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果尔怎么死的,顺治和康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父子组合吗
博果尔怎么死的,顺治和康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父子组合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登基,年号顺治。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八岁登基,年号康熙。顺治和康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对非常幸运的父子皇帝了,都是在有众多继承人中幸运的继承皇位;都是幼年即位,成年大权在握;都是王朝鼎立中原,国力强盛上升时期皇帝。
皇太极驾崩后,其第十四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最后双方妥协,拥立六岁的福临登基,年号顺治。
福临驾崩后,具有即位资格的有皇二子福全,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皇三子玄烨,并且福临生前比较宠爱董鄂妃的儿子福全。由于福临是得天花死的,而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就这样八岁的玄烨登基,年号康熙。
②都是幼年即位,成年大权在握顺治六岁登基,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最终朝政由多尔衮乾纲独断。直到顺治13岁时,多尔衮行猎时坠马跌伤,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第二年顺治开始亲政,大权在握。
康熙八岁登基,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最终鳌拜把持朝政。直到康熙14岁亲政后,智擒鳌拜,才真正实现大权在握。
③都是王朝鼎立中原,国力强盛上升时期兴国皇帝顺治是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位皇帝,康熙是清朝入主中原第二位皇帝。父子二人都重用汉臣,开疆拓土,促进蒙藏等民族融合,重视农事,修养生息,致使国家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处于强盛上升阶段,都是兴国皇帝,比起那些走下坡路的亡国皇帝幸运的多了。
④共同拥有一个生命中的贵人,就是孝庄。孝庄这个女人可厉害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安定郡潜夫/文
皇太极之子?
皇太极的儿子有:1、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2、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同皇长子,幼殇。
3、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5、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6、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纳喇氏,镇国悫厚公。
7、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8、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9、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10、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世间没有平白无故的爱,董鄂妃与顺治皇帝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今天就来回顾这对恋人的凄美爱情。
我们所说的董鄂妃,实际上并不姓董,她是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妃只是从满洲音译而来。由于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就连完整的姓名都没有留下,因此在很多影视剧中的名字也各不相同。
恋人男主角顺治皇帝大家都很熟悉,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的父亲。既然男主角是皇帝,董鄂妃能够获得顺治的专宠,想必是有特殊的才能特点,同时他们的爱情也必然会受到朝堂政治的影响。
董鄂氏出生在公元1639年,她的父亲是清朝的军事长官,1644年的满清正处于征战状态,而鄂硕也按照命令在苏杭一带打仗。年幼的董鄂氏正是在这段时期一直跟着父亲成长在江南地区,由于环境的耳濡目染,董鄂氏受到江南特有汉文化的影响。
此外,董鄂氏个人条件非常好,从小就在家庭教育酷爱读书,汉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全部都达到熟读程度,这是在满清家族中是非常难得的。
公元1856年,董鄂氏被选进皇宫,同年八月,就被册封为贤妃,从此开始与顺治帝的爱情故事。董鄂氏进宫的方式并非选秀,而是被顺治帝看中直接召入皇宫,从此一直深受皇帝宠爱。
董鄂妃为什么会受到顺治帝长盛不衰的宠爱。或者说将顺治帝迷得神魂颠倒呢?第一是董鄂妃的汉文化知识涵养。
满清作为草原部落崛起的政权,虽然在军事上打败明朝取得疆域控制权,但是要想在辽阔的领土上建立稳定的统治并不断发展,则要减少文化上的冲突,否则到处都是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统治天下的第一位皇帝,严格来讲,是满清真正面临文化冲突的开始。顺治帝本身对汉文化算是较为推崇的,其中不仅仅有统治天下的需要,也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拜。
董鄂妃自幼在饱受汉文化熏陶,对其了解相当深入,这是让顺治帝都颇为惊奇的,也成为他们二人灵魂沟通的基础。
环境对人性格气质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董鄂妃长时间处于江南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养成江南女子独特的温婉,丝毫没有满蒙女孩的粗犷,有一种独特温柔的风韵又有善解人意的娴静,这是顺治帝喜爱董鄂妃的重要原因。
董鄂妃不仅爱读史书,并且悟性非常高,写得一手好字,当时顺治初次见到她的字,根本没想到这是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因为字写得恢弘大气。在董鄂妃的影响下,顺治皇帝还迷恋上佛学。
第二是福临身为皇帝却遭遇“不幸婚姻”。
这里所说的不幸婚姻是指政治婚姻,这样的现象在皇帝身上非常普遍,但是顺治对这样的婚姻更加厌恶,这与顺治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在皇太极突然驾崩后,面对争夺皇位的两大势力,福临凭借着一股运气登基成为皇帝,但是年幼登基的他始终面临着压在头上的摄政王多尔衮。
顺治帝的首位皇后就是多尔衮安排的,那是一位来自科尔沁部落的女子,由于顺治对多尔衮的厌恶,所以对皇后也非常厌恶,最终在两年之后就将她废掉。
在首位皇后被废除后,孝庄太后立即又为顺治帝安排了一位科尔沁的姑娘,这位姑娘同样也没有得到顺治的喜爱,并且还与孝庄的关系越来越僵硬。
从顺治帝的婚姻经历来看,他并没有从后宫妃嫔那里获得心理慰藉或者是寄托,而是更多的仇恨蕴藏其中。因此董鄂妃的出现仿佛是夜空中的星,直接给顺治带来前所未有的爱情,这让他彻底沦陷在董鄂妃的怀抱中。
第三是董鄂妃超凡脱俗善良无比的性情品质。
公元1660年,董鄂妃在承乾宫因病去世,她的身体本来就相对较弱,而再加上痛失爱子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之后最终香消玉殒。
在董鄂妃临终之前曾再三嘱咐,她的丧葬礼仪要一切从简,禁止将黄金玉器等贵重物品作为陪葬品。从董鄂妃对死后葬礼的要求可以看出,她真的不是一般人,对于荣华富贵并没有太多的追求,她想要的可能是真正的爱情。
在奢华的皇室人群中,能够得到皇帝恩宠并且保持俭朴的人极为罕见,这是董鄂妃善良本心的直观体现。在后宫中不免有严酷的争斗,董鄂妃都坚持宽以待人的态度,试图与后宫妃嫔搞好关系。
由于来自孝庄太后娘家的科尔沁女子都不受顺治喜爱,导致孝庄对董鄂妃也意见很大,但是董鄂妃仍然能够每日给孝庄请安,在孝庄生病时衣不解带地伺候身边。
董鄂妃的胸怀很大,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她作为深受顺治帝喜爱的宠妃,却能够主动让出顺治的爱,她经常劝告顺治帝临幸其他嫔妃,做到雨露均沾。
顺治帝是位短命皇帝,但是他留下的八位皇子和六位公主,这其中就有董鄂妃的功劳。如果董鄂妃独占顺治帝,至少顺治皇嗣不会有这么多,纵观历史,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寥寥无几。
董鄂妃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让顺治帝迷恋,作为大清皇帝,按道理说能够给予董鄂妃最高的一切,但实际上在董鄂妃活着的时候一直受到种种制约限制,没能实现。
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并没有理会她俭朴节约的遗愿,执意要大操大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弥补顺治心中的愧疚遗憾和痛苦。
董鄂妃在后宫中的位分是皇贵妃,但是顺治要求以皇后的葬礼规格来安葬,这是超越本身的规制;追封的谥号从礼臣拟定的四个字一直加到十个字,即使这样,顺治仍然因谥号中没有“天”“圣”字眼心中愧疚;为董鄂妃抬梓宫的官员全部是满洲八旗二品或者三品官员,在整个清朝的皇后葬礼中都没有这样高的规格;举办了大型的水陆道场,超规格请108位僧人祈福超度;清朝皇帝遇到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批阅奏章朱批要改红笔为蓝笔,满27天再换回红笔,顺治因董鄂妃去世使用蓝笔长达四个月。
顺治皇帝极其宠爱的董鄂妃到底是不是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
谢谢悟空邀请。
董小宛和董鄂妃都是清朝时期美丽婉约的奇女子,在历史上很出名,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董鄂妃和董小宛是同一个人,其实真实的历史上,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妃并不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那位董小宛。之所以这样说,理由如下:
第一:董鄂妃和董小宛差别太大
董鄂妃是大家熟悉的顺治帝宠妃,1639年出生,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清丽婉约,有闭月羞花之貌,董鄂妃本来是顺治弟弟博果尔的妻子,后来被这位多情天子顺治皇帝抢了过来,进宫一个月就被封为皇贵妃,顺治帝为了她,连江山都可以不要,可惜董鄂妃红颜薄命,22岁就病逝了,她死后,顺治万念俱灰,也因为心情悲痛,看破红尘选择出家当了和尚。
董小宛是明朝末时期江南有名的妓女,1624年出生在江苏,“秦淮八艳”之一,姿色卓绝,舞艺非凡、神姿艳发,董小宛在1639年结识了当时的名士冒辟疆。明朝灭亡后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根本不会和顺治扯上什么关系。
第二:顺治帝和董小宛年龄悬殊太大
顺治帝是1638年出生,皇帝年龄肯定不会造假,董鄂妃是1639年出生,比顺治小一岁,这可以说的过去,可是董小宛的年龄就有点悬殊了,董小宛1624年出生,比顺治大14岁,也就是说董小宛16岁的时候,顺治帝才2岁。
顺治怎么可能把这位大自己14岁的阿姨纳为妃子呢,董小宛愿意,顺治还不愿意呢,古代平均寿命都很短,就算董小宛保养的再好,顺治帝20岁的时候,董小宛都34岁了,人老珠黄,怎么能让顺治动人呢?况且董小宛出生在南方,顺治帝是生活在北方没去过南方的。
第三:董小宛的身份根本进不了皇宫
皇宫规矩大过天,如果说出身满洲镶红旗的董鄂妃是顺治弟媳妇,被顺治看上以后入宫的话,还说的过去,因为在满人看来兄夺弟媳并不罕见,可是如果董鄂妃就是名妓董小宛,那就有点开玩笑了。
当时后宫有顺治的亲妈孝庄太后坐镇,孝庄太后怎么允许一个江南妓女进入皇宫当皇妃呢,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笑掉大牙吗,况且当时大清刚入关,根基不稳,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件事让全天下笑话,就算孝庄同意,顺治也是要脸的,因此董小宛不可能进得了皇宫。
综上所述,董小宛确实不是董鄂妃,不论后世文人出于什么想法把她们当做同一个人,可是真实的董鄂妃和董小宛确实没有交集,你们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原创:小聪历史客栈,喜欢可以关注我哦!
纵观满清一朝2000多名侍卫守护紫禁城?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依然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朝代,跟以前所有的王朝一样,皇帝有着三宫六院,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的后宫妃子皇帝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照顾到,也只有皇后才可以经常的见到皇帝,有的妃子甚至一辈子都见不到皇上,但是作为成年人,对于那个放面有需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皇宫之中有众多的宫廷侍卫,为什么在清朝没有传出过妃子与侍卫的丑闻。
宫廷中众多的守卫皇帝自然会担心妃子与侍卫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那时候皇帝身为九五之尊,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如果真的传出侍卫与妃子的丑闻,皇帝的颜面也会荡然无存,所以就会有许多的制度来防止这些事情发生。
首先就是皇宫之中的守卫制度,皇宫的守卫制度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诺大的皇宫分界还是特别明了的,后宫之所以被称为后宫,就是因为后宫在皇宫的大后方,整个皇宫会被分开,前半部分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后方才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守卫到后宫的都是被训练过的太监,真正的守卫是不能进入后宫的,就算在分界线值守的侍卫都是皇帝精挑细选,一级一级升上来的,这些人都是对皇帝非常忠诚的,所以说皇宫侍卫只是守着后宫的外围,很难接触到里面,所以这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妃子与侍卫丑事发生。
还有就是这些侍卫的选拔和晋升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些人很多都是来自皇亲国戚,有着没有背景的侍卫只能一步一步的晋升,所以说当上这个侍卫是要经过重重考验的,想要当上御前侍卫也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并且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也都是非常封建的,这些人对于皇帝的忠诚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他们的心中皇帝的一切都是不容他们侵犯的,更不要说皇帝的妃子了。
并且对于侍卫与妃子私通这件事情是有着非常严重的惩罚的,就算是有那么一点迹象都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点点迹象,侍卫一定会丢掉自己的性命,就算是妃子也会被一贬在贬,这也导致了没有妃子和侍卫敢越雷池一步。
正是因为御前侍卫选拔的严格,还有一些严苛的制度控制,才让清朝没有妃子与侍卫的丑闻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