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下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下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话是古人讲的,在过去那种交通不便利的时代背景下,是适用的。放到现代社会,交通这么发达,就不太适用了。
比如你现在中国,坐飞机去美国,朝发夕至。可是你能因为到了美国,就会有什么改变和提升吗?
不会吧。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是在机舱里度过,只能看看身边漂亮的空姐,看看窗外的白云,吃吃太空餐。就是到了美国,也只是看一眼稍微变化一点模样的机场和城市,你觉得会对一个人有提升和改变吗?
还不如用同样的时间去读一本书呢!读一本书,多了解一个观念,有可能就会对你的生活有改变。
但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社会里,这句话就是适用的。
交通不便利,只能靠步行。行进速度会很慢,每到一个地方,只能停下来休整。而在这种方式下,如果你能行上万里路,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和世态,结识不同的人,通过和别人沟通交流,接触到的新鲜资讯,感受到的风土人情,都会成为你生命中很好的养料和精神食粮。
见识见识,就是你真正看见过那么多,得到的认识。
之前有段刷屏的旅行文案,说的特别好: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室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着酒杯,坐在火堆旁。”
你只有走出去见识过那么多,你才会知道快乐的生活方式不只有一种,不会再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小天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亲身经历,由心而生出的感悟,一定要比你书本上读来的,要深刻的多,有趣的多,丰富的多。
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一生游历名山大川,见识过了祖国的大好山河,才写出了流传百世的《徐霞客游记》。同时期的那么多读书人,大都在八股文的考试里穷首皓经的时候,只有他卓然独立,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个行万里路的典范。他起义造反之前,在黄觉寺里出家当和尚。本以为当和尚能混口饭吃呢,可是和尚也是分等级的,他就是那种没饭吃的游僧,最低等级。俗名:臭要饭的,乞丐。他就是靠着要饭乞讨,走过了很多地方。那些起义的重灾区,都是他之前要饭的时候,用光脚板,一步一步丈量过的。
所以他不止行了一万里,好几万里应该是有的。所以他是当时社会上最牛逼的人物,连读万卷书的神算子刘伯温,都是他的臣属。他就是最典型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证明。
每一句话,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原始出处。我们要学会吸取当下有用的,去除背景限制的。看问题看本质,越学越聪明。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或许你有高见,欢迎你留言说出你有道理的想法。
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的上一句就是读万卷书,就是说一定要好好的读书,让自己才识过人,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有文化,而且还可以和实际一起运用,还有一种意思就是说,如果不能读万卷书,那就一起行万里的路
不如读万卷书的上一句是什么?
全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出处为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因为读书有一个方法和观点问题。书的主题思想都是作者个人的观点看法和主张。所以,都不可能是所谓的终极真理。
一句话,读万卷书学的是间接的理论知识经验,行万里路锻炼的是实践的本领能力素质。所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三天不读书下一句是什么?
问题问的粗犷了点儿,答案不唯一,历代有各种版本的完整演绎,但要溯源的话,估计都得指向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最早据《苏轼文集》中《记黄鲁直语》里记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之后,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卷十一也引载道:“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还有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的《世说新语补言语篇》也记载:“黄太史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心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表述不尽相同,但大意不差,都出自黄庭坚之口,重点是强调读书对一个人综合素养养成、强化、提升的重要意义,言简意赅,哲理深奥,影响久远。
千万别小看了黄庭坚,人家乃“苏门四学士”之一,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鼻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学而优则仕”的古代社会,黄庭坚此言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纯粹读书的范畴,读书与做人做事被紧紧联结在一起。
事实也的确如此,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读书、死读书,读书其实包办不了一切。
除了读书之外,人生修炼的途径还有很多,恰如有人总结的那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