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汉三杰,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
初汉三杰,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
萧何功劳最大!而且,这可是汉高祖刘邦亲封的!
刘邦在消灭项羽,论功行赏时,曾经有过著名的“功狗功人”论。这个论调虽然十分粗俗,但却说得很实在,对萧何的功劳给予了最高的肯定。
当时,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打算把头功给萧何。结果,那些在战争中攻城拔寨、战功赫赫的将领们都表示不服。于是,刘邦就说:你们功劳再大,都不过是猎犬之功,而萧何则是发号指示的人,功劳如同猎人。因此,萧何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事实上,萧何为大汉所立下的功劳也确实是最大的。他对刘邦忠心耿耿,而且从不索取高官厚禄,一直是刘邦最得力帮手。当年刘邦初进咸阳,诸将均被秦宫的奢华和珍宝美女吸引。只有萧何不为所动,而且第一时间前去保存秦朝官府中的各类文献档案。
此外,萧何还向刘邦引荐韩信,并且在韩信心灰意冷之际,月下追韩信,不仅成就了日后的大将军韩信,也让汉军得以走出巴蜀,一统天下。
而且,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虽然萧何并没有直接上阵杀敌,却留守关中大本营,为前线源源不断的提供军粮和新兵,而这些才是汉军得以击败楚军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刘邦把头功给萧何,其实还是十分公道的!
本文作者:小贱贱
汉初三杰张良为什么选择退隐?
张良对于刘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破咸阳、进汉中以及最后夺得天下,张良居功至伟。张良出身宰相世家,祖父、父亲五次出任韩国宰相,秦灭韩后,张良心心念念的就是报仇与复国了。
张良让张良名扬天下的事件就是公元前218年的张良刺秦了,为报国仇的张良做到了“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张良不惜花费重金在古博浪沙刺杀秦王,但由于秦王多疑,更换了马车,秦王躲过了这一劫。此次刺杀之后,张良可以说名扬天下了。先不论这次刺杀是否成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良的勇气,以一人之力,对抗秦王,相信当时在张良心中,国仇远比个人的生死来得重要吧。刺秦失败的张良,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活。遇到刘邦,是张良正式建功立业的开始。
张良张良与刘邦的第一次相遇是二人在去往景驹(楚王)领地的路上,显然二人去找景驹的目的不同,张良是想投奔景驹,而刘邦则是想去借兵。但遇到刘邦的张良决定先看看刘邦的能力,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邦居然可以听懂他说的《太公兵法》,这不由让张良得出“沛公殆天授”的感叹。说到《太公兵法》也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我们来看看。
据说一日张良信步桥边,偶遇一老者,老者将鞋扔到了桥下并让张良为他拾鞋,于是我们的大才子张良就跑到了桥下拾回了鞋子,在老者的要求下,大才子又帮老人将鞋穿好。而之后老人如何让张良天明时分在原地等他,张良如何三天后才得到了老人的馈赠,我们就不赘述了。只重点看老人赠与张良的这本书《太公兵法》,张良自从得此书后如获至宝,认真研读,他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是和这本书分不开的。
张良张良的谋,在于大局的掌控。这点从峣关之战可以看出。兵发咸阳的刘邦来到峣关,峣关统帅韩荣对于刘邦的来犯不以为然“刘邦要过峣关,除非把脑袋留下”,听闻此言的刘邦大怒,立刻就要领兵出击,而此时的张良对刘邦说了一句话“取峣关易如反掌,不可强攻” ,为什么这么说呢?张良分析道:第一,夺咸阳只是一个开始,峣关易守难攻,不能将兵力耗费在峣关,所以只能智取;第二峣关守将大都是秦朝的商人子弟,贪财图利,我们可以收买;第三,我们可以在关前设置疑兵,迷惑他们。事实果然应验了张良的话,在刘邦两次派人给韩荣送去黄金等财物后,守将韩荣放松了警惕,而此时张良则命令陈沛带人绕到关后放火烧山,大将樊哙全力攻城,最后毫无准备的韩荣,只得弃关逃走。欲擒故纵加上出其不意,让刘邦取得了这次决定性的胜利。
张良可进入咸阳的刘邦不听众人的劝阻,一意想留在咸阳享受,最后也是张良陈述利害,分析利弊,才使得刘邦封存宫殿,退出咸阳,并严令军队不得骚扰百姓,“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政策,让刘邦尽收民心。为刘邦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刘邦能够安然逃脱,张良有功。是张良劝说刘邦亲赴鸿门宴来打消项羽的猜疑;也是张良让刘邦结交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所以在项庄舞剑时,项伯才在酒宴之上多方维护刘邦;最后刘邦离开,是张良留下来应付项羽,保全了刘邦。有意思的是,不仅此次项羽放过了刘邦,而刘邦能够夺得天下,项羽可以说是帮过一个大忙,哪件事呢?
张良我们知道张良本为韩人,当初是与韩王成一起投靠项梁,后来在张良的请求下,项梁同意让韩复国。因此张良与刘邦辞别,回到韩王身边辅佐。公元前206年,项羽杀死了韩王成,张良复韩的希望彻底破灭。同年张良出逃,投奔刘邦,刘邦封他为成信侯。从此以后,张良一心辅佐刘邦成就霸业。说实话,在这件事上,项羽确实帮了刘邦一个天大的忙。
张良张良的才,经天纬地,难有人企及。当初项羽分封诸侯,是张良贿赂项伯,因此得到项伯帮助,争取到了汉中;同年,张良让刘邦烧毁全部入蜀的栈道,表示自已安心居于蜀地,来消除项羽的猜忌,自此刘邦在汉中养精蓄锐;而项羽放弃攻打刘邦转而攻齐,当然也是出自张良之手;刘邦有废太子之意时,是张良让吕后请来商山四皓,保全了太子。以上这桩桩件件之事,无不显示出张良超人的谋算及格局,而张良功成身退,得以保全,也是世人敬重他的原因之一。
刘邦汉朝初立,刘邦分封有功之臣,以刘邦对于张良的了解,哪会不知道张良对于韩国的感情,但偏偏刘邦要将齐国分给张良,张良最后没有接受封赏,只挑了贫穷的留县;从此也渐渐淡出了朝堂,做了一个清雅闲人。
张良的归隐,韩信等人的被杀以及萧何的身陷牢笼。虽说有个人原因存在,但名臣良将不得善终,每每想起,总会让人有一种心酸之感。是刘邦之过?但刘邦如果不这样做,又哪来得大汉盛世呢?
如果芸芸的文章能够为您带来愉悦及帮助,请关注!分享!评价!让我们共同感知历史文化!
蜀汉三杰和汉初三杰谁强?
汉初三杰是韩信,张良,萧何,韩信是攻必取,战必胜。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萧何是总览全局,保证粮草后勤,他们是刘邦成就帝业的最大功臣,蜀汉三杰应该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关羽是兵败麦城,张飞睡觉时被人割了首级,而刘备也是白帝城托孤,刘禅最后兵败投降
汉初三杰是哪三个人?
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一个善谋,一个善治,一个善战,都是秦末汉初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不同的心性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有不同的结局。
皆为人杰,但善谋的知道进退,善治懂得取舍,他们都得以高位善终,唯独一个善战的,不知进退,不懂收敛,最后自取其祸。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可以被称为三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三杰”。
首先说毛泽东,他把马克思主义一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产生了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和劳苦大众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获得了解放,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
建国后,为了把国家建设好,为了使人民一过上幸福生活,毛泽东主席日夜操劳,耗尽心血,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其次说周恩来,周恩来在革命时期,积极支持并配合毛泽东开展工作,革命胜利成辽立新中国后,担任国务院总理,为国为民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说朱德,革命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积极执行毛主席军事路线,指挥全军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作战的胜利。建国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同样为国为民操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正是因为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积极奉献和贡献,加上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努力奋斗,终于把新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强盛,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个个都从心底里感激他们三位伟人。
所以,我认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完全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