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缓期执行,法律上所说的缓期执行和缓刑分别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缓期执行,法律上所说的缓期执行和缓刑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先缓期执行适用并不限于死刑案件,对判决有期徒刑以上的都可以缓期执行,这是对犯罪人的一种情节轻微考虑。 一般都会有一个缓刑期,在缓刑期内符合法律规定,就不再追究刑罚。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如果犯罪人在缓刑期内符合法律规定,如果缓刑期满后,就自动减为无期徒刑,不再执行死刑,否则可立即申请执行死刑。这好似一个考验期间
缓刑期间手机关机多久会被警告?
缓期执行是法院根据案件的审判而来取的一种手段,缓刑期间,罪犯需要到社区矫正中心报到,并且需要手机定位,缓刑期间手机不能关机,一旦发现就可能被警告,连续三次就可能就收监执行,缓刑期间矫正中心会告知相关的需要配合的事情,活动范围等等,
我们经常说有期徒刑几年?
【每日讲法观点】有期徒刑和缓刑是我国法律的专用名词,但是普通老百姓大多不太能理解,下面由每日讲法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两种刑罚。
有期徒刑1.概念:有期徒刑大多数人都知道,就是犯罪人判几年刑就做几年牢,专业的解释是指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自由,强制其进行无偿劳动的一种刑罚;
2.刑期:有期徒刑的刑期在6个月~25年之间;
3.执行场所:一般在监狱执行,如果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缓刑缓刑确实是不用坐牢的意思,但并不代表着就放纵了罪犯。一般只适用于一些比较较轻的刑罚,因为犯罪人认罪认罚态度好,判处缓刑不至于危害社会。
判处缓刑后还需要经历不低于原判刑期的考验期,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某某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的罪行,其意思就是该罪犯无需在监狱中进行劳动改造,但需要经历三年的缓刑考验期,期间内不再犯罪,就不再执行有期徒刑三年。
虽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听起来罪行很严重,但缓刑制度就是为了给犯罪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判处这类刑罚对现实生活没有严重的影响。期间犯罪人需要到社区内进行矫正活动,定期向考察期观报告自己的情况,离开居住地区需要向考察机关报批。
判处缓刑是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罪犯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但前提是犯罪人不得再违反相关的监管规定。实践中有许多缓刑罪犯认为不用坐牢就万事大吉,违反规定后被收监而追悔莫及。例如有的犯罪人在缓刑期间又被发现酒驾或赌博等违法行为,其实也就是缓刑罪犯的一念之差,就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辜负了司法机关对他重新做人的期望。
请问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
判刑三年缓刑三年,通俗的讲,意思是暂时不会立即执行所判三年的刑法处罚,延缓至三年后,再酌情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执行三年的刑期。这也就意味着,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能不用再去入狱服刑,但并不代表一定不用再接受三年有期徒刑的法律处罚。
如果一个罪犯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代表这个罪犯具备可以在监外悔改挽救的条件。那么,缓刑的这三年便是给予这个罪犯三年的监外考察期。在这三年期间,罪犯会受到警方,社区、亲戚朋友、家人、社会等各方的监督。看其在考察期间,是否会再次违规违纪、犯错犯罪。
如果到三年考察期结束后,罪犯一直表现良好,没有任何再错的不良记录,已经彻底改邪归正。那么,将撤销对其所判的三年有期徒刑,罪犯便不需要再接受入狱三年的法律处罚。
假如罪犯在三年的考察期内违规违纪、再次犯罪,或者发现此前对罪犯所犯罪行的认定有所遗漏。那么便会终止对罪犯的监外考察,撤销三年的缓刑期,启动执行对该罪犯所判的三年有期徒刑,该罪犯便需要接受入狱服刑三年的法律处罚。
所以,即便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也并不意味着罪犯就不用再去入狱服刑。三年的缓刑期只是给了罪犯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需不需要再入狱服刑,主要还得看罪犯如何把握这个机会。缓刑一般是用于犯罪情节较轻、或者悔过态度良好、以及具有监外改过条件的罪犯,是给予一部分罪犯人性化的一种待遇。
大家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缓量刑和缓执行有何区别缓刑罚金标准?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期执行,是指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缓刑,指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才可处以缓刑!比如判刑1年,缓刑2年,就是不必送监狱劳改,而是在家接受监督改造,缓刑即考察期为2年内不得犯新罪。否则撤销缓刑,把新罪所处的刑期,和上述1年的实刑相加,数罪并罚,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