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怎么来的,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祝福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祝福?
1、你是我攀登绝顶的氧气,不能没有你;你是云中我的氩氢,没有你我无法生存;你燃烧自己,给我智慧之光,留下二氧化碳;但我只是希望我是一棵树,可以把你变成氧气,继续燃烧,照亮我们永远。
2、我坚信,你对我们的关心,会像氮氮三键一样牢固,像质子一样长久,像温室气体一样只增不减。
3、愿你永远像铝热反应一样热情。像一面银镜,永远美丽。
4、我们的学习是一种结合反应,知识和努力结合成成功,而老师的教学是分解反应,分解你的知识,一点也不留。我们感谢您的分解,并将利用您的分解结合为更大的成功。
5、我坚信,你对我们的关心,决不会像Al(OH)3一样善变,遇到NaOH抛弃碱的本性;
6、生活就像氧化还原反应,会有起伏,祝你新年快乐。
7、让次氯酸漂白去年的不快,让浓硫酸吸走今年的好运!
8、即使被镁和铝包围,我只想和镍在一起,祝锌想通了,大运大锂。
9、在Zn的这一年,愿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用好事代替坏事!
10、我坚信,你对我们的爱心,决不会像NH3和HCl一样,小小的摩擦就决裂
人间中秋定诞辰的月姑传说?
中秋月圆之夜,除有吃月饼、赏月、拜月和对山歌等习俗外,和平的客家人还流行着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伏月姑,尤其是在和平林寨古村一带,这种习俗还年年举行。
据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学会理事、和平县民俗文化研究学会会长,陈仰天进述,中秋“伏月姑”的情况是这样的。
1
所谓“月姑”,就是传说中天上的仙女,据说有7个仙女,就把七个女孩来扮成天上个七仙女。中秋夜阑之时,全村的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齐聚在屋前余坪上,摆上八仙桌,桌面放上月饼、花生、柑子、黄姜、水果、茶、酒等和一条扁担。扮七仙女的七个女孩则围坐八仙桌,然后点香火,七个女孩则像打盹似的,进入佛家所说的入定状态。坐在女孩后面的一位大嫂(已婚年长些)随即口中唱:“月姑仙,月姑神,请你下凡聊一阵”,接着又唱:“月姑姊、月姑姨,八月十五正当时,姊姊妹妹坐圆桌,你爱那个就上台。”
2
未几,那些姐姐有些进入梦乡开始讲梦话了,大嫂接着唱:“月姑哩,月姑神,月光晃晃你最灵,天上也有七姐妹,由你那个打头阵”,这时,另一位村民则唱:“一姐来,二姐来,三姐颠嫲倒搭唔好来”。据说月亮中有七个仙女,第三个是傻女,俗称“四六货”,如果请下来就会答不准问题了。此时,月姑替身就会三点头,大嫂接着唱:“担杆哩,担杆神,一条扁担承二人,承得起来大欢喜,承不起来还有四小姐”。如果经过一番邀请,还无动静,大家会以为三姐刁难,只好唱:“三姑爱来一面来,唔好在那面耒耒,有心请汝(你)冇假意,假意请汝也爱来。”这样,月姑就会下凡。“伏月姑”的目的,就是通过那些女孩子的口与“下凡仙女”进行对话。
3
于是大家就开始问问题,或者问今年年辰如何,或者问明年是大天旱还是水灾,或者收成怎么样。月姑的回答靠替身点头的次数回答,有的老太婆会问自己将来有几个孙子,姑娘们会问自己什么时候出嫁,再后来,有人叫来家中死去亲人,直对话对得声泪俱下。如果讲得不准,有人驱赶三仙女:“三姑姊,三姑娘,三姑带妹来仙堂,来到仙堂讲仙话,讲开仙话就还阳。”
陈仰天说,由于年代久远,伏月姑曾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这几年,由于林寨古村景区的开发,“伏月姑”重新兴盛起来。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村民都会聚在一起“伏月姑”。扮演大嫂的多是林寨下正村的黄誉娣,今年已有71岁,她是从邻镇彭寨水口嫁到林寨的。
未婚夫中秋节不送礼给女方?
啥意思,南方中秋节不去女方家看望吗?我觉得看望双方老人是起码的礼节,如果距离远,回不到家,也可以从网上订购东西寄给双方家里,实际东西不是最重要的,孝敬老人的心最难得,距离近要上门看望,中秋和春节作为传统的节日,你都不看,其他的就更别提了,还有一种情况,南方故意不看,这样就距离分手不远了吧
中秋月亮升起时间?
农历的8月15是中秋节此时的月亮,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完全被太阳照亮。而此时中秋天空的云层较少,所以看到的月亮最大最亮最圆,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所以各地的月亮升起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基本上从晚上20点开始升起,至午夜是最圆的时候。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唐朝欧詹是这样解释,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秋节”了。不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到了宋朝,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八月仲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又称月夕,《提要录》载:“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的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
潮州人还有用芋头祭祖的习俗,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南人被列为最低等级,任意屠杀。南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攻潮州城,攻了一年,仍久攻不下,景炎三年,元兵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私开南城门,元兵才得以入城,元将唆都下令屠城三日,血流成河,惨绝人寰,东门街旁一巷仅存三户,后称“三家巷”。因胡人欠下潮州人民一笔血債,潮州人对胡人痛恨入骨。因潮州方言“芋头”与“胡头”同音,且状似人头,所以潮州人祭祖时把芋头当作胡人之头,拿来祭拜自已的祖先。以此告诉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胡人对潮州人民所欠下的血债,因而用芋头祭祖便相沿成习俗。
傍晚时分,孩们跑到旷野玩起“烧瓦窑”的游戏。“烧瓦窑”据说是源于朱元璋举义兵杀鞑子的故事。元末民不聊生,饥荒四起,朱元璋在中秋夜燃起熊熊篝火,聚饥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
潮州人拜月、赏月在月升起进行,民间叫做拜月娘,家家户户在天井设香案,供品有月饼、朥饼、云片糕俗称书册糕、老妈糕、绿豆糕、糖豆条、香蕉、香梨、大吉即柑、柚子、林檎、羊朵(杨桃)、柿子、菠萝等各种水果,各种纸钱。焚香点烛,望月祷祝,祈求“阿娘”保佑全家平安。
注:潮州朥饼不叫月饼,月饼不是朥饼,月饼直径二、三十厘米不等,厚度一厘米。用食用红色素写上“花好月圆″、“合家平安”、“合家团圆″、“清风明月”等等。今被叫兽砖家所混淆误导,使年轻人误认为朥饼就是月饼,月饼就是朥饼。
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