦斯·奥利弗共同出演了喜剧影片《傲慢与偏见》获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演技奖。1960年受聘出演的传记影片《旭日东升》是她最后一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以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1968年宣布息影。1979年她担任了剧情影片《金色池塘》的联合制片人。
15、茜茜·斯派塞克
西席·斯贝西克,1949年12月25日出生于美国,演员。满脸雀斑但身材苗条的斯贝西克在一次歌唱比赛获胜后,向东来到了纽约市以寻求发展。自1977年西席·斯贝西克凭借电影《Carrie》与奥斯卡首次结缘,最终在1981年凭借《矿工的女儿》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16、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曾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奥黛丽·赫本的代表作有《罗马假日》、《金粉世界》、《龙凤配》、《修女传》、《蒂凡尼的早餐》、《谜中谜》、《盲女惊魂记》等。她凭借《罗马假日》获得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凭借《谜中谜》获得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奖。
17、苏珊·海沃德
苏珊·海沃德(Susan Hayward)本名埃迪丝·玛莱纳,1919年6月30日生于纽约,演员。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曾邀请她试演《乱世佳人》里的史嘉兰一角,后来虽未成功,她却很快登上银幕,1939年拍了《吉丝特》这部处女作。接着,苏珊·海沃德(Susan Hayward)转辗于各大影片公司,如华纳兄弟、派拉蒙、哥伦比亚、环球、雷电华等,以摩登女郎的形象出现在许多B级影片里。
18、安妮·班克罗夫特
安妮·班克罗夫特(英语:Anne Bancroft,1931年9月17日-2005年6月6日),原名安娜·玛丽亚·路易斯·伊塔里亚诺,出生于纽约,美国女演员、导演、编剧。她的作品《毕业生》蜚声世界影坛,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之一。班克罗夫特一生当中,除获得过奥斯卡影后称号外,还曾因在《海伦·凯勒》中成功塑造美国著名盲聋人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萨利文而获得过托尼奖。她还4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但《毕业生》一片给她带来的成就最大。
19、艾伦·伯斯汀
艾伦-伯斯汀,1932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根州的底特律,儿时的她一开始学习舞蹈并在一个杂技团表演。后来她有机会成了一本平装书的封面人物,并在蒙特利尔一家夜总会以"克里-弗林"的艺名表演舞蹈。1954年,她在电视台的“杰克-格利森专栏”担任格利森女郎。到了1957年,她又以一个新的舞台名字"埃伦-麦凯莉"首次在百老汇露面,参加舞台剧《女性游戏》的演出。
20、雪莉·麦克雷恩
雪莉·麦克雷恩(Shirley MacLaine),1934年4月24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美国女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1950年在纽约登台,在歌舞剧中担任舞蹈演员并在电视台演出。1955年从影出演首部电影《怪尸案》,并获得金球奖最佳女新人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提名。1959年,凭借影片《凤求凰》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奖,凭借《魂断情天》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1、杰西卡·兰格
杰西卡·兰格(Jessica Lange),1949年4月20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影视演员。1976年,杰西卡·兰格出任电影《大金刚》的女主角,开始演艺生涯。1982年,杰西卡·兰格凭借电影《红伶劫》首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凭借电影《窈窕淑男》中的表演获得第5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1994年,杰西卡·兰格凭借电影《芳心的放纵》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2009年9月,她凭借电视电影《灰色花园》中的表演获得艾美奖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奖。2011年至2013年,杰西卡·兰格出演了《美国恐怖故事》的前四季,并凭借该剧两度获得艾美奖。
22、苏珊·萨兰登
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1946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演员、制作人,毕业于美国天主教大学。1970年,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乔》,正式进入娱乐圈;凭借爱情犯罪片《大西洋城》入围第5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凭借犯罪片《死囚漫步》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凭借主演剧情片《伊比的堕落》,入围第60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奖。苏珊·萨兰登的其他代表作品有《末路狂花》、《宿敌:贝蒂和琼》、《伯纳德与桃瑞丝》、《可爱的骨头》等。
小妮儿作者?
小妮儿中国内地言情小说作家,职业:作家,代表作品有《恶魔之吻》、《龙日一,你死定了》、《亲亲亲吻鱼》、《樱空之雪》、《仲夏夜之恋》等。
那么民国最有气质女性有哪些?
提名一个资中筠先生,前几天一条专访了先生,一起来看看先生88岁的风采!
资中筠先生,今年已经快满88岁了,
80岁以后,她每天坚持练琴,
还开了好几场演奏会。
她这一生,活到老,学到老,
60多岁时,还跑去美国做访问学者。
在当代,能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屈指可数,
资中筠先生算一个。
她不仅是一位学者、翻译家,
就连弹钢琴这样的业余爱好,
也能达到极高的专业程度。
2012年,以82岁高龄,
参加了第二届“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
获得老年组第一名。
作家毕飞宇曾评价资中筠:
“先生的思想是今天的,
但她的风度和气质属于‘那个时代’,
在今日中国几成绝版。”
后排左起:资中筠、资民筠、资华筠
前排左起:童益君、资耀华
1930年,资中筠出生在上海,
后来随父母生活在天津。
一家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资中筠有两个妹妹:
大妹资华筠是著名舞蹈家,
小妹资民筠是空间物理学家,并曾发表科幻小说。
父亲资耀华是金融学家、银行家。
母亲童益君在结婚前也是职业女性,
从事蚕丝改良和女子职业教育工作。
清华音乐联谊会
资中筠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她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钱钟书,
后来长年在外事单位工作,
后半生自愿转入学术研究,
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翻译过巴尔扎克的名著,
也是畅销书《廊桥遗梦》的译者。
1996年退休后,她继续做学术研究、写作,
发表了多种学术著作,
还有一系列谈知识分子问题的杂文。
最近,她的一段关于爱国的演讲,
也在网上广为流传。
她说退休后的20年,是最有成就的20年。
17岁的钢琴演奏会
弹钢琴是资中筠一生的爱好。
11岁开始学习弹琴,
17岁开个人演奏会,
50年代起,被迫放弃钢琴,
直到改革开放后,渐渐恢复弹琴。
80岁以后,她加紧练习,琴技增长,
竟然又开了好几场钢琴演奏会。
83岁的钢琴演奏会
她认为做学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自己80岁之后还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她87岁,依旧精力充沛,
写作、演讲、开钢琴演奏会……
钢琴贯穿了她的一生,
她把自己与钢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
——《有琴一张》。
2018年1月,我们来到资先生在北京的家中,
听她弹琴,回顾她的音乐生活。
自述 资中筠 编辑 小乔
我弹琴最多的时间段,一个是20岁以前,一个是80岁以后。我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弹琴了。
我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有一首悼亡诗,里面有一句话:“賸得琴书不自怜。”有琴有书总算还可以消磨时光的。
偶然我想起了欧阳修叫“六一居士”,它其中的六个“一”里头,我有三个是跟他相同的:
他有书一万卷,我觉得我的书差不多有一万卷;他有老翁一个,我有老太婆一个;还有有琴一张。我就借用了这个作为书名,叫《有琴一张》。
资中筠与钢琴老师刘金定(右)
我小时候在天津,跟家人一起住在英租界,家里来往的圈子现在可称为“中产阶级”,都很重视子女教育。当时的天津是音乐生活比较活跃的。在这个氛围下,不少女孩子都学钢琴。
11岁那年我初一,正式跟随刘金定老师学琴。我从来没觉得乏味,也从来没有人逼过我,而且那个时候弹琴没有那么多功利的目的。
我母亲、父亲都不是很懂古典音乐,只是比较喜欢。我母亲平常是在楼上听我在楼下练琴,慢慢就听会了一些。我记得她很喜欢莫札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和老师一起学琴的经历。刘金定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音乐系,她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法,能引起我的学习兴趣,使我不觉得枯燥。
我那时候功课也没有负担。比如说初中的时候放学回来,回家的时候大概是四五点钟,然后我练一个钟头琴,做一个钟头作业,晚饭以后,就是玩儿,或随便看闲书。
我从来没想过将来要做职业的演奏家这一类,完全是凭兴趣。
17岁音乐会留影
那时候没有考级这么一说,激励你好好学的就是隔一段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开一场音乐联欢会,尽管程度参差不齐,每人必须练熟一曲,上去表演,听众就是同学和家长。
刘先生的学生中有三个她认为学得比较好的,在高中毕业时在她主持下举行了个人演奏会,我是其中之一。租了一个礼堂,邀请了亲朋好友约三四百人。然后以老师的名义发请帖,请帖上有节目单。设计挺漂亮的,我挑的颜色,弄得挺精致的。
因为上台表演这不是闹着玩儿的,不能出一点错的,在当时说起来还是一个比较紧张的事,那一年练得比较多。
表演的第一首是巴赫,巴赫是最难的,就很紧张。
清华校友家聚会、演奏
我第一年上的燕京大学,没上清华大学。
燕京有自己的音乐系,我没上音乐系,反而没有什么音乐生活,到了清华才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
清华没有音乐系,却有张肖虎先生在那里组织了音乐室,还有一个管弦乐队,都是业余爱好者。
那时清华男生跟女生的比例是10比1,工科有的系叫和尚班,一个女生都没有。管弦乐队也都是男生,每周末晚上在音乐室练琴,结束时10点来钟了,校园比较荒凉,每次都有一个男生轮流送我回宿舍。
所有的音乐活动到1949年以后就戛然而止了。开学再回到学校,整个气氛就不一样了。后来就抗美援朝了,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那个气氛,西洋古典音乐什么的就没有地位了。
因为那个时候有几个人家里会有钢琴,那说明你是属于比较上层的了,跟劳动人民是脱节的,你应该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也觉得很惭愧。
在当时的“思想改造”教育下,我认为应该跟过去完全切割开来,划清界限。还烧掉了当时演奏会的节目单和照片,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很愚蠢。因此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纪念。现在仅有的几张照片还是后来老朋友保留还给我的。
1992年在华盛顿
后来我参加工作,跟音乐就没有任何关系。没有钢琴的地方,就没办法再练。我就几十年没有弹钢琴,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有些留恋。
大概78年、79年以后,整个钟摆停了以后又摆起来了,生活又复苏了这种感觉。我的弹琴的欲望也复苏了,于是又设法买琴,开始恢复弹琴,但是工作也很忙,弹的时间也比较少。
我是66岁正式从单位退休的,大概在70岁以后弹钢琴越来越多,后来加紧练习是在80岁以后。
80岁生日研讨会
我80岁生日那次,原来的同事借此由头举行了一次聚会,先是一个研讨会,许多资深学者在上面发表讲话,后来集成了一本书。作为余兴有弹琴,以我为主,还有其他朋友,一起开了一个演奏会。
从那以后,我又陆续有机会参加一些演奏会。
82岁那年忽然被朋友动员去参加一个“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还得了老年组第一。
后来,有人告诉我,非职业的老年人中能完整地背乐谱的还真不多,我就想试试还能背下多少,当然都是年轻时弹过的。经过一段练习能背下十来首。于是趁着还弹得动,请朋友帮我录了一个光盘,送给一些朋友做纪念。
这个《阳关三叠》是个古曲。张肖虎先生把这个曲子改成了钢琴谱。
那个时候是1948年,他就叫我试弹,准备练熟后灌唱片。但是48年过去以后就49年了,就完全没这事了。
后来过了几十年以后,我的老师刘金定,从美国回来探亲,我们又聚会。张先生也参加了,我又找他要了这个谱子。
我就又根据这个谱子把它给弹下来了,现在就成为我的保留节目。
我第一次弹是18岁,我从18岁弹到80几岁,还就我一个人弹。
这个曲子有歌唱、以及许多乐器的版本,但从来没有听人弹过这个钢琴曲。
我想等到我不在了,这就成绝唱了,就没人弹了。所以几年来努力争取正式出版,最近,人民音乐出版社终于出版这个谱子了。
《阳关三叠》钢琴演奏 资中筠来自一条00:0006:26
我这个人缺点挺多,但是我有个优点,我特别好学习。
我确实不好为人师,而好为人学、当学生是一个最幸福的事。
我以前在社科院的美国研究所当所长,60多岁的时候,去美国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我经常背个书包在图书馆查资料,去找教授就我研究的问题做访谈。
那些美国教授大概也就40多岁,都比我年纪小,他们把我当成博士生来对待,愿意跟我聊。我还能找到做学生的乐趣。
2014年在天津演出
我自从恢复弹钢琴以后,没有找过老师。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得到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个非常好的教授,给了我一些指点,纠正我不少习惯性的错误,使我觉得又开了点窍。
所以我认为80岁之后,我还继续学到了很多东西。
到了老年以后,我觉得要是没有钢琴,或者我不会弹的话,要少掉很多乐趣。
201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与12岁的石阳合奏
201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与12岁的石阳合奏,我称之为《冬天与春天的对话》。这个孩子看来是自己有兴趣,那时已经拉得很不错了。
现在的家长逼小孩学琴这个功利心太重了,首先就是加分,特长生考试。
我觉得中国有一点一窝蜂,家长特别有攀比心,你的孩子怎么样,你的孩子考几级。
还有那个郎朗效应,就是看他父亲这么逼他苦学,最后成就这么一个钢琴演奏家。但是这绝对是特例。而且从普遍的教育修养来说,这种目标跟普及美育教育、艺术修养没多大关系。
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是很不一样的。小孩子学一点音乐或其他艺术有助于培养审美品味,但是不是非要学钢琴,应该听其自然,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