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要告诉南郭先生什么

2023-02-19 15:00:04 110阅读

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要告诉南郭先生什么?

《滥竽充数》的故事道理: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

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

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要告诉南郭先生什么

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最后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先王在的时候,喜欢听大家一起合奏,南郭先生混迹其中,装模作样就可以遮掩过去,混到一份不菲的收入。多年以后,先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王更喜欢听乐师独奏,其他人演奏的好不怕,而南郭先生根本不会演奏,所以为了保命只能逃跑

竽充数成语补充完整?

滥竽充数的意思:

【成语】: 滥竽充数 滥的成语、数的成语接龙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举例造句】: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拼音代码】: lycs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歇后语】: 南郭先生吹竽;红薯粉掺在藕粉里

【灯谜】: 南郭先生吹竽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混饭吃的人

【英文】: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南郭先生原是什么?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笑话着。

大家嘲笑他不懂装懂,没有什么真本事却好蒙骗人,终于混不下去。然而,换一种眼光来看或者是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南郭先生还是很有“本事”的。齐宣王喜爱吹竽,又好讲排场,所以,他那个吹竽的大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看到了这机会,便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接纳了他,并给了他很高的薪水,把他编在吹竽大队里。——瞧瞧南郭先生这非凡的胆识吧。南郭先生深知喜欢排场的人最好蒙骗,越是“热闹”的阵势里越有空子可钻。齐宣王好听竽,本无可厚非。可他动不动就要300人一起上,而且进人的时候也不考试,这就是他的不对了,这不是自己露出空子来请人钻吗?南郭先生从宫廷奏竽那浩大的排场和那热烈的阵势里一眼就看穿了齐宣王骨子里的好大喜功和形式主义,这不恰恰说明了他的见识非凡?最绝的是对吹竽一窍不通的南郭先生竟能牢牢抓住机遇,一举混进宫廷竽乐队里去吃香的喝辣的,硬是闯出了一条“混混”就业的新路子,其示范意义不可小看。 南郭先生是不会吹竽的,每逢吹竽,就混在大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地混过去,不曾出过毛病——好一个身手了得的南郭,在一个业务性如此之强的专业技术部门里竟然能够混得如此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堪称千古演技第一。没有高超的表演才华,没有一套纯熟的“混”的技术,他南郭能在一大群专家学者堆里外行冒充内行而且做得滴水不漏不露丝毫破绽?也许,有人已经看出了南郭先生的庐山真面目,可南郭先生凭着他炉火纯青的处世艺术硬是把事情摆平了。无论哪一种情况,南郭的演技与混世术都堪称千古独步。今天各机关各部门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混混”们算起来也许都是南郭的后裔,只是其混世之才到目前也没见谁超出其老祖宗。 谁知,等到齐宣王死了、齐闵王接替了王位,这个接位的齐闵王和宣王的脾气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要叫那些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得到这个消息,就赶紧偷偷地逃跑了。——一见风向不对,马上就撒丫子开溜,南郭危急关头的果断选择,同样表现出了其非凡的素质和才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要是换成个不识风向的呆鸟,只怕早就被齐闵王以“欺君之罪”取下项上人头了!至于有人批评南郭先生未能未雨绸缪早点安排好一条更理想的退身之路,话虽然对,可毕竟谁也没长着一双后眼睛呀,对南郭来说,这姑且也算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吧。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逃跑后结局?

南郭先生偷偷逃走了以后,齐湣王听吹竽的人知道了南郭先生逃走的事,吩咐士兵们立刻捉拿他。接到命令以后,将领们带着士兵们拿着南郭先生的画像一路追查。

南郭先生带着一家老老小小四处逃亡,流离失所。最后,来到了一个集镇,他们一家决定先住下来,然后让南郭先生去摆个小摊卖馒头。第二天一大早,南郭先生就推着车去买馒头了。过了一天,南郭先生回到了家,他说:“老婆,生意不错,赚到了一些钱。”他的老婆说:“那我明天多做点,你再去那个地方卖。”第二天,东郭先生刚到了昨天卖馒头的那个地方,一个胖子也在那里卖起馒头来了。东郭先生和那个胖子评理,和他吵了一架,被胖子打得鼻青脸肿,他决定换一个地方去卖。他找到了一个人多的闹街,又摆起摊来了。真是一个巧遇,南郭先生看见对面有一个老先生在教学生们吹竽,他走过去恭敬地说:“先生,请教我吹竽吧!”老先生说:“好啊,一起学吧。”说着,他把一位学生的竽给了南郭先生。南郭先生认真地照着老先生的样子吹竽,他和老先生约好,每天这个时候都交南郭先生吹竽,老先生看他是全心全意想学吹竽的,就答应了。

过了一个月,齐湣王派来追查的士兵已经找到了南郭先生住的地方。他们一进屋,看见屋里只有南郭先生的家人,没有南郭先生,他们仔细地搜查了一番,还是没找到。这时,东郭先生走进门,还带着那位老先生。他一进门,士兵们将他抓住。东郭先生说:“你们为什么要抓我?”一个将军说:“我们已经查到你在先皇时就在吹竽队里滥竽充数。”老先生说:“是谁冤枉他了,他吹的竽可好听了,不信就让他吹吹看。”南郭先生拿起竽,吹了起来,那声音悦耳动听,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他吹完了竽,说:“我哪是滥竽充数啊。”将军说:“哦,冤枉你了。”南郭先生一家老小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家。他重新回到了皇宫,为齐泯王吹竽。他们想不到,在这段日子里,南郭先生才学会了吹竽。

从此,南郭先生告戒那些孩子,不要滥竽充数,不然会害了自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