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来历,万圣夜是什么节日

2023-02-19 16:52:03 125阅读

万圣节来历,万圣夜是什么节日?

万圣节前夜(英语: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简称“万圣夜”,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等。

万圣节前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万圣节来历,万圣夜是什么节日

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前夜是灵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东亚的中元节与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阿诺卡(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此时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名称由来

万圣节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万圣夜已经变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许多人都以极大的热情来庆祝这一节日。万圣夜在11月1日的前一夜,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朔节是赞美春天的节日一样。

西方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Day”。

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万圣夜后午夜开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

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

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

万圣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如今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

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仅仅用来赞美秋光,而是让它变成一场真正的“狂欢”。而脸谱化妆是万圣节传统节目之一。

万圣节的恐怖来历?

这在当时其实是为了庆祝秋收。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如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德鲁伊特人,在新年的11月1日前夜,让年轻人集合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其实是为了庆祝秋收。

美国万圣节的来历?

万圣节就是西洋鬼节,起源凯尔特人和爱兰人的传说。

你们怎么看待那些过外国节日的人?

.《抵制洋节日和抵制苹果手机是否就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翻阅中国近代史, 国人第一次抵制洋货运动是在1905年,"中国人心齐,齐把美货来抵制,制死花旗鬼,变成大乌龟" 。1937年抵制洋货进入高潮,从抵制美货发展到抵制英货,日货等一切外国货。直至2012年9月14日因钓鱼岛争端引发的全国打砸烧日本货的事件。但是仍然抵制不了时代前进的步伐。1949年中国正式规定使用公历,摒弃农历。从而中国人开始正式的过起了洋节日,包括万圣节。中外文化交流非西学东渐后开始,先秦时期早己有之,唐宋时期达到高潮。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今天21世纪数字化时代,有些国人仍然以爱国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抵制一切洋节日。实质上是"蒙昧主义"的表现。这是一种腐朽倒退思想,它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现实,企图使人们永远停留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不论是万圣节,还是清明节,它们都是各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无优劣或者高雅低俗之分。你个人可以抵制一切外来节日,但是你仍然无法抵制起源于美国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你非但抵制不了,反而厚颜无耻心安理得的享受"五一国际劳动节"给你带来的福利,八天长假到处游山玩水大快朵颐不亦乐呼。抵制洋节日并非是真正爱国的表现,而是一种蒙昧幼稚可笑的行为。中国政府把英语纳入与国语同等的地位,而把孔子学院输出到了全世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胸怀宽广的民族。请你容纳一个万圣节。

外国的万圣节有哪些习俗?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万圣节是西方一个欢乐的节庆,许多人都会提着「杰克的灯笼」,你知道这个灯笼是怎么来的吗?还有许多关于此节庆的象征和游戏,现在就让我们通通告诉你。

1. 杰克的灯笼

相传在爱尔兰有个无恶不作的酒鬼叫杰克,他捉弄撒旦,骗他爬到树上摘苹果,然

后在树上刻了一个十字,将他困在树里。杰克死了之后,由于他生前干尽坏事,天堂和

地狱都不肯收留他。最后撒旦罚他永远提着灯笼,直到找回人间的路为止。美国人现在

所提的杰克的灯笼,大多都是由南瓜雕刻而成的。

2. 黑猫

据说以前的人们相当害怕巫术,他们相信黑猫是女巫或巫师的化身。猫本身是个灵

敏的动物,若再加上毛色是黑的,令人特别感到一股邪气,所以人们通常都认为黑猫会

带来坏运,黑猫据说会跟巫婆一起骑着扫帚飞上天空。

3. 咬苹果游戏

在万圣节前夕,咬苹果是人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先将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子

里,孩子们不能用手拿苹果,必须用嘴巴去咬,先咬到的人就是优胜者。据说此游戏源

自罗马人,他们在敬拜死者庆典的同时,也敬拜水果女神,据说她戴着苹果王冠,因此

罗马人会在这一天玩着许多跟苹果有关的游戏,其中一个就是咬苹果,后来此游戏传到

居尔特,最后传到美国,变成一个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传统游戏。

4. Trick or treat活动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源自于中世纪的欧洲习俗。十一月二日是天主教的全灵日,在这天,人们会挨家挨户地去要「灵魂蛋糕」,当他们得到蛋糕时,就会为施与者的祖先祈祷,反之,他们就会作弄那个人,因为他不关心他的祖先。

这就是万圣节的习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