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尺寸,航母长度是千米还是米作单位

2023-04-08 04:45:04 103阅读

中国航母尺寸,航母长度是千米还是米作单位?

航母长度以米做单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是美国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飞行甲板长332.8米,宽78米。

福特号航空母舰(USS Gerald R.Ford)是美国海军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为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首舰,也是美国海军在役的第11艘航母。该航空母舰采用了诸多高新技术,主要包括综合电力推进、电磁弹射技术,是21世纪美军海上打击的中坚力量。

中国航母尺寸,航母长度是千米还是米作单位

新航母的体积和辽宁号差不多?

国产航母正式下水 五大颠覆性设计震惊世界!

下面就随着笔者来了解一下新航母与“辽宁”舰相比的五方面设计大变动。

一 是舰岛功能性大变动。 从外观上看,新航母与“辽宁”舰相比最大的外观改变是在舰岛上。舰岛整体外形较“辽宁”舰的舰岛尺寸有所缩小,显得更加简洁和紧凑。

主要原因是“辽宁”舰的原型“瓦良格”号是采用上世纪80年代技术进行设计研制的,其雷达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受到时代局限性造得都比较粗大,导致了舰岛的大型化。而在“辽宁”舰改造过程中只是在现有“毛坯房”基础上精装修,并未对舰岛主体结构进行改动,所以外形尺寸保持不变。

在新航母设计建造过程中,得益于现代中国高度发展的电子技术,很多元器件都实现了小型、微型化,因此对“屋子”的要求就不再需要“大户型”了,“中户型”也能够满足需求,缩小的舰岛对降低舰艇重心、提高雷达隐身性都有好处。 舰岛上最突出的变化是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改变。雷达阵面的布局从过去安装在前后左右四个面,改为前后左右呈45度角布局,更加合理,与052C/D导弹驱逐舰安装方式一样,实现了360°无探测死角。新型号的相控阵雷达形状趋近为正方形,面积更大,位于前后舰桥上方,位置更高,探测视界更好。此种新相控阵雷达于2012年6月首先在“毕升”号综合试验舰上曝光。而从武汉“陆上航母”试验台的新型舰岛设计来看,在后续的002型航母上还可能看到用于055型导弹驱逐舰上的双波段雷达,双面阵上航母将成为可能。 图片:未来双波段雷达上舰岛不是问题。

此外,前后舰桥的形状有所改变。前舰桥由“辽宁”舰的单层玻璃窗变成了双层玻璃窗,如果参照“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设计,下层应该是航海舰桥,而上层是舰队司令舰桥,说明001A型航母相对于“辽宁”舰进一步提升了舰队指挥能力。而后部舰桥主要是飞行控制中心,位置也比“辽宁”舰的有所提升,视野更加好,便于航空作业的指挥和控制。

二是舰机适配性大提升。 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是航母最重要的作战指标要素,舰机适配性设计是实现这一设计要素最重要的设计环节。这在下水时候航母的外观上是难以看到的。笔者认为,在舰机适配性上,001A型航母分别在机库增容、甲板区划、舰载机流程规划等方面实现了进步。

在机库增容方面,由于“瓦良格”号航母前甲板下安装有巨大的导弹发射系统和弹库,装填的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就像一架小飞机那么大,占据了相当多的内部舱室空间。在“辽宁”舰的改装过程中虽然对该区域进行了拆除和改建,但毕竟是“二手房”重新装修,有很多地方不得不迁就原始设计。 新航母则是全新设计,所以在舱室的优化和完善上会更加方便,特别是可以重新设计机库,增大机库的绝对面积,加上通过对“辽宁”舰使用经验的总结,合理安排机库机位,确保载机数量的提升。 保守估计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可以提升10~20%,如果“辽宁”舰能够携带36架歼-15战斗机的话,则新航母可能达到40~42架左右。

这主要还得益于中国航母不用考虑在北冰洋等高纬度恶劣海况环境下航行,所以可以将一部分飞机停在甲板上,维护保养时再轮流进入机库。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提升机库高度,以满足未来舰载预警机上舰的需要。 在甲板区划方面,虽然从目前情况看飞行甲板外形与“辽宁”舰基本一致,但由于舰岛的缩小,使甲板可用面积进一步增加,虽然腾出来的空间不至于多停放一两架飞机,但对保障车辆、保障人员以及弹药物资在甲板上的转运规划来说是有益的 在舰载机流程规划方面,也就是看不见的地方,新型航母未来将开发使用类似于美军航母的甲板作业规划系统(DCAP),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将人的经验和强大的决策规划相互结合,对舰载机、车辆、人员和物资的甲板作业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提高在强动态环境中航空保障指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作业效率。特别是未来新型航母机种机型可能更多,对牵引并规范后续舰机适配性设计工作是有好处的。

三是载机多样化大改观。 “辽宁”舰主要以歼-15战斗机和预警、反潜、通用直升机为主组成舰载机联队。在新航母上可以会看到舰载机方面的许多变动。最近一系列新机型的试飞让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新型的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5B战斗机以及双座型应该能够赶上新航母入列的时间节点,这将极大地提升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能力。电子战型号的试飞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未来将使海上电子作战能力提升好几个台阶。

由于“辽宁”舰和新航母都是中国航母路上的第一步,未来一定会过渡到弹射器航母的研制建造上,因此隐身战斗机可能不大会出现在这两艘滑跃型航母上,而更多地是可能直接上弹射型航母。不过,与FC-31类似尺寸和动力系统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可以轻松地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起降,那么原则上该机上舰并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

四是动力国产化大实现。 “辽宁”舰的动力系统是继承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动力系统,虽然之前有传闻称乌克兰在出售“瓦良格”号时将动力系统拆除,但最终证实回国的“瓦良格”号带有完整蒸汽轮机动力系统。 师承苏联的我国工业界和海军有多年制造、使用和维护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经验,因此方便地在原版蒸汽轮机基础上进行了改装升级以确保“辽宁”舰的正常 从目前情况看,“辽宁”舰并没有出现“库兹涅佐夫”号由于动力系统维护保养不善而经常发作的“心脏病”,也说明了中国工业界对这个级别的蒸汽轮机技术的掌控力还是不错的。在此基础上,复制甚至研制新型的蒸汽轮机用于新航母上自然不在话下。

初步猜测,新航母也可能采用类似的4套总功率20万马力的蒸汽轮机,航速将达到30节左右。

五是防御合理化大改动。 目前航母的防御武器系统部分安装,和“辽宁”舰基本相同,防空方面以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和1130近防炮为主。 但是,为未来新航母由于舰岛缩小预留出来的空间还能够安装新型的垂直发射系统,不排除加装“一坑四弹”近程防空导弹。目前符合这一设计思想的是FM3000近程舰空导弹和SD-10A近程舰空导弹。

另外,随着电磁轨道武器、激光武器的实用化,未来航母上安装这些防御武器也成为可能! 新航母的设计建造是中国航母研制思想的大进步、大实践,这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同时指出,外界关注中国航母发展的背后,其实是对中国海军远洋能力建设的关注。航母对远洋海军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没有航母,基本上就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 中国原来可能更侧重于近海防御,未来将兼顾近海防御和远洋护卫,朝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波指出,中国海军力量的壮大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维护和亚太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从维护中国国防安全的角度而言,第一,随着中国海军的强大,中国的海上威慑能力将大大增强,其他国家主动挑衅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中国海上维权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二,远洋海军的发展也会促进中国对海外利益的保护。从维护亚太地区稳定的角度而言,第一,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促进亚太地区的力量更加平衡,这意味着地区局势将更加稳定;第二,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意味着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为地区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福特号航空母舰尺寸?

福特号航空母舰参数如下,长度为337米,甲板宽度为77米,吃水线宽41米,吃水深度为12米,标准排水量为10.1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1.2万吨。在该型航空母舰上,舰员编制达到1150人,飞行大队600人。

其动力系统采用了2座A1B核反应堆,最高航速超过30节,海上自持力为60天。福特号航空母舰是目前全世界已经服役的所有航空母舰中排水量最大,作战能力最强的航空母舰。

中国海军有两栖攻击舰吗?

中国目前没有两栖攻击舰,只有071型船坞登陆舰,虽然排水量也达到2万吨,但跟真正的两栖攻击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曾多次展出国产两栖攻击舰模型,但迄今没有开建的确切消息。图为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想象图

目前世界上拥有两栖攻击舰的国家很多,像日本的出云级,韩国的独岛号,法国的西北风级,美国的黄蜂级,美国级等,满载排水量都在2万吨以上,像美国的黄蜂级/美国级,甚至达到4万吨,已经是中型航母的体量。两栖攻击舰一般又叫直升机航母,采用平直甲板,可同时停靠多艘直升机,并可搭载气垫登陆艇进行登陆作战。有的带滑跃甲板,像是两栖攻击舰跟航母的结合体,比如澳大利亚堪培拉级,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级,即能作为航母,本质上又是两栖攻击舰,所以给它们取名“战略投送舰”。图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可搭载F-35B,已经是真正的航母

两栖攻击舰之间因排水量大小,能否搭载固定翼战机不同而战力不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是“美国”级,满载5万吨以上,经过改装可搭载F-35B战机,跟真正的航母已经没什么太大区别。而像日本的出云级,虽然命名为“护卫舰”,但本质还是两栖攻击舰。但出云级目前不能够搭载F-35B,战力有限,不过据说日本在设计建造出云级时就已经计划以后升级甲板供F-35B停靠,如果真能实现,那么日本将在很短时间内拥有4艘轻型航母,攻击能力倍增。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日本有意将其改造升级,以供F-35B战机起降

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两栖攻击舰,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毕竟,两栖攻击舰技术肯定没有纯粹的航母难,中国连中大型航母都能自主设计建造,区区两栖攻击舰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国曾多次展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模型,据说是国产型的外贸型号,说明中国早就掌握了建造两栖攻击舰的能力,至于为什么迟迟不开工,已经还是需求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5艘2万吨级的071型船坞登陆舰,它的体量媲美两栖攻击舰,又能够搭载登陆艇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两栖攻击舰的角色。图为中国071型两栖攻击舰

但应该说明的是,071型虽然不错,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两栖攻击舰,其排水量和搭载直升机数量有限,更别说搭载固定翼战机,中国不能够单单依赖它作为两栖投送力量的主体,最终一定还是要回归到真正的两栖攻击舰上来。建肯定是要建的,至于建造多大的,什么时候建,则是个有探讨价值的话题。网友绘制的075B型两栖攻击舰想象图

为什么航空母舰大都是薄皮大馅?

现代航母算不上“皮薄馅大”,建造它所用的钢板反而是目前所有舰种当中最厚的,比如说:图片上的这块钢板是从“老企业号”(CVN–65)上拆下来的,用在了新一代福特级航母“新企业号了”(CVN–80),目测这块钢板的厚度在80毫米左右,应该是舰舷某一个位置上的,而飞行甲板的钢板则要比这块钢板薄一些,厚度≤50毫米。

随着现代钢铁工业和船舶工业水平的提高,在舰艇建造方面所用的钢板由于冶炼/轧制工艺的提高也变得越来越薄,在相同尺寸下现代舰用钢板/型材的性能指标比二战时期的钢板/型材提高2.5倍以上,也就是说:现代舰用10毫米的钢板相当于过去的25毫米厚的钢板,那么在钢材质量提高之后为何不加厚呢,这样不是可以更好的提高航母的抗打击能力吗?这张图表当中HSLA–100和HY–80/100都用在建造“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当中,其中用量最大的HSLA–100钢板最大厚度≤152毫米,这个厚度的钢板用在舰体的水下部分和重要的舰舱隔断,比如说:油库、反应堆室、弹药室...等需要重点防护的位置。

现代航母在建造方面要统筹兼顾,不能仅为了提高抗打击能力就无限制的增加建造钢材的厚度,因为建造钢材厚度越高同时航母总体重量也会增加,这样就让航母增加了很大的“死重量”,而“死重量”增加之后会消耗大量的主机功率,直接影响到了航速和航程。“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所以使用的两台A4W型核反应堆,两台加一起总功率260000马力,这也仅能让“尼米兹级航母”的最高航速保持在31节,如果“死重量”增加它的航速就更慢了。

现代航母的动力输出来源于核反应堆或者蒸汽轮机机组,不但要为航母提供航行的动力,舰上的武器系统、电子/通讯系统,乃至生活照明、空调、娱乐...的电力也由主机和辅机发出电力来提供,如果航母自身的“死重量”增加就会增加主机的负担,很大一部分的输出功率被它占用了,这对于航母的航速/航程乃至耗电量增加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航母在建造过程中要求在不影响钢材强度的前提下尽量的将钢材减薄,这样才能减轻航母的自重量,把有限的输出功率用在航速、航程和发电上。苏联图–16轰炸机挂载“冥河”空射型反舰导弹,战斗部重500公斤,装420公斤黑索金高爆炸药,威力远比“大和号”战列舰460毫米主炮炮弹大的多!

反舰导弹在1960年代初进入到了实用化,从此海战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大型反舰导弹由于射程远、威力巨大要比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主炮炮弹强了很多,再增加航母钢板的厚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徒劳的增加甲板厚度还不如强化舱室和舱室水密门,即便是被反舰导弹击中了也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其实,现代航母通过优化设计之后抗打击能力是很强,比如说:图片上的“企业号”航母就发生过严重事故,是因为舰载机正常着舰失败撞到了停靠区上的舰载机后引发的爆炸和大火,爆炸威力相当于3枚1000磅航弹的破坏能力,从图片上来看给“企业号”飞行甲板的后部造成了较严重的伤害,留下了几个爆炸形成的窟窿和大面积的过火伤...但这没影响到“企业号”的内部,它还可以自主航行,也就是说“皮外伤较重”但没有伤到筋骨,通过维修后重返舰队继续服役。航母不但对导弹、航弹有较高的抗打击能力,对鱼雷、水雷这样水下兵器抗打击能力也很强,图片上是“里根号”航母进行水下兵器抗打击试验,当时在距离“里根号”500米处引爆了1吨的炸药激起了100多米高水柱,但“里根号”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弹药室、反应堆...等非常要害部门安然无恙,测试的结果表明“里根号”即便是被苏联650毫米口径的鱼雷命中,通过隔舱封闭,有效损管后是不会沉没的。毕竟“里根号”航母的测试不是直接打击,显得不直观,美国又在已经退役的“美国号”航母上进行武器直接打击试验,使用2吨的炸药(具体多少是保密的,外界是推算出来的)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破坏性试验,“美国号”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各种打击后才沉入大海,这次试验也为美军建造新一代航母时的舰体抗打击强度设计提供的宝贵的数据。

总之,现代航母虽然是“皮薄馅大”,但是通过对建造用的钢材进行性能提高、优化舰体设计,再加上排水量巨大,挨上几枚大威力导弹或者其它的兵器是不会沉没的,基本上还能保持自主航行...所以,早年间苏联也意识到了美军航母的强悍,在研制巨型反舰导弹时,战斗部都具备使用核弹头的能力,力求核爆炸击毁航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