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是怎么死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是怎么死的

2023-04-09 08:40:03 100阅读

陈琳是怎么死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是怎么死的?

野史正史众说纷纭,但历史传至今天本就不会绝对正确。我们更多地应该从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上面做分析。大多说法讲他是吸毒过度,最后病死。其实并不准确,吸毒纵然对身体危害大,但也不能作为他死因的导火索,充其量是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起初会得出吸毒致死这样的推论呢?

陈琳是怎么死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是怎么死的

在鸦片战争时期,死于鸦片的人不计其数。他们最后都是形体瘦弱,面色枯黄,精神颓废,一步步消耗掉自身精气神而死的。

再看看孙殿英,1947年的春天,解放军围打汤阴,打了胜仗,抓了孙殿英送到河北武安县战俘营。

孙殿英这下可就受不了了。自从当上军阀,他就过着锦衣玉食,受人服侍的日子,哪里受得了战俘营里的粗茶淡饭?更何况,此时他已深受鸦片荼毒,少食一两天都生不如死。

为了能早些出战俘营,他抱有一丝侥幸,在营中大骂蒋介石,希望能讨共产党欢心并被放出去。

“蒋介石,你这个资本主义的走狗!我若不是为了……又怎会被关在这里受苦!”

一天天的,孙殿英仿佛不知疲倦。一名看守员无意中听到,产生了好奇心:这“东陵大盗”是不是与蒋介石有什么深仇大恨?

他投入国民党为蒋做了不少坏事,也给自己牟利就看那两次轰动一时的盗墓活动。他赚个满钵,却一点处置也没受,行事也真是圆滑,现在又骂蒋介石,好蹊跷!按捺不住心里的疑惑,看守一问这才明白。

原来孙殿英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家国大业去当的军阀,也不奢求什么乱世有所作为。

他起初甚至还反对过国民党呢,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相利用。其实孙殿英是一个看风头做事的人,曾经换来换去跟过十几个人做事。

表面上他是为国民党打仗的军阀,其实他私底下一直利用自己的地位,谋划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盗东陵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也是他的最终目的之一!他仅仅是为了皇陵里数不尽的财宝?不不不,他当时在国民党已有一定地位,哪里谋不到财?虽然当时国民党非嫡系部队穷的揭不开锅,很多军饷都要自己去凑。

虽然也有人盗墓,但是孙殿英的盗墓不仅仅是为了下面的财产。盗墓风险大,一旦去盗墓,地下不安全地上也不安全。如果不是因为仇恨,怎么会这样冒险呢。

是的,孙殿英的祖上与清朝皇室有些渊源。他的先祖孙承宗是明朝末期的的内阁大学士。

在清军入关时曾奋力反抗,可还是敌不过善战的满族人。最后被列入前朝叛臣,残忍地杀害了,这是其一。

其二,他骨子里其实算是一个爱国的人。所以才会那样厌恶奢靡,贪腐,一步步葬送了清朝的慈禧。在最开始,日军侵华辱华的时候,他到处结交朋友,其中不乏国民党的人。利用这层关系,他也成了国民党编排军。但是只不过是底层,没几个人注意他。

可是他生性贪婪,妄想得到更多权利,为提升地位,他铤而走险,提早实行了倔东陵的复仇计划,盗出的财富大多送给了国民党的军官。

自此他平步青云,可也因为盗墓,外界对他评论很差。

起初他想补救,带领兄弟们积极反抗日军的攻势,可谁知是寡不敌众,再加上迫于时势下的无奈,最后还是没撑住。

他们四处搜刮了些兵器,也没想太多就应战了。结果打到一半,其中有些人就感到力不从心,想要逃跑。最后他看准机会,收了两个骑兵旅。可惜在后来的战争中,孙殿英还是投降了。抗日英雄一朝变成了日本汉奸,这也真是戏剧性的转变了。

在狱中,孙殿英一点儿也不老实,用以前搜刮的钱财贿赂日本军官。

因为他不想一生都待在这里。一入东陵,掠夺财富,报仇雪恨带给他的快感并没有让他满足。

他在营中想着如何出去,后来的汪伪政府排了两名擅长沟通的手下私下拜访了日军,找了些关系把孙放了出来。

此时的孙殿英已经被扣上了汉奸的帽子,走在街上也遭人唾弃。为了寻找庇护所,他没怎么想就接了汪伪政府抛出的橄榄枝。后来伪政府败落,孙殿英凭着钱袋关系,加之二次入东陵又敛了不少财,重新恢复了蒋介石编排军的身份。

一直到了后来解放战争,孙殿英再次被捕。在日军战俘营他可以贿赂军官,日子过得不算艰难,但他被解放军抓获后就不一样了。

由于他在营中“改过自新”的话语,共产党员为他安排了戒毒,要使他彻底脱离这些恶习。

根据历史记载,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就是再艰难的戒毒,孙殿英也熬过来了。

可他当时并没有真正悔改,表面很配合共产党的整改工作,私下还是在想法子出去。

在看守所里待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解放军严谨清廉的工作态度,知道贿赂他们只会适得其反。

他和看守套近乎,希望看守能帮他散些消息出去,好让家人来救他。没想到看守识破了他的诡计,根本不愿意走漏他的一点风声。

这下孙殿英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靠自己了。

于是,自视过高的他开始谋划越狱。在他眼中,共产党势力虽不容小觑,可财力远不如国民党。

看守所建筑得也没有日本鬼子的牢固,反而就像一个平时生活的地方。

在摸清了看守的作息时间后,他每天静观其变以待时机。运气比较好,时机来得并不算太晚。

一天,共产党一次小规模战斗胜利的消息传到了看守所,看着欣喜的看守员们,孙殿英估摸着晚上他们应该会好好庆祝一番。

于是等到夜晚,孙听到看守摆桌椅吃饭的声音,抓起狱中的小饭桌向通风窗狠狠砸去。

几乎费了他全身的力量才将窗外围的木质挡板砸开。

孙殿英狂喜,凭借臂力和弹跳力艰难攀上了窗。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窗外的一切让他傻了眼由于动静实在是太大,引来了看守人员的警觉。还没出去门,就被看守人员按倒在地。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逃跑的事情,又加大了看守的力度。

这下孙殿英只得老老实实地待在所里,彻底断了出去的念头。

经过了这件事,孙殿英积极配合共产党的改造。可他经过毒品十几年的荼毒,早已形如枯槁,眼神呆滞,没了精神气,不久就患了烟后痢。

共产党请了医生来给他医治,可医生判定他病入膏肓,再也无救了。

在那年的秋天,他就身衰力竭而病逝了,死前,他还喃喃:

“我倔了别人的墓,当了汉奸,被关在战俘营受罪,还是有人想要我死,老祖宗啊,我是为了给你们报仇,这些我都认了,可我一生的罪孽,谁来替我赎……”

三国后期第一战神文鸯在正史中是怎么被杀的?

被人冠以“小赵云”的文鸳,别看名字文绉绉的,其实很生猛。历代史学家评价文鸳,都对他的神勇感叹,说他“姿器膂力,万人之雄”,“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已经没有人可以相比,只好与貔貅这类猛兽为伍,按这个战力,估计也只有项羽再世,才能以跟他比划比划。所以,有人称他为三国后期“第一战神”。

文鸳的成名战,对手就是个猛人——司马师。

文鸳是魏将,怎么跟司马师较上劲了呢?原来司马师废黜了曹芳,引起毌丘俭和文钦(文鸳之父)的不满,二人在淮南起兵,跟司马师翻脸了。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杀了曹爽,把曹操的子孙们当糖人捏。毌丘俭和文钦都是曹爽的心腹,失去靠山的二人,早就对司马家族心怀不满,曹芳的被废,点燃了他们对司马氏的怒火。

毌丘俭是曹魏政坛和军界重量级的大佬,司马师不敢怠慢,他不顾自己刚刚做了眼部手术,亲自率领大军平叛。

司马师不愧于老奸巨猾,深得老爸精髓,他令邓艾诈败,将毌丘俭和文钦吸引到汝阳,以精锐骑兵发动袭击。当文钦看到黑压压的骑兵,才发现中了司马师的计,不由叫苦不迭,竟然害怕得手足无措。

时年只有18岁的文鸳,却表现得比老爸还要镇定,他提议:司马师大军刚到,我们应该趁他立足未稳,立刻迎头痛击!

文钦这才定下神,逃跑就是司马师的活靶子,看起来也只能接受文鸳的建议,搏一把或许有生路。

当夜,爷俩各率一军,对司马师发动偷袭。司马师根本没料到文鸳居然有胆主动攻击,他正在大帐休息,大营外已经是战鼓雷鸣,杀声震天。司马师大惊,下意识眼部用力,结果伤口崩裂,眼珠都从眼眶脱落出来!

这时候,如果司马师失去定力,恐惧的心理立刻会蔓延,军心一乱那就是溃败!关键时刻,司马师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他装作镇定自若,令全军坚守,自己则闭营不出。

主帅“蒙头大睡”的镇定,安定了人心,众将奋力厮杀保卫大营。其实司马师哪是“蒙头大睡”,他头蒙着被,嘴里咬着被头,强忍着疼痛,一声不发!战后,人们才发现,被子被司马师咬得稀碎!

文鸳对大营数次进攻,然而,文钦率领的另一路人马迟迟不出现,爷俩分兵进攻的策略,变成了文鸳的独角戏。三遍鼓声后,文钦依然不到,文鸳独木难支,只得下令撤军。

以勇猛著称的文钦,关键时刻掉链子,连亲儿子都不顾,弃城出逃,文鸳也只得随父亲一起撤离。

司马师大营里,众将这才长舒一口气,吓死宝宝了,怪兽终于退了。司马师不顾疼痛,下令追击。众将一哆嗦:文钦那是老江湖,文鸳猛得像怪兽,撤退肯定是假的,一定猫在半路等咱们呢,太可怕了,俺不去!

司马师捂着眼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鸳三遍鼓文钦都不来,说明他们的气势已经没了,此时不追待到何时!

众将面面相觑,再不去追击,估计司马师另一只眼球也得气掉出来,于是硬着头皮上马追击。

文鸳追上父亲,说:这么跑不是个事,如果不让司马师折了气势,咱们跑不掉。文钦这时候胆都破了,只顾逃遁,文鸳只好带了十几名勇士,调转马头:

“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文鸳等十余骑,杀入8000魏军中,如同开花弹,炸得魏军“所向披靡”。把他比作“小赵云”,名副其实。

就这样,文钦安全撤离,父子们一路向东,投降了东吴。可惜毌丘俭,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兵败被杀!

司马师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文鸳的神勇,让他眼伤复发,第二个月就活活疼死了!

两年后,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反对司马昭称帝的企图,也举兵反叛,并投降了东吴。司马昭派大军平叛,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

东吴主政的孙綝,派人增援诸葛诞,可是他犯了个昏招,增援的主将居然是文钦。

原来文钦和诸葛诞,当初虽然都是曹爽的党羽,但二人一直不和,诸葛诞根本看不起粗鲁、投机、勇而无谋的文钦,曾经多次弹劾他。两年前文钦追随毌丘俭起兵,诸葛诞就因为文钦,拒绝跟毌丘俭合作,还参与了司马师的平叛。

这会儿孙綝派来文钦救援,诸葛诞心里一惊:咋回事?该不会乘机吞并我吧?

其实诸葛诞想多了,文钦真的是尽力了。为了救出诸葛诞,文钦奋力厮杀,把自己都陷进城中不得脱身。

眼看城中的粮食告罄,部下纷纷投降,文钦建议:干脆咱把北方人全部赶走,他们本就跟咱不一条心。诸葛诞一口拒绝,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你安的什么心?

后来文钦每提一个建议,都被诸葛诞否决。两人原本就相互不顺眼,生死存亡关头,依然相互拆台。结果,诸葛诞下手更快,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文钦!

文鸳和弟弟文虎,守在寿春边上的小城中,听闻父亲被杀,顿时勃然大怒。哥俩决定杀过去替父亲报仇,可惜部下都是诸葛诞的人,没人听他们的。

哥俩一合计,再不逃估计跟老爸一样,成了诸葛诞的刀下鬼。于是他们乘人不备,跳城逃离寿春,投降了司马昭。

文鸳、文虎兄弟投降后,司马昭没有听从部将处死哥俩的建议,而是给他俩加官进爵,封了关内侯。哥俩好不高兴,充当司马昭的宣传工具,骑着马到寿春城下高喊:投降吧,“蝗军”优待俘虏。

城里的守将一看,连间接害死司马师的文鸳都能受到优待,咱还撑个屁。就这样,军心涣散的寿春,不出意外被攻破,诸葛诞被杀,诛灭三族。

兜兜转转,文鸳兄弟俩又回到曹魏。当然,曹魏后来就变成了司马晋,二人成了晋朝的臣子。时间一晃12年,期间文鸳、文虎兄弟挂着将军衔默默无闻。直到泰始六年,西凉出现变故。

这一年,鲜卑秃发部反叛,首领“秃发树机能”连杀西晋三位封疆大吏。鲜卑人怪兽级的战力,让司马炎寝食难安,派谁去平叛呢?打怪兽就得用“貔貅”!司马炎想起了闲置多年的文鸳。

估计史官写作时打瞌睡,笔一滑,直接写到结果:大破秃发树机能,迫降胡人部落二十余万众,文鸳名震天下!

二十余万人,不是二十万根木头,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怎么连板凳都没放好,好戏就结束了?堪比当年WBA金腰带之战的喜剧。难不成这里有也有黑幕?有!搬个板凳稍坐,一会儿说。

又一晃N年过去了,文鸳接到一份新任命:东夷校尉。东夷校尉是驻防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秩比二千石。

文鸳高高兴兴,准备上任。当然,离京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边防高级将领临行前得向皇帝辞行。没想到一次例行公事,成了文鸳的“例假”,司马炎胡乱找了个别的借口,让他回家度假去了!

史书没有记载,司马炎究竟为何要这么做,也不知道他以什么理由做借口,反正从此文鸳靠边站了。

永熙二年,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有一个人因为功劳,立刻“抖”起来——司马繇。司马繇的父亲司马伷,是司马昭的弟弟,他还有一个身份——诸葛诞的外孙。

对了,就是三十多年跟文钦相互伤害,一起玩完的诸葛诞。诸葛诞虽然背叛了司马氏,但是他的外孙却是货真价实的司马家骨血。当年文钦和诸葛诞的旧恩怨,被“完美”地延续到文鸳、司马繇这一辈。

如今司马繇大权在握,对付一个落魄人文鸳,那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于是司马繇舌头打个滚:文鸳、文虎是杨骏的党羽,灭族!

就这样,“小赵云”、“貔貅”文鸳,和弟弟文虎,冤死在司马繇手上,跟诸葛诞一样,被灭了三族!

故事讲完了,下面开始上瓜,不能让你们白等。

文鸳那场对秃发树机能的大胜究竟是怎么来的?司马炎为何不喜欢文鸳?文鸳为何这么倒霉呢?

其实在文鸳大胜的第二年,秃发树机能就卷土重来,又杀了西晋派驻的第四位封疆大吏,搞得司马炎一个头两个大。最后思虑再三,决定派马隆为将,才彻底干掉了秃发树机能。

问题又来了,既然文鸳这么牛,司马炎为何不派文鸳二次披挂上阵呢?我从文虎的经历中找到了答案:“因姻招西凉,破凉州虏。”

原来,文鸳对秃发树机能的胜利,靠的不是军事,而是联姻!

文虎跟鲜卑某个部落联姻,导致秃发树机能内部瓦解,所谓降服二十万众就是这么来的,根本没打什么像样的仗,所以史官没啥可写的,并不是他们打瞌睡。

而且,文虎与鲜卑某部的联姻,还不同于一般的嫁娶,是“姻招”,意思是文虎“嫁到”鲜卑,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

仗是胜了,以不流血的方式,看起来很完美,却留下了定时炸弹。我替司马炎问文鸳几句:

一,你是平叛将领,有什么资格跟敌人联姻?政治联姻是你一个武将该做的事吗?二,文虎“嫁给”了鲜卑人,他还是我晋朝的臣子吗?你们文家想干啥?三,秃发树机能第二年就又反叛,你是不是当初就跟他约定好了?你们究竟有什么交易没有?

估计三问会让文鸳汗流浃背!只是文鸳这事做得有点像擦边球,虽然让司马炎很不爽,但是又抓不到实锤,更何况人家好歹达成了“胜利”的结果,司马炎只能捏鼻子承受了。

所以,当秃发树机能二次反叛,司马炎根本就不再信任文鸳,不可能再次派他出征,剥夺文鸳东夷校尉资格,也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就可以解释,文家父子为何以悲剧收场的原因了。

其一,文家父子都是那种头脑简单的武将,不具备政治素质。

尤其是文钦,为人粗鲁,屡屡犯罪,还总想着靠投机取巧的方式,在政治权力混。其实以文家父子的能力,老老实实当执政者的一把刀,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就好了,非要纠缠于政治利益,这就叫德不配位。

其二,文氏家族被豪门士族集团边缘化,缺少坚实的整治后盾。

那个时代就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天下,联姻就是让家族扎根于豪门的最常见方式。如果你仔细扒扒司马、陈、诸葛、荀、杨、曹、夏侯这些家族,就会发现,他们坐在一起时,相互之间全是舅舅、姐夫、姨夫、姑父地叫成一片。

可惜那里面没有文家的份!从文钦开始,他们就被豪门集团看不起,被边缘化了,能榜上一个主子就算最好的结果。

所以,无论从环境还是个人素质上讲,文鸳少在政治上出头冒尖,恐怕才是最好的出路。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下脚之前,你总得照照镜子,看看脚下嘛!

让你酣畅淋漓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是哪部?

平时读书不算太多,真的还没到饱览群书的程度,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还是略有些忐忑。

但好在作者问的是“小说”,所以也想跃跃欲试。

小说这种文学题材在阅读的时候更容易让人带入情感,所以对于作品本身的评价就会更主观一些。

那么我就从我“主观”的感受上,评价几本我认为特别精彩,特别值得一看的书吧。

其实,在我过去的生活的三十几年,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书籍类型的渴求也是不同的。当然,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纪读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大家最常提及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无论放在几百年前,还是放在当下,都是当之无愧的小说经典。

这本书我曾经在17岁的时候用一个暑假读完,当时是因为接到了老师的作业,阅读世界经典后要求上交一篇观后感。带着任务和目的去读,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叙事上,贾府的兴衰荣辱以及人物发展便成了首要的关注目标。当时受限于年龄和阅历,并不明白作者在大观园的各色美人中倾注的情感和心血,也不明白一座贾府的兴衰为何要用那么多个人的细枝末节来展现。只是觉得这书人物好多,要一一记住好难。

很显然,当时这本书并没有被我读通透,作业交的也是马马虎虎。不明白红楼梦为何会被称为享誉世界的经典,是我当时的一个困惑之一。

过了好多年后,因为怀孕在家休养身体,便把《红楼梦》捡起重新阅读,800多页的文言文读的那真叫一个辛苦,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年岁的渐长,反而能明白了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情以及透过小事和细节暗喻的内容。心中便觉得酣畅淋漓,更是佩服作者曹雪芹先生叙事宏大却着眼于微的格局。从贾府的夫人到府中仆人的仆人,从大观园里的各色美人到园中的丫鬟小厮,从一场气派的省亲到一个侍女的病故,作者的笔墨无不在围绕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阶层的兴衰荣辱而着色。

中国不乏有人阅读红楼梦,有人读几遍,十几遍,甚至有人专门研究红楼梦,对里面的每一道菜、每一款茶都如数家珍。更有甚者成立了红学研究院,一群由博士、硕士甚至院士专家围绕《红楼梦》来进行研究。

我不清楚这种研究的目的究竟为何以及价值为何,一部文学巨著是否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期,那个阶层,那个世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以及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所处的世界。

去年有幸看了一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展览,听到一位导览员说的话特别认同“我们看这几百年前的艺术品所产生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的稀缺和它的珍贵,而是它让我们跟那个时代发生了连接。”

对于这种百年前的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呢?

第二本让我认为酣畅淋漓十分痛快的小说,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同样也是在不同的年纪读了两遍。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20岁,当时刚好生活在西安,也就是故事发生的黄土高原上。一翻开书,当下便被作者精彩的描写震撼到了。围绕着白鹿两家发生的各种近乎于奇的幻故事,对于人物性格细致入微的刻画,以及着眼于个人的曲折离奇的经历,一直吸引着我不得不一口气把这本书彻底读完。

当时对于书中的人物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田小娥,这个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可怜姑娘,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沦为了男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她那么努力的相信过、抗争过,最后却只能落下一个被羞辱、被利用、被杀害的田地。

看到鹿子霖凭着自己在白鹿原上的地位,半胁迫半利诱地把田小娥扑倒在炕上,又利用她勾引白孝文用以狠狠打了族长白嘉轩的脸时,看到她被始乱终弃成为白鹿原上人人唾弃的贱妇时,更是对这个命运悲惨的姑娘心疼不已。

看到白孝文从一开始对田小娥从口嫌体正直,到两个人因为东窗事发反而生产真情,再到对田小娥弃如敝履,恨不得跳起来骂他是渣男。

看到鹿三孤身前往杀害儿媳,在生命熄灭最后一刻,她还叫出那声“大”的时候,为这个姑娘心都碎了。

于是看到书中死去的田小娥化作冤魂引来瘟疫,让白鹿原的男女老少跪在她的墓前烧香赎罪时,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那时候看这本书,更多的是关注书中所涉及的曲折离奇的片段。例如久旱求雨的仪式、黑娃和田小娥的私情、白嘉轩死掉六任老婆也要留后的执念以及田举人日日要吃的“泡枣”。

十年后王全安执导的电影上映,带着对剧本改编的失望,又重读了一遍白鹿原,才发现,作者充满想象的曲折叙事和书中近乎魔幻的剧情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狠狠的讽刺。

故事从清朝开始,历经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国共对抗时期,无论哪个政府当权,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政权们考虑的只有利益,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也好动荡也好,不过是当权者用来博弈的工具。

当权者只重利益,那么平民百姓就更任意善良吗?

未必。

在陈忠实的笔下,剧情里所有人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都有自私的一面和光辉的一面。

白嘉轩身为一族之长,看似公平正直,却用谎言和手段换下了鹿家的风水宝地,换来了自己家的富足,代价是却断送了鹿家的风水。

冷先生一生医人无数,却因为封建礼数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最后用一副哑药毒哑了自己亲闺女,任由她自生自灭,最终积疾而终。

鹿子霖虽然虚伪自私,好色成性,却也能在白家遭遇困境的时候出手相助。

仙草虽然是个贤惠的媳妇、善良的母亲,却在二儿媳去了“棒槌会”后对其苛责、厌恶,也会因为田小娥的出身和精力对同为女人的她鄙夷嫌弃。

唯一能称得上是至臻至善的人,恐怕就只有朱先生了。

这位睿智、善良、大隐于世的读书人,是全书唯一的精神高地。若是没有这样一个人物穿插在剧情当中,那么《白鹿原》,大概就是一本通篇充斥着弱肉强食、自私黑暗、残酷至极的人性的小说。

在当时的那样一个时代,作者敢于把人性剖析的如此尖锐、深刻,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啊。

第三本,当然要属《鬼吹灯》系列了。

从04就开始看的奇幻小说,开创了一个叫做“盗墓”题材的小说门类。IP被热捧了很多年,到如今还是很火爆。

虽然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网络小说,文学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故事涉猎的内容之广泛,剧情之精彩,实在是让人一看就爱。从阴阳五行到奇门遁甲,从大兴安岭到沙漠戈壁,上天入海下地,作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之大,学识之丰富啊。

只可惜,这个IP被卖的七零八落,拍出来的各种电影剧集水平也参差不齐。更惨的是天下霸唱作为原著作者,竟然已经不再拥有《鬼吹灯》这本书以及这三个字的版权了。

那么未来这个IP能以什么样的水平呈现在大家面前,只能看制作方的水平和心态了。

以上简单推荐了我看过的三本书,如果以后有时间,很期待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优质的书籍。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有哪些?

第一,黑死病(1347——1351)

黑死病就是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它的发生时间为1347年到1351年,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年时间,然而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却达到7500万。专家一般认为它是从亚洲发起的,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造成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员死亡。

第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这一次的鼠疫是发生在1885年到1950年。(全球至今还是每年还是有几百例发生)第三次鼠疫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中国云南,此后时隔39年却在广东爆发,此次鼠疫总共波及亚欧非和美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第三,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可以说是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身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野心勃勃想要西征夺回已经沦陷的西罗马领土,然而一场瘟疫彻底断送了他的希望,至此,拜占庭帝国元气大伤,国内人口急剧下降,恢复古罗马荣光就此破灭。

第四,伦敦大瘟疫(1665——1666)

伦敦大瘟疫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然而其近乎摧毁了当时整个伦敦城,当时伦敦上至贵族阶级下至流民奴隶都有很大的伤亡,特别是下层百姓。伦敦大瘟疫的解决方式也很离奇,史书记载,当时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病毒感染源和大片尸体,瘟疫因此得到抑制。

第五,美洲瘟疫(16世纪)

大家几乎都认为印第安人是死于欧洲人的炮火和屠杀下,其实印第安人死伤最为严重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把瘟疫带了过去,而美洲又与世隔绝,少有免疫,为此印度安人死伤一大片。印第安人的临近灭绝,美洲瘟疫是直接原因。

每部大概内容是什么?

天下霸唱本人所写的正版《鬼吹灯》,一共有11部。包括了8部正传,1部前传,1部续集和1部番外篇。

如果打算入坑的话,最好看连载版。实体版删除了大量有趣、惊险的情节,读起来有点索然无味。就好像菜中没有放盐一样。

1,《精绝古城》《精绝古城》可以分为四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主要讲的是胡八一的爷爷胡国华,是如何得到《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

胡国华年轻时是个败家子,以娶媳妇的名义从舅舅那里骗钱。为了应付舅舅看新媳妇,就扎了个白纸人,放到床上。

等舅舅上门看新媳妇时,那白纸人竟然活了……

舅舅走后,白纸人告诉胡国华:“如果穷的过不下去时,就到十三里铺的荒坟来找我。我棺材里有的是金银财宝,只要你敢来,那些财宝就全是你的。”

后来胡国华真的走投无路,就去挖坟掘墓,结果被棺材中的尸魔给挖了心……

万幸的是,胡国华遇到了阴阳眼孙国辅。

孙国辅除掉尸魔,救了胡国华,传授了他一身本领和《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第二个篇章讲的是胡八一,下乡和当兵期间所发生的事。

胡八一下乡时,为了寻找失踪的女知青田晓萌,误入辽国太后墓,看了一场皮影戏,吃了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

胡八一当兵时,在前往昆仑不冻泉的路上,误入九层妖楼,大战霸王蝾螈。

第三个篇章讲的是黑风口野人沟。

胡八一复员后,偶遇王胖子,两人到京城闯荡,倒卖磁带。

二人被工商追赶时,误入潘家园,结识了大金牙。

在大金牙的蛊惑下,二人走上了摸金校尉之路。

胡八一的第一站,选择的就是黑风口野人沟。

在野人沟,胡八一和王胖子盗了金国将军的墓,误入日本关东军的后勤基地。

这一次盗墓,胡八一收获了娥身双壁(那几个字太难打了,就来个简称吧),浪费了一棺材好瓷器。非常的失败。

第四个篇章就是精绝古城。

胡八一与王胖子,经大金牙介绍,加入了雪莉杨组织的考古队。

这一次冒险,更加失败。

胡八一和王胖子什么也没摸到,还搭上了王胖子的家传玉佩……还被诅咒了。

唯一的收获,就是胡八一成功地引起了雪莉杨的注意。

2.《龙岭迷窟》

《龙岭迷窟》可以分为两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是幽灵墓。

李春来拿了一只绣花鞋,到胡八一的摊子上售卖。

这勾起了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的好奇心。三人结伴到陕西玩玩,随便收点古董。

到了陕西后,三人先在渡河时遇险,后听闻了鱼骨庙的传说。

于是三人决定去鱼骨庙下的坟墓中倒斗。

这一次倒斗有惊无险,虽然浪费了周朝的人面青铜鼎,但收获了闻香玉和一枚真的摸金符。顺便除掉了害人的黑蜘蛛。

这摸金符是在一位摸金校尉的遗骸上发现的。这位摸金校尉是张三链子的四个徒弟之一,金算盘。

张三链子一共有四个徒弟,孙国辅、了尘大师、金算盘和铁磨头。

第二个篇章是黑水城。

三人从幽灵墓出来后,胡八一发现自己和王胖子身上多了一个眼球符号。

胡八一也没太在意,回到潘家园继续做生意。

然后雪莉杨找来了,对胡八一说起外公鹧鸪哨的往事。

鹧鸪哨年轻时是搬山道人,后拜了尘为师。师徒二人一起到黑水城寻找雮尘珠。

雪莉杨也找到了外公留下的两枚摸金符。一枚自己戴,一枚给了胡八一。

至此摸金校尉三人组,全部拿到了正规摸金符,正式上岗。

张三链子把三枚摸金符传给了金算盘、了尘和铁磨头,《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传给了孙国辅。

金算盘死在了幽灵墓中,他的摸金符被王凯旋得到。

铁磨头和了尘盗墓时,被机关丧魂钉打中,临死前把摸金符交给了尘。鹧鸪哨拜了尘为师时,把这枚摸金符传给了他。

了尘大师临死前,把自己的摸金符给了鹧鸪哨。因此鹧鸪哨一共拥有两枚摸金符。

3.《云南虫谷》《云南虫谷》也分为两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就是讲述胡八一、雪莉杨和王胖子的摸金小队,到献王墓盗取雮尘珠。

第二个篇章,讲的是胡八一回忆在昆仑山当兵时的往事。

这段往事,是第四部《昆仑神宫》的引子,描述了大凤凰寺鬼母墓的诡异恐怖。

4.《昆仑神宫》

《昆仑神宫》的故事线比较单一。

就是讲胡八一、雪莉杨、王胖子,带着明叔到昆仑倒斗,归还雮尘珠,解除诅咒。

期间,胡八一被雪莉杨缴了枪,臣服在雪莉杨的石榴裙下。

5.《黄皮子坟》胡八一准备去美国前,无意中翻到一张老相片,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老胡下乡期间,收到了初恋丁思甜的来信。

丁思甜邀请胡八一和王胖子到草原做客,二人屁颠屁颠的去了。

结果这二位误打误撞,进入了俗称“阎王殿”的百眼窟……

故事中最可惜的就是丁思甜。

她在暴风雪中遇难,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

《寻龙诀》算是对丁思甜的故事线,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补充。

6.《南海归墟》去美国前,陈教授请胡八一去南海寻找秦王照骨镜。胡八一一行人,因此到南海打捞镜子。

不过,这次探险,是孙教授设的一个局。他骗陈教授,照骨镜落在了南海,实际上是利用胡八一打捞归墟古镜。

7.《怒晴湘西》疍民多铃在沉船中,中了死降邪术,只有湘西尸王所结的紫金内丹可救。

据说这内丹落在了卸岭盗魁陈玉楼手中。

陈瞎子因此回忆起,昔年做卸岭的老大,和鹧鸪哨一起在湘西倒斗的日子……

最后,鹧鸪哨去黑水城寻找雮尘珠,他跟红姑娘许诺,只要活着回来,就带着她远走高飞。

可惜,鹧鸪哨走后不久,红姑娘染上了瘟疫,病死;陈玉楼在献王墓瞎了双眼;鹧鸪哨去了美国。

如果陈玉楼先陪鹧鸪哨去黑水城,然后再去献王墓,二人应该都会得偿所愿,红姑娘也不会早早就去世。

8.《巫峡棺山》为了救多铃,胡八一与孙教授一起前往巫峡棺山。

孙教授的真实身份,在这次冒险中曝光。

孙教授本姓封,是第五个体系,观山太保一脉的后人。他不断的为胡八一等人解谜,就是为了接近他们,考验他们,借助他们的力量进入巫峡棺山,毁掉地仙村。

最后,地仙村被毁,胡八一等人没找到内丹,多铃死了。孙教授的生死成迷。

关于孙教授的结局有多种解读,有的说他没死,成了尸仙。也有说他死了,因为孙教授最后给胡八一的信中说自己“骨针刺脑,死后怕是连鬼都做不成了。”

9.《牧野诡事》

《牧野诡事》是鬼吹灯的番外篇,是对《鬼吹灯》正篇内容的补充,属于短篇故事集。

揭秘了大量小说中读者感兴趣的疑点,比如黑驴蹄子、怒晴鸡、火瓢虫、香尸魔芋……

10.《九幽将军》

因为版权纠纷,现在很多市面上卖的《鬼吹灯》系列,并不是天下霸唱所创作的。比如《圣泉寻踪》、《山海妖冢》、《湘西疑陵》……

这些作品,是版权所有者雇佣枪手写的。这群枪手被冠以御定六壬这个笔名。

出版时,封面上大大的印着《鬼吹灯》和天下霸唱的名字。用非常模糊的颜色印着御定六壬改编。

《圣泉寻踪》等作品,也没有被收录到天下霸唱的作品集中。

《鬼吹灯》的正派续作是《九幽将军》。

不过,因为《鬼吹灯》版权已经不属于天下霸唱了,因此,出版时被命名为《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九幽将军》主要讲的是摸金三人组,进入亡者世界的故事。里面还涉及到本物霸唱的新坑《四神斗三妖》。

感兴趣的朋友,最好看看原著,我就不剧透了。

11.《金棺陵兽》《鬼吹灯前传金棺陵兽》,其实就是《贼猫》换了个名字。

主角叫做张小辫,家中排行老三。

这个张小辫,就是了孙国辅等人的师父,盗墓行里的老夫子,张三链子张三爷。

注:天下霸唱的盗墓宇宙,超出想象的庞大,《鬼吹灯》不过是冰山一角。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