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资料,故宫介绍秒懂百科
北京故宫资料,故宫介绍秒懂百科?
故宫也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外观形制,都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本书结合北京故宫的建筑历史,以相关的实景图片展示了故宫的宫殿、楼阁、门廊等建筑样式及内景、装饰、陈设等相关设施,并对故宫的建造手法、营造方式等相关知识进行解说,以直观简洁的方式解读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壁画资料?
故宫壁画很多。壁画是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
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
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
唐段成式、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太微宫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吴道子的手笔。
故宫是谁刻出来的?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故宫,到底是谁设计的呢?明成祖朱棣始建紫禁城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重200多吨,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这又是如何运到紫禁城的呢?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开始从南方调集大量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建宫城。那么这片宏伟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第一种说法:蒯祥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而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直到正统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蔡信
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也质疑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蒯祥的贡献应主要体现在正统那次的重建工作。于倬云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民间流传着他参与故宫设计的故事。
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蔡信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第三种说法:杨青
另有专家提出,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据说连杨青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
其他说法:朝廷官员把关决策
还有人综合以上几种说法,认为在故宫初建时,蔡信、杨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当时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进京以后,由于他年轻力壮,参与过南京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又善于计算和绘画,故而主要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他来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显出来了。
李燮平研究员认为,宫殿的建造归根到底还是由朝廷官员来把关、决策,无论是蒯祥,还是蔡信、杨青,其实只是负责木、石、绘等具体工种而已。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没无闻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故宫更像是几百年前建筑家们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
12故宫博物院材料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故宫博物院》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故宫中午门的介绍?
北京故宫中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成"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