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风俗习惯,呼和浩特的风俗文化是什么
汉族的风俗习惯,呼和浩特的风俗文化是什么?
风俗文化就是有很长历史沿革、为一定地域内绝大多数民众所共同接受并参与活动的生活习惯,是民族习俗的具体化、地域化,也是民族间由相互接触到相互了解再到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
呼和浩特市的风俗文化往大讲: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祭、蒙古族僧众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呼市又称召庙城);汉族的春节、中秋大庆;回族的大节庆等。往小讲:民族性色彩淡化,呼市性风俗明显的活动——早晨大众吃烧麦,早晨大众吃蒙餐。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节日?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55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哪些兄弟民族也过春节?
基本上都过,或多或少都参与,本身就是全国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家人团聚。穆斯林不过,但少少参与一点,三十这一天虽然他们没有拜年,没有年夜饭祭祖贴对联,但是还是会亲人团聚。我们这里表演社火时他们观看,然后卖小吃之类的。我在青海,这儿多民族聚居,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等等。撒拉和回族一样。蒙古族藏族跟着过,而且对联有蒙文和藏文的。也拜年,藏族蒙古族亲戚我都有,给他们拜年我们拿哈达,他们给我们拜年也送哈达。年后的社火也有藏舞蒙古舞表演。最为重要的祭神,我们的山神庙,山下有转经轮。汉族和蒙古族藏族一起转完经轮去祭神,我们磕头祈福,他们放哈达。藏传佛教寺庙我们也会去献哈达祈福。尤其这段时间,大街上到处都有各族人民一起置办年货的,其乐融融。藏历新年前几天刚过,表演节目其他民族比如汉族也会去捧场观看。在内地上学,那里的少数民族不看身份证看不出来,因此应该都过春节。所以,春节不单单是汉族的节日,是全中国所有民族的节日。并不是某个民族的特定节日,某些民族不过并不是不顺应主旋律不爱国。
汉族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1、从腊八开始,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
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3、大年三十是春节,要放鞭炮,吃饺子;
4、正月初一回婆家,就是小孩子的奶奶家;
5、正月初二回娘家,就是小孩子的姥姥家;
6、正月初五吃饺子;
7、正月初七吃面条;
8、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猜字谜;
9、吃元宵,春节基本过完;
10、正式结束是在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肉。
哪些是最值得被传承的?
大家好,传统文化的涉及范围很广泛,这里着重简述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那些被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生活情趣,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思维观念、道德规范、行为礼仪等,都可称为中华民俗的东西,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便是思想、文字语言,及其产生的传统美德,譬如先秦诸子百家,其中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逍遥的道德形态;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法家要求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墨家推崇兼爱非攻,举贤节俭;阴阳家信奉金木水火土;兵家恪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这些思想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他们的思想论述中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文化艺术,特色鲜明。与此同时各类文学作品及中华的传统美德也逐渐体现出来,如先秦时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汉朝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唐时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登鹳雀楼》、辞藻华丽感慨的李清照更是留下了“人比黄花瘦”的佳句,再到后来流传千古的元代戏曲《牡丹亭》、以及明清时的《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这些诗词曲赋的文明,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期被衍生出来的产物。
传统服饰作为生活中必须必需品,中国传统服饰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就古代的女装而言,商周礼制十五而笄;西汉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罗衣飘飘;南北朝衣身紧贴,对襟直领衣袖细窄,引入胡服风范;唐中前期小头鞋履窄衣裳,披帛半臂兴盛;晚唐时世宽妆束,衣裙宽松;宋尚素雅;明霞帔比甲兴盛;清汉族传统服饰终结,满族特色的旗袍影响至今。
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如编织、陶瓷、布艺、木艺、刺绣、皮影、泥塑、紫砂、蜡艺、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流传至今。
中医药理中医药理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传统节日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过年习俗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爷上天,开始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大年三十拜祖先, 敲锣打鼓,吃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收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合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婚姻仪式过去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如《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桃花扇》等;
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如少林、武当、太极、咏春等;
传统建筑传统建筑如亭台楼阁、黄鹤楼、故宫、钟塔庙宇、园林庭院等;
传说神话传说神话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只能窥见其中一二,这些世世代代继承的、发展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并不会因为流光的岁月消逝,而是会在这样的潮流与脚步下越来越深刻,因为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经与生活息息相关、融入骨血,需要我们传承与创新,既能够传承数千年,便也能传承上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