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怎么消失的,london有关系吗

2023-04-14 07:10:03 79阅读

黑死病怎么消失的,london有关系吗?

有关系的,鼠疫(鼠疫也称黑死病,它第一次袭击英国是在1348年,此后断断续续延续了300多年,英国近1/3的人口死于鼠疫。)

当时在英国可谓是不治之症,人们在极度恐惧之下想出了各种方法:使用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并在其上放置干蛤蟆,或者用尿洗澡,甚至通过医生凝视患者来“捉住”疾病。可惜都不奏效。

黑死病怎么消失的,london有关系吗

1666年9月10日,伦敦布丁巷内一家面包店发生火灾。当时伦敦非常干燥,加上伦敦以木质建筑为主,火势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城市,连烧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被扑灭,造成4/5市区被毁,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多间民房。奇特的是,此后人类百战不胜的鼠疫竟然彻底从英国消失了。

所以黑死病与great fire of london(伦敦火灾)有关系,因为这次有意义的火灾,拯救了伦敦。

日本如何废止中医并禁止恢复中医从而跻身亚洲医学强国的?

一、中医药博大精深,不是谁谁肚子里有点墨水,就可妄谈的。二、有人看不起中国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例子,在历史典籍上比比皆是,种痘、麻醉、防疫等就是明例。而中世纪黑死病几乎灭了欧洲的全部人口。三、中医药在走向世界,获得外国政府批准承认不在少数,有大量的外国人在学习中医药,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医药也在走向现代化,青蒿素是其代表。四、有人以西方人没有中医药也活得很好为由,来贬低中医药。但他们不知近二百多年来,西医药是得益于工业革命,特别是化学工业。而在此之前也是草药、放血等偏方(剃头匠就是医生),是巫医,千百年来的西方人不是靠抗生素活的。但西方从没有象中医药这样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实践。五、中医药提倡治未病为上的理论是西方医学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六、日本不存在废除汉医药(中医药),本人手头就有一日本人著的《从事汉医三十年》的案例集。七、我们从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所以国家提出走中西医的道路,就是知道中西医各自的短处和长处,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欧洲爆发的黑死病?

1348年,英国遭遇了一场中世纪最可怕的大瘟疫—黑死病,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它几乎蔓延了整个英国。不可否认,黑死病给英国带来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寻这次瘟疫对英国历史的影响,却可以发现:黑死病对英国社会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英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铺垫,给欧洲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动力。

黑死病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1347-1351年,欧洲爆发的这场瘟疫即黑死病是一场流行迅速、破坏性极大的传染病。据说,是1347年随热那亚商船从中东传入的。它首先袭击了意大利南部地区,随后迅速传入西班牙、法国。1348年由法国诺曼底渡过海峡传入大不列颠;1350年,又传到俄国。此后,又于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80-1390年多次复发。

黑死病给欧洲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史书记载,佛罗伦萨在1348年的灾难中死去了4万人,威尼斯和伦敦也各达到10万人。据估计,黑死病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而欧洲的人均寿命也从30岁缩短到20岁。

人口的大量死亡给欧洲经济带来的第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据西方学者估计,当时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由于劳动力奇缺,家畜在田园里无人看管,本来是收获的季节却没有人收获谷物。”除普通劳工外,政府官员也损失颇多,放弃职守的现象随处可见。

经济上的第二个影响便是农业结构的变化。由于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且价格昂贵,种植谷物投入多而获利少,从而使大量农场主放弃了经营农田,转而投资一种新的行业,这就是变农场为牧场,变种植谷物为饲养绵羊。牧羊区从原来的山牧羊方式也从较原始的单纯游牧发展为固定的牧场饲养。养区扩展到了平原,羊业与毛织业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成为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开路先锋。

黑死病对欧洲经济造成的第三个影响就是城市经济的起起伏伏,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又由衰转盛的过程,以当时城市经济发展最快的佛罗伦萨为例,便可窥见其全貌。在瘟疫降临之前,佛罗伦萨城的热闹景象曾被十四世纪的诗人安东尼-普西作了生动的描述:“托斯堪尼农村出产的一切食品都可在市场上找到:当令的各种蔬菜、水果;各色各类的肉、鱼和野味,还有从外地远道而来的各种特色佳肴。”而瘟疫到来后,整个城市变得满目疮痍,“瘟疫最快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店铺作坊大关门,因为全城经济活动已经停止。甚至酒店赌窟也关门大吉,只有少数医务所和药房仍在惊慌失措的城市中开门营业……整个城市象一座庞大的医院和殡仪馆。”

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使佛罗伦萨从此一蹶不振,因为佛罗伦萨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绝大部分的资金和投资、商家的经营才能和工人的技术知识以及那些不会为逆境扼杀的竞争心和求利欲,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而是基本保持完好。再加上瘟疫过后,一些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的价值有了重新认识,他们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 这使得手工制品和奢侈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随着手工制品价格的迅速提升,引起的是财富从各个地区向城市的转移。”于是,“尽管黑死病给城市人口带来了沉重打击,却最终使城市因此而复兴。”

黑死病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黑死病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必然对1350-1450年之间城市和农村下层阶层的一连串暴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史料记载,这一期间的暴乱次数之多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黑死病带来的一个比较间接且深远的后果就是1381年英国农民大起义。由于黑死病的蔓延,劳动力严重缺乏,使农民可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有可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提高工资,降低土地的租金。这与贵族领主一意孤行不肯妥协,甚至企图凭借他们的政治权利极力扭转江河日下的财富这一态势的心态形成了对抗。

1349年6月18日的英国皇家法令强迫有能力的人必须工作,并保持在1346年的工资水平。1351年法令对此又进行了强调,并增加了许多新的细节。1381年英国的贵族又萌发了不按财富多少,而按人头平均征税的企图,这种征税方式对于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而使本已十分紧张的阶级关系就此激化,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虽然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贵族阶层也被迫作出了一系列的让步,农民的工资事实上得到了提高,土地租金也大大下降。中世纪黑暗的农奴制的动摇,对欧洲迈入近代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社会变革的外在形态,更是社会进步的直接推动力。在黑死病影响下的欧洲更是如此。其实,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直接导致了贵族领主地位的下降和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虽然贵族领主在镇压民众起义的最后结果上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却无法摆脱日益衰落的境地。旧贵族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土地,但由于黑死病的肆虐使得劳动力奇缺,雇佣劳动者的工资也因此大大提高。虽然国家动用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来限制工资,但雇工工资的涨落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贵族地主为继续经营土地不得不以优惠的工资来吸引劳动力,与此同时, 土地地租也大大降低。

与此相反, 城市中的商人和金融家却能较快地从灾难中恢复元气。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和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契机,迅速搜掠财富。旧贵族经济上的萧条,使之不能再独享政府的最高官职,其政治上的发言权大大降低。相反,许多大商人、金融家则开始进入国家各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在相当多的时候他们成为了政府的主要决策人。尽管他们仍具有强烈的贵族化和特权化的倾向,但他们毕竟是一种新型生产力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一书中曾提到格利高里奥-达蒂德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佛罗伦萨人假若不是商人,未在世界上广泛旅行,未曾见过外国的风土人情并从国外带些财物回到佛罗伦萨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出现虽然是人类社会的一次灾难,但它也间接地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治上及社会地位上的壮大提供了契机,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黑死病削弱了欧洲文化的稳定性,持续的高死亡率减少了学者、知识阶层的人数,降低了原来文化的表现力,黑死病过后欧洲面临着如何保持和修复它的文化遗产的问题。

危机对教育机构特别是大学造成了明显的影响。黑死病造成生源严重不足,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牛津大学的注册人数从瘟疫前的3 万人下降到了14世纪后期的6千人, 全欧洲1348年前有大约30所大学,黑死病过后有5所学校彻底垮掉。

黑死病过后,也渐渐出现了许多促使大学和学院发展的因素,比如,对牧师的需求。黑死病一方面造成了牧师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的宗教仪式(特别是丧葬仪式)对牧师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大学是培养牧师的主要地方,这种社会需求无形中促进了大学的发展。还有,由于旅行被认为是危险的,而地方大学可使学生免除去远方学校的长途跋涉,进而也就降低了被传染的危险,这对许多穷学生、未来的牧师和组织培养他们的相关机构都有好处。

大学机构的增多在文化方面削弱了老文化中心的主导地位,使得后来不断有新的学术思想产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弱化了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国际凝聚力,为神学体系的分裂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大学中也掀起了改革运动,这反映在对经典学习的复苏上,黑死病过后欧洲文化逐步走向了民族主义的道路。所以,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发生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勃兴带来了机遇,为人们思想解放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这场黑死病,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悲痛的同时,也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瘟疫的巨大杀伤力,意识到对瘟疫和各种疾病研究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大学教育的发展,关注医疗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例如剑桥大学在1348年后的五年中,新建了三个学院,即三一学院、圣体学院、克莱尔学院。新兴大学机构的增多,一方面削弱了英国中世纪以来神学思想教育在大学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英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新的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壮大,同时,对基督教的怀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清教的产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结构的影响

黑死病使中世纪欧洲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穷人生活处境更加艰难,而上层阶级为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更是加强了对下层人民的控制,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了。

绝望的贫民舍弃家园、移居他处,希望能找到新的工作,或至少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城镇变成了迁移贫民的漫无尽头、不确定移居的临时落脚点,而他们毫无收获地寻找只是为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存而已。穷人队伍的壮大日益成为一种非常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处在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反抗危机之中。穷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与富人的利益是根本不一致的,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在下层人民中传播。

黑死病还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化:健康人与生病的人;文化主流与处于文化边缘的人——异族、外来的人、乞丐和犹太人;社会大众与文化领袖——政府官员、牧师和医生。这些分化以复杂和有害的方式作用于社会,冲击了原来的社会秩序, 弱化了社会自身的协调能力。

黑死病对欧洲宗教信仰的影响

“面临巨大危机之时,这个社会自然要从其宗教信仰中寻求救援与慰藉。”当欧洲面对瘟疫肆虐时,由中世纪全盛期开始的宗教热发展到更加剧烈的程度,而且由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它表现得更为极端和狂乱。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鞭笞运动的兴盛。当时科学水平的低下,使得人们不能揭示瘟疫产生的原因,更无法找到及时救助的良药,这使绝大多数基督教徒认为黑死病是上帝对人类罪恶的惩罚。于是,鞭笞——一种酷刑赎罪的宗教运动就此兴盛。在黑死病爆发期间出现了成群的俗人长途跋涉穿过欧洲、一路唱圣歌进行鞭笞的大规模“赎罪”运动。

在宗教狂热运动兴盛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于是,一些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的苦闷$开始无休止沉湎于放纵的生活。但也有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这种“人的发现”成了文艺复兴的巨大推动力。

黑死病给宗教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它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面对黑死病的威胁,灵魂是否得救,整个欧洲人心惶惶,基督信徒希图从天主那里得到直接的启发。而不再从教会那里寻求帮助。此外,为了赎罪,基督徒要不断做善行,甚至要进修道院,这就超出了一般人的精神承受限度$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赎罪行善。于是,马丁·路德迎合人们当时的心理,提出了新思维“信仰得救”。这就减除了繁杂的宗教仪式,迈出了宗教改革的第一步。

人类历史上有过所谓群体性免疫的成功案例吗?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西班牙流感”爆发于1918年至1919年期间,到了1920年春天的时候就开始神秘消失,这场持续了18个月的全球性疫情就这样结束了。

当时医学并没有现在发达,那个时候的医学界还没有发现病毒,因此他们认为那场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既然当时没有进行深层研究,最终病毒是消失了,还是变异了,或者是人类身上产生了抗体,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西班牙流感在当时造成了几千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当时流感发生的症状是高烧、头痛,同时还伴有脸色发青,咳血等症状,从这些症状也可以推测出,这种流感病毒也是对肺部造成了严重伤害。

据历史资料记载,西班牙流感发病速度非常快,很多人在早上的时候还很正常,一点症状都没有,到中午就开始出现发烧头痛的症状,到了晚上人就死了。如此快速的发病过程让当时的医生也是促手不及!

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肆虐了18个月后完全消失,但我认为还不能认定就是“群体性免疫”在起作用,因为这个病毒是消失还是变异还未知。

流感病毒在历史上一直都没有消失,而且种类还很多,从病毒的核蛋白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乙型和丙型。有些流感病毒在现在还是可以致人死亡,在这些流感病毒中,是否有存在当年西班牙流感的变种呢?这些都还是未知的。

“群体性免疫”这个词听起来是人体对病毒产生了抗体,但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也在发生变异,这一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现在的新冠病毒同样是如此,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病毒,在人类医学史上并没有这种病毒的记载,所以这种病毒是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消失,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像西班牙流感一样消失,谁也不敢下决论。

从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和西班牙流感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西班牙流感爆发时,20-35岁的青壮年死亡率特别高;新冠病毒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大。两者之间既然有区别,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结束语

疫情爆发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可能被感染,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尽快对疫情进行防控才能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群体性免疫”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就算历史重现,新冠病毒像西班牙流感那样自己消失,但因为疫情导致超高的死亡率,这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美国历史上的印第安人是因为瘟疫感染而大量死亡的吗?

我来回答一下(手打不易,点赞鼓励)

造成印第安人大量灭绝的原因是瘟疫,还有屠杀。

早期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因为白人将天花病毒携带到了美洲,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从来没有得过天花,当然也没有免疫力,所以造成了几乎整个阿兹特克的灭亡。

但是,近年来有新的研究资料显示,古代阿兹特克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就认识天花这种传染病了,只是他们把它叫做“zahuatl”。1520年和1532年爆发的两次zahuatl分别持续了一年时间,一共导致800万人死亡。

但是,于1545年、1576年爆发的两次瘟疫却和以前发生的传染病完全不同,阿兹特克人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cocolitzli”。资料显示,在当时的人眼里,它完全是另一种致命性更强的传染病。cocolitzli一旦爆发,其传染性极强,迅速从一个村庄蔓延到另一个村庄,并将所有的人杀死。

16世纪后,欧洲人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甚至肆意杀害,剩下的印第安人还被赶往西部,此时还有20万人,等到达西部时就只剩几千人了,其惨烈程度可以想象。

北美著名的印地安人部落切诺基人就是那是被屠灭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