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皇后,汉武帝首任发妻皇后陈阿娇和西夏李元昊首任发妻皇后卫慕氏谁死的更悲惨凄凉

2023-04-14 14:15:04 125阅读

刘彻的皇后,汉武帝首任发妻皇后陈阿娇和西夏李元昊首任发妻皇后卫慕氏谁死的更悲惨凄凉?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巫蛊被废打入长门冷宫几年后忧伤而死父母先后病死家族落败,李元昊皇后卫慕氏因父亲卫慕山喜不堪女婿暴君的打压而阴谋叛乱事泄被李元昊不顾情面诛杀满门并下旨灭卫慕氏九族还亲手毒杀了生母卫慕太后、在妻子卫慕氏产下一子后只因一句谗言不顾十余年夫妻结发之情竟狠心绝情亲自处死了自己第一位皇后卫慕氏和刚出生的小皇子这是他亲手杀害的第一个儿子就此整个卫慕家族被杀得干干净净,卫慕氏皇后比陈阿娇更悲惨更凄凉。两位都是红颜薄命的悲苦皇后,痴情惨死的可怜女人。

太子之位被汉武帝夺走的刘荣?

没有办法,出生在皇家的刘荣并不能自己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但自己要如履薄冰,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出一点点差错,也会让自己万劫不复,刘荣就是一个典型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所坑的代表。

刘彻的皇后,汉武帝首任发妻皇后陈阿娇和西夏李元昊首任发妻皇后卫慕氏谁死的更悲惨凄凉

汉景帝一生共有14个儿子,但这14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汉景帝的正宫娘娘薄皇后是他的祖母薄太后的娘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汉景帝对祖母强行安排给自己的皇后并不太感冒,皇后也因此没有子嗣,只不过薄太后在世的时候,汉景帝还不敢擅自作出废后的决定。

把皇后放在正宫供养,加上皇后无子,汉景帝再宠幸别的女人,薄太后也就不好再阻止。而让年轻的汉景帝真正爱上的人就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栗姬也很争气,连续给汉景帝生下了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德和皇三子刘阏于,可见,那时的栗姬独得汉景帝的宠爱。

(栗姬剧照)

后来薄太后去世,加上长期没有立太子,汉景帝终于在朝臣的不断建议之下,才“勉为其难”的将薄皇后废黜,而作为皇长子,刘荣就成为了太子的第一人选。

刘荣当上太子后,栗姬可算是熬出了头,但她忘记了,太子是储君而并非君,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一步走错就将坠入深渊万劫不复,可偏偏栗姬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头脑的小女人。

汉景帝的大姐馆陶长公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分子,她知道,母亲窦太后和弟弟在世,自己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可一旦自己身后的大树倒了,自己不得不在此时寻找另一个靠山。

于是,她把自己今后的富贵寄托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她希望女儿能够早早认下一门亲事,凭借着联姻的关系,自己还能够继续呼风唤雨。

(馆陶公主刘嫖)

想来想去,她认为也只有嫁给太子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她就派人带着礼物去向栗姬求亲。这本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但意气用事的栗姬却一顿臭骂将媒人给骂了回去。

在栗姬看来,自己的这位大姑子就是一个见风使舵、贪财忘义的小人,自己不愿与她为伍,况且馆陶公主为了讨好汉景帝没少往宫中送美女,这也让栗姬醋意大发,发誓就是死了也决不答应儿子的这门婚事。

馆陶公主何许人也?窦太后的掌上明珠,连汉景帝都要礼让三分,岂能受得了这般奇耻大辱,从那一刻起,她就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刘荣登位,现在都这样羞辱自己,万一真的当了皇帝,自己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王美人剧照)

而就在此时,一位心思缜密的后妃悄悄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她就是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美人,王美人对馆陶公主受到的羞辱很是同情,甚至感同身受,这让馆陶很是感动。等馆陶回过头来一看,这小小的刘彻不也能做自己的女婿吗,干嘛非要在刘荣这一棵树上吊死?

于是在王美人和馆陶的一拍即合之下,刘彻和陈阿娇定下了娃娃亲,而他们的联姻直接形成了“倒太子联盟”,因为无论怎样,能拥护刘彻登基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在。

因此,馆陶公主就时常进宫对窦太后和汉景帝说栗姬的坏话,刚开始汉景帝还不信,但经不住姐姐反反复复的念叨,汉景帝就决定试探一下自己宠爱的栗姬。

(汉景帝刘启)

一次,汉景帝到了栗姬的宫中,就独自感慨道:“朕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朕百年之后,不知你又如何对待朕的这些儿子们?”

而栗姬则半开玩笑的说道:“他们又不是我的骨肉,他们的死活关我什么事,以后各自安好就是了!”

栗姬这一愚蠢的回答,让汉景帝对她彻底绝望了,因为当年刘邦死后,吕后残害刘邦的儿子们的惨剧仅仅过去了30年,这是汉景帝最忌讳也是最担心的事情,可栗姬偏偏就撞在了枪口上。

(栗姬剧照)

从此汉景帝就渐渐萌生了废黜栗姬的想法,馆陶看出了汉景帝的心思,就决定再火上浇把油,她怂恿栗姬的娘家人上书,建议立栗姬为皇后,而栗家人还傻乎乎的信以为真。

结果奏折到了汉景帝那里,让汉景帝大发雷霆,真是越不愿看到什么就越来什么,汉景帝心想,不但栗姬心狠手辣,连着还有强大的外戚做支撑,在我的手里,你休想成为吕后二世!

结果汉景帝不但将栗姬打入冷宫,顺带着将太子刘荣废黜,母亲有罪,这个储君的合法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并不是公平的问题,在古代,一人获罪,全家株连的事再正常不过了。

还没缓过味来的刘荣直接贬为临江王,并且命令立即就国,不得停留京师片刻。其实刘荣吧,在贬为临江王的时候,他自己也认命了,就想当一个太平王爷,因此在临江国,他开始经营自己的富贵生活。

(废太子临江王刘荣)

后来在扩建自己的王宫时侵占了刘邦的祖庙,这是大不敬的罪名,因此他被传讯到长安问话。在中尉府中,刘荣碰上了苍鹰郅都,郅都又是出了名的不畏权贵的酷吏,在被囚禁时期,刘荣想上书陈冤却被郅都严令阻止。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好窦婴托人给他递了纸笔,在监狱中,刘荣泣血疾书,写完之后就在中尉府中投缳自尽了,而窦太后把痛失孙儿的悲痛一股脑的发泄在了郅都的身上,最终郅都也在逼迫中自杀了。

其实在我看来,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实在是因为他的母亲太过于单纯,把最不能得罪的馆陶公主得罪了,即使再看不上她,发泄也不是在当时,退一步,海阔天空,结果意气用事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儿子。

而至于刘荣的死,我认为是汉景帝有意为之,侵占祖庙的罪,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为何刘荣在中尉府汉景帝一言不发,我们不知道郅都有没有受过汉景帝的特殊嘱咐,但刘荣这个废太子的身份,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他不得不担心新皇年幼,别有用心者利用废太子掀起一波政潮,那自己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汉武帝刘彻)

至于最后的赢家,我认为,只有汉武帝一人。她的姑妈和母亲的政治需求,并没有因为汉武帝的登基而实现,她们打错了算盘,她们眼中的孩子,并不是当年的软娃娃汉惠帝,在汉武帝的一生中,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他的权力,即使是他的母亲也绝不例外,只能说,她们精心设计的如意算盘到头来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汉武帝曾下轮台罪己诏为太子平反?

谁跟你说,《轮台罪已招》是为太子平反的?谁跟你说,皇后和太子有罪的?汉武帝从没有判定他们有罪,

“巫蛊之祸”只是想打击一下太子党及卫霍集团势力,让太子党势力和李广利、刘屈氂一党势力平衡,如果是想大垮太子党势力,那刘屈氂势力谁又来制约呢?

所以,太子党一倒台,刘屈氂和李广利(李夫人哥哥)就想政变,让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上位,然后被汉武帝打倒。

可想而知,如果臣子没有制约,任谁都会造反的,

所以,汉武帝只是想打击一样太子党,让其有所收敛,只是没想到,太子居然起兵造反了,这样汉武帝玩平衡玩脱了。

《轮台罪己诏》只是帝王惯用的手段,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

下罪己诏,是对自己以前错误的总结,然后改变政策,轻徭薄赋,并没有为谁平反,

至于谥号“戾太子”,那也不是汉武帝给的谥号,是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给的谥号,所以,肯定不是恶谥,

被追赠为皇后的是李夫人而不是钩弋夫人呢?

汉武帝去世后,霍光等辅政大臣根据汉武帝生平意愿,追封已故李夫人为孝武皇后,配享宗庙。众所周知,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折了自己心爱的皇长子刘据,以及平阳公主府一见倾心的佳人卫子夫。皇嗣继承上一度为难,便立了“类己”的幼子刘弗陵为帝,但是刘弗陵生母却没有成为后来配享宗庙的皇后,只以帝母身份被尊为皇太后。

这件事说来话长,钩弋夫人原本只是河间赵家的贫民女儿,天生握拳,却生的格外美丽动人。她十四岁那年,遇到巡幸河间的汉武帝,自己从出生后都没有掰开的拳头被汉武帝一下子掰开。汉武帝是个信天命的人,他认为这是天意,所以带赵氏回宫,封婕妤,因她手握拳头,手心上还有普通玉钩一般的图案,被人称为“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汉武帝幼子刘弗陵,传说尧的母亲也是怀孕十四周才生下尧,所以钩弋夫人所住之地又叫“尧母门”。

刘弗陵出世的那一年,太子刘据仍然在世,卫子夫依然是未央宫椒房殿的主人。可惜,天无二日,“尧”是历史上早期的天下之主,这意味着刘弗陵来日必定不同凡响。有心之人自然觉得太子之位迟早保不住,所以才被江充利用巫蛊,最终引发了西汉王朝的血色危机。

卫子夫一脉在这场祸乱中死伤惨重,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已幸免于难。汉武帝后来意识到这场弥天大错,却也唤回不了死去的卫子夫和爱子。因汉武帝到死也没有恢复卫子夫的皇后身份,所以霍光等人也不好再追封她,至于钩弋夫人,她在汉武帝晚年早已因错被赐死(错估计是没有,汉武帝担心大汉再有吕后专权的现象是极有可能的,主少母壮,未雨绸缪胜过追悔莫及),也不便再追封为后。

于是,曾经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便成了汉武帝死后的皇后,将与他永享后世子孙的哀祭。而钩弋夫人,则以帝母皇太后的身份长眠于地下,据说她死的那一年,23岁不到。

为何始终不受汉景帝宠爱?

薄皇后,她的出身相对来说的确拥有高贵的血统。她是汉高祖刘邦姬妾薄姬即日后的薄太后的后辈。薄太后,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王室后裔魏王豹的姬妾,在秦始皇时期便名扬天下的女相师许负曾下断言,薄姬当生天子。薄姬后被刘邦宠幸,果然生下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也就是薄皇后的公公。

薄皇后起点相当高。如此一位身份显赫的女人,薄太后让她入宫的目的也很直接,带动整个薄氏家族继续兴盛。

有了薄太后的强力支持,身为皇后的薄氏,应该是能够呼风唤雨,最不济也是力压后宫佳丽三千。

那么,薄皇后为什么自始到终都不受宠呢?

失去家族支撑

薄皇后的公公汉文帝刘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诸吕作乱,刘邦遗留下来的功臣和刘氏皇族合力平定,吕后所立的傀儡小皇帝不被认可。同时刘邦八子其中的四子被吕后找各种借口除掉,还有两子离世。仅剩下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经过一番商讨后,因刘恒的母亲薄姬谨良,不会步吕后之后专政夺权而入选。

大臣们派出使者邀请刘恒进入长安,即皇帝位,主持朝政。

刘恒所在的代地远离长安,消息闭塞。惧怕是大臣们设置的陷阱犹豫不决,询问臣属,臣属又分成了两派,各持己见。

事关重大且意见不统一,刘恒难下决断,又征询薄太后的意见,薄太后先是借助占卜得到好的卦辞之后,并没有着急去长安,而是派出了薄太后的兄弟,刘恒的舅舅薄昭,先行进入长安打探消息。

这是一段看似简单,实则生死未卜的旅程。你不知道前面等待的是什么,这更让人担心和恐惧。孤身前往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冒着风险的。

薄昭临危受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薄昭带回来了好消息。

刘恒这才起身前往长安,坐拥天下,成为后世不断被提及的“汉文帝”。

薄昭也因此被封为“轵侯”。

十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到了汉文帝十年(前170年),薄昭被逼自杀。

起因是,薄昭曾经接到汉文帝刘恒的一道任务。劝谏刘恒唯一在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不要逾越礼制,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图谋不轨。

薄昭的言辞比较直白,惹怒了一向受到汉文帝“谦让”的淮南王刘长,再加上一干文臣武将的不断揭发刘长的短处,逼得刘长真的起兵造反了,时间在汉文帝六年即公元前174年。

由于规模极小,刘长被俘。

汉文帝将其贬至巴蜀,在路上刘长又羞又气又怒,绝食而死。

薄昭的能力经过验证,只凭一封信就让汉文帝背上了杀弟的名声,没有了往日的融洽,薄昭逐渐失去了汉文帝的欢心。

又过了一段时间,薄昭出手杀了汉文帝的派出的代表着汉文帝本人的使者,迫使汉文帝一再令大臣劝解薄昭自杀。

薄昭不得不自杀了事。

西汉时期的朝政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外戚手中,薄昭一死薄皇后就失去了一大助力,对汉景帝的影响就会减小。

最为不幸的是,汉景帝刘启即位的第二年即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薄皇后由太子妃升任皇后的第二年,薄皇后最大的依仗,薄太后离世。

薄皇后的方式

薄皇后在史书之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仅有寥寥数句,她的性格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但是,可以看出她的皇后之位,不是通过后宫一系列的血腥搏杀而获得,也没有经过与后宫内外的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纵横联合。她只是一个被家族保护很好的,没有任何政治斗争经验的“小女人”。

在汉景帝第一任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与王娡(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刘嫖斗法时,根本不见薄皇后任何举措,即或者是从中渔利,或者是左右逢源,也或者拉拢一派打压一派,掌控一名养子保住皇后之位。

所以,单纯又无助的薄皇后最终败下阵来。在薄太后离世之后,紧接着薄皇后被废。栗姬所生的刘荣在一年多之后即汉景帝四年(前153年)成为太子。

被废四年之后,薄皇后郁郁而终。令人又无奈又同情的是,薄皇后死后并没有与汉景帝合葬于阳陵,孤零零葬在了长安城平望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