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暴雨,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2023-04-06 10:25:03 67阅读

特大暴雨,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重庆自立巷的那些“棒棒”已经成为了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自立巷中的“棒棒”苦命老黄已经去世,老杭生病了,老甘似乎转了“大运”,而老河(河南)的心似乎飘了,他们的故事起于自立巷,也消散于自立巷。

人生百味,在这些棒棒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底层人的艰辛,这些棒棒都来自一部写实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它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底层人的生活,也充分展示了什么是“棒棒”。

特大暴雨,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在重庆,做“棒棒”活计的人很多,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多都是没有什么技能与文化的人,他们只有一把子力气,也只能做这种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力气活,老甘、老黄、老杭几人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是导演何苦拍摄而成的,不到一百分钟的时长却历经多年,何苦导演更是将自己融入这些人中,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抓住棒棒们的每一个“生活瞬间”,这也是为什么它看起来如此真实的原因。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棒棒曾经是重庆的一个标志,可如今他们正被时代所抛弃,叫棒棒帮忙的活计越来越少,正有许多新事物来取代他们曾经的工作,在这俗世洪流中挣扎生存的棒棒,他们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纪录片里几个主人翁的遭遇,来看看他们的人生轨迹吧!

被时代洪流所抛弃的“棒棒们”

一、何苦的师傅老黄

自立巷,这个巷子算得上是“棒棒”的聚集地了,便宜的房租让棒棒有了在城市里的落脚点,这里的环境破败不堪,四处都是杂乱无章的低矮房子,它的存在与不远处的高楼大厦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又不可或缺。

老黄是镜头里“第一个”出现的主要人物,他也是何苦的师傅,何苦进入棒棒这个群体是他介绍的。

其实做“棒棒”没有什么门槛,你只要有一把子力气都可以做,不过猫有猫道,鼠有鼠路,想要在无数棒棒里赚到钱,这可不是有力气就可以办成事的,没有一个师傅领进门,你可也得多走不少弯路。

何苦导演进入棒棒群体的四年里,老黄交给了他不少“经验”,他让何苦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棒棒,也告诉何苦如何让自己的收入得到改善。

老黄很有骨气,他有一个至理名言,他说棒棒不是乞丐,这棒棒是需要背在背上的,你拿在手里那真成乞丐了。

老黄似乎特别在意这种区别,这或许是他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亦或者是他内心隐藏着的那份不甘。

老黄的人生经历也是跌宕起伏,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小时候家境还算不错,也过了一段时间的“少爷”日子,可后来家道中落,老黄的生活也落入谷底,还因为“少爷”的称呼没少受别人白眼。

老黄的经历让他娶妻困难,在他39岁那年才有一个女子瞧上他,当然不是什么“好女子”,这个女人是一个寡妇,瞧上老黄是想让老黄帮他养孩子而已。

结婚之后老黄有了一个女儿,这是生活带给他“最大的惊喜”,老黄原本以为自己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谁知道女儿还没长大,老婆就另外有人了。

这个未领结婚证的老婆让老黄离开,老黄只得自己领着刚刚三岁的女儿灰溜溜走出了家门,来到村口的老黄想一了百了离开这个世界,可看着旁边的女儿,老黄又放不下。

为了孩子,老黄决定活下去,他离开了村子,准备去重庆继续当棒棒,孩子先托人照顾,如果带着一个孩子,那他是没办法揽到活计的。

老黄觉得自己与其他棒棒不同,至少与自立巷里的这些棒棒不同,他是有孩子的人,等孩子长大成人,那他就不用这么累了,他期望着有一天那个放下肩上的棒棒,女儿学业有成时就是自己“退休”的时候。

可老黄失望了,命运总是给他开玩笑,他没想到自己女儿竟然怀孕了,她才刚刚满18岁啊!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孙子”,老黄很是无奈,他不敢去怪罪自己女儿,这些年来他与女儿也是聚少离多,很少陪伴在她身边,女儿的遭遇让老黄也很是自责,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至少作为父亲他没能够好好地教导女儿。

老黄接受了事实,也接纳了这个“小外孙”,毕竟这是这个家庭的新成员,为了给外孙与女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老黄一咬牙就在老家镇上买了一套房子,这个房子的“首付”是十万,这些钱都是老黄东拼西凑借来的,至于剩下的大部分,需要老黄自己慢慢来还了。

为了还清房款,老黄比之前更卖力了,此时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认为自己还清欠款时就是卸掉棒棒的时候,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然而老黄没想到,命运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老黄在自立巷摔了一跤,当时的老黄去量了血压,诊所医生建议老黄去大医院看看,毕竟老黄的血压有些不正常,老黄拒绝了这个要求,他只开了一些降压药,老黄认为去大医院检查会花钱,他现在没有这么多钱去浪费。

况且高血压似乎也不是什么严重的“大病”。

老黄自己扛了下来,但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在老黄养病期间,自立巷被拆了,他与其他众多同行一起流落街头,包括导演何苦,或许是焦急让老黄心态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黄的病情再一次加重。

何苦背着老黄去医院,可老黄却十分抵触,哪怕是何苦承诺医药费他来想办法,可老黄依旧不肯,他说:“如果死了就算了,没死那就是赚的”。

对于老黄来说,钱比他的命还要重要,毕竟他还有牵挂的人,他女儿与外孙需要一个好的条件,而这些都需要他来争取。

因为生病,老黄接不到活计,在女儿的坚持下他还是回到了老家镇上,那一年老黄67岁,回到家后的老黄也安心养了一段时间,可年轻时太过透支身体,加上本来就有病在身,这身子骨一直都很差。

2021年3月9日,老黄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也算是放下了棒棒回到了女儿身边,对于老黄来说,这五年算是他这一辈子过得最为轻松的时光了吧!

二、“转运”的老甘

在自立巷,老甘是老黄的邻居,相比老黄,老甘的则有些随遇而安,他相信自己会发财,也确信自己会发财。

老甘一生未婚,也无儿无女,属于那种得过且过的乐天心态,这种心态让他在自立巷也是如鱼得水,过得比其他人要轻松一些。

其实说起来老甘也是有妻子的,据老甘说他25岁那年就已经结婚了,可后来女方悔婚,这个婚姻也是名存实亡,老甘为了给自己挣回一口气,他就跑到了重庆。

按老甘的意思就是发财了回去让这个悔婚的女人后悔,这是他攒钱的动力来源。

后来老甘也的确攒了不少钱,他辛苦工作赚到了一万块,要知道那可是九几年的一万块,老甘准备把这些钱拿出去开一个小馆子,这样一来自己好歹也是一个小老板不是?

在重庆被人叫老板,与被人叫棒棒,在老甘看来是有区别的。

可老甘运气不好,这钱刚刚拿到手没多久就被小偷给摸走了。

老甘也是命苦,这小偷好像也是盯着老甘似的,他后来又花了五年时间存了25000元,可这钱刚刚想拿出来投一个杂货铺,小偷就上门光顾了。

这一连两次“创业失败”,老甘就认为自己“命该如此”,他甚至还找人给他分析了一下,他认为目前不适合做生意,自己得等到六十岁以后才会发财。

老甘六十岁以后会发财吗?这个谁也不得而知,这或许是老甘对未来的一个寄托吧!

可能也是发泄自己钱财被偷的一个借口,如今的老甘,他的想法就是六十岁发财后找一个老伴,如果能够过一个生日宴会,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应该是他对未来的一个期盼吧!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三、“飘了的河南”

相比老黄、老甘两人,“河南”的年龄要小一些,也更加的让人无奈。

如果说老黄有女儿的寄托,老甘有对未来的期盼,那“河南”就是一个十足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河南”不仅好吃懒做,还是自立巷这一片出了名的“赌神”,每次赚来的钱都被吃喝干净,甚至还欠下一屁股债,“河南”身上从来不会留钱,也不会有钱。

在“河南”心里,做棒棒是没前途的,一天辛辛苦苦也就赚几十块钱,运气不好的甚至连生活费都赚不了,应该转变观念去找别的赚钱路子。

别的不说,“河南”这种远见是自立巷里少有的,他有自己的想法,可他偏偏用错了地方。

老甘会想办法存钱去开一个店面,哪怕是运气不好被偷了也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他只归结于是自己“命中注定”而已,但开店面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

而“河南”则想“以(du)钱来翻身”,身上有些钱都拿去想翻一盘,可最终都输得一干二净,这也是他为什么在自立巷被称之为“赌神”的原因,可他这个称呼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是大家对他的取笑。

“河南”对这个称呼并不在意,他依旧我行我素,平日输没钱了也不想去赚钱,拿着几张报纸在给别人说一些大道理,这种感觉就让人很觉得滑稽,可“河南”偏偏不觉得如此。

饿了身上没钱就去蹭饭,自立巷的人没少让“河南”吃白食,为了防止第二天没吃的,他一般都会吃一天抵两天,一顿面条得用电饭锅来装,因此除了“赌神”的称呼之外,他还有一个大胃王的称呼,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

四、生病的老杭

相比其他几人,老杭在纪录片里面出场了镜头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很多时候都去治病了。

老杭是一个老实人,应该说很多人与老杭一样,他没有老黄的那种经历,也没有老甘的天真乐观,更没有“河南”这种自命不凡,也没有大石的“知识学历”,他有的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淳朴。

或者说是脚踏实地,他每天都辛辛苦苦出去工作,哪怕赚十块、二十块,对老杭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积少成多也是很可观的,他的这种心态是众多棒棒的一种,也是代表面最广的一类。

只是由于老杭生病回家,纪录片里关于老杭的描述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闪光点,哪怕是皮平凡的生活,也足以让你我久久不语。

底层生活的艰辛,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让人无奈的争斗,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放在他们身上却如此的活灵活现。

老黄平时也是很固执,甚至有些自私,很多的时候老黄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修摩托车的矛盾,跟丢雇主,甚至把雇主的东西给损坏了,老黄从来不会说道歉,甚至说主动赔偿,他在意是自己的工钱给不给。

对于一些小事情也很计较,在老黄没有生病之前,他经常向老杭展示自己强壮的身体,这是一丝窃喜。

其他人也都有缺点,“河南烂赌”,经常干赔本买卖,借钱不还那是常事。

老甘与老金是好兄弟,可两人也经常吵吵闹闹,经常为一些小事情吵架,老金花钱从美食城买来食物,老金认为老甘该洗菜煮饭,可老甘偏偏不做,老黄买了一个电饭锅,这电饭锅就被老甘拿去用了,每次用了都不洗。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够让人共鸣,这就是生活在底层的生活故事,他们身上都有优点,缺点也有不少,有值得我们称赞的品质,可有时候为了一点点利益往往翻脸不认人。

这或许就是“底层人”的一面吧!毕竟谁也无法做到完美,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之中。

生活过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老黄、老甘、老杭这些人都没有太高的文化,他们想过改变,但却没办法改变,去工地他们年纪大了做不了,去写字楼又没有文化,去开店面又没有资金技术,去当技工又没有技术。

你说他们能够做什么呢?

只有这一根棒棒合适他们,这一根棒棒承载了他们的所有的生活。

改变

他们似乎改变了,何苦导演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岔路口,现在的他们已经放下了棒棒,借着纪录片带来的影响力,他们的生活也有了变化。

老黄离世,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老甘似乎“转运”了,他现在已经不做棒棒了,养鸡是他的新产业,这日子也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比之前做棒棒时好得多。

“河南”借着短视频的风口推销自己,也赚到了一些快钱,不知道他“烂赌”性格改了没有,但许多人都说如今的“河南”由于收入来得便利,他也有些飘了,不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对被许多人所诟病,他的性格始终是改不了。

希望“河南”不要再继续这个虚无缥缈的梦了,踏踏实实赚钱才是正道,借着这个好机会先存点钱吧!

至于老杭的压力是“最大”的,他有一家人需要养活,自己的病也是一直拖着,每年都要花费不少钱去医治,好在家里的子女逐渐长大,老杭的压力也逐渐减少,他依旧过着自己朴实的生活,哪怕是纪录片让他被许多人记住,他的心依旧没有浮躁。

时代在发展,老黄、老甘等人似乎是一群被时代遗忘的人,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他们的故事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会去发现。

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或许我们都不知道老黄、老甘他们还有这样的故事与闪光点。

很多人不理解,老黄、老甘等人的日子过得这么苦了,做棒棒每天“爬坡下坎”(重庆话)的,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呢?

这样的人生不是很苦的吗?或许这样的生活过得并不值得,这不是他们该有的人生。

可是许多人都忘记了,忘记了什么是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一样的,你所认为的不值是以你所在的位置思考的,可对老黄他们这种底层人来说,这人生有什么值与不值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求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余华的《活着》?

主人翁富贵也是生于“豪绅家庭”,可后来家道中落,他有了孩子,一个成为了哑巴,一个年纪轻轻就没了。

妻子去世后富贵就带着外孙一起生活,可后来外孙还因为吃豆子给“撑死了”,这个家就只剩下富贵一人,对于富贵来说是不是也没有意义呢?

但富贵还是努力活了下来,对于他来说就是活着,人的本能是求生,而不是“求死”。

生活过得苦,苦中作乐,在绝境中去寻找仅有的快乐,哪怕在旁人看来不值,但这些都是他的全部了,多的是他不曾拥有,也不敢去奢望,现在的已经心满意足了。

底层人过得有多艰辛?

从这个纪录片我们可得知一二,老黄、老甘等人在这种环境中尚且拼尽全力,你我为什么不想着努力呢?

生活本来就是如此,它可能会给你一些东西,但同时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像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未来,未来就是希望。

这就是底层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愿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被善待,未来依旧可期。

加油!哪怕生活如此,它也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

暴雨的标准是多少?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科学标准如下:

1、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2、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3、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4、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5、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6、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扩展资料:降雨量等级防汛部门规定: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降雨量等级水文部门规定: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1、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2、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3、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量

暴雨倾盆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黑嫂小的时候,各种生活条件都非常的匮乏,加上个人性格原因,有时候会坐着发呆,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其实也不是全发呆,有时候看蚂蚁上树,有时候看蚂蚁搬家。

看蚂蚁时,看似想了很多事,但其实孩子心里什么也没有想,只是看。看来看去就奇怪,每当蚂蚁上树时,天气多是晴朗的,每当蚂蚁搬家时,多是天气闷热,而且后面容易下雨。

当时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后来神秘告诉了别人,别人却笑着说农村早有这样的话“蚂蚁成群,暴雨倾盆”,或是“蚂蚁搬家,雨下风刮”。

那这蚂蚁真的有这么灵吗?它们在下雨前为什么要成群结队的活动?这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一、蚂蚁在下雨前干什么

人类的感官相比较起来,跟动物或者昆虫们差得太远了。比如说有时候地震前,会有家禽乱飞乱跳,老鼠乱跑,有人说是它们预感出来了,是它们有先知的能力,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它们感觉到了磁场、气压等等的突然改变,这种改变让它们无所适应又非常恐惧,所以才会乱蹦乱跳。

那蚂蚁在下雨前的动作其实也是这样,它们感觉到了人类无法感觉的东西,比如说要下雨了,空气微微潮湿,这种潮湿人类是感觉不到的,但蚂蚁住在地下的巢穴就会变得潮热温湿,蚂蚁的身体又有感觉潮湿的器官,所以它们可以敏锐感觉出这种暴雨将至的变化。

蚂蚁巢穴都是在地下,里面是它们生活的地下世界,既然是在地下,就害怕被下的雨水倒灌,那怎么办?合力把巢穴上面的小孔给堵住。

但在堵这个小孔前,它们会通知所有出去的工蚁,使其安全回到巢穴中,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蚂蚁搬家,这些工蚁排着队,忙碌有序地行进在路上,最后回到巢穴中,堵住上面洞口后,在里面静等大雨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在下过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下有一堆一堆的那种松土,这些土堆非常小,但是明显是新推出来的,那是蚂蚁把堵洞口的土给推了出来。

二、这句话中的道理

其实,古人在说这句话时,多半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他们只是通过长期观察后得出的经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老话。

同时,现代也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这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却继承了古人的生活经验。

在生物界,如果给一个类比的话,人类的感官其实是最不发达的,但却是最实用的。比如说我们的鼻子跟狗鼻子比起来,嗅觉上差了太多太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嗅觉仅仅是为了闻到面前的食物味道就行,而狗的嗅觉却还有别的作用,比如捕猎什么的。人如果嗅觉太灵,其实也是种痛苦,比如某种很远的刺激性味道自己能闻到,而且久久不去,这种感觉也是痛苦的。

故,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实用,人类身体感觉没用的,就会慢慢退化,继而一直进化和开发脑力。

这句话说的是蚂蚁,但往深里想的话,其实是深不可测的。但最开始的时候,黑嫂相信就是人们长期观察得出的经验。猎豹需要快速捕猎,于是有了爆发力极为惊人的速度,蚂蚁怕雨倒灌进洞穴,于是有了感知雨前空气的变化,一切都是需要罢了。

最后:当然了,任何能力的产生都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一些老话,比如这句蚂蚁成群,暴雨倾盆,冷不丁看到时好像毫无道理,但其实里面自然有其道理,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无法理解这种道理,更有的时候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没道理。很多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我们没能理解这种道理,对于老话如此,世间很多事也是如此。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再见!

你和陌生人发生过哪些刺激的事?

多年以前,在沈阳公交车上,挤的要死,突然感觉裤兜被动了一下,旁边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小伙,膀大腰圆,我一摸兜,五十元不在了,他下车,我也下车,鼓起勇气说,大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钱丢了,他说,你丢钱找我干啥,我手足无措,手又放兜里,发现是口袋折了一下,刚才没摸到钱,幸亏我没说,大哥你是小偷,说了,大概今天就不能写这个糗事了

2020年的异常天气不断六月飞雪都出现了?

2020年的异常天气不断“六月飞雪”都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

从五月份北半球开始逐步进入夏天以来,极端天气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从五一的高温到六月初的南方暴雨导致的洪水,甚至长江三峡都因上游来水凶猛,超过防洪警戒水位两米,这到了六月底,北方新疆居然下起雪来了!

喀拉峻草原雪景

六月飞雪,这是啥状况?

6月28、29日新疆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下雪,甚至有些地区积雪超过0.3米,,新疆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库尔勒至乌鲁木齐C8104次、乌鲁木齐至库尔勒C8102次、乌鲁木齐至库尔勒C8110次、库尔勒至乌鲁木齐C8112次列车因积雪停运!

那拉提“空中草原” 肖伊红摄

连铁路都停运了,这次下雪还真不是小雪,那是妥妥的大雪!而新疆伊犁喀拉峻、琼库什台等多地海拔较高的地区,27日就开始下雪了!南方高温,加上发大水,这北方下大雪,有塔城的网友表示,百年一遇啊,从小就没看到过塔城下雪!而在2个小时车程以外的南疆,高温44度!今年这是啥状况?

雪前的草场

新疆六月咋就下雪了?

其实上网搜搜,新疆六月下雪还真不是大新闻,半个多月前的6月17日新疆独库公路就下雪了,从网友的行车记录视频中可以看到,天空中飘着雪花,不过却没有积雪!但6月底这几天的雪可不小,部分地区都能用大雪来形容了!

一夜入冬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新疆沿天山一带出现中到大雨,由于部分高海拔地区低温比较低,这积雨云中落下的雪花不会融化,就成了大雪(积雨云中可能有雪也有雨,如果遭遇强对流天气冰雹也能形成,温度高的区域在下落过程中融化成了雨),对当地交通和畜牧草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30多辆车、400多名游客因大雪滞留。雨雪天气共造成近500头牲畜死亡!

延伸阅读:2020天气反常

尽管中央气象台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次雨雪的成因,但从整体来看2020的天气确实有些反常,比如今年年初南极高温警告!大家印象中寒极南极气温居然达到了罕见的21℃!

南极罕见的高温和南极大草原

巴西科学家卡洛斯·舍费尔及其团队在南极北端一个岛屿的监测站上测得了20.75℃罕见高温,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温度刚刚是比较舒适而已,但在南极比较寒冷的区域性质就完全变了。此前的最高温度是2015年3月24日测得的17.5℃!

几天之内再次刷新纪录

剑桥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研究人员通过数十年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可能会变绿,甚至出现“大草原”,未来甚至在太空都能看到!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极地雪藻大量繁殖,就会形成大片红色或者绿色雪,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大草原,但看到绿色南极,视觉冲击力会相当巨大!

当然红色的西瓜雪各位已经见识过了,2月底阿根廷群岛加林德斯岛的海湾处的乌克兰位于南极的沃纳德斯基站外红色西瓜雪就是基地雪藻造成的。那一片红色触目惊心!

澳大利亚大火

这次大火是去年9月份的延续,烧了大概半年多!十亿只动物在大火中丧生,大片森林被付之一炬,还有3.5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了大气层,我们不确定今年的反常天气是否和大火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必定有关。

北极罕见高温

俄罗斯西伯利亚维科扬斯克小镇在6月20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温38℃,这个温度也达到了世界纬度最北的最高温纪录!一时间网上已经在谣传北极高温释放病毒的谣言了!

维科扬斯克是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小镇,纬度67.5度,妥妥的在北极圈内(北极圈纬度:北纬66°34')!这里是全世界冬季最冷的地方,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六月份平均温度大约在20℃左,38℃的温度实在罕见。

这些极端天气的增加和全球变暖是息息相关的,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已经开始评估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1996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2001年的评估报告为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可能性是66%,2007年的报告则认为是90%!2013年时这个可能性达到了95%!

而全球气候变暖将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即将面临的生态灾难!比如北极冻土带消融不但可能释放病毒,还可能对北极苔原地区造成影响,对每年北飞的候鸟影响极大!还有洋流的永久变化,将造成渔业资源竞争加剧,还有珊瑚白化将会令海洋鱼类最丰富的珊瑚礁消失,人类约40%的蛋白质来源将受到严重威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