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跑的最快,历史上真实的李渊是什么样的

2023-02-19 15:52:04 103阅读

历史上谁跑的最快,历史上真实的李渊是什么样的?

大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他的姨父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他的儿子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因为统治期夹在这几位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可算是光芒万丈的帝王之间,他本身的超卓能力和不俗功业都被大大看轻了。其实李渊的文治武功虽不及他儿子,同样是完全稳居历史前二十名之列的伟大帝王。

历史上谁跑的最快,历史上真实的李渊是什么样的

李渊创下的两个历史之最:他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超过了其他所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唐高祖:李渊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了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大秦王国,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39岁扫平六国称帝,前后花了二十六年时间(从亲政算起是十七年),光统一战争就打了十年;

汉高祖刘邦,从起兵到成为皇帝,花了七年时间,然后再削平异性割据诸侯,真正统一天下,则是整整十四年才大功告成;

汉光武帝刘秀,从起兵到称帝花了三年,之后扫平天下群雄又花了十二年,一共是十五年时间;

宋太祖赵匡胤,继承了后周占据的河南、河北、关中、两淮地区,接下去攻灭南方各国花了十七年时间;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又花两年时间,降伏吴越和漳泉,攻灭北汉,方才完成除燕云地区外粉基本统一;两兄弟一共是十九年时间;

元世祖忽必烈,从他自称为蒙古大汗,割据北中国,到攻灭南宋,完成统一,花了十九年时间; 如果从铁木真称蒙古大汗后,进攻西夏和金国算起,蒙古人一共花了七十三年才统一中国;

明太祖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花了十六年,然后又花了十六年时间,平定云南,基本完成统一;再过六年,收复辽东;前后一共是三十八年时间;

满清王朝,从努尔哈赤起兵立国算起,到皇太极称大清皇帝花了二十年时间,然后花了八年攻进北京,又花了十八年攻灭南明统一全国,一共是四十六年时间;

即使号称得天下最容易的两位,晋武帝司马炎和隋文帝杨坚接受禅位称帝时,都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结果司马炎花了十五年完成统一,杨坚也花了九年时间。

而李渊太原一府起兵,一路招降纳叛,四个月取长安,半年后便称帝建国,瞬间便已有半壁江山在手。

此时新生的大唐王朝,拥有河东+关中两大战略要地,巴蜀地区跟着不战而降,不但占据关中形胜之势俯瞰天下,论府兵份额(即战争动员力)占当时天下三分之一强,是名副其实的当时天下第一强国。

单看唐王朝的建立速度,竟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之最,便可知道影视剧里那个优柔寡断、性情懦弱的老好人,离真实历史中的一代开国之君李渊,差距究竟有多大。

如果比起家班底,李渊也就是太原一府,临时招募的三万兵马,当然强于基本是白手起家的刘邦刘秀朱元璋,比其他开国君主们,等于是直接继承一个根基已深的国家政权,还是明显不如。

如果比对手含金量,萧铣以齐梁两朝帝王余烈,席卷四十万大军定两湖之地,比杀主自立部下离心的陈友谅如何?

杜伏威十六岁起兵屡败隋军精锐,二十一岁便称霸江淮,此等英武少年郎,比二十四岁平定江东的孙策如何?

刘黑闼以流民兵丧乱师,竟能虎踞河北,百战破竹,扫荡了除李世民李靖之外的一众唐军名将,比常败将军金兀术、王保保又如何?

还有窦建德,史载他生性俭约,常食粗蔬,不蓄声色,每次破城,资财尽分将士;破宇文化及,得隋宫宫女千人,尽数放归家中,有想去关中或洛阳的,听凭离去,赠给路费。

窦建德和唐军对战中,俘虏了唐将李世勣父子、淮安王李神通、李渊之妹同安长公主等人,以及大批唐朝官吏,皆待之以礼,一等李渊遣使修好,便尽数释放。

如此王者气度,仁义爱民,比刘玄德亦毫不逊色吧?

【(建德)性约素,不喜食肉,饭脱粟加蔬具,妻曹未尝衣纨绮。及为王,妾侍裁十数。每下城破敌,赀宝并散赉将士。至是,得隋宫人尚千数,悉放去;有愿往关中及东都者,恣听不留,仍给道里费,以兵护出于境。】【世勣自拔归国,吏白建德诛其父,建德曰:臣勣,唐臣,不忘其主,忠也。父何罪?释不问。高祖遣使修好,建德即以公主等归京师。尝执赵州刺史张志昂、邢州刺史陈君宾、大使张道源等,即释之。】

至于说李渊手上的牌好,属下的优秀人才几占天下之半,这确实不假。然则前提首先是君主要有相应的识人用人才能,才能发掘这些人才。

便如李靖的年龄生平,家世资历,(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之甥),乃至于对大隋王朝的忠心,真要说起来,哪一样不是最适合杨广所用,持以平定四方战乱的最佳主帅人选?

大唐卫国公:李靖

在李家化家为国,举兵反隋,攻占长安的建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是李渊自己。

李渊本是个出名的神射手,“雀屏中选”的典故,就是源自他一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绘图的眼睛,才赢得了窦氏亲睐,与她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三娘这几个出类拔萃的儿女。

他曾率十余骑从人和数千盗匪不期而遇,李渊临危不惧,连射七十余箭竟箭无虚发,中箭之敌皆应弦而倒,盗匪们心惊胆裂,大溃而逃。

正是李渊精心准备多时,筹划了太原起兵,将监视他的隋朝官吏耍得团团转;并通过和李密、突厥两方的外交手段,使得唐军再无后顾之忧;同时一路大肆封官许愿,以过人政治手腕近乎完整收服了整个关陇集团,方能势如破竹直取长安。

后世名声大噪的李世民,此时一路随军征战,尚未政治独当一面,功劳贡献不过和太子李建成相当,尚不及空手套白狼、啸聚七万绿林大军围攻长安的平阳公主李三娘。

称帝之后,李渊专心内政,保障后勤,足不出长安,运筹帷幄太极宫中,调派李世民和李靖两大名将扫荡南北,仅仅三年,唐军就攻破洛阳,一战擒两王,其余反王纷纷纳土称臣;总计七年时间便基本扫平天下,(不计偏居朔方、为突厥人傀儡的梁师都,否则便再加四年),古往今来,统一天下之速,同样无过于此。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和李靖的军事天才固然起了很大作用,但即使没有二李其人,李唐王朝的统一也是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无非多花几年而已。

理由很简单,唐军哪怕再有十次惨败,如浅水原之战败给薛举、度索原之战败给宋金刚、刘黑闼起兵时各路唐将纷纷兵败那样,

李渊都可以凭他杰出的统合能力,整合整个关陇集团,依靠占据天下三分之一战兵的关陇河东府兵,无限回血;

而其他势力的君主,虽然许多才干气度不俗,但论为君之术、之道,段位比起老谋深算的李渊,还是差得太远,在李唐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强势压迫下,根本一次大战都败不起,所以历史上基本是一战即亡。

只有刘黑闼这样擅长指挥流民军的杰出将领,乘着唐朝收降河北时,种种举措操之过急,大失民心,背靠草原霸主东突厥支持,多打了几个来回,还是一样只能胜,一败即投靠突厥,再败亦亡。

汉高祖刘邦评判属下功臣,曾说攻城略地的曹参之流只不过是“功狗”,保障后勤的萧何才是“功人”,而大唐王朝的萧何,正是身为皇帝的李渊,他的统筹调度,有效支援了各个战场。

而正因本钱足够雄厚,李世民才能施展他屡试不爽的“坚壁清野、固守疲敌”战术,令一个个强悍敌手饮恨。

秦王、天策上将:李世民

李渊在继承隋朝制度上,又有所更易,初步奠定了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项制度的基础。如实行了用绢三尺代替服役的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又提倡儒学,抑制佛教,下令编撰类书《艺文类聚》,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献。

他的在位时期,被称为“武德之治”,是隋末大乱后的第一个治世,抚慰了饱受苦难的广大民众,并为未来灿烂辉煌的“贞观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剑桥中国隋唐史》

李渊长子李建成,论军功政略表现,可算历代开国太子中最强一人,扶苏、刘盈、杨勇、朱标诸辈皆不能及。

至于次子李世民,居然生生把李渊这么一个大一统王朝中统一速度最快的开国帝王给打倒了,取而代之,然后编写史书将他塑造成耳根子软、没有主见的老好人。

这父子三人才是真正的虎父龙子,论他们争斗的质量之高,在整个中国历史,都恐怕是空前绝后。

再加上那位千古难得一见、最终以军礼下葬的巾帼英雄李三娘,论教育子女的成就,李渊可以说独步古今——当然,他最大的遗憾,也可能就是教得实在太好了些。

嬴政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朱重八努尔哈赤同一时代一起征战?

我觉得这么多的古代皇帝处于同一时代,一起征战,最厉害得非朱元璋莫属。

这些皇帝几乎都是创业之君,其中嬴政、李世民,赵匡胤三位皇帝本来就掌握生杀大权,身边有很多文臣武将,他们征战统一全国的过程最容易。

刘秀、曹操、铁木真、努尔哈赤四位皇帝他们出生要稍微差一点,但好歹多多少少有家庭背景。刘秀有汉家皇家血统,是刘邦的九世孙。曹操出生官宦世家,父亲曹嵩官至太尉。铁木真的父亲是草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父亲也是酋长部落的首领,而且还得到过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资助。他们征战四方统一全国的过程稍微艰难。

而刘邦和朱元璋完全是社会的底层人物,没有家庭背景,几乎全靠自己的努力才最终取得的天下,尤其是朱元璋,他祖上是地地道道的贫农,小时候亲人都被饿死了(刘邦家里有田,当过亭长,天天好酒及色),他的创业最为艰辛,朱元璋所开创的大明王朝也被称为得国最正。

嬴政开创的大秦帝国,是中国第一次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他任用李斯、尉缭,王翦等人,积极推进统一战略,灭六国。六国的人称秦军是虎狼之师,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且秦军有当时最先进得武器,六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过于看中军事的威慑力,而忽略了下马治天下,导致秦迅速灭亡。故排除秦始皇。

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他没有人格魅力,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每每遇到问题,他都是一句“为之奈何‘’,全靠萧何、张良、韩信的帮助才一步步登上帝位的。而且在和匈奴的大战中,兵败险些被俘,辛亏陈平施计才解白马之围。故排除刘邦。

刘秀开创的东汉王朝使得王莽窜汉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一次统一。刘秀实行韬光养晦的政策,基本上很顺利的扫平了战乱。故排除刘秀。

曹操在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统一北方,和吴蜀三分天下,但是最终没有一统天下。故排除曹操。

李世民将大唐帝国的荣耀推上了顶峰,身为秦王的李世民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自己有很强的实力,而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冲、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根本不是对手。故李世民排除。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但是一直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使汉民族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所侵扰。故排除赵匡胤。

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落,使蒙古铁骑横行天下,是开创闪电战的鼻祖。但我认为铁木真也是太看中强大组装力量,一生都在对外进行征服战争,没有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全靠武力。故排除铁木真。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主要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发展壮大了八旗制度,率军席卷辽东,几乎控制了东北广大地区。但是努尔哈赤一直是李成梁的小跟班,对李成梁俯首称臣,不敢造次,而且在宁远之战的时候兵败袁崇焕,还丢了性命。故也排除努尔哈赤。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小兵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的。他自学成才,有很强的军事战略眼光。面对强大的陈友谅、张士诚两位义军对手,朱元璋能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意见,先拿陈友谅开刀,并以少胜多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又歼灭张士诚,建立大明。建国后,朱元璋一直把解决北元问题当做重中之重,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回了被外敌占领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把北元打回了草原老家并四分五裂。而且在四处征战的时候,树立军纪,收买民心,使国家得到快速安定。

所以我认为朱元璋是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上最能打的军队都有哪些?

古代王朝的更替,很多时候都需要强大的军队力量做支撑,就算是权臣篡位也需要掌控强大的军队,都说隋文帝杨坚是古代得天下最简单的,但是如果没有掌控军队,就算是能够坐上帝位,也是很容易被推翻的,最明显的就是五代十国君主的频繁更替,不就是说明了拥有军队的强大吗?也正是这样一段历史带给赵匡胤强烈的冲击,才会导致北宋统治者如此抑制武将的崛起了,那么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哪些军队才是最强大的呢?

下面小编就来分析一下历史上各个阶段最强大的军队吧!

1、强大的秦军。

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开始于商鞅变法,秦军的强大也起源于此,秦军能够横扫六国,秦军的战斗力是其他东方六国不能够抗衡的,秦军的强大,我们如今依然能够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看出,《六韬均兵》介绍秦军骑兵编制是“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秦军在统一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名将,尤其以白起和王翦最被后人熟知,在白起的带领下,秦军攻破楚国郢都,长平之战更是消灭45万赵军,使得秦国统一进程中最强大的两个对手不再成为威胁,后面更是在王翦的统帅下,统一六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并没有停下继续开拓疆土的雄心,秦帝国建立后,选拔大批将领充任全国各级官吏,建立由边防军、京师军和地方军构成的军事体系。即便是被项羽打败的秦军,战斗力也是非常强大,而秦军的失败更多的是战略、君主猜忌等原因。

2、汉朝骑兵。

汉朝军队的最强大的时期,应该是汉武帝时期的骑兵,甚至更加准确一点就是卫青和霍去病指挥下的汉朝骑兵,真正的能够横扫漠北,匈奴的强大,让汉朝从立国开始不得不选择蛰伏,采用“和亲”政策维持双方相对和平的状态,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带领强大的汉朝骑兵,在漠北如入无人之境,更是留下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举,最终让匈奴元气大伤,不得不开始了西迁之路,从此再也不在成为汉朝的威胁,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强汉”的印象,当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多少人的向往呢?

3、东晋北府军。

这支强大的军队,是有著名将领谢玄招募大量北方流亡的农民组建,而他最被人们称赞的就是淝水之战战胜前秦苻坚80万大军,这是古代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争,而他的创建者谢玄也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之所以被命名为北府军,是因为谢玄镇守京口的时候组建,因为京口也叫北府,孤儿这只军队也就得名北府军,成为东晋最强大的军队,灭亡东晋的刘裕,就是起家于北府军,后面北府军也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4、唐朝玄甲军。

唐朝建立后,这支军队就是李世民征战四方最倚重的骑兵部队,李世民使用玄甲军打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割据势力,最常使用的战术就是侧翼突击、埋伏、正面突击,李世民经常带着这支军队进攻敌人,我们熟知的唐朝猛将像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都是这支军队的统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在李世民登基后,玄甲军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皇宫卫戍部队,另外一部分交给了李靖,这支军队在战胜东突厥以及西域各国的行动中继续为唐朝开疆拓土。

5、蒙古骑兵。

这支军队的强大,无需多言,能够建立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依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骑兵,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先后灭掉了40多个国家,因为蒙古人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让蒙古骑兵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加上蒙古骑兵的战术就是闪电战,在当时的情况下,真的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6、戚家军。

明朝将领戚继光为了抗倭组建的军队,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加上戚继光改进了很多武器,让这支军队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百战百胜,在浙江台州,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倭寇,后面转战福建和广东,将东南沿海的倭寇全部肃清,这样的壮举更是让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后面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将抗倭有功的戚家军转战北方抗击蒙古,让这支转战南北的戚家军战无不胜,这支军队更是被誉为“16到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其他历史上有名的军队,如“杨家将”这样的军队,更多的是演义的结果,“岳家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是在同时代的军队对比中也不占据绝对的优势,清代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和明朝末年的关宁铁骑差不多,甚至略有不如,而清军能够入关,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分不开的,这并不能够证明八旗军在当时的战斗力就要远超同时代的军队。

人类跑步速度的极限是多少?

谢悟空问答小秘书邀请

人类跑步的速度极限是多少?

人类跑步的速度极限是个永恒的话题,我认为人类跑步速度虽然应该有极限,但谁也说不准。为什么这么说:

一,自1912年6月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人多纳德·里平科特在100米跑步10秒6的成绩被国际田联批准为100米的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在以后的56年里,人类百米跑步速度一直在10秒多至11秒间俳徊,当时就有人断言人类百米跑步成绩不会突破10秒大关。谁会想到1968年6月,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萨克拉门托举行的美国锦标赛半决赛中,创造出9秒9的新世界纪录,一举突破十秒大关?

二,人类突破百米速十秒记录后,1968年至2008年30多年百米记录一直没能突破9.7的瓶颈,当时有人断言人类跑步速度记录最多打破9.7秒。谁能想到北京奥运会世界冠军记录者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一年后的柏林田径世界锦标赛一举创下了9.58的新记录?

三,中国乃至亚洲运动员的百米跑步记录,一直远远低于世界田径比赛项目平均水平。谁能想到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今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以9秒92打破亚州人百米速度纪录。

随着运动科学,运动医学的日新月异的研究成就,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9秒58的跑步速度极限肯定会被打破!人类跑步速度极限谁也说不准,让我们祝福我国运动员能成为下一个打破人类跑步速度极限的英雄。

配图来自网络

为何被称为古代兵种的王者?

曾几何时,驰马试剑、驰骋中原是每个热血男儿的梦想,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国就有骑兵部队了。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大秦,其先祖秦非子就是因为养马有功,受封“秦”地,此后秦人世代与马背上的民族——犬戎为敌,因此秦人大多是个个能骑马砍杀,力大无穷的猛士。此外,战国时的赵武灵王,为了走出赵国衰败的困境,举国推行“胡服骑射”,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甚至是西方国家,“骑士”都已经是贵族阶层了。可为何是骑兵被称为古代兵种的王者?又为何黯然退场呢?

一、驰骋沙场、来去自如

我国中原地区的骑兵,确实是师从游牧民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历朝历代投入战争的骑兵早已不是作为斥候“划水”的存在,而是因作战方式,分为轻重骑,按照兵书的记载,各又有详细的划分,且相互转化。在那个没有蒸汽、机械,生产水平低下的年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时,奔跑起来的马儿,也是战争杀器,以步兵的凡身肉躯,又怎么抵挡得住骑兵的冲撞呢?

“冲锋之势有进无退”,奔跑起来的骑兵,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撕裂步兵的阵容,甚至能击溃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骑兵的驰骋畅快淋漓,步兵惨死于马足之下不计其数,甚至有些装备稍差的步兵阵容,重骑兵只需要一次冲锋,便能完成击溃敌军的任务,骑兵以其强大的机动性、恐怖的冲击力纵横战场,来回奔袭如入无人之境,因此被称为古代“最强”兵种。

二、马镫出现,骑兵“无敌”

谁说骑兵一开始就可以完爆步兵的?虽然我国早在商朝就意识到了马匹与骑兵的重要性,但却是连同游牧民族一起鄙夷为“骑寇”,为何?没有辅助工具的骑兵,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稳定身体,不至于摔下马来,还要用手拽着马鬃控制方向,因此那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并不强,甚至还被秦、楚等擅长阵战的步兵“完虐”。同时,虽然步兵的冲击力尚且可观,但考虑到养马成本之高、训练骑手难度之大,如果不训练出方阵骑兵又难以发挥最大作用等劣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虽然也在积极组织骑兵阵营,但难成气候。

然而马镫的出现,却是让皇帝对骑兵的重视直线上升。汉初时,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铁骑、咄咄逼人的单于,偌大的汉室朝廷没有一人敢出声,就连一向强势的吕后,面对冒顿单于的羞辱,也只能忍气吞声,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族的铁骑终于报了昔日血仇,得以“封狼居胥”,而改变局面的,便是这个叫“马镫”的东西。关于马镫何时出现的,我国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它的作用不只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将骑兵的双手解放出来。骑马砍杀,已经成为实际。

三、时代变化,昔日王者不敌“钢铁之躯”

不可否认,强大的骑兵也有其劣势,比如攻城略池,骑兵就不是一把好手;同时,骑兵还受到很多像山地、林地、沼泽等场地的限制,只有在平原或是有倾斜的陡坡,骑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战马与骑兵并不是一体的,当战马受到惊吓,便很容易失去控制,而骑手却无可奈何。

时代在变化,当世界大乱,骑兵出现登上舞台时,等待他们的还是那群任君宰割的步兵,但步兵们的手上早已不是短戈长矛,而是火器机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就能看的,冲锋的骑兵速度很快,但机枪的速度更快,一梭子下来,一个骑兵队几乎是非死即伤,难以再组织起第二次冲锋了,因此很多骑兵队纷纷并入步兵阵容,甚至各国保留下来的骑兵,都成了单纯炫耀武力的“荣誉部队”。当然,在一战结束后,有些国家还继续保持骑兵编制,比如说波兰,甚至更加积极组织自己的骑兵。然而好景不长,当波兰骑兵横刀立马,迎战入侵者德国时,这些骑手做梦都没想到德国竟然组织起了“摩托化旅”,机械化部队的大进军,落败的骑兵悄然退出舞台。

骑兵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其称霸可以说是顺应时代而进步的结果,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骑兵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直插敌阵,或迂回歼灭,可以说只要有了骑兵,便拥有了胜利;而在西方国家中,骑手不仅是战争中的“杀人利器”,也是高尚的贵族,哪怕是现在,也有不少人崇尚“骑士精神”。但顺应时代孕育而生的骑兵兵种,最终遭到了时代的无情淘汰,后世的我们也只能从相关的史书文献,来了解属于骑士的荣誉与魅力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