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是日本的吗,新闻联播常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啥意思
康师傅是日本的吗,新闻联播常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啥意思?
“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词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来解释一下。
供给侧结构改革,说明这个改革是针对“供给侧”和“结构”。估计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其实不
然,这至少透露出以下两个信息。
一 问题是出现在供给侧的,而不是需求侧的供给侧,就是负责供给的一方,需求侧,就是需求消费的一方,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供给过剩的问题。又有人要说了,既然供给过剩,那很简单啊,刺激消费就行了。比如给员工、公务员、医生等涨涨工资,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以前买不起的现在买的起了,那供给过剩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那么,真的会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的。
其实,我们每年的消费能力都在持续增长,尤其是高端消费。根据瑞士最大私人银行宝盛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亚洲女性在奢侈品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女性。中国持续霸占全球整体奢侈品支出,占比高达30%,奢侈品消费持续升高,从购买金额来看,女性占中国消费奢侈品支出的50%,且在过去五年持续发展。
但是,这些奢侈品大都来自国外,比如意大利、法国的大品牌。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家长选购奶粉时会优先考虑国外品牌的奶粉,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消费金额远远大于入境游客人数和消费金额,甚至有人出国旅游就是为了抢购日本马桶盖、德国不粘锅。还比如,我们买一部苹果手机,国内代工企业只能赚个零头,大头被外国人赚走,等等。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确实消费能力很强,但拉动的是别人家的经济。所以,这就体现了供给侧问题的本质,不是供给过剩,而是有效供给不足,要是国货给力,谁又想去买国外的产品呢?这个问题不解决,再怎么刺激需求,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二 问题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再来看看第二个关键词,结构性,在经济学上与其对应的词是周期性。周期性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得以解决的,比如猪肉价格。养猪的人多了,猪肉供应过剩,就会引起猪肉价格下跌。养猪户一看猪肉价格下跌了,挣不到钱了,肯定会减少数量。这样一来,过一段时间,市面上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猪肉价格上涨,然后养猪户又会一窝蜂的扩大规模,然后又引起猪肉价格下跌,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周期。
然而,结构性问题就不一样了,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众所周知,我国的钢铁产量长年位居世界第一,有个段子说得好,世界上钢铁产量最高的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河北,第三是唐山。虽然我国是基建大国,号称基建狂魔,但是基建狂魔也敌不过钢铁狂魔啊,每年生产的很多钢铁其实是消耗不完的。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端制造业中所需的特种钢,我们却生产不出来,全靠国外进口。
这就是要素资源的结构性问题,说白了就是不想要的疯狂生产,想要的生产不出来,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
所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思,就是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问题。其核心在于,重新调整错配的生产要素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使其得到最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哪些内容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2015年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其实要去的是那些过剩的产能。主要手段是对相关企业进行关闭、停止、转让。去产能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减少恶性竞争,让剩余的企业有利润可以赚;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节,这些因为去产能而闲置的劳动力、资本肯定会找到新的出口,提升市场活力。
但是说实话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最近几年很多企业因为污染大、环保不达标而被要求停顿整改甚至关闭,导致大批员工失业,这都和去产能有关。
去库存,主要去的是房地产库存,去杠杆,则主要是降低政府的债务水平。房地产市场来钱快,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近年来房地产不断扩张,开发商大建楼盘,其实很多四五线城市的房子根本卖不动,导致不断有“鬼城”出现,巨额资金打了水漂,银行贷款也收不回。因此,去房地产库存,可以一定程度规避这些风险。而降低政府债务水平,则是在倒逼银行更多地去支持实体经济,这才是我们希望资金去到的地方。
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包括税、费、水电气等等,最重要的,还是降低制度性成本,削减各种繁杂手续,减少办理这些繁杂手续的时间成本。近几年大力地搞“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要降低这个制度性成本,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这是最大的降成本。
以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当然,后续还有完善和优化。比如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增加了“破、立、降”,破指的是彻底破除无效供给,也就是将那些过剩产能的企业彻底处理,清除“僵尸企业”;有破就有立,“立”就是要立起有效供给,说白了就是要发展科技型企业,生产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别一直生产那些傻大黑粗、没人要的东西;“降”就是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降低了成本,企业活得下去,才有心思去琢磨升级转型,产品迭代,就像人一样,温饱都没解决,怎么还有精力去想别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还是调整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最终目的还是推动企业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
王中军王中磊质押九成股份套现?
华谊兄弟质押88.5%股份背后,我发现了很多秘密,比如华谊兄弟质押的股票已经接近警戒线、王总股票将在半年后解除禁售、华谊对外担保了44.47亿元、王总无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华谊近半年募资37亿元……崔永元老师才是新一代灭霸,谈笑间,巨头噤若寒蝉。
1、华谊两兄弟股票将在半年后解禁
各大媒体真的没必要爆炒华谊兄弟疯狂质押疑跑路,作为圈内知名的成功人士,他们绝对不会在此时此刻移民跑路;谁也舍不得放着半年后就要解禁的5.59亿股不要,官方还没有启动调查程序,当事人就选择拿着股权抵押出来的零头跑路的。看上图,2018年12月31日,王忠军王忠磊持有的股票将被解除限售,王氏兄弟可以合法减持股票,不需要再玩什么股权质押了。与其关注王氏兄弟跑路,等一封王氏兄弟重申对华谊兄弟信心的公开信,还真不如等待他们的一个承诺,承诺股票解禁后不会减持套现,这才是核心。在华谊兄弟的财报中写得非常清楚,王忠军、王忠磊两位高管对中小股东做出的承诺仅是:
本人在任职期间内每年转让的公司股份不超过本人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 25%;本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本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在任期届满前离职的,在本人就任时确定的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 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按照法律规定,到2018年年底,王氏兄弟可以减持的股票为1.4亿股,按照当前每股7元计算,可以套现9.8亿。当然我没有估算如果真的卖出1.4亿股,股价会下跌多少;不过参照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的速度,五年内肯定套现完毕了。
因此,我认为各大专业媒体炒作华谊兄弟疯狂抵押,很是牵强,因为王氏兄弟的股权质押融资一直没有停过,每年都会质押部分股权换成现金,质押期满以后重新质押;这个在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上搜索「300027 质押」,就能出来所有的质押公告,这是个合理合法、司空见惯的事,更不是被崔老师怼了之后才「疯狂质押」的,明明是一直在质押一直在融资。
这种重要信息,看一下华谊的季报就可以,完全不需要拿疯狂质押、疑似跑路当噱头。
2、华谊兄弟并非财大气粗
在季报里写道,华谊兄弟今年募资35.7亿,另外,今年4月华谊还发了一笔7亿元,利率5.5%的公司债,招商银行承销的;再加上王氏兄弟常年质押股票,这本身就说明华谊本身的经营现金流并不是非常充裕。
他们应该就是拿抵押出来的一部分钱买了价值4亿的书画搞艺术品投资,一部分钱拿来投资企业,一部分钱拿来当做公司流动资金。那么问题来了:
华谊的钱既然这么紧,还要通过发公司债、申请银行授信、质押股权等方式融资,远没有富裕到随便花、放肆花的程度,为什么王总还舍得花2亿元买一幅字画、花4亿投资艺术品呢?这土豪人设跟现实不符啊。
为什么说王总的现金流可能有了点问题?因为以前王总质押股票,都是上千万股质押起的,按照0.4折计算,每次质押能够融资3000万左右;而今天两位王总质押股票,质押了35万股,按照当时价格的0.4折计算,errrrrr,融资一百二十万。我惊讶的揉了揉眼睛。能花4个亿买字画的大老板,专门去质押融资100万想必是不可能;那么只能由于华谊兄弟股票价格下降,触及警戒线,然后中信建投通知王总补仓……
数据还暴露了一个信息,这半年来,王总质押的金额是越来越小,从上亿的质押,到2000万质押,再到6月5号652万的质押,实在是跟买得起2亿一幅字画的大老板身价不匹配……
(补充这50万股,估计是因为接近警戒线,所以中信建投要求王总补仓的,有数学好的小伙伴,应该已经能计算出中信建投是按几折质押王总的股票的,我估算应该是6折)
3、崔老师俨然新一代灭霸
此时此刻,对华谊兄弟而言,目前最大的危机就是外部信用迅速恶化。公司的正常经营行为都被媒体的一双双眼睛盯着,并且被轻易放大,一次次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
当股价下跌、媒体聚焦、深陷舆论漩涡时,哪怕是大如华谊兄弟,也只能努力挽回投资者信心,避免机构踩踏和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以免重蹈乐视覆辙。重点是,两位王总的质押融资,已经因为股票价格不断下滑,而接近警戒线,如果王总一时不慎,机构强行平仓,继而引发踩踏和抛售的话,那华谊可就也要学贾跃亭改名换姓了。
此时此刻,作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我对崔老师的敬意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何止是《手机2》拍不成,连华谊兄弟都被崔灭霸怼得红血了!毕竟范冰冰只是跑到拉斯维加斯输了点钱,比起心里MMP的华谊兄弟和冯导,好太多了。
4、王总的大额担保
1、王忠军、刘晓梅、王忠磊、王晓蓉为公司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4.5亿元的综合授信,无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2、王忠军和王忠磊为公司向北京银行朝外支行申请2亿元的综合授信,无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为公司向宁波银行申请人民币3亿元授信无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3、向华夏银行申请3亿元授信。
这可又是9.5个亿啊。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累计担保总额约为44.47亿元(均为对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担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2.15%。公司无违规担保和逾期担保的情况。
然而,净资产里面还包含了30多亿的商誉,而华谊兄弟最近还一直在被质疑商誉减值,如果商誉真的做了减值,按15亿估算,那么担保比例将飙升到50%以上……
担保、质押、募资、发债、银行授信,华谊兄弟都在做,证明现金流并不是很充裕。那王总为什么还要买4个亿的艺术品?
如果不是买得这么简单粗暴,富有到把我们这种吃瓜群众碾压至渣,我刷刷抖音看小姐姐或者看创造101都好,谁愿意操心两位王总质押融资的事?
最后感叹一下,崔老师一怒之下,把一家执牛耳的上市公司打到露出弱点,深陷舆论泥潭;其余威震慑得某导至今不发一言;三条微博怼得某爷专门跑到拉斯维加斯大输特输,还要被税务局查税;某演员夫妇的上市公司也股价暴跌。大写的服。
泡面里的虾片叫什么?
泡面里的虾片叫磷虾。
泡面里的虾片是康师傅众多泡面中难得一款海鲜味的泡面,应该来说是非常珍稀的,可是海鲜味的泡面并不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人们吃惯了红烧味的和香辣味的泡面,初次吃海鲜鱼板面觉得味道太淡了,所以认为没味道,不好吃。
康师傅是台企吗?
康师傅名为台企,实际早就由日本朝日啤酒收购控股。
被大众遗忘在角落的白象一夜间家喻户晓?
这娃”的爆火绝对不是偶然,比起别人家的娃,“这娃”可是一直在闷声干大事呢
这娃对日资说“No”,坚持做纯国产国产方便面四巨头康师傅、今麦郎、统一、白象,这其中白象是唯一一个拒绝日资入股的企业!哪怕有段时间在市场上几乎被挤兑得没有立足之地,白象的脊梁也从没有向日本资本弯下过。
“这娃”社会责任感爆棚2007年,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设立“白象大学生救助基金”
2008年,汶川地震,白象捐赠159万元,并派遣20人以上的救援队
2010年,玉树地震,白象给灾区送去30万元方便面,并捐款20万元
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白象为人们提供紧急灾区物资
2013年,甘肃定西地震,白象分批给灾区运送物资
2020年,武汉疫情,白象捐赠300万和十几万份方便面
2021年,河南暴雨,第一时间捐款500万元,且发通知:不允许自家企业用救灾宣传自己
白象活跃在公益一线,可以说一方有难,白象必至!
老总姚忠良曾多次表示:“我不懂互联网,不懂炒作,我一直在坚持做最好的口感,国家有事我都捐钱。
“这娃”坚持健康理念,研发良心好货近期[土坑酸菜]曝光,员工在腌制酸菜时不仅抽烟,甚至赤脚干活
而白象坚持健康理念,埋头做优质产品。2012年,白象精炖大骨面获得世界食品科技大会的最高奖项-全球食品工业大奖
2017年白象重磅推出“骨汤煮面”,深化健康主题,极大的增强了公众对白象的品牌认可度。
“这娃”尝试多种领域,不囿于单种产品2019年,白象与单身粮合作研发了盘面、撩面、摇滚巨猩。双方深入合作后,白象更是直接投资了单身粮,还推出了高端中式速食面“鲜面传”。
探索永不止步,2021年,白象又带着福喜老面馒头、包子等速冻面制食品亮相方便食品大会。
此外,火鸡拌面、骨汤泡饭、自热火锅、荞麦挂面、以及万能汤底、厨艺懒人包的接踵推出,更是见证了白象一路以来的探索和成长。
这娃”助力残疾人就业,歌颂自强白象员工有近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员工待遇一视同仁,且厂区所有公共区域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在白象,有一个幸福群体叫“自强员工”,没有偏见和歧视,只有关爱和温暖。
此外,白象的闪光点还有很多,在无人关注时不卑不亢,默默耕耘,哪里需要支援,哪里便有白象的身影。
毕淑敏曾说“要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学习,可以微弱,但要有光”。
诚哉斯言,在2022年的今天,我们见证了平凡而伟大的白象故事。我们亦见证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事实上,在这个认真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已然成为照亮黑夜必不可少的星,发着属于我们自己微小却又独一无二的光。
感谢各位客官的阅读!#支持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