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冯梦龙,喻世名言作者是谁作者又是哪个朝代的
明朝冯梦龙,喻世名言作者是谁作者又是哪个朝代的?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明末冯梦龙纂辑。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
冯梦龙是什么朝代?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等。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哪位名人写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出自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意思: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
原文为:又见二门上有一联对子:“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民间俗语,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了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冯梦龙特点?
冯梦龙的特点: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在文学上,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些见解对鄙视通俗文学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等。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明崇祯贡生。崇祯七年(1634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任满致仕回乡从事著述。晚年奔走反清大业,未成,忧愤而终。
冯梦龙家多藏书,辑有《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传奇》《七乐斋稿》《燕都日语》《山歌》《寿宁县志》等。所辑话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他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历史上真的有法海这个人吗?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知道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爱情故事当中,有一个和尚叫做法海,法海的出现让这段人蛇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性。
白蛇传的故事来自于明朝末年冯梦龙写的《警世恒言》,后来经过民间的艺术加工成为了我们所认知的《白蛇传》。在这里面,法海是一个十分可恶的和尚,不仅如此,还把法海刻写成为了一个小人,其实在历史上还真的存在着法海。
历史上有着关于法海的一些记载,唐朝时期的李华在《瑞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中说道:法海是南京牛头山的威法师的弟子。
还有明朝时期的《讷庵随笔》中说道:法海是金陵人。
到了民国时期,曾经出版了一本《人名大辞典》,这之中是这样介绍法海的:“法海,丹阳张氏子,字文允。”还说道法海是在年少时期出家在鹤林寺。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法海是丹阳人,叫做张文允,还是一位名僧。
在白蛇传中的法海同样是唐朝时期的人物,叫做裴头陀,是金山寺的祖师。裴头陀初次来到金山寺的时候,庙宇破败,一点没有香火之气,后来裴头陀才知道是山上有一条白色的蟒蛇。
裴头陀决定重新修建金山寺,在《金山志》中有关于这一点的记载。裴头陀知道白蛇以后,就独自一人把白蛇给赶走了,白蛇退到了海中。
宋朝世人张商英写过: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说的就是白蛇和裴头陀。
裴头陀一直是一个十分正面和正直的形象,他为了保护当地的百姓,并且重建金山寺,不怕危险把蟒蛇给驱逐离开,人们十分的尊重裴头陀,因此裴头陀是一个受人敬重的高僧。
后来金山寺在裴头陀和当地百姓的努力之下,重新建了起来,这一古刹也再次重现在世间。
后来冯梦龙写的《警世恒言》中也仅仅是想让大家知道,人活着不能被美色所迷惑,目的就是提醒人们明辨是非。可是接下来白蛇与法海的故事发展情况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民间的艺人们把裴头陀给黑化,最终成为了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法海形象。他不仅仅拆散了许仙和白素贞,还是一个不懂得爱情的和尚。
当年的《法海你不懂爱》更是让很多人不满,因为法海禅师是佛教的高僧,那首歌明显的带有讽刺和调侃的意味,这对于古代的高僧是不敬的。
现如今雷峰塔之中的白蛇故事也是因为当年拍摄《白蛇传》电视剧的时候选择的是雷峰塔,可能剧组也想不到最后把雷峰塔捧红了。
综上来看,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法海,他的名字叫做张文允,还存在一位金山寺的高僧裴头陀。不过现如今大家已经把裴头陀当成了法海,就是因为《白蛇传》中的法海是以裴头陀为原型描绘的人物。
因此拆散白素贞和许仙的人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法海。
虽然这是一个民间的故事,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面目,而不能胡乱的抹黑历史上本来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