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儿娘子,西游记中的素酒是什么
酒儿娘子,西游记中的素酒是什么?
在《西游记》中,原文写道: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第54回,三藏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三藏下来,却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三藏欠身而起,对女王合掌道:“陛下,多蒙盛设,酒已够了。请登宝殿,倒换关文,赶天早,送他三人出城罢。” ……那八戒……喝了五七杯酒,口里嚷道:“看添换来!拿大觥来!再吃几觥,各人干事去。”……女王闻说,即命取大杯来。近侍官连忙取几个鹦鹉杯、鸬鹚杓、金叵罗、银凿落、玻璃盏、水晶盆、蓬莱碗、琥珀钟,满斟玉液,连注琼浆。果然都各饮一巡。
剩下的我在这就不一一的列举了,下面我来详细讲解一下什么是“素酒”
《西游记》同时期的明朝大才子徐渭,有一首五言律诗《酒三品》,题目中有注:“曰桑络、襄陵、羊羔,价并不远,每甕可十小盏,须银二钱有奇”。诗曰:“小甕五双盏,千蚨五瓮香。无钱买长醉,有客偶携将。酝籍宜高价,淋漓想故乡。狭斜垆不少,今夜是谁当。”题目中把“桑络、襄陵、羊羔”三种酒的价格都标示了,两钱银子可以买一“甕”,每“甕”可以分十“小盏”,估计一“甕”最多也就是二斤,价格还是很高的。要知道在与《西游记》同时期创作的《金瓶梅》里,侯林儿与陈敬济在酒馆里点了“四盘四碟,两大坐壶时兴橄榄酒”,以及“三碗温面”,总共花了“一钱三分半银子”。
我们现在喝的白酒,都是“烧酒”,是“蒸馏酒”,这种酒是元代蒙古人从中东带回中国的,而当时中国人喝的都是用谷物为原料的“发酵酒”。同《西游记》这本小说同时期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就把酒分为:酒,烧酒,葡萄酒三大类。
按李时珍的分法,“酒”是以“谷物”为原料,用“曲”,还可以添加各种材料一同发酵,如“姜、桑椹、葱豉、地黄、牛蒡、大豆、枸杞、通草”等,这就是“素酒”。包括我们前面说的《金瓶梅》里侯林儿与陈敬济喝的“时兴橄榄酒”,也是这样的酒,因为是发酵而成,所以度数不高,才能两个人喝“两大坐壶”,《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连喝十八碗,也是这样的酒。
水果,特别是野果生于树,以之作酿,是物尽其用,也称之为“素酒”。
而“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且不用酒曲,所以不是“酒”,之所以又称为“酒”,仅仅是因为喝完后人有醉酒的感觉,就像“酱油”叫油不是“油”,“葡萄酒”叫酒不是酒,所以唐僧“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
而在酿造时,将“羊肉、牛膝、虎骨、狗肉”等,加入这些原料的,这就是“荤酒”。
而在西游记里唐长老喝酒一般是只和身份尊贵者喝,更喜欢的是和美女一起喝,其他场合一概是不喝的。各位觉得呢?
"写一篇古风甜宠文?
那一年,京城满城桃花,着实迷人。
一棵桃花树下,有一位身着粉色齐胸襦裙的小姐,在树下嬉戏。她那身衣服,仿佛与景色融为一体,若不是那一头黑长直,还真让人分不出来。
“这位小姐好雅兴。”不觉间,一位玄衣男子走了过来。
“你是谁,你要干什么?”那位小姐很紧张,不知为何自己家府邸会有自己不认识的人。
男子嘴角一翘。“在下墨子洛。”
“墨氏,”顾卿尘想着,“难道他和皇族有关?”连忙跪下,“妾身不知公子是亲王,失礼了,还请王恕罪。”
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你叫?”她当然不敢怠慢,答道“顾卿尘。”
“卿尘,好名字。不知小姐可有兴趣陪吾喝茶。”自是不敢拒绝,“是,……不知妾身如何称呼您?”“在这里,我便不是王,你称我一声洛哥哥。”“这样好吗?”“我说什么便是什么。”“是,洛哥哥请。”
聊了许久,顾卿尘也不在收敛,他们喝茶,聊天,着实惬意。
“卿尘,本王在你这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快乐,所以,本王作出了一个大决定。” “洛哥哥请讲。”“听好了。
“顾卿尘,本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娶你可足够?”
放在嘴边的茶杯停了,迟疑一下,回答“此抬举小女担当不起。”
“唉,别这样说,本王对你一见钟情,再说了,娶妻是本王作主,当娶心上之人,你可愿意?”“句句属实?”“自然。”“好,那我便信你。”
自此以后,顾卿尘便进了宫,在那等着他来娶。
可是……五天,十天,二十天,终是不见人。可她相信,他只是在忙于政务,没有时间而已。突然,有一天,她醒来之后,却是不在自己宫里,眼睛还被蒙住,她第一反应是,自己被绑架了。
“你们是谁,别过来,别过来,我告诉你们,我爹爹可是朝中二品官员,小心他报复你们。”
“他报复的了本王吗?”一邪魅的男声响起。“洛哥哥,洛哥哥,原来是你,你吓死尘儿了。”
“放心,本王绝对不会食言,起来吧,三天之后,就是我们的婚礼,准备一下。”
他帮她摘下眼罩,温柔似水,让人心动。“那……”“你爹爹自然高兴,毕竟,他家有了一位皇后,能不高兴吗?”
她的眼里尽是感激,扑到他怀里“谢谢你。”他怔了怔,嘴角一笑“那可是要你用终身还的啊。”“尘儿愿意。” 三天后,婚礼如期举行,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虽说是皇后,却没有一点皇后的架子。爬墙,捉鱼,什么事都做过,有一次还躲起来,害得皇上找了两天两夜,才找到。
但他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更加宠溺她。“既然尘儿如此不听话,那朕今日便收了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四年了,尘儿生了两男一女,宫中一共有五位皇子,三位公主,皇上宣布,解散后宫,有孩子的,留着养孩子,膝下无子的,出宫。
从此,皇上皇后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携手白头。前三张图有和文章相应的彩蛋,看看谁可以发现哦。
如何以我累了用古风写一篇虐文?
我累了,不想再跟他们斗下去了。一名美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女子说道。
娘娘,你不要吓奴婢啊,奴婢知道您这几年活得很辛苦很累,但娘娘你也不要想不开呀!若是被皇上知道了他肯定会责怪奴婢的。
小青,你跟着我一定过的很辛苦吧。你可以走的越远越好千万不要被我连累了你!
这是小青跪下了,娘娘,就算让小青死小青也不会离开娘娘半步的。
罢了,你想跟就跟着吧!那女子很快有了倦意。
这是门突然被打开了,门前,一位女子走了进来,说道,亲爱的姐姐,你过的怎么样呢?你可知道陛下现在天天宠着我,我要什么,陛下就给我弄到,可不像你,你只是被陛下玩弄的棋子罢了。
住嘴!娘娘,不是你说的那样,有可能陛下只是一时看见感到有点兴趣,一旦你过时了,肯定会被冷落的。小青说道。
啪啪啪,一声声清脆的巴掌落到了小青脸上。你这个贱婢,竟敢诅咒本宫!现在本宫好歹也是位于四大妃子之首的贵妃,你竟敢辱骂我。好,你给我等着!!!
门被关上了,这是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
小青,你又惹事生非了,本来一个德妃就已经够本宫头痛了,你现在又招惹了贵妃,如果她们两个联手,我止还有生存的余地。凤溪悦说道。
可他们不知道,凤溪悦的噩梦很快就到了。
这时,门突然被打开了。
一名身穿黄色龙袍的男子说道,凤溪悦,你可知罪。
皇上,臣妾不明白你的意思。
不明白,呵呵呵,朕现在就告诉你,你欺负朕的爱妃,让朕的爱妃哭的如此凄惨。
皇上!臣妾只是弄哭了贵妃你就如此罚臣妾,这是不是有点不复合于情于理呀!
好,朕就让你心服口服,你可知贵妃怀了朕的骨肉,就在宴会当天。你送给贵妃的那个香囊里有红花,你可知红花可以使人堕胎。
臣妾不知道,,,不知道,贵妃怀了您的骨肉啊,陛下,臣妾冤枉啊。
反正你就是我的一颗棋子罢了。早死晚死都得死你最好现在死了算了。
凤溪悦听到这,知道自己活不过今晚,所幸的不挣扎了。
皇上你就那么不喜欢臣妾,你就从来没有爱过臣妾吗?如果没有爱上臣妾,那么你当初见臣妾的第一天,你给我说的誓言算的了什么,算是哄我的吗?啊?
听到这,北辰夜沉默了。。。
怎么?被我说中啦?哈哈哈,,,,,哈哈哈,,,。陛下在我临死前我可问你一句,你为什么要我入宫,为什么要我彻底的爱上你,你再来说我不爱你!就因为我是凤娇的女儿!!
够啦!你不要再说了!
果然又被我说中了,哎,就因为我身为凤家的女儿,嫡女,你就看上我,原来是我自欺欺人罢啦!溪流旁,桃花下,你对我说,我爱你,跟我走吧。就让我彻底着了你的道,,,,
够啦!朕说够了,来人,把她拿下,然后敢出宫降为庶人。
到头来你还是不肯爱我吗?北辰夜,我入宫,做你的妻子,跟你在一起度过了十余年,你还没爱上我,可我去爱上了你。
。。。。。。。。。。。。。。。。。。。。不小心空开了。。。。。。。。。。。。。。。。。。。。。。。。。。。。。。。。。。。。。。。。
说完!羽林卫来了。
好!既然你不肯跟我认清关系。行,我会让你付出你所该有的代价的。
说完,凤溪悦一个转身,把羽林卫腰上的配件给拔了出来。一个瞬间!插入自己的腰部。
这时,北辰夜的眼睛布满了泪痕。他用手抹了一下泪,心在想,原来我爱上了她,不!我不爱她,我对她好只是为了利益罢了。
但他想再看了一眼躺在地下的女子,他便忍不住的去抱她。
凤溪悦看见来抱他的那个人是北辰夜,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那只手抬起来,抚摸了他的脸,说到,你。。。终于肯承。。。。认我了,好。。。开心啊!不过。。。我活的。。。太累了。。。。太辛苦了,我。。。。不想再。。。。斗。。。斗下去了。。。夜。。若有。。。。来生。。。。你可。。。。真。。。真心。。。待我。。。。吗?我好。。。累呀。。。我想。。。。睡觉。
不,要睡你给我醒醒!凤儿,千万不要睡,我马上会找御医给你看看的。
北辰夜正准备出声,但被她堵住了嘴。
别。。。。别叫。。。夜。。。跟你。。。在一起。。。。的时光真。。。快乐。。。但也真。。。辛苦。。。若有来。。。。生我们再。。。做夫妻。。。吧。。。好嘛。。。答应。。。。我好。。。不好。。。凤溪悦说着,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好!我答应你,我答应你,但你也答应我,不要说话坚持住,太医马上就来。。他说话时,手也不停地在颤抖着。
夜。。。我。。。。我有可能。。。。答应。。。答应。。。。不了。。。。你了。你要。。。好好活。。。。活着。。。下一世,。。。。我们再做。。。再做。。。。夫妻吧。。。。。说完,凤溪悦吐了一口血,手慢慢的滑了下来,眼睛也慢慢的闭了起来,眼泪在眼睛里流了下来,好似不舍得这个世界一样。
不!,,,,,,,,
夜,下一世我们再做夫妻吧,,,,,,,
又搞笑的古代小说?
正好最近在看一枚铜钱的文,推荐《相公是把剑》《教主,你又变身了》《重生你妹啊》刚看,很搞笑而且画风都是温馨甜宠中带一点搞笑的;《念香习玉》,很早之前看的,大概是这个名字,男女主一起成长,搞笑中带一点虐,结局团圆;《酒儿娘子》带美食的;《江湖不挨刀》《开封厨子》;九鹭非香的《魔尊》;《苗小姐减肥记》(这篇是现代的,介意就不要看了)
康熙为什么要贬李光地?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其在前后的人设反差,可谓是非常明显的。
初登场时的李光地,虽无官无职,但因其才德卓著已然名满整个福建,特别是他敢于为民请命,带领数百名困苦女孩拦下容妃的官轿,以向康熙进献“万言书”,而就此名噪一时。
随后,在整个收复台湾期间,身为福建巡抚的李光地,积极配合筹措军需粮草,支援战事,并且在总督姚启圣和水师提督施琅之间很好的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极大的缓和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而李光地也就此调任北京,跻身阁臣之列。
然而,此前平步青云、顺风顺水的李光地,在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位政治“老手”面前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李光地的被“折磨”到体无完肤的同时,也就此 “黑化”,从而开始了他的“报复”进程。
尽管李光地将曾经迫害自己的“敌人们”,一个个送进了“深渊”,可他也没有在朝堂上进一步高升,反而被康熙皇帝贬谪到了台湾,接替魏东亭做了澎湖知县。
对于康熙而言,尽管他非常欣赏李光地的才华,但是“黑化”后的李光地,令康熙感到的除了担忧,更多的还是一种恐惧与陌生。于是,在李光地的所有“价值”被康熙充分发挥与利用之后,其最终惨淡的结局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李光地的“黑化”,除了明珠与索额图,康熙本人也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在此之前,李光地在福建巡抚任上的时候,尽管他也要面对姚启圣与施琅之间的争斗,但是这二人皆是同李光地一样忠君体国,并且坚持的是“公大于私”的原则,始终将收复台湾作为第一要务。
所以这二人之间有的只是观点的不同以及在思考问题方式上的差别,并不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李光地在福建官场之上所面临的政治利益关系是非常简单而又清晰的。
然而,伴随着李光地调任北京,位居阁臣之列,他所要面对的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除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关系,更是有着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个政治斗争的“老手”摆在李光地的面前。而相比于他们,此时的李光地无疑是太简单、太单纯,同时也是太过于愚笨了,这就让李光地几乎所有的政治抱负以及政治理想彻底无法实现。
对于明珠和索额图而言,李光地的存在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一方面,这二人都会对李光地进行积极的拉拢,将其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然而,一旦当发现李光地不能为自己所用,或者说其不能选择跟随自己的时候,那么这二人也都会毫不留情的将李光地置于死地,因为不管是明珠,还是索额图,都不会愿意让李光地加入到对方的阵营,哪怕这仅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正如此前姚启圣刚刚入朝时的情况一样,已然形成政治势力集团的明珠和索额图,不会允许再重新崛起一个股新的政治势力,于是当他们感到李光地有可能打破现有的政治局势平衡的时候,便会非常“默契”的就此形成短暂的“政治联盟”,将其进行扼杀,以维持当前的势力格局分布。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珠与索额图对于李光地的“敌意”是可想而知的,因而从一开始,尽管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但是各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却已经在不断地发酵和酝酿之中了。
最终,在官员任用的事情上,李光地与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矛盾全面激化。
明珠和索额图不断的结党营私,扩充势力,新任用的官员大多出自于索明两党已成为了“潜规则”,面对此,李光地可谓是“正义感”爆棚,决心捅一捅这个“马蜂窝”,首先出手同时挑战明珠和索额图这两大权臣,甚至还把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牵连其中。
而面对李光地的弹劾,索额图和明珠结为果然“同盟”,开始共同对李光地实施打击,索额图更是将李光地的曾经的丑事和盘托出,最终,李光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有伤及明珠和索额图,反而把自己整的是体无完肤。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光地开始了他的“黑化”进程,此时的他已然明白,“不在沉默中爆发”的结果必然是“在沉默中死亡”。
于是他先是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随后借助索额图和太子胤礽的叛乱来了个“痛打落水狗”,彻底将其扳倒,随后借助抄家胤礽成功扳倒了大阿哥胤褆。并且,李光地不仅仅是要将这些曾经打击过他的人彻彻底底的击垮,还要在其心灵上予以最为痛彻心扉的创伤,可谓是要“落井下石”、“杀人诛心”,以此来完成自己的报复。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康熙皇帝却选择了默许,甚至还有一丝放任,因为李光地所展现的“鲶鱼效应”,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前文中也说到了,明珠和索额图长期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甚至已经涉足到了皇子间的多位之争,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这让已然是让康熙感到了极大的不满与不安。
可经过多年的经营,明珠与索额图在朝堂上的根基稳固,康熙皇帝贸然出手,不仅会引发朝中的激变,弄得人心惶惶,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朝局的稳定。
于是,李光地成为了康熙放在朝堂之上的一条“鲶鱼”,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局面,进而为最终扳倒明珠与索额图正两大政治集团做好铺垫,甚至在其中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才是康熙之所以器重、提拔李光地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光地的“为人狠毒”不仅是被明珠和索额图“逼”出来的,更是被康熙给“养”出来的。
如果不狠,不将明珠和索额图彻底扳倒,李光地自己就没有立足之地,甚至还会跌落无底的深渊;而康熙皇帝也正是需要借助李光地的狠,来完成清算索明两党的目的。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明珠和索额图的倒台,就连自己的两位皇子,特别是太子胤礽也牵扯进了其中,而这也为李光地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李光地“狠”的过度,让康熙对其是由“爱”转“恨”。李光地对于明珠的“狠毒”, 可以说给康熙以极大“刺激”。
尤其是在明珠的生日宴会上,尽管康熙还特意知会要让明珠安稳的过个生日,但是李光地顾不得那么多,直接在明珠的生日宴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弹劾明珠。
原本欢天喜地的场面,瞬间变得寂静,而明珠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这对于明珠的打击是极大的,于是明珠当晚便冒着雨亲自到皇宫向康熙请罪,明珠的妹妹慧妃和大阿哥胤褆也跪在康熙的殿外。而这恰恰是李光地所希望看到的,他就是要把自己的心中的那份苦闷报复性的发泄在明珠身上,让明珠也感受到这份痛苦。
实际上,李光地在这个时候弹劾明珠,将明珠的罪状公之于众,并不单单是针对明珠,而是把一个难题也出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
李光地已经弹劾了明珠,罪名之大、条目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而且知道李光地弹劾明珠之人已经遍及朝堂,罪名大家也都是悉数知晓,这个时候的康熙就是想压也压不下去了,事态的发展必然已经超出了康熙的预期,对于此事康熙必须要有所表态,不然无法向满朝官员交代,也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由此可见,康熙几乎是在李光地的“胁迫”之下,将明珠法办,而这也就此引得了康熙皇帝的极大不满。
首先,李光地如此行事,让康熙非常的气愤。
康熙一贯倡导的是以“仁德”治理天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才会特别交代要明珠安安稳稳的过一个生日,不要就此扼杀了明珠“最后的快乐”。而李光地却不管不顾的在其宴会上对其进行弹劾,全然不顾场合与当事人的感受,这样的做法过于的绝情,是康熙断然不能容忍的。
其次,这个时候的康熙并不准备真的将明珠彻底打倒。
明珠与索额图,两者虽互为政敌,但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点康熙明白,明珠、索额图同样明白。而康熙之所以没有急于动明珠,也是因为康熙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时局的变动,同时也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来对付索额图,即便是康熙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处理明珠,也会是循序渐进的缓缓处理,不会就此“一棒子打死”。
然而经过李光地这么一折腾,康熙只能硬着头皮法办了明珠,而这也就此打乱了康熙的节奏,并且对于索额图也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再次,康熙发现,这个时候的李光地,已经开始不受控制了。
前文中也说到了,李光地不听从康熙的安排,旨意当众弹劾明珠,这必然让康熙感到了一丝不安与担忧,毕竟此时的李光地已经将仇恨放在了首位,甚至可以不顾康熙本人的话语,如果再任由李光地如此行事,那么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然而,康熙还是顾虑的太晚了,当他真正想要开始惩治李光地的时候,包括索额图、明珠、大阿哥胤禔以及太子胤礽,接连因为李光地的缘故,而纷纷倒台,而康熙也准备对李光地动手了。
贬谪李光地,康熙也有着他的想法与考量。在李光地之前,还有一位朝廷大员被康熙皇帝派到了台澎做知县,他便是康熙皇帝的伴读魏东亭。
实际上,康熙皇帝将其派到台澎,并不仅仅是惩罚,一来,台澎刚刚收复,康熙皇帝需要一个自己的亲信前往,这样才能确保台澎的稳定,更不会利用台澎民众对于大清有着恨意,而重新割据;二来,魏东亭这样的朝廷大员前往,昭显康熙皇帝对于台澎的重视,以安定民心;三来,也是对于魏东亭的一种保护,不希望魏东亭在介于朝廷的政治斗争,而是安安心心的用自己的勤政实干,做出一番功绩。
而魏东亭也是非常明白康熙的苦心,于是欣然前往,在魏东亭做出一番业绩后,康熙也没有辜负魏东亭,将其封为亲王,给足了荣耀。
同样,康熙让李光地前往,也并不简简单单的对其进行惩罚,而是康熙还有这其他的目的。
首先,康熙希望李光地能真的治理好台澎。
李光地与魏东亭一样,有着地方督抚的经验,有着很好的执政能力与治理水平,在魏东亭卸任后,新的台澎知县搞得是民生沸腾,康熙皇帝也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前往,治理好台澎,以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鉴于魏东亭从两江总督一级的官员位置上直接空降台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和影响力,康熙也需要李光地发挥同样的效力,这才会安排李光地前往。
其次,康熙确实开始“担心”李光地的“破坏力”。
李光地如今的“为人狠毒”,让康熙皇帝自己都有了一丝忌惮,康熙也担心李光地会再伤及他人,毕竟自己的年事已高,不如从前,所以康熙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排除身边一个隐患,排除皇子和朝臣的不安。
再次,康熙是将李光地彻底的排除在朝廷中枢之外,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回归从前。
康熙在李光地前来北京任职前就曾告诫他,京城是个大染缸,很容易就会迷失掉自我,而李光地也正是为康熙所言中,慢慢的开始了“黑化”。而康熙一方面忌惮李光地此时此刻的心境,同时也在感念他做出的功绩,于是给了他这样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在台澎,他要从头做起,重新从底层做起,他不在是万人瞩目的李相,仅仅是朝廷一介最普通的官员,希望借助这样身份的转换,让李光地将为官的重心重新回到他最初的状态。
可以说,康熙这也为李光地留了后路,也给了李光地承诺,只不过已经参透一切的李光地选择拒绝了康熙,决心彻底的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