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有哪些,当代中国有多少位数学家

2023-04-08 20:30:03 76阅读

数学家有哪些,当代中国有多少位数学家?

这里讨论问题的人有没有人关注一下?

错误的连续复利计算存在300多年了,雅克布.伯努利称这种错误的计算方法为连续复利法。这种错误方法现广泛存在于国内外经济数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衍生工具等多门课程中,仅我们查到的这种教材就有800多种。2018年11月在《金融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连续复利错误面面观》,文章摘要中指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没有看到连续复利的错误”。

数学家有哪些,当代中国有多少位数学家

我1988年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上有文章《关于所谓增长率的连续计算问题》,文章第一次指出连续复利计算是错误的。

中国知网,百度都可看到这些文章,有什么方法纠正这一广泛流行的错误。

数学家对科技有什么贡献?

1、牛顿(17世纪中叶):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2、欧拉: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六岁就问倒了当时的大数学家约翰 贝努力。开创了拓扑学;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有哪些?

阿基米德No.1数学人皇阿基米德No.2数学王子高斯No.3数学之神牛顿No.4最后一个数学全才庞加莱No.6最具天赋的数学家加罗瓦No.5所有人的老师欧拉No.7最具想像力的数学家黎曼No.8最具有革命性的数学家康托No.9最具有眼光的数学家希尔伯特No.10最具颠覆性的数学家哥德尔

研究圆周率的三位数学家?

1、祖冲之把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在祖冲之之前,刘徽就将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

在祖冲之之前,刘徽就计算过圆周率。作为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是他们的专业方向之一。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是突出的。

早在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就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州人早了1千多年。

祖冲之和他儿子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当时条件很差。他们在一间大屋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正6边形开始算,12边形,24边形,96边边一直至24576边形,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 26至3.1415927之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近似分数是355/113,被称为“密率”。

德国数学家奥托在1573年才得出这个近似分数.当时,欧州人还不知道1千多年之前,祖冲之就已算出来了.后来荷兰人安托尼兹也算出这个近似分数,于是欧州人就把它称为“密率”的近似数叫做“安托尼兹率”。

日本数学家认为应该恢复本来面目,肯定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贡献,改称为“祖率”。

关于数学家的简史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有刘徽、赵爽、祖冲之、沈括、张丘建、秦九韶、郭守敬、朱世杰、贾宪、杨辉、王恂、徐光启、梅文鼎、薛凤柞、阮元、李善兰、王贞仪

1、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

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生平不详,约182---250年。

3、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4、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鲁郡(今河南范县)人。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