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节日又是节气,一九到九九是怎么分的
即是节日又是节气,一九到九九是怎么分的?
冬至这天(一般是公历每年的12月22日)开始起九,之后每过九天为一个九,这样算来,12月31日便是二九的第一天,以此类推,直到来年的公历3月11日结束。民谚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传统节日有什么风俗和节日?
元朗天后诞
24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是哪一个?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清明,另一个则是冬至。
一、清明节(踏青节)
清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该节日的核心活动内容则是祭祀,日期一般在公历的4月5日至7日。 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就逐渐形成了春祭的传统。每年的清明节,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在民间,更有着传承千百年之久的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重要风俗习惯。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历史悠久,而且节日习俗的形成与节气的特点密切相关。扫墓祭祖礼俗的源流与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一脉相承。清明时节,大地回春,阴阳转化,吐故纳新,生气始盛,万物皆洁齐,正是春祭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清明时节就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习俗。
据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祀等。直至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逐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后,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移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禁火、冷食、蹴鞠等,也都被合并至清明节活动之内。
上巳节历史亦相当悠久,周代即有,古时定于农历三月初三曰为正节,当天按礼俗需赴水边清洗,主要风俗包括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每逢三月节时,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诗:“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唐代大诗人王维亦有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至宋代时,上巳节亦被清明节兼并且彻底消失。宋、元时期,已初步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而定型的大型传统节日,明、清时承续前代旧制,坚持并发展着其春季大节的强悍地位。
民国时,清明节日除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外,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唐玄宗时,始颁布政令解决官员回乡扫墓祭祖假期的问题,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是说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令规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将假日改增为三天。
二、冬至节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并测定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当天开始“进九(民间俗称交九)”。而此时的南半球,则正值酷热的盛夏。在中国北方,自古以来留传的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各地食俗虽有不同,但以吃水饺最为常见。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日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即冬至日),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由周到秦,以冬至日为岁首一直未变。至汉代依然如此。可见,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因为没有固定于特定日期,故和清明一样,冬至日亦被称为“活节”。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日期。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日还有祭天祭祖等习俗。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行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夜为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你知道有哪些温暖可爱的句子?
1、喜欢早晨的风,好像什么都可以重新开始 。
2、星星未必光芒万丈,但却始终温暖有光 。
3、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抱怨,不将就,有野心,有光芒。
4、心怀浪漫宇宙,也贪恋尘世幸福 。
5、有期待的人,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
6、你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就会有答案 。
7、人生是一场消耗,要把美好的时光放在喜欢的人与事上 。
8、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 。
9、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 。
10、你要像太阳一样,会起会落却不失光彩 。
11、若无天生丽质,只能天生励志;若未好好励志,至少也要理智。这是一种选择,亦是一种态度,清醒看清自己,从容淡然生活。
12、不要把你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太阳和月亮之间没有可比性,它们在各自的世界里闪耀着光芒 。
13、先努力让自己发光,对的人才会迎着光向你走来 。
14、有人在殿堂放火,有人在废墟开出花朵 。
15、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 。
16、突然发现,有的种子会开花,有的种子会结果,都有自己的时间,你也是 。
17、要善良,要勇敢,要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 。
18、从喜欢和爱里,得到力量和快乐 。
19、万事皆有可能,永远别说永远。
20、与其仰望星空,不如做摘星星的人 。
21、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
22、去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永远都不晚。
23、你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
24、乖乖长大,总有让山高路远为你而来 。
25、做温柔且坚韧的自己,才是人生的必备。
26、因为有了人海,相遇才显得那么那么意外 。
27、所有的祝福中,我最偏爱:如你所愿。
28、只要有花可开,就不用允许生命与暗淡为伍 。
29春暖花开的时光,有所期待,如此甚好 !
30、也会给自己买花,也会学着自己长大 。
31、微笑过日子,阳光度人生,开心每一天,永远是春天 。
32、你若美了,全世界都会对你温柔以待;你若粗糙,任何事情都变得只能将就。
33、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 。
34、没心没肺,才能活着不累 。
35、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
36、忠实的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 。
37、我们要在阳光下灿烂,在风雨中奔跑,对自己说一声:昨天挺好,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 。
38、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体重一定要浪费在美味的食物上,爱情一定要浪费在你爱的和爱你的人生人身上
39、幸福是,两双眼睛,看一个未来 。
40、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 。
41、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琐碎的,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快乐的秘诀就是不管对大事小事都要保持热情 。
42、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 。
43、给每一个烦恼一段期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解决,剩下的时间请还给快乐的自己 。
44、没娶的别慌,待嫁的别忙。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一切该来的总会到。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45、努力经营当下,直至未来明朗 。
46、总有一天晚霞会经过你的头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爱你一场 。
47、但愿殊途同归 ,我能与你讲讲来时的路 。
48、善良,勇敢,优秀,决不妥协,祝你也祝我 。
49、要长大,要可爱,但不要变成各种奇奇怪怪的不可爱的人。
50、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爱自己所爱的人。
51、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做个孩子 。
52、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他很爱你,对你很好 。
53、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54、你终于是一个人,宇宙限量版售的快乐 。
55、所谓英雄,就是能够打破逆境的人 啊。
清明和冬至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你认为清明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公历吗?我坦率地告诉你,你错了。恰恰相反,不但这两个节气,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按农历计算的。
它主要是根据太阳黄经的度数来精确地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份,每一份即是一个节气。
它们分别是: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好记,人们将它编成一首打油诗,每一个节气各取一字,诗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四季,每季六个节气。因为节气是根据太阳黄经(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角度)来计算的。所以每个节气与公历很接近。有上面打油诗的后两句为证:前半年是六廿一,后半年是七廿三。也就是说每个节气前半年对应的是公历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后半年是七日和二十三日。有时也有误,相差也就一两天。
重要的话说三遍,切记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中的黄经来计算的,是我们的老祖先六七千年以来逐渐发现完善的,是我们老祖先的功劳。而公历只有二千零一十八年,是在清末民初才传入中国的。不要把我们老祖先的功劳记到外国人身上。
切记,我们是中国人。应该为我国古文明而骄傲自豪!
静下心来,多读一下我国的历史,自然等书籍,充实自己的认知,不要再提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就说这些吧,还是去多读一些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