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驼峰里主要储存的是什么,驼峰的特点
骆驼的驼峰里主要储存的是什么,驼峰的特点?
一、特点
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里面储藏了大量脂肪,可供维持正常行动,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物。同时集中聚集在一处的脂肪,可以使骆驼的体温保持恒定,而不会使身体各处过度发热。
二、作用
经解剖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
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
这一事实说明,骆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
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
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扩展资料:
一、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骆驼体温范围很广,适应于昼夜温差大的沙漠环境和减少水分损失的需要。在白天,骆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可达到41℃,到夜间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最低可达到34℃。
体温波动范围为7℃,而且这种体温的波动越是在脱水的条件下越明显。但它并不能表明骆驼恒温机制的原始性,而是建立在恒温基础上的更为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高温环境中,提高体温可缩小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幅度,减少外界热量的流入。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辐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蒸发,其结果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
一只500kg的骆驼比热为3.35KJ/kg·k,体温升高7℃就相当于贮存了1.26×107J的热量,如果是通过水分蒸发散失这部分热量就要损失5L水。
二、有效的隔热屏障
骆驼长而蓬松的驼毛,在其体表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屏障,驼毛间不流动的空气层影响传导和对流,降低了低温条件下体热的散失和高温条件下外热的流入。
有实验表明,一只毛厚不到1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平均失水3L,而毛长3~14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失水只有2L。驼毛的有效隔热,间接减少了水分蒸发。
除此以外,骆驼的鼻粘膜面积大,增加了呼出气体中水分的再吸收,减少了呼吸失水;浓缩的尿液减少了排泄废物中水分的消耗;干燥的粪便也为减少水分起了一定的作用。
骆驼在长期进化中,适应了沙漠这一极端缺水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性特征,既保证了体内“贮存”大量的水,又保证了体内水分不致于过度散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这一沙漠动物生存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同时骆驼也作为适应高温缺水环境的典型动物为人们所研究和探讨。
参考资料来源:
骆驼吃不完的东西存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
其实楼上说的是牛 骆驼都是把食物吃完了的。
驼峰只是蛋白质,骆驼没有食物的时候就消耗驼峰里的脂肪骆驼的驼峰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错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驼峰内贮有较多的脂肪,分解后产生水和能量,它的体内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是储存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因此骆驼能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生活,而且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适于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相适应的。
骆驼要冬眠吗?
骆驼不需要冬眠。
骆驼会在夏季和秋季吃进大量的草来储存营养,驼峰就是用来储存营养物质的,骆驼虽然不冬眠,但是冬天主要是依靠这些储存的营养物质来保持身体的代谢和基本需要。从地理上来看,骆驼一般都生活在办沙漠地区,这些地区即使在冬季地面也有些小型的灌木和杂草,骆驼冬天也会取食这些东西来熬过冬天,渴了就喝水或者是吃些积雪来缓解。骆驼是很耐饥渴的动物,所以短期的食物缺乏对于它们来说不是很艰难的事情,冬天的夜晚如果气温很冷,骆驼会找草丛茂密的地方卧下来保持肚皮下的温度。
骆驼两个肉疙瘩有什么用途?
驼峰:
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里面储藏大量脂肪,可供维持正常行动,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物。同时集中聚集在一处的脂肪,可以使骆驼的体温保持恒定,而不会使身体各处过度发热。驼峰中贮袱功递嘉郛黄店萎锭联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