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上海是世界一线城市吗
上海面积多少平方公里,上海是世界一线城市吗?
谢谢邀请。在我看来题主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对上海而言,不是"是不是世界一线城市"的问题,而是在全球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几的问题。
一、根据世界著名评级机构"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权威报告《世界城市经济竞争与发展综合评估》名单,上海被例入世界一线城市 。去年,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评级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8世界城市名册》,上海位列Alpha+级别,在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6!和纽约、伦敦、香港、巴黎、新加坡比肩!
二、从综合实力来讲,上海近年来从不缺席国际和国内各种榜单:《2018年主要城市GDP总量排行榜》排名第1;《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排名第2;《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指数排行榜》排名第1;《中国时尚一线城市TOP10》排名第1;《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榜》排名第1……
三、从城市基础设施、生活便㨗度、城市可塑性、上市公司数、人均收入、人才集聚、科创研发、商业体量、时尚指数、平均寿命、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对周边城市幅射能力等,无不雄踞国内前列。其中有些指标维度如地铁总里程、港口吞吐量等还处于世界前列。因此,上海位例世界一线城市应属当之无愧!
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
翻开澳大利亚的地图,的确澳大利亚的行政区划很少,只有八个,这和其他国家是不同的。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澳大利亚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总共只有6个州和2个地区。看看面积1707.5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有85个省级行政区;看看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的美国,有50个州和1个特区;看看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的巴西,有26个州和1个联邦区;看看我们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总起来看,澳大利亚显得特立独行。
其实很多人都误会了,领土的划分是按照人数,种族区别,以及地理划分的。像我国的新疆面积非常大,但是人数非常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占了新疆的很大一部分,如此少的人口就不可能划分更多行政区,否则还要任命一大批的官员反而会危害社会的稳定。
澳大利亚的划分也是和人数有关系。澳大利亚总人口只有2544万。其中面积最大的是西澳大利亚州,面积约252万平方公里,约占西澳大利亚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却只占澳大利亚的十分之一,200多万人。但是西澳大利亚的人口又集中在西澳大利亚的首府、号称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珀斯。珀斯都会区人口已突破200万。如此一来西澳大利亚其他部分人数就非常少了。
整个澳大利亚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城市,其他的地区根本都是千里无人。这么大的地方去盖房子,会有很大的空间,就连我都想要去住,毕竟有了房子还能有庄园。想想都是美妙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么想就错了。澳大利亚西部为低矮的高原,维多利亚大沙漠;中部为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东部是大分水岭;大分水岭的东部,太平洋 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分布于此,此地南部是塔斯马尼亚岛。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咸水湖(或称盐湖),而且也没有多少河流。这样的地理条件当然容纳不了多少人口。因此行政区划也就非常简单了。
本文观点,欢迎讨论。本文图片来自公开的网络。
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上海这座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气旺,气象新,视觉美;还有推陈出新快,生活节奏快,目标实现快;
没有去过上海之前,去过的人回来讲,上海是“三多”,即人多、车多、钱多,尤其是钱多,吸引了许多追梦人怀惴着理想前往。
可上海的钱并不是摆放在马路上任由获得,这钱是由等量交换的,只有付出才能获得。莘莘学子凭知识文凭来敲响工作的大门,基层的农民工凭勤劳的汗水来积累财富,更有大智大勇的投资者,用人生前期的积累资金来大显身手。
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欢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能人巧匠,不论国藉,不论肤色,不论种族,给外来的朋友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当然,有些人想走发财捷径,有些人想不劳而获,有些人想着虚无飘渺,上海必定淘汰这些人走开。
现在的上海,房价高、房租高、消费高,让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更让有些外地人,在此奔波的身心憔悴不得不放弃离开。
上海的硬性设施好,地铁1~16号线四通八达,延伸至周边的区(县);高架路内环、中环、外环,环环交错,纵横有致;黄浦江上的几座大桥,江底下的过江隧道将浦东、浦西连成一片,既不收费也无地域之分。
上海更有医疗资源好(三甲医院多),教育质量好(高校数量多),人才资源发挥平台好。
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户口凸显着独到的优势),上海也是外地有钱人的天堂。
上海有几个直辖区?
上海有16个市辖区。
上海市共下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金山区、浦东新区、崇明区。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上海地跨长江口、淀山湖、黄浦江、吴淞江四大水系,境内江、河、湖、塘相间。
长江每年多少泥沙入海?
我们知道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持续加强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源头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年均输沙量已经降低到3亿吨,但从整体看黄河水的含沙量与我国其它大江大河相比,仍然居于首位,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而作为我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其每年的输沙量虽然比不上黄河,但是总体数量也很高,在长江输出泥沙的直接影响之下,在长江出海口处,仅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而且其面积每年还在不断增大。
长江的分段以及各段的特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6400公里,从西向东共流经八省二市一区,一共有数百条支流汇入长江干流,其流域面积达到180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总幅员面积的18.8%。
根据长江所流经地质的地形地貌以及江面水流特点,可以将长江整体划分为四大段。第一段为源头区,即昆仑山到唐古拉山之间的广阔地带,其中北部源头为楚玛尔河,南部源头为沱沱河,这块区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区内海拔很高,平均达到4500米左右,但是地形起伏较为平缓,植被比较稀疏,有较大面积的常年冻土带分布。该区域的所有河流是终汇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第二段是长江的上游,即从通天河至湖北宜昌,全长4500公里,这段是长江干流河道长度最长、地形变化最大、高差变化最明显、水力蕴藏量最高的区域。仅拿落差这一项来看,宜昌以上的长江干流(金沙江),从上到下落差值达到5000多米,占到整个长江总落差的95%左右。落差大、滩多流急、走向改变频繁是长江上游最显著的特征。
第三段是长江的中游,即从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全长近950公里,在这段中,长江干流由于地势变化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明显放缓,再加上该区域降雨量从西到东逐渐升高,因此干流周边水系越来越发达,汇入支流众多,水道及其交叉等变化是整个长江干流最为复杂的区域。
第四段是长江的下游,即从江西湖口至出海口,全长930公里左右,是整个长江干流地势变化最为平缓、流速最为缓慢、河道平均宽度最大的一段。由于这段所在区域最靠近海洋,因此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这里形成降雨的几率最大,所以水系也非常发达,河湖密布。
长江每年入海的泥沙有多少?长江不像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这样的区域,所以干流两岸水土流失问题远没有黄河剧烈。但是,由于长江上游海拔很高,而且水体落差很大,水流对河岸两侧和河底岩石的冲击力非常巨大,产生的水流切割、剥蚀作用非常明显,被剥落的岩石受到水流的冲击、相互之间的碰撞、摩擦,在长距离的输送下,岩石颗粒逐渐由大到小、由粗糙到浑圆,逐渐演变化细小的沙粒。
另外,在上世纪30-90年代间,由于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长江上游区域的植被也遭到了较大破坏,保水固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也直接加剧了长江水流中泥沙的含量。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每年所携带的泥沙量高达4.9亿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明显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区的生态保护也逐步强化,源头区、上游区植被覆盖度有了质的飞跃,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另外,再加上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阻拦和沉积、排出泥沙的功能得到显现,于是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所含的泥沙量呈现整体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前后已经下降到3.3亿吨每年,而到了2010年以后,长江每年入海的泥沙量又下降到了2亿吨左右。
崇明岛的确每年都在增大河流的冲积作用是形成岛屿的四大成因之一,常发生在大江大河平缓的入海口附近,比如我国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亚马逊河入海口的马拉若岛(世界最大的冲积岛)。当来自河流上游区段所携带的泥沙,在进入下游之后,由于地势变得非常平缓,水流的流速变慢,在重力的作用下,泥沙就会发生明显的沉降,逐渐在下游的河床以及入海口处沉积下来。
特别是进入到入海口区域之后,江河水流的过水断面的面积一下子突然加大,同时径流会受到相对静止海水的巨大阻力,流速突然变低,运用艾里定律(水体推移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水体所携带泥沙的能力呈现指数级的下降,大量泥沙会在入海口附近沉积和聚集,最终向大海方向延伸陆地区域,或者形成冲积岛。
在1400年以前,长江的入海口还没有崇明岛的出现,在此之后,由于长江入海口位置、周围地貌的演变以及长江水流的共同作用,入海口处开始了“自然造岛”进程。只不过在岛屿开始形成的1000多年时间内,由于长江泥沙含量较低、入海口泥沙沉积受到海水扰动作用比较强烈,所以入海口的泥沙沉积作用不是太明显。
而在300-400年前,这种缓慢的沉积作用开始发生了质变,而推动这种质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海岸线的东移,也就是说一部分泥沙在到达入海口处就开始沉积,推动了陆地面积的扩张,从而使得长江入海口处变得越来越狭长,给予了泥沙沉积较为有利的时间、空间条件,同时也减弱了海水的干扰。于是入海口的中心处开始淤积了大量泥沙,慢慢形成了一个岛屿,面积还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崇明岛的面积增大了一倍以上,目前已经达到1270平方公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长江中泥沙的含量呈下降状态,所以崇明岛的面积增加趋势会有所缓和,但是总面积仍然会增加,目前每年扩大的面积在5平方公里左右。现在崇明岛的北部水道宽度平均还不到1.5公里,这里水深更浅,水流速度更慢,泥沙在这里的沉积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将极有可能与北部的启东陆地相连,那时它作为岛屿的身份也将不复存在了,将会成为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它的位置也会被长兴和横沙这两个“小老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