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敌是什么意思,翁媳是什么关系
假想敌是什么意思,翁媳是什么关系?
翁媳是指老公公和儿媳
女孩结婚嫁到新郎家去以后,叫新郎为丈夫,叫新郎的爸爸为公公,叫新郎的妈妈为婆婆,在公公婆婆面前自称为儿媳妇,当然也可称公公婆婆为爸爸妈妈,称呼可按照当地的习俗来叫。
女孩嫁入男方家后,便成为了一家人,要孝敬公婆,和丈夫相亲相爱,公公婆婆也要关心照顾儿媳,丈夫更是要疼爱妻子,让妻子感到新家庭的温暖,一家人和和睦睦,快乐健康的过好每一天。
为什么有些国家海陆军不团结呢?
军种之间的争斗和矛盾,是很多国家军队的通病。明治到昭和年间日本陆海军的争斗是很著名的例子。
军种间不团结,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争夺军费。同一张军费大饼,你拿的多一点,我拿的就少一点,此消彼长,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当国家的财政资源充足,各个军种都有份,这种竞争还不会太激烈,而当军费紧缩时,这种竞争的矛盾就激化了。
近代日本陆海军就是典型的例子。日俄战争之前,日本陆海军虽有矛盾但没有撕破脸皮。而在日俄战争后,随着日本将假想敌定为美国,海军逐步在军费分配上压倒陆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陆军的主战装备得不到更新,技术进步缓慢,以至于在三十年代以后就被苏联甩开代差,坦克如同废铁,自动武器极其缺乏,陆军士兵待遇极差,往往连肉食都无法保证。
相反,海军不仅在主战装备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在军人待遇和福利上也遥遥领先。大型战舰上生活设施齐全,士兵不仅每天享用西餐,还能吃冰激凌、听音乐会。在陆军看来简直“奢侈”。
日本海军士兵的伙食,日式咖喱、西式浓汤、咖啡、牛奶等。
相比之下,日本陆军的伙食就非常之寒酸了
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军费,各大军种都会在领导人和国会面前各种游说,抬高本军种的价值和优势。在战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会拼命多给本军种“加戏份”。毕竟,战场上“戏份”越多,由此而来的军费也就更多。
同时,为了避免在主战装备的研发上“受制于人”,陆海军像防范敌人一样防范对方,陆海军相互不用对方的装备,技术也向对方保密,搞技术封锁。这一点不仅日本陆海军如此,历史上和今天的美军也是如此。
日本海军自己研制坦克和自行火炮,不用陆军的
日本陆军自己研发潜艇
日本陆军研发的轻型航母“あきつ丸”
与蓬佩奥的外交风格有啥不同?
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刚刚上台表演,他究竟会展现什么样的外交风格,一时半会,也很难对他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人说,布林肯曾经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出任过国务卿助理。他一定会延续奥巴马时期的对外政策,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说这话的人,就是一个白痴。
布林肯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只是在“骗子”希拉里手下,混事的幕僚参谋。现在布林肯是大权在握的国务卿。此一时,彼一时。环境不同,权利不同,主子不同。布林肯还会是那个布林肯吗?
如果说布林肯和他的前任蓬佩奥,外交风格有何不同?
蓬佩奥外交风格,和他主子特朗普一样。粗鲁无礼,狂妄自大;无信无义,撒谎欺骗。常常是“泼妇骂大街”。
布林肯外交风格,完全就是犹太人为人处世作风。彬彬有礼,却又直接了当;斤斤计较,却善于抱团取暖。常常是笑里藏刀,阴险毒辣。
布林肯是犹太人家庭长大的乖宝宝,从政路上是一路顺风顺水。美国的犹太人,尤其是从政的犹太人,一般都是思路敏捷,看问题也比较长远。任上任下,都能给世界留下深刻的而清晰的观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是犹太人。都被称之为国际“地缘政治大师”。也是美国为数不多能被历史记忆的外交家。当然也会成为布林肯效仿的楷模。
蓬佩奥只是一个半路出家外交政客。为了谋取美国总统大位,而不惜跪舔以色列,甘当华尔街犹太人走狗的政客。
政客和外交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是能够顾大局,识大体。蓬佩奥的外交风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短视是蓬佩奥执政美国外交政策败笔所在。
全世界的外交部门负责人,都是协调外交事务的“灭火队员”。唯独蓬佩奥是到处点鬼火的“纵火犯”。唯恐天下不乱,却不能给自己国家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就任国务卿三年,却能被美国主流媒体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国务卿。蓬佩奥要是还有一点羞耻心,就应该一头撞死在猪圈围栏上。
布林肯对华政策走向如何?根据目前美国政治情形来看,不会比蓬佩奥好多少。因为特朗普和蓬佩奥,这两个王八犊子,已经把反华当做是给拜登政府挖坑埋雷。
拜登和布林肯,在四年任期内,能够让中美坐下来,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务实谈判,也就实属不易。至于说通过外交谈判,可以弥合双方外交政策的重大分歧,很难对此抱有乐观估计。
布林肯和蓬佩奥,都是美国总统手下的打工仔。虽然主子不同,党派不同。冷战思维模式却大体相当。这也就决定他们两个人,反华套路不同,目标一致。都会在反华道路上竞跑飞奔。
如何看待玉林师院引进博士在其孩子学校家长群的言论?
我的观点一向是不了解事情全貌就不要乱发言,昨天看了相对完整的聊天记录,我觉得可以有个基本判断了。
总体来说,尽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说法,我还是认为博士的问题更大一些。
这问题不仅仅指她对别人的伤害,也包括她对自己的伤害。事实上,为了答这道题目,我又把完整记录复盘了一遍,结果对博士反倒生出不少唏嘘了。
一句话,何必呢?
一、还原家长群骂战过程。目前网上关于这事件的描述版本多数是简略版,所以有人根据这个版本得出结论:事出有因,博士是出于正义目的阻止家长群闲聊的歪风,最多是情绪激动说了几句粗口而已,不算啥。
但事实上,长达四小时的骂战,哪可能是一两分钟就能看完的简略版本呈现出来的样子?
我甚至怀疑我看到的“完整版”都还不算最完整的。就这个版本而言,我的感觉是:博士跟别人活在两个不同的思维世界中,从她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兼维持正义。但不得不说,她的角度过于偏颇,被情绪裹挟的她,失去了客观的判断。
当然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了。如果不论主观思想,只看客观表现,可以说博士在这次骂战中要负主要责任。
还原一下我看到的聊天记录:
1.四小时骂战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女博士以脏话阻止家长群聊酒,当时正在聊的家长马上停止了,老师也强调不要再聊,只有一位家长表示群聊不必有那么多规矩,于是博士针对这位家长开怼。期间老师和其他家长都试图打圆场,但女博士不依不饶。在该家长表示停止对骂后,博士继续追加了一句带有侮辱对方成分的话,并炫耀了一把自己的身份,引起别的家长不满,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一位本来旁观和打圆场的家长对博士的姿态不满,说了一句略带讽刺的话,该家长旋即成为博士的第二位争吵对象。争吵中,该家长表示不满意可以退群,这话激怒了博士,俩人展开了互相放话“你试试”的对战。期间其他家长试图阻止二人,依然无效,直至第三位家长看不过去,说了一句“别太过分”,成功把骂战引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第三位家长站了出来,直接问博士在玉林能怎么样。这时情况略混乱,第一位已经消停的家长@了第二位和第三位家长,让他们不要跟“精神有问题”的人争论,第二位家长说博士比玉林市长还牛,别人继续劝架无效,两位老师期间一度退群又被拉回来。后知后觉的博士继续就退群的问题“谁敢踢我,你试试”,第三位家长直言她来踢,于是成为博士针对的第三位敌人,直接用让对方“跳一段脱衣舞”的方式开启了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博士的独角戏,大部分家长都不出声了,博士怒骂整个群,表示“耻与为伍”,不断下战书表示“谁敢来踢我,谁敢来撕我”,并特别@了第三位家长。于是第三位家长的丈夫站出来了,发了一串无意义的数字“1234567890”,应该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不料马上被女博士抓住,直接说对方“你头顶冒绿光”。本来在博士的“脱衣舞”出口之后再无回应的第三位家长忍无可忍又站出来了,表示博士说自己可以,不允许博士说自己的家人。随后俩人展开骂战,进入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博士和第三位家长展开对骂,互相暗示对方不堪,一个说对方已经离婚,一个说对方有病。期间第三位家长表示要把聊天截图给博士工作单位的领导看,博士表示无所畏惧。此后博士追问对方是否已经离婚,并且自言自语了一大段自己和孩子如何优秀如何不八卦。第三位家长再次表示不允许博士说自己家人,但没有接其他话题,博士穷追不舍,于是第三位家长的丈夫再次站出来对博士表示“对我来吧,谢谢”,进入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其他人都不出声了,博士的发言对象变成了第三位家长的丈夫。期间博士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自己家的情况,中心思想就是自己一家很圆满很优秀,自己女儿是全班最优秀的。而第三位家长的丈夫除了“谢谢”基本啥也不说,相当于全程服软,这才终于“平息”了博士的怒火,不再开怼别人。
第七阶段:再没什么人说话了,群里只剩博士一人的独角戏。博士慷慨激昂地进行了一番自我情况介绍,主旨是自己一家多么多么优秀,别人想要针对她,是多么自不量力。期间只有第三位家长的丈夫发了一个露齿笑的表情符号,再没任何人打断博士。在博士睥睨众生的演讲以一句“是你们,嫉妒”结束后,老师发表了一段一切都要为了孩子的总结陈词,让大家早点休息。事件至此结束。
其实在那个截图里,我看到老师发言之后博士还继续发了言。但截图只有她半个头像,她说了什么不知道,估计不管怎样,反正博士就是要说最后一句话吧。
以上只是我自己划分的粗略还原过程,但已经可以看出谁的问题比较大。接下来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应该会看得更明白:
2.各个阶段骂战的相关参与人表现和主要责任分析。
第一阶段:对战双方是博士和第一位家长,就叫温妈妈吧,此外还有两位聊酒话题的家长A和B,一位覃老师,以及若干吃瓜家长。
直接放图吧。我标出了一些主要对话,红色是博士,粉色是温妈妈,蓝色是覃老师,绿色是家长B以及另外一些试图劝架的吃瓜家长。另外还有棕色的家长和紫色的家长,这两位此时还是劝架角色,没想到在后面的阶段就成了博士的舌战对象。
从截图可以看出各人的表现:
家长A说了几种酒的名称,被博士呵斥“够了”“喝死你们!!!”之后,再也没有出声。
家长B回应了一句关于酒的话题,被博士用粗口问候并继续怒斥“喝死你们?!!!!”之后,也没再说下去,只是对博士表示刚才只是开个玩笑,可以视为委婉的道歉。
覃老师在博士开口之后,第一时间请家长们停止闲聊,回归正题。之后覃老师几次发言,不是提醒大家停止争议,就是单独@博士请她冷静,请她暂停发言。
其他家长一直在劝架,有的呼吁各方冷静,有的试图转移话题到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向。就连中间那两位后来和博士对吵的家长,在这个阶段也只是呼吁大家说话不要太过分,不要扯到孩子。
以上所有人的表现有问题吗?我认为没有。他们的发言没有一丝一毫针对博士,尽管博士出口成脏,但没有一个人批评她,最多只是请她冷静。他们何错之有?
相反,博士一开口就带了熊熊怒火,三字经张口就来,“你们”二字,表明针对的是所有人。这样的态度,到底是别人对不起她还是她对不起别人?
唯一可以讨论一下的是温妈妈的发言了。她对博士提出了意见,归结为两点:一个群里定那么多规矩不累吗?信佛的人出口成脏应该吗?
第一点针对博士的诉求。说真的,虽然很多人都说家长群不该聊喝酒,但我认为一个人群里,可以聊什么不可以聊什么,只要大多数人认可就可以。从聊天记录看出,似乎除了博士一人,包括老师在内的其他人都对这个群的聊天氛围没什么异议。如果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说事,大家不理会博士的诉求都是可以的。
但事实上大家第一时间顺应了她的诉求。尽管温妈妈提出异议,但事实就是老师发言禁止大家闲聊了。事情到此不就可以结束了吗?博士偏偏要怼温妈妈,而且是一开口就爆粗的“滚出去”。这更加印证了温妈妈说她的,出口成脏的问题。
出口成脏,本来有理都会变无理。在人际交往中,被人骂粗口是一种侮辱,怼回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温妈妈立马说“你算老几”——这句话单独来看也是粗口,但由于是博士爆粗在先,温妈妈的粗口就显得情有可原了。更何况,这句话严格来说也是有理由的质问:群里有管理员,有老师,博士越俎代庖自定群聊纪律,放言“我来接管”,这算什么?她是群管理员吗?动辄让成员“滚出去”,她哪来的资格?
在之后的对话中,温妈妈一直克制着不再使用粗口,倒是博士的情绪越燃越烈,粗口不断升级。国骂三家经,“老子抽死你”,源源不绝。到最后温妈妈都表示不说了,博士还直接说温妈妈是“陪酒女出身”,这不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是什么?
所以,在第一个阶段,我就已经不认为博士是占理的。
第二阶段:第二位和博士对战的是吴妈妈,估计是被博士炫耀自己女儿会直升某中学以及自己觉得群里某些家长“恶心”的言论刺激到了,站出来讽刺说,那就别读了,直接升学吧。博士表示雨女无瓜,吴妈妈表示不满可以退群。这一下又点着了博士,最后俩人互相“你试试”地对峙了半天。
截图中橙色部分是吴妈妈的,绿色是吃瓜家长。注意这一阶段其他人都懒得出声了,包括老师。直到最后另一位家长看不过眼,用一句“别太过分”进入战场,就是紫色标出来的那位。
这个阶段对话比较简单。可以看出的是,双方纠结的点在于谁有资格叫谁退群。说实话,吴妈妈是有些压不住脾气,但就博士那副趾高气扬的姿态,旁观的压不住脾气也是正常的。而且严格说起来,吴妈妈说的也没错,不满就可以退群啊,所有群不都是这样,来去自由的吗?
但博士是怎样的表现呢?一听到退群就暴跳如雷,三字经再次熟练喷出。乍看有点奇怪,不满意就可以退群这句话,她自己不也说的么?仔细研究之后我发现,原来博士的意思是,只能她叫别人滚,叫别人退群,别人不能叫她退,哪怕只是说自己退,不是说踢出群(别人不是管理员也没这权限啊),那都是对她的侮辱。
换言之,在博士看来,不管这个家长群实际是谁在管理,只有她才有资格管理别人,别人都没资格管理她。这是什么强悍的逻辑呢?其实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很多人对老板不满,不也是在心里觉得自己比老板强么?但当众这么理直气壮表达出来的,还真是匪夷所思。
博士这么奇怪的脑回路,叫人怎么站她那一边?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参与人数最多,博士貌似舌战群儒。但仔细看看她其实是在自说自话,一直陷在吴妈妈要她退群的愤怒中无可自拔,并且展开联想,把敌对范围扩大化。
以下是截图。绿色还是吃瓜家长,蓝色是老师,可以看到一直不发言的班主任也出来劝架了。值得注意的是用一句“在玉林你能怎么样”的质问引出这个阶段的第三位家长,用紫色标出来的苏妈妈。
温妈妈和吴妈妈已经努力控制少说话了,但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当然是和博士互怼的类型。这也可以理解,抱团心理嘛。而苏妈妈呢,引出这个阶段后本来也没怎么说话,可是当博士占了上风开始有停歇的的势头时,她又跳出来威胁要向博士的单位领导汇报,一下子把博士的斗志再次熊熊点燃。
公平地说,倘若这次骂战中除了出口成脏的博士,还有谁应该负起火上浇油的责任的话,应该就是这位苏妈妈了。因为她的问题跟博士是类似的,首先不是因为个人受到攻击,而是因为“路见不平一声吼”而参战,其次跟博士一样使用了强烈情绪化的貌似代表正义的语言表达,什么手撕啊、我来当群主我来踢啊之类,结果就跟博士一样,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显得有点自以为是。
再加上她是在别人劝架劝得差不多的时候出来“宣示正义”的,估计是认为博士有点服软了,正好加以打击,没想到刺激到博士产生更强烈的反弹,这情形,真有点像火星撞地球了,因为两个人的思维模式在这时是类似的,都觉得自己很正当,而立场是相反的,那还有什么不冲突的可能呢?
在这个时候,对这场让别人都觉得无聊的骂战火上浇油,无疑也是一种令人生厌的行为。但硬要比较的话,我还是得说两个人之间,依然是博士的问题更大。首先是她对吴妈妈让她退群的建议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执拗地把这个建议曲解成是要踢她出群,对这样一个小意见上纲上线愤怒不已,一再用“谁敢踢我试试看”的咆哮刷屏,中途逼得两个老师都不厌其烦地退群了,这种看起来很有些神经质的行为确实会惹来旁人的厌恶,苏妈妈表达厌恶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是苏妈妈即使表现出的素质比前面的家长都要低,却还是低不过博士——博士那一句“来段脱衣舞吧,你的擅长”真的又是一次妥妥的人身攻击。
这样的人身攻击一再出现,任什么神经质都难以让人体谅了。
第四阶段:截图如下。这一阶段我就不多解说了,大家自己看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后半部分出现的苏爸爸,也就是淡蓝色标出来的那串数字。他成功把博士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成为最后终结骂战的那个人。
这一阶段也比较关键,因为博士在这里贡献了全程骂战中最脏的一句话,而且是单独@苏妈妈的,在我看来,这句话比什么陪酒女什么脱衣舞都要过分,配上博士的身份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刷新三观。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再怎么替博士辩解的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了。无论如何,很难把这些村妇骂街式语言跟高素质的博士联系起来,难怪旁人保持沉默,因为确实太匪夷所思。可以说,这苏妈妈在这一阶段用“神经病”形容博士,虽然也是素质不够的表现,但也算如实说出观感,和博士的下三路人身攻击有所区别。
而且,苏妈妈之所以说出这话,也是因为苏爸爸出现后,博士无理由无差别地对苏爸爸进行人身攻击。苏爸爸只是说了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估计原意是想让大家停止谩骂,不料正限于疯狂情绪中的博士不分青红皂白,马上给他戴了一顶侮辱性的帽子:你头顶冒绿光。
这是非常无礼的,无论对苏爸爸还是苏妈妈都极不尊重。所以苏妈妈的言辞就算是回击了,即使用语过分也算以牙还牙,唯一不妥的是言辞中透露出博士“自己带个孩子”的隐私。但事实上,博士自己早就把女儿拉出来炫耀了,所谓泄露隐私,也是她自己先泄露的。
总之,就这一阶段的表现来看,除了博士自己东拉西扯指责所有人,脏话不断令人侧目之外,还真说不出其他被迫以脏话回击的人,比如苏妈妈,有什么责任。
第五阶段:这个阶段比较简单,就是博士和苏妈妈的对骂。内容则转移到了彼此的婚姻家庭隐私情况。
从截图可以看出,苏妈妈在气愤之下也开始爆粗,而博士则减少了粗口的输出,转为一种含蓄的阴阳怪气,估计跟内容的转变有关。博士大概觉得没有离婚的自己比离婚的对方有了一种可以证明的优越感,心理上变得居高临下,似乎没那么气急败坏了,粗口也就不那么必须了。
如果想为博士辩护,勉强可以说这个阶段博士和苏妈妈的表现是半斤八两的,都是女性之间那种无意义的狭隘虚弱的比较。但考虑到之前博士一再强调自己的高姿态,不得不说博士还是失分的,失在自己树立的人设的崩塌。
应该点赞苏爸爸,他以一名男性的理性和担当站出来,请博士把枪口对准自己,解开了两个情绪化女人之间的无意义口舌之争。
第六阶段:转折终于出现了。苏爸爸冷静地接下了博士发来的所有枪弹,除了“谢谢”服软,没有一句对抗。博士终于可以不被阻拦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包括对别人的指责和对自己一家的吹嘘。
既然这个阶段没有人跟博士对抗,博士的情绪该宣泄完了吧?如果就此打住也就算了,毕竟之前不管博士用了多少泼妇才用的脏话,都可以解释为她情绪失控(虽然不知道她到底受了什么刺激,失控成那样)。现在情绪缓和了把,可以消停了吧?
没想到,博士要表达的东西这么多。接下来还要发表一段洋洋洒洒的演讲。
第七阶段:最后这段总算是收官了,因为除了仅仅发了个笑脸的苏爸爸和最后呼吁大家早点休息的覃老师,再没有任何人阻碍博士的长篇大论。
经过四小时奋战的博士,终于赢得说话不被打断的胜利。那她利用这得来不易的“你们统统闭嘴,听老娘说”的权利,都说了些什么呢?
一是向所有人宣称自己一家的优秀,宣称别人都是嫉妒她和她的家庭;二是继续暗示那些要她退群的人自不量力、贱。睚眦必报至此,我实在无话可说。
如果看完这样的完整版还觉得博士的情绪非常合理正常,我只能说,看来情绪有问题而不自知的人还真不少。
二、博士的自我认知以及心理弱点。1.从以上还原过程不难看出博士的心理轨迹,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我很优秀,我是这个群里最优秀的,因为我的博士、副教授、师院引进人才身份,是比别人都高的。当然,我的女儿也是这个班里最优秀的。还有她的北京户口、她将来直升玉高附中的前途,都是这个班里别人比不上的。这个群里的人明明都没我优秀,偏偏不把我当一回事,真气人!天天在家长群聊喝酒,像什么样!不行,我得制止。我已经忍无可忍了,跟这么低俗的人为伍,真是羞耻。居然有人顶嘴?什么规矩太多不累吗?气死我了!我这么优秀的人开了口,难道不应该是所有人都老实听我的吗?居然有这么没眼力的人,滚出去!什么?居然有人说不满意退群?这是叫我退群的意思?我这么优秀,谁比我更有资格当老大?居然敢叫我退群!!!不行,不能再善良了,得有锋芒。那就杠到底,谁怕谁!居然还这么多瞎眼的!都不帮我说话,那就是联合跟我对抗是吗?果然是嫉妒我的优秀啊!优秀的人绝对不能向这些恶心的人低头,有多少打多少!叫你们以为我好欺负!什么?居然还有个恶心的,要向师院领导告我的状?来来来,让我都告诉你们,我是什么人,你们有资格跟我比吗?有资格跟我斗吗?真是,平时太善良了,让着你们这群恶心的家伙,今天我就让你们都看看,你们是什么货色,跟我能有一点可比性?这个群里恶心的人就是多啊,总有那么些敢对我放话的。行,来一个我灭一个!别以为我优秀就好欺负,让你们看看我的战斗力。你个陪酒女,你个脱衣舞娘,你个绿帽大王,呵呵,来呀!还有谁敢上?来一个我骂死一个,让你们知道我的厉害。你们的隐私我都知道,我不说是我善良。但你们惹了我,我就让你们的龌龊都曝光!怎么样?没人敢再出声了把?就是些恶心龌龊的家伙,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就不行。那我就干脆把我的身份都公开了吧,让你们知道我优秀到什么程度,让你们有点自知之明,以后别乱编派我的不幸,你们不配!在模拟博士心理时,我尽量不用任何脏话。其实如果把粗言秽语加进去,这样的心理模拟就更可信,更能说明博士在骂战中的表现。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博士的一切表现都很可以理解:她是在奋力战斗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维护正义的秩序。不跟那些低俗的家长斗,岂不是向恶势力低头?所谓出口成脏,粗话不断,那也是因为面对恶势力,要有镇得住的气势啊!
问题在于,这仅仅是博士自己的心理视角。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心理设想符合事实吗?我想广大吃瓜群众都心里有数吧。
那个家长群的家长真的觉得博士的身份跟高端很优秀吗?真的都很嫉妒她吗?真的都是因为嫉妒才针对她吗?
倘若不是,博士一切建立在这个心理假设前提之上的表现都变得可笑至极。
我不代表别人,至少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嫉妒这样的博士的。我还有点同情她,作为博士,她的逻辑之混乱,实在有些对不起她自我标榜的身份。
2.盘点一下博士在整个骂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心理弱点。
所谓言多必失,博士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洋洋洒洒说了很多,清晰地反映出她脑子里的联想轨迹。这些联想,足够暴露博士认知上的一些问题。
关于身份与优秀的关系:
博士非常希望证明自己的优秀,而她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证明,或者她不认为别的方法可以证明。在她看来,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博士学历和职副教授身份。于是这就成了她最重视的东西,最在乎的标签。
这是博士一切心理的基础。
从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其实从头到尾没有人问博士是什么身份,家长群里个个都知道她是某某妈妈,也压根没人想问她还有没有别的称呼。什么社科院博士、玉林师院引进的专门人才、副教授,这些都是博士自己说出来的,而且是非常没有必要地说出来,给人感觉就是她想挂出这些身份牌子很久了,奈何总是没机会挂。现在趁着这股情绪之上的势头,干脆一股脑地挂出来,至少在没人支持自己的情况下,自己在内心深处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面对这些牌子,估计博士内心是非常珍而重之的。
有几个细节可以证明博士对这种标签的重视,以及在她的认知里,这种高知身份与优秀一词的同义关系。
一个细节是在没人问起且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博士报出了自己丈夫的详细学历出身。另一个细节是在同样在没人问起且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博士提到了某位“赵老师”,估计是另一位家长吧。这位赵老师在博士嘴里是跟她同等优秀的存在,证据依然是赵老师的高学历。
当然还有自己的女儿,能够直升玉高附中,这种话题也要没必要地连提两次。所有这些都说明,博士心里,所谓优秀不优秀,重点看身份。如果有名校出身、高学历、高校教授、学术界人才这些标签,那就是顶级优秀了。
而且博士一厢情愿地认为,不仅她这么想,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之所以嘴上不承认,只是因为嫉妒。
这其实是错得离谱的认知。
首先人的优秀与否跟身份标签,哪怕是学历标签,都是没有关系的。这一点就不多说了,懂的人自然懂。如果不懂,只说一条:优秀意味着有素质和自我克制,满口脏话、自我吹嘘,算是有素质吗?
其次,并不是人人都像博士那么以为的。看聊天记录中,最先接受博士意见,呼吁大家停止闲聊的覃老师,事实上也是@博士最多,叫博士停止发声最多的人,说明老师看得很清楚,别的家长闲聊是不对,而这个自诩优秀的博士更不对。
关于自我意识、自信和自卑:
这一条跟上面那一条是紧密相连的。所谓缺什么就渴求什么。博士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秀,我怀疑可能是她平时很少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
太渴望别人说自己优秀,别人偏偏不说,博士心理失衡,只能强行解释,别人不说,那是因为别人嫉妒。
渴望被认可而得不到是很不舒服的,结果就是自我意识会特别强烈,时刻顾影自怜,不管别人是怎样的表现,都要往自己身上扯。
用大白话说,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总幻想别人都在时刻关注自己。
别人不理会博士,不一定是嫉妒,也有可能就是不关心而已,但博士就认定别人是嫉妒。就像她说某些家长推测她离婚了,所以她要站出来说明,自己没离婚,孩子爸爸在北京,自己家是高知家庭——言下之意,别因为嫉妒,编派我的不幸!我又优秀又幸福,你们嫉妒也没用!
问题是,谁能证明所谓某些家长“很想打听我是不是离婚了”这件事,是真实存在还是博士自己的臆想?也可能人家根本不关心博士的家庭情况,是博士自己想多了呢?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有爱八卦的家长想知道博士是否离婚了,作为优秀人才的博士,需要在意这些低俗人士的八卦,需要向他们回应吗?
博士自己臆测别人想八卦她的婚姻,然后找机会义正词严地向众人展示她的美满家庭,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博士自己很想炫耀她的家庭啊。有必要吗?就像炫耀她的身份一样。
还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博士的掌控欲。那就是她对“退群”的敏感。
先是自己自说自话地宣布群聊纪律,宣称如不遵从那她就来接管。接着对别人一句“不满意就退群”暴跳如雷,足足吼了几小时,就为了这口她咽不下去的气:谁敢叫我退群?
普通人会觉得很莫名奇妙:不就是一个微信群吗?至于激动成这样?不满意就退群,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况且博士本来就不是群主,大咧咧地替群主宣布纪律、宣称自己来接管群主,本来就是对群主极不尊重。群主有涵养不计较也就算了,怎么别人让博士退群她的反应这么奇怪?别说不是踢她走,就算群主踢她那也是群主的权利啊。博士的表现就好像她是皇帝,别人逼她退位似的,实在让人理解无能。
只能说明两点:一是她觉得凭自己优秀的身份标签,别人应该天然地把贵宾位留给自己,哪怕只是一个微信群,那也不能没有地位;二是博士可能现实中没有得到过或遭遇过真正的权位跌宕,以致于对一个区区微信群的成员位置都那么在意不已。
总之,因为极度需要被认可,别人不认可,就只能自己来,用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方式来。写到这里我有些不想写了,因为想起了聊天记录里博士那一句“谁还有勇气来撕我?试试看,兰老师给他机会”。——当时还想,兰老师又是谁?现在反应过来,大概就是作为师院副教授的博士平时对学生的自称吧。学生自然在博士面前是低姿态的,不会像这些不懂事的家长这样气得博士七窍生烟,所以博士在对骂中不自觉地使用了平时在学生面前的自称,这样在心理上比较容易得到控制感。
博士平时在事业上是有多么不如意,才会在微信群这些小地方如此寻找存在感啊?
就像聊天记录里她那句莫名其妙的“各位还保持沉默的,如果觉得我错了,就保持沉默吧”——这是想拉人下场的意思吗?但又预设立场,沉默就是认为她错,所以发声必须支持她?否则不许开口?这自相矛盾的表达想说明啥?
博士这样的做法,不会为自己赢得羡慕嫉妒,最多只能赢得同情怜悯,而这应该不是博士想要的。
关于对孩子的保护:
撑着写完吧。作为母亲,这是我对博士的表现中最不满意的地方了。
家长群闲聊不闲聊的不是重点,重点是不要影响孩子。这一点,群里的老师强调了好几次,一些吃瓜家长也提醒了好几次,就连博士自己,也宣称“我肯定不会伤害小孩”。
实际上呢?
苏妈妈可能素质确实没那么高,她是第一个点出师院以及博士“自己带着孩子”的人,就事论事,不管博士多么出口成脏,苏妈妈这些话也算扯人隐私了。
然而博士的回应更让我吃惊。她对苏妈妈说:黄某某说,你离婚了。
显然,博士胸有成竹,打算用离婚作为苏妈妈的七寸狠打。问题是,黄某某是谁,博士为什么要拉上这人?
后面博士又提了一次黄某某,还强调“冤有头债有主”,又说是孩子班上的同学说的。类似的话提了好几遍,还此地无银地说“我们从来不打听这些八卦”。照此看来,黄某某应该是班上某个孩子。
不得不说,博士这个做法,我觉得很下作。
大人不管怎样撕得难看,都不应该把小孩子当成挡箭牌拉下水。小孩天真无邪有啥说啥,大人煞有介事拿来“冤有头债有主,是那小孩说的不是我说的”,恶不恶心?博士大概脑子真的进水了,以为这样能凸显自己的话都是有根据有来源的,不是自己乱说的,殊不知这样在家长群里把一个小孩点名摆上台,简直是突破她自诩的“善良”的底线。
我相信博士自己是没这个意识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几次三番卖弄自己女儿的优秀了,这些表现真的让人怀疑博士完全不通世务。不知道这样的吹嘘只会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吗?
还包括苏爸爸正式要求和博士对垒时,博士第一时间说出口的那句“你知道多少人当着我面骂你闺女吗”。虽然后来她因为苏爸爸的低姿态而改了口风,说那孩子很正义,很不错,但这不能掩盖她这句最先出口的话中,显示出的对孩子的恶意。
博士应该是久经骂战了,自以为深知对手软肋,一出口就要抓住对方咽喉,所以对苏爸爸一开口就说了这话。她应该是了解苏妈妈和苏爸爸之间的八卦的,自认为这句话最能灭掉苏爸爸的气焰。殊不知这句话看似打压苏爸爸,其实也是在直观展示苏小朋友的“不受欢迎”——这样在家长群说一个孩子,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大的恶意了。
在博士的意识里,只要有人对她说话,那就是要和她对仗,那她就要像一只炸毛的鸡,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迅速地用一句“绝杀”先发制人——孩子是苏爸爸的软肋,那就用孩子打压他。
博士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她只想赢,嘴上一定要赢。为了赢别的家长,孩子就是最好的武器。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这时她的情绪盖过一切,包括对孩子的影响。
就算别的都可以体谅,但是对孩子不善良这一点,已经让我在这个事件中无法给博士辩解了。
三、有些身份是束缚,会让人失去判断力。这个事件中让我略略惊讶的是,好些宣称看过完整版的人,依然选择站队博士。其实我也理解博士为什么会那样,一如现在流行的那句“未经他人苦,不劝人大度”,博士当然是内心忍无可忍了才会有那样的情绪化表现。
但情绪化不等于有道理,更不等于正义。所谓大度也是有边界的。被伤害了但选择原谅,那叫大度。但被伤害了就去伤害其他人,那叫大度?
更何况这个事件中,看不出别的家长怎么伤害的博士,最多是苏妈妈嘴碎一点态度差一点而已,其他人都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苏爸爸,看穿了博士的情绪,主动站出来充当了博士的人肉垃圾桶,全程不加任何辩驳,就连博士对自己女儿的恶意都承受下来,这才让博士的愤怒落了地,结束了群里四小时的乌烟瘴气。这情形就像就像一个聪明的下属面对歇斯底里的上司,冷静让其咆哮完毕,解决问题。问题是苏爸爸本不必这么做的,他并不是博士的下属,也没有站出来解决纷争的义务。但他站出来了,这就叫有担当。
反观博士,全程因为自己的假想敌策略,把群里全体都伤害了,大度的是那些不出声任由她谩骂的家长吧。其实博士这样也是在伤害自己,但她可能意识不到。她太珍爱自己身上的高知标签了,殊不知有些身份标签是会迷惑人的心智的,久而久之会让人失去基本的判断力。
典型例子如皇帝的新衣。
这个问题不展开讲了,太累。这可能是我写得最长的一篇问答。本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零碎想法,现在只想草草结束,反正从上面的详尽分析里,观点已经表达得够明白。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到底谁是更大的婚姻杀手?
当然了,婚姻里最大的杀手肯定是你自己了。
因为婚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就像一家企业,它的兴与衰取决于经营者。
前女友就像企业的竞争者,婆婆就像企业内部的合伙人。
非要从前女友和婆婆之间选的话,我选婆婆。
当然了,这个问题也要因人而异的。
第一,有些女人就比较懂得“取悦”及照顾老人家,当然就会比较懂得和婆婆如何相处了,那么对于这样的女生,婆婆会成为她婚姻经营里的帮手而不是杀手。我也亲眼看到过婆婆帮着儿媳一起教育老公的。更奇葩的是,婆婆帮儿媳对付小三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所以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吧。但夫妻关系中,婆媳关系也由为重要,但记住一点,彼此尊重。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
第二,处理好婆媳关系,也能和婆婆相处得很好的女人,可能在处理前女友事情上又尤为敏感。这一点就像赛跑,两条跑道上,两个人在比赛跑步,如果你过多地去盯着另一条跑道上的情况,总担心她超越你,跑在你前面,那么你的分心一定会让你输了比赛。
我想说,请把重新放在自己身上,前任已经是过去式了,你该打扮就打扮,该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该提升自己经营婚姻的能力就去提升。当然了,你做这些不是为了对付前任,是为了你的婚姻生活更好更幸福快乐地走下去。是为了你自己。
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能不能长久跟你们会不会经营沟通有关,方式错了,一切都错了,保全感情的途径,在于退而守之。剧烈表白,强势逼近,纠缠到底诸如此类的姿态无非是把自己推近自尊的悬崖边缘,进退都是两难,世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两人共同进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和更值得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