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和尚青山去,古代的UFO都是在哪里出现的
月落和尚青山去,古代的UFO都是在哪里出现的?
外星飞碟在明代降落北京?神秘万端的天启大爆炸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明朝天启六年(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时(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威力极为惊人,爆炸范围半径大约850 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更奇怪的是,这个爆炸非常神秘,直到今天也不能断定是什么原因。听萨沙说一说吧。
此次爆炸不是突然发生的,之前有很多异常的预兆。
爆炸发生前几天内,有市民看到前门角楼上有火光。
史料记载:灾变前3天,青色萤火,大如车轮,东北方出现红赤的云气。灾变前2天,空中出现黑色云气。
现在来看,这种现象同地震前常出现的地震云、地光等,颇为相似,但也有明显区别。
地震前,一般人畜都会有所感觉。
唐山大地震之前,全市普遍出现动物的异常躁动,比如:地震前很多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科学家认为,这是地震前会有次声波。人听不见这种声波,但动物感觉的到。
天气爆炸之前,则完全没有这种记载。
9点,天已经亮了,劳碌的北京居民都开始工作生活。突然间,所有北京市民听到天上传来巨大的声音,比巨雷还响。
大家惊慌的往天上看去,妈呀,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球在空中滚动,在空中滚动。在火球滚动的同时,周边的云彩向四周乱飞。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冲天,然后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在巨响之后,北京居民惶恐的发现,天空出现一个大而黑的蘑菇状云柱。
显然,这就是今天的蘑菇云!
这个蘑菇云,竖立在王恭厂上空。
王恭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
史料中写到:王恭厂是大明皇家的兵工厂,又称火药局,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万一北京被包围,城里军队还有火药可以使用。皇帝又怕它万一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3公里。明代黑火药爆炸力低下,无论怎么爆炸也不可能影响到3公里外。这里日产火药约两吨,常贮备量约为千吨。
这次爆炸威力却远远超过王恭厂范围!
史料记载: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到2000米,宽 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成千上万人,瞬间被炸成粉状。爆炸后,瓦砾腾空而下,死者衣物全部被吹飞,最远的衣服尽然飞至昌平!!!中心灾区更是惊人,被炸成粉碎的就“人以万计”,有姓名死者就有几千人。
此次爆炸死亡人数极多。
史料中记载:前门有1家棺材店,灾后第二天,有人为家人买了14口棺材。转眼间,又来1人,说要买52口棺材。店老板很是为难,说没那么多。那人很着急,让老板把店里的棺材不论大小都给他。这足可见伤亡之惨重。
最惨的是在紫禁城施工的工人!他们全部在高大脚手架上施工,都被吹飞坠落而死,约有2000人跌成肉酱。
在长安街一带,不时有从空飞坠而下的人头、鼻子、耳朵;而德胜门外,坠落的胳膊大腿更是不计其数。人肉人骨夹着木头、石块、家禽等,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惨不忍睹。
除了百姓的死亡以外,还有很多贵族死于这次爆炸。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砸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明熹宗朱由校幸免于难,但差点吓尿。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动,瓦砾坠落。朱由校吓得扔下饭碗,向大殿外狂奔。朱由校一向身体虚弱,平时走路都要人抬着。此次受惊过度,朱由校奔跑速度竟然极快。太监们都跟不上他,只有1个贴身年轻侍卫扶着他。刚刚跑到大殿门口,殿外就有木头和大块石头坠落,将1个太监当场砸死。朱由校吓得不敢再跑,钻到一张桌子下。此时乾清宫大殿已经被严重损坏,到处一片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被砸死多人,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被砸伤,后不治毙命。
事后统计,死于这次大爆炸有2万多人。
死人多尚且其次,关键这些人死的都非常离奇。
史料记载他们的死狀:有一个绍兴读书人叫做周季宇!当天上午他去菜市口买东西,中途遇上6个友人,于是停下行礼拜揖。礼还没拜完,周季宇的头忽然被炸飞,而另外6个人却丝毫未伤。
在粤西会馆路口,有1私塾中有学童32人上课。一巨响之后,先生和学生全部失踪,不知去向。
1个总兵出门拜客,走到圆宏寺街时,一声巨响。一行7个人和一批千里马都没了踪影。
承恩寺街有1个女人乘坐的轿子经过,爆炸后,只见炸坏的轿子在街心,而女人和轿夫都不见了。
经过玄弘寺街的1顶女轿运气较好。爆炸后,轿顶被掀飞,轿中女子身上的衣服没了。赤裸的女子飞出几十米,却没死。
就像这个女子那样,此次最奇怪的就是死者多没有衣物。
史书记载:很多死者和伤者均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巨响之后,1个侍从被炸死,他全身的帽子、衣裤、鞋袜一霎那全都不见了,光溜溜的躺在地上。
有1个人腿部受伤,躺在街上动弹不得。突然间,他看到街上很多妇女光着身子惊慌跑过来。明代是非常讲究礼法的。妇女裸体如被陌生男人看到,这个妇女往往会承受不了羞辱而自杀。
此刻,这些妇女却基本全裸。她们有的只用一块瓦片遮住下阴,有的用半条裹脚布遮住,有的披了半条褥子,有的披着一幅被单。惊恐中,妇女们都顾不上羞耻,只是一路狂奔。一会工夫就过去了数十人,断腿那人见了哭笑不得。
御史何迁枢正要出门拜客,大震一声后,全家人被埋入土中。何廷枢的3个仆人侥幸没死,立即救人。
他们手持锄头站在瓦砾上,大呼道:“底下有人吗?”
1个女子大喊:“快救我!快救我!”
几个仆人问:“你是谁?”
女子回答:“我是何家小二姐。”原来这是何廷枢的爱女,青春妙龄,还没有出嫁。
几个仆人救人心切,奋力扒土。马上就要看到小二姐的时候,她突然惶恐大叫:等一等,别扒了!
几个仆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扒开,将她拖了出来。
此时他们才知道二小姐大叫的原因:只见她“身无寸缕,以手掩阴部,羞愧无比”。
一个仆人急忙脱下大褂给她盖上,扶着她骑驴走了。
爆炸期间,很多人衣服被吹飞。有人报告,许多衣服都飘到城外的西山,大半挂在树梢上;甚至还有的飘到了昌平教场中,器皿、首饰、银钱无所不有。户部派人前去验对,真的就是这样。
丰润等县长也报告,树上也挂满成堆的衣服;还有尸体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别人家中。
除了吹飞衣服以外,爆炸的威力非常惊人。
驸马街上有1个重达5000斤的石狮子,被炸飞出顺成门外。
史料中还记载,王恭厂旁的20多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树根向上,而树梢向下,地下的大坑有数丈深。自宣武街往西,刑部街往南,许多厂房瞬间倒塌,成为一片废墟。
爆炸并没有引起大火,坍塌的平房,炉火全部熄灭,没有一栋房子燃烧。
当年的古人没有科学意识,都以鬼神进行解释。
他们认为因朝廷施政不力,引起上苍不满才降下惩罚。
一些对皇帝不满的人直接说: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霸道、倒行逆施、贪污受贿、腐败成风所招致的“天谴”,“苍天有眼惩治大明”;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书要求皇上“反躬修省”。
显然,皇帝朱由校也相信了这种说法。灾后第3天,朱由校颁发圣旨追究大臣的责任,还下了一道“罪己诏”,将自己骂了一通,并表示要亲自赴太庙祭拜。
以上就是天启大爆炸的全部记录。
之后的400年内,无数科学家对天启大爆炸进行分析,却始终没有结论。
更多人认为,天启大爆炸非常奇特,是中国历史上几大神秘事件之一。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下几个:
第一, 地震说。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次爆炸,只是一场常见的地震。
他们的理由是,明代北京是地震多发地区,仅仅有历史记载的小型地震就有近百起。
1600年至1637年的30多年时间,北京周围地区4级以上地震发生了71次。
大爆炸前,连续几天出现奇怪的天气,也符合地震的预兆。
大量房屋损毁,连皇宫都出现房屋坍塌,符合地震的毁伤效果。
不过,大部分科学家对此并不认同。
此次爆炸有种众多奇怪现象,同地震有着很多巨大的区别。
首先, 地震之前虽有天气变化,人畜都完全没有感应。
地震之前或者之后,应该有余震出现,却没有相应的历史记载。
其次,明朝有专门检测地震的机构钦天监及内外观象台。
如果是地震,这些机构会如实上报,不然就是欺君之罪。
有意思的是,老百姓攻击这是天灾,是朝廷施政不利被天谴。如果只是普通地震,皇帝为什么不直接公布地震情况以减小影响。他反而承认这是奇特现象,还自我检讨下罪己诏呢?
这没有道理。
再次,地震是不可能将无数人和衣服吹飞的,更不可能把5000斤的石狮子抛出几公里。人类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没这种奇怪的地震。
还有,地震也可能出现蘑菇云,但一般都是非常强烈的大地震。
此次爆炸虽厉害,直接波及范围仅仅几公里,绝对不该有如此巨大的蘑菇云。
最后,地震也不可能出现天空坠下一个火球的现象。
从任何角度来看,地震是难以成立的。
第二, 火药爆炸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他们有着以下推论。
王恭厂是火药仓库,常贮备量约1000吨。这么多火药爆炸可以造成很大的毁伤。尤其火药爆炸后会形成爆炸蘑菇云,这符合当时记载。
更重要的是,火药爆炸以后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完全符合将路人吹飞,将死者衣服吹飞的奇怪现场。
相比地震说,显然爆炸说更靠谱一些。
不过,这仍然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地方。
既然是火药爆炸,那么怎么解释爆炸前人们看到的奇怪现象,比如从天而降的火球?
另外,根据中国地震局地质徐好民的研究,这次爆炸的破坏半径大约为580米,面积达2.23平方公里。1000吨黑火药,虽勉强可以达到这个毁伤效果,但绝对不可能将石狮子抛出很远,更不可能将2000个距离很远的工匠吹落摔死、把紫禁城大殿都吹坏、甚至把衣服吹到几十公里外的昌平。
不要说明代粗劣的黑火药,即便今天威力最强的炸弹之母,也没有这种威力,除非是核弹才行!
更重要的是,爆炸点附近根本没有火烧的痕迹。如果是火药库大爆炸,应该会引起普遍的失火,甚至烧成一片。
事实是没有。
显然,火药库爆炸说,也存在很多漏洞。
第三, 流星或者彗星撞击说
这个看起来最有道理。
在撞击地球之前,流星多会有一些物体先坠入大气层。也许,这就是爆炸之前几天,陆续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因为是外太空的物体坠落,而不是来源于地球的地震,人和动物是毫无感觉的。
之后,流星突然坠落,也许就是人们看到的坠落大火球。
落到地上以后,流星会产生可怕的大爆炸,升起蘑菇云,还有巨大的冲击波。这足以造成2万多人的损失,更可能将很多衣服吹飞。
这不是地震,明朝官方地震检测机构并没有察觉,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看起来,流星坠落说几乎可以解释天启大爆炸的所有疑点。
不过,这个推论却存在一个极大的破绽。
流星撞击地球造成如此大的爆炸,肯定会有个陨石坑。
而陨石坑是不会消失的,即便几万年后也可以被发现。陨石坑会有很多痕迹,很容易判断,诸如大面积的冲击石英等。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北京王恭厂附近绝对没有任何陨石坑。
那么,流星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有的科学家又怀疑是彗星,而不是流星。彗星主要成分是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它在空气中就会分解,不会形成陨石坑,似乎可以解释这一点。
只是,如果是彗星撞击地球,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分解了,也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目前看来,彗星说流星说最有道理,似乎仍然不是真相。
第四, UFO说
这是少数学者的推论。此次大爆炸,是UFO飞抵地球所造成的。
在之前的几天,UFO应该没有进入地面,而是在外层空间或者大气层游荡,反复观察,形成北京市民看到的所谓异常天气。
在爆炸的当天,UFO突然从外层空间直接降落在王恭厂。大家都知道,一个大型飞行物从外太空直接落在距离地面,速度是极快的。它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冲击波,远比爆炸物厉害的多。
于是,着陆点王恭厂附近出现地裂十三丈,周边房屋都被冲击波摧毁的可怕现象。由于冲击波巨大,几公里外2000个工匠被从空中吹飞摔死,连紫禁城也被波及,5000斤重的石狮子吹飞几公里。
很多人被吹飞,有的头直接被吹掉,衣服也被吹飞,导致赤身裸体。
不过,这并不是爆炸,所以着陆地没有着火的痕迹。
这也不是流星,不会造成陨石坑,仅仅造成部分地裂。
至于蘑菇云,应该是UFO降落时引爆了王恭厂的火药库,造成了二次爆炸的效果。
只是降落的冲击波太大,爆炸的起火瞬间就被吹灭,只留下一个蘑菇云而已。
这样,就解释了所有的疑问。
那么有人问,为什么没有人看到这个UFO?其实大家都看到了,就是那个大火球啊!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对愁眠呢?至少专家学者有过千奇百怪的解释。江枫是谁?渔火又是谁呢?愁眠是否就是莫愁?文坛史界,百家争鸣。
张继的名诗,历经千年一直被人们喜欢,近代学者终于揭开一个历史真相,以百家讲坛为首的所谓学者们,对天发誓,通过自己看过的一本古线装版本证明,张继就是梁山伯,诗中的江枫是祝英台,渔火是梁山伯,也就是张继本人。此诗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自传诗。
史学专家看到百家讲坛学者口吐莲花,节外生枝后,不甘寂寞,于心不忍。他们立刻对张继进行了史学鉴定。张继原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失散多年的同桌,天宝元年,同学会上,张继看到长发飘然的祝英台,才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年钢铁直男。酒入相思肠,化作秋水波,二人脉脉含情,张继看到祝英台白皙的玉颈上刺着一只蝴蝶,与自己胸前的刺青不约而同,才知道是缘分让他们重逢。
酒后的二人,已不管是月落乌啼,还是霜花满天。祝英台依偎在张继怀中,张继解开胸膛,祝英台看着张继胸前雄蝶,起伏的胸膛终于让两只蝴蝶缠绕在一起,飞向牡丹花下。史学家的解释是,对愁眠的对,是拥抱的意思,愁非愁,所指者牡丹花也,对愁眠的本意是【拥抱在牡丹花下而眠】。
文坛学者对史界专家的观点给于了否定,他们认为,对愁眠的对,是撩,是张继撩妹撩出愁怅,不知不觉睡着了。不过这种观点是极少数学者,大部分学者认为对愁眠的对,就是转过脸来抱紧莫愁,因为那是个霜满天的夜,天气已近寒冷。由此可知,张继与莫愁私约江边,根本没有被子没有床,就睡在地上,所以面对面,拥抱取暖。
对愁眠中的愁眠到底是谁呢?史界认为是祝英台母亲,文坛坚信是莫愁。不过【明史】中记载,愁眠是小龙女的师姐李莫愁,小龙女走火入魔被尹志平上手,其实小龙女故意走火入魔撩小哥哥的功夫是李莫愁亲传,根据明史,张继是张三丰祖上。
对愁眠的解释应有尽有,不过最有说服力,大部分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私奔了,后来梁山伯化名张继参加科考得中进士,祝英台改名江枫,梁山伯新科进士,乘舟回乡祭祖与祝英台睡在船板上。有37名学者说殷温娇就是祝英台江枫,唐僧是祝英台所生,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本没化成蝴蝶。
一个简单问题,也许专家学者能解释出几个意思,学问不简单啊!!对不对愁眠,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
公元697年,73岁武则天养了2个男宠。她信任上官婉儿,床帏间的事,从来不避着她。但上官婉儿悄悄和男宠幽会,还被武则天抓了个现行。
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才女。
她本是罪臣之女,但武则天欣赏她的才华,把她提拔起来当秘书。后来,她成了武则天最信任的人。
公元697年,73岁的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的推荐下,结识了张昌宗兄弟,自此沉醉于男宠的温柔乡中,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信任上官婉儿,床弟间的嬉戏,武则天从来不会避着她。
但她没想到,上官婉儿竟然背着她,偷偷和张昌宗约会。
盛怒之下,武则天拔出金刀,对着上官婉儿就刺,并大喝:“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张昌宗连滚带爬,跪地求情。
最终,武则天心软,留了上官婉儿一命,但此时,上官婉儿的前额已被刺破,留下伤痕,基本等于破了相。
这便是流传甚广的上官婉儿受“墨刑”的经过。
但,这是真的吗?
正史的记载“墨刑”是上古五刑之一,是指在犯人脸上或者额上刺字,然后涂上黑炭,一辈子都去不掉,以此作为识别罪犯的标志。
这个刑罚,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在正史的记载中,上官婉儿的确遭受了墨刑,但并不是因为和张昌宗幽会,而是忤逆了武则天的圣旨,被武则天下令“黥面”。
《旧唐书》: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正史并未记载上官婉儿抗旨的原因,因此,民间对她受墨刑的推测很多,一共有3种说法,分别是与张昌宗幽会说、李治吃醋说、无妄之灾说。
文章开头和张昌宗幽会的故事,流传最广,因此,我们先来聊聊第一种说法。
与张昌宗幽会说——不可信虽然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但我认为,这个故事并不可信,不是上官婉儿被黥面的真正原因。
其一,故事来源于野史,源头不可信我翻阅了史书,上官婉儿和张昌宗幽会,被武则天撞破的故事,来源于《控鹤监秘记》。
这本书,是一本野史,内容主要为武则天和男宠之间的故事,并着重描写床弟间的事,可信度不高。
另外,有人推测这本书可能成书于明清,是有人借用唐人的笔墨来写的“伪书”。
其二,张昌宗,不是上官婉儿的菜上官婉儿,又被誉为“巾帼宰相”。她在正史中有不少事迹,可以分析出她的性格:不是娇柔的女孩,而是标准的野心家。
野心家的特点是,理性主导,智谋为主,只谈利弊,不讲感情。
在襁褓时期,上官婉儿和母亲一起,被充入掖廷当下人。此时,她不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而是吃不饱、穿不暖,要看人眼色的小奴才。
《旧唐书》: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
14岁那年,她靠才华被武则天看中,后来一步步成了武则天的亲信。
要知道,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是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而获罪的。
一个14岁的小女孩,能够放下仇恨,让昔日仇人信任自己,带自己脱离苦海、步步高升,这是何等的心智?
后来,在大唐的风云诡谲中,上官婉儿参加神龙政变,在太平公主、韦皇后、李隆基几派势力中游刃有余,这又是何等的心智?
这样的人,基本上不可能丧失理智,去和一个面首约会。
上官婉儿又不缺爱,唐中宗李显曾对她示好,但婉儿认为,李显太惧内,果断拒绝,投靠了韦皇后。
她若真想要谈恋爱,至少要选择类似于太子李贤这样的储君,最不济,也要选个后来当了宰相的侍郎崔湜。
张昌宗除了长得嫩、擅长溜须拍马,剩下的一无是处,上官婉儿能看上他?
其三,武则天占有欲很重,不可能忍受绿帽子开头故事的后续是,毁容的上官婉儿,在额头上设计梅花图案,遮挡眉心的伤疤,反而让自己更加美艳,京城也盛行了红梅妆。
《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
武则天是个占有欲很强的人,当年,李治看上了她姐姐和外甥女,没多久,姐姐和外甥女都死于非命。
若上官婉儿动了她的男人,她绝不可能容忍上官婉儿活着,更不可能允许她创设红梅妆,把自己打扮得越来越漂亮。若上官婉儿真的和张昌宗幽会,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还这么大张旗鼓挑衅武则天,不是找死吗?而根据正史的记载,黥面之后的上官婉儿,依然深受信任。
《旧唐书》: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从《旧唐书》的记载来看,黥面之后,武则天依然很信任她,让她参加军国大政,让她拥有生杀大权,让她行宰相的实权。
这也是上官婉儿被称为“女宰相”的原因。
所谓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如果上官婉儿真和张昌宗有点什么,武则天还会信任她吗?
我们再来聊聊剩下的2种说法。除了开头的故事,有关上官婉儿为何受墨刑,还有2种说法。
李治吃醋说——不可信第二种说法,主要来源于《北户录》的记载。
事情发生在唐高宗时期,当时,李治生病,把朝政大事交给武则天。
每次,武则天和宰相朝臣议事,就让已被册封为昭容的上官婉儿,藏在桌子下,记载臣子们奏请的事项。
一次,议事的过程中,上官婉儿一直盯着一位臣子看。唐高宗李治见状,很生气,拿起刀就冲上官婉儿的额头扎去。
李治的这一刺,给上官婉儿的额头留下终生印记,相当于“墨刑”。
《北户录》:“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
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上官婉儿不好好上班,光顾着偷看帅哥,李治一生气就毁了她的容貌。
《北户录》是野史,首先源头上就不太可信。
当然,野史也是史,可能藏着历史的真相,因此,我们还是要回到史料,来看看这里是否藏着历史的真相。
很遗憾,这个记载,看上去合情合理,可一结合大的历史背景,就处处都是漏洞。
第一:时间漏洞。武则天当天后的时间是,公元674年。
当时,李治称天皇,武则天为天后,史称“二圣临朝”。这一时期,李治头风病发作,无法理会朝政,便当起了甩手掌柜,完全不和臣子议事。
上官婉儿当昭容的时间,是神龙政变之后,即公元705年之后。
此时,李治已经死了很多年,武则天称帝后又被从皇位上拉下来,此时的皇帝,是唐中宗。
第二:情节漏洞。李治是皇帝,他若吃醋,不可能拔剑划花上官婉儿的脸,这分明是女人吃醋的手段,太不符合君王人设了。
另外,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亲信,是被武则天带出夜庭、一手培养提拔的人。李治不可能把她纳入后宫当昭容。
当年,李治看上了武则天的姐姐和外甥女,不久,这两位就死于非命了。武则天也不可能让上官婉儿和李治有点什么。
第三:与正史记载不符。在《旧唐书》中,上官婉儿的墨刑,是武则天的杰作,发生在武则天当皇帝期间。
正史不会在时间、人物上撒谎。
《北户录》的记载,与正史差了七万八千里,这是致命硬伤。
综上,《北户录》的说法也不靠谱。
无妄之灾说——最接近真相综合史料,我认为,上官婉儿遭受墨刑,大概率是受了无妄之灾。
事情是这样的。
武则天称帝后,小型谋反层出不穷。
一次,武则天破获一起谋反案,意外发现,谋反策划的名单上,竟有上官婉儿的名字。
武则天大怒,下令将上官婉儿黥面,与此同时,她质问上官婉儿:“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
上官婉儿连忙解释,称自己只是假装谋反,真实目的是套取消息,以便更好地护驾,否则,武则天早在御花园就死于非命了。
简单来说,上官婉儿的辩解是:我是个忠心的卧底,一切都是为了皇帝陛下!
武则天仔细回想,的确,上官婉儿几次劝说,让自己不要去御花园。
她决定留上官婉儿一条命,但黥面的旨意已经下了,必须执行。另外,黥面的范围,可以被缩小为一个小圆点。
就这样,上官婉儿的眉间出现了永久的伤痕。
武则天真的相信了上官婉儿吗?
未必。
但她用人素来如此,给个无伤大雅的惩罚,警告她不要轻举妄动。
而在武则天当政期间,上官婉儿确实不算安分,她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倒戈,但一直在审时度势,随时准备“跳槽”。
这次黥面,或许是双方的暗中交锋。
我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只有黥面与女人的嫉妒心无关,上官婉儿才敢用红梅妆遮盖伤痕,武则天也会继续重用她。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枫桥夜泊为何独得日本钟爱?
日本为何独钟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呢?其中要先了解张继、寒山、拾得等的一些民间故事及传说。
《枫桥夜泊》作者唐.张继
一、张继:湖北北襄阳人,公元753年中进士,后为洪州盐铁判官。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的由来。唐代,在一个寒霜的深秋之夜,一位寻常诗人张继和一座荒郊寺庙有不解之缘。这位前途渺茫的诗人,无奈而千里泛舟来到寒山寺,在暗夜中独自徘徊。此时苏州异常宁谧而包容;寒山寺钟声划破长夜。张继倍感孤寂与清愁。于是,他将无限感概用这首《枫桥夜泊》的诗来表达出来。后来,寒山寺因此而家喻户晓著称。诗人的旅愁也为世人所熟知。
二、寒山,乃一介书生,考中秀才后,又屡次参考举人无望,他心灰意冷,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开始漫无目的到全国游荡。一日,来到天南山,一个“寒岩”的地方,他认为这地方在召喚,就在寺里削发为僧人,从此更名为”寒山”成了诗僧。最终他客死苏州枫桥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师改名为“寒山寺”。他云游名山大川,写下了一篇篇著名诗句,好友闾丘胤将他生前诗作整理成《寒山诗集》,把寒山放荡不羁和超凡豁达境界演绎出寒山文化,而寒山诗被传入日本、美国等国家,并译成英、法文字发行传播,一时风靡欧美,并引为圣经宝典。
三、拾得由来:唐代丰干禅师在松林中漫步,在林中拾得一幼儿,无人知晓,只好将这男孩带回寺中,故取名为“拾得”。后来拾得长大了,与寒山成为好友,故后世流传有佛学中的经典对话《寒山问拾得》。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后来,拾得飘洋过海来到日本萨提的地方,开始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四、寒山寺始建于梁朝,天监年间。历经千余年,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因纪念寒山诗僧而改为“寒山寺”。
故此,日本人十分仰慕中国唐文化,日本曾把唐盛时期奉为“世界第一帝国”!
为什么日本会独钟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呢?
1、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唐时日本派遣使者来华学习当时的先进封建社会制度,把盛行的唐诗带回去,因为唐诗是唐时文艺兴盛的代表。
2、日本人对唐诗理解不如中国人,所以偏爱那些意境深远却诗句又浅白的唐诗,故唐诗《枫桥夜泊》在日本很有名气,妇孺皆知。
3、寒山这位缥缈的僧人在日本被视为神明。把寒山称为“和圣”,把拾得称为“合圣”,意为欢天喜地,人间团圆。由于在民间有巨大影响,两僧人有超凡脱俗,踪迹怪异的表现,故日本人把这两位僧人誉为“和合二仙”,象征爱情和婚姻圆满,类似中国的“月老”和西方的”丘比特”。
4、日本在东京也建造了一个寒山寺,不仅刻有《枫桥夜泊》的诗碑,还在附近仿架了“枫桥”一座。在大阪和静冈建起了“寒山拾得寺”。
5、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来到苏州,他曾说:“苏州和苏州的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6、在除夕之夜,每年都有成千日本人来到苏州寒山寺,去敲寒山钟108次,他们认为这种祈福可除去烦恼,带来快乐!寒山之魅力传到东瀛后,很多游客依然想到苏州寒山寺去瞻仰曾经是大唐风采的寒山风骨。
7、唐代张继诗中的寒山钟,已在明代被盗走到日本,后来山田润子又改为山田寒山僧人,募捐集资铸造了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回苏州寒山寺。
8、张继《枫桥夜泊》以简短语句,诉说羁旅之情和无限愁思之心情,这种深切的情感也使日本人为之动容。为此日本将《枫桥夜泊》编入教科书,彰显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与重现,以传后人。
综上所述,日本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钟爱,渊源流长,可见中国文化(含佛之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扎根于日本先人心中,其影响在日本之深厚久远,他们无限崇拜中国文化,故独钟张继《枫桥夜泊》是由理由的,因为它与张继、寒山、拾得、寒山寺等习习有关。这种文化信仰它可超越国界和时间!这也是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象征。
枫桥夜泊图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本图片来自网络,首先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
描写百船停泊水面壮观的诗句?
《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船瓜洲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船子和尚偈》唐.德诚
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初上船留寄》唐.杜牧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放船》唐.杜甫
扁舟时属暝,月上有馀辉。——《秋夜船行》唐.严维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钓船归》宋.贺铸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船头》唐.韩偓
夜来江雨宿蓬船,卧听淋铃不忍眠。——《宿蓬船》唐.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