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时效,民事经济纠纷是否有起诉期限
取得时效,民事经济纠纷是否有起诉期限?
民法总则的规定,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时起算时效,这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可能比实际侵权的时间晚一些,但最长不能超过20年。
不论什么时候起诉,法院都不会因经过时效不予以立案。立案的条件是确定的,当事人双方适格,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属于所诉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只是一个抗辩的事由,对方主张了才起效。
法院不能主动释明。也就是说,法院不能提醒被告,你可以主张诉讼时效经过的抗辩事由。只能看被告人的态度。如果被告不主张,问题不大。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还款,什么时候都行,跟有没有诉讼时效没有多大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维权风险就加大。因为在民法慈母的世界里,她保护很傻很天真的孩子,但不保护太傻太天真的孩子。
也就是说,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主动积极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才是正道。
正常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被告在哪,就上哪去告。被告经常居所地法院有管辖权,合同签订和履行地也有管辖权。最好在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这样履行起来比较方便,但会增加你的维权成本。如果有相关证据,最好就近,这样对你有好处,最主要的是可以中断中止时效。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要设置诉讼时效制度?
欢迎关注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冠领律师为您解答。
法律设置诉讼时效主要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尽快去法院主张权利。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应该是有可预期性的,这样才能保持生活的稳定,诉讼法上有“取得时效”的理论,就是说你占有一个物,即便是无权占有,但是你公然、自主的占有一定时间内,那你就是这个物的所有权人了。这就是基于维护社会生活稳定的原理。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两个地区分离多少年自动独立?
国际法没有具体规定时长,在国家领土取得的方式中,时效取得在国际法学说中一般认为是50年,也就是有效占领一部分领土实施统治50年则取得该部分领土所有权。
但是如果本身拥有领土主权,那么不统治不导致权利丧失,对方主张取得的时候,只要本方反对,则对方就不可能依时效取得。另外,我国不承认时效取得方式。
先占与占有时效关系?
“先占”和“时效取得”都是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
先占是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
时效作为一种领土取得方式,其含义是指,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而占有者已相当长时间地继续并安稳的占有(即没有其他国家继续不断地提出抗议和主张),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领土主权。
三年后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已过诉讼时效就不存在中断中止问题了,除非你可举证在两年失效内你曾经主张或者债务人曾承诺过的情形,这种债权一般也不会存在权利人不知其存在或者主张权利受阻这么长时间的情况吧。当然你只是失去了胜诉权,无法取得法院的支持,但并未丧失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