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飞机的作用,直升机巡洋舰和直升机航母有哪些区别
水上飞机的作用,直升机巡洋舰和直升机航母有哪些区别?
在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曾在海军舰艇建设领域推出过直升机巡洋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这两种舰种,虽然两者的名称上都有直升机三个字,但是这两种舰艇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1、直升机载机定位不同
以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发的第一款直升机巡洋舰(其实应该称为反潜巡洋舰更妥当)莫斯科级为例,其前部为常规巡洋舰设计风格,舰体后部为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可以搭载14架卡25反潜直升机。在这一布局上,直升机巡洋舰搭载的直升机一般以反潜直升机为主,主要的战术价值就是在母舰进行海上巡逻作战中有效的反制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舰载机作战任务相对单一。
直升机航母则相对表现的更加多用途化,以意大利加里波第号直升机航母为例,其搭载的直升机部队不仅可以进行反潜作战任务,还需要承担空中突击运输、扫雷、救援等多用途战术任务,任务相对表现出多样性。
2、母舰独立作战能力不同
直升机巡洋舰由于前半部是按常规导弹巡洋舰设计的,武备比较强大,主炮、副炮、反舰导弹、防空导弹、鱼雷、火箭弹、干扰弹等都是应有尽有,这样的军舰完全可以指挥一支驱护舰组成的舰队作战,也可以独立进行海上作战。
直升机航母则不同了,为了提高直升机搭载数量,舰体内部空间大量腾空成为机库,以及人员居住舱。自身一般只配置自卫型火力,比如速射炮、干扰弹、点对点舰空导弹等,无法单独作战,必须融入到一支混合舰队中,以编队形式出现在海上。
正因为如此,直升机巡洋舰这一舰种的应用型相对狭窄,性价比或者说战技综合指标已经落后于当今海军要求,也就被各国海军所淘汰了。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巡洋舰名字的由来果真因为其用于巡洋吗?
何为巡洋舰?根据wiki给出的定义
巡洋舰(英语: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于吨位大、火力强、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 ;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执行任务。不过随着现今驱逐舰被大型化后的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吨位其实超过早年的巡洋舰,所以这个区分已经不明显了,很多新式的大型军舰都不再冠以巡洋舰之名了。
现代被称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战时属于战舰的级别,火力仅次于主力旗舰 、战列舰。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进的导弹系统、火炮、鱼雷等武器,能执行远海攻击行动。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执行反潜及巡逻任务;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驱逐舰的作战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吨位接近轻巡洋舰,故也能执行巡洋舰的任务,现今只有美国及俄罗斯的巡洋舰仍在服役中。而韩国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及中国的055型驱逐舰和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吨位、性能及作战能力亦属巡洋舰级别。另外,由于海军航空兵 亦能分担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分国家已无计划新建巡洋舰。
(1144型巡洋舰)
巡洋舰的发展巡洋舰这个词是在17世纪出现的。巡洋舰与其说作为舰只的分类,不如说是表明这种舰只的作用和任务。无论如何,这个词被用作形容小的、快速的、合适于这种角色的战舰。在十七世纪,舰队的主体则由战列舰组成,这些舰只比护卫舰大得多、昂贵得多,也慢得多,并不适合执行长距离的任务(例如美洲)。而且战列舰在战略上太过重要,执行持续巡逻任务显得过于冒险。巡洋舰一般逃避这样的战舰,也不参加这样的战舰之间的舰队海战。
荷兰海军在17世纪开始登录巡洋舰的数量和配置,英国海军以及晚些时候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赶上这个潮流。为了保护国会中的商业利益,英国颁布巡洋舰和护航法——开始将海军的注意力放在用巡洋舰进行商业保护和搜捕,而不是建造更多恐怖和昂贵的战列舰。在18世纪中,巡防舰是一种卓越的巡洋舰种。巡防舰是一种既小、又快、长距离、轻武装(单层炮甲板)的战舰,主要用来侦查,运送信件,破坏敌方贸易线等等。另一种主要的的巡洋舰种是单桅纵帆船,不过其他各色各样的船只也被当作巡洋舰使用。(1891法国 Dupuy de Lôme号装甲巡洋舰)
在19世纪,各国海军开始使用蒸汽动力战舰,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时,开始出现实验性的蒸汽巡防舰和单桅纵帆船。在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开始制造拥有很长的船体和重炮的蒸汽巡防舰,比如USS Merrimack和HMS Mersey。在1860年代,铁甲舰登上战争舞台。最早的铁甲舰也只有一个炮台,因为它们的装甲太重了,没法装其它的炮台。尽管它们是带有大炮的大船,而且也可以像战列舰一样作战,它们依然被当作巡洋舰使用。
法国人以1865年下水Belliqueuse号为起点,建造了许多较小型铁甲舰来执行远海巡洋任务。这些“车站铁甲舰”是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开端——一种为了快速、独立、搜捕和巡逻的传统巡洋舰任务而生的铁甲舰。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巡洋舰是俄罗斯的General-Admiral号,在1874年完工。英国的HMS Shannon号在数年后服役。(USS芝加哥号防护巡洋舰剖面图)
长时期里巡洋舰弥补了非常轻型的船只如鱼雷艇与战列舰之间这个空档。巡洋舰足以抵挡小型船只的进攻,而且足以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航行。而战列舰虽然在作战时威力非常大,但它们太慢和需要太多的燃料(尤其是在使用蒸汽轮机后),使它们在远距离作战时非常依赖补给舰队。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和20世纪初巡洋舰是一支舰队的远程威慑武器,而战列舰则待在基地附近。巡洋舰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袭击敌人的商队。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速度:它们瘦长、流水线的船体尤其利于高速航行。为了减少流体漩涡,它们的船首和船尾均逐渐变细。
在1880年至1910年期间各国还建造了许多小得多的防护巡洋舰。由于它们的装甲很少,没有侧舷装甲,而是在甲板内设有弓型的水平装甲。
同时,巡洋舰也被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侦查和巡逻用途。
近代巡洋舰的发展(WW1和WW2)随着战列舰的不断增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大。风帆被蒸汽机代替后出现了装甲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比较小的、快速的战列舰。19世纪末战舰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数年后下水的巡洋舰就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战列舰。美国的白色舰队在下水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一支舰队往往包括很老的舰只,也有很新的舰只,而新舰往往比老舰大得多。(大白舰队 白色舰队)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区分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不同的军备限制条约中对这两个概念均有定义。轻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为6.1英寸(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则在此以上(8英寸,即203毫米最为常见)。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规定8英寸为重巡洋舰的炮径上限。只有五艘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在此之上:三艘德国德国级装甲舰和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实际上,这五艘军舰就性质来说都不完全是巡洋舰,而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称为巡洋舰。(伍斯特级轻型巡洋舰 伍斯特号 主炮口径152MM)(得梅因级重型巡洋舰 得梅因号 主炮口径203MM)(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关岛号 主炮口径305MM)
英国皇家海军尤其重视巡洋舰。原因在于英国有大量殖民地,需要保持大量的巡洋舰以保持殖民地的安全。这些巡洋舰可以侦查敌情,保护战列舰舰队开赴远处,亦可以群攻敌人的大型军舰。比如在1941年5月,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尾随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直到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到达并最终击沉俾斯麦号。而在1939年12月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英国的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得以分散德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的优势火力。虽然英舰受创,但是德舰不敢恋战,最后决定逃往港口。
(诺福克号重型巡洋舰)
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与雷达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即使最快的巡洋舰也比不上飞机快,而飞机的作战范围不断扩大,雷达的搜索能力让舰队监控的死角减少。这使得单艘船只或者小部队独立作战的机会减小。20世纪后期只有非常大规模的舰队一起作战,这样的舰队可以抵挡几乎所有空袭。这使得大多数军舰设计注重单一任务,尤其是反潜和反空船只。大多数舰队中的多功能大船消失了。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和秘鲁海军是目前少数拥有巡洋舰的海军。(秘鲁海军Almirante Grau号巡洋舰)
二次大战后,德国、日本与意大利三个战败国被禁止生产具有侵略性的巡洋舰,而此一禁令则持续至今。然而西欧与南欧国家在二战以后,航空母舰的璀璨光环使得巡洋舰的身影逐渐消失。
1982年发生了英国与阿根廷间的福克兰战争,阿军从美国购入的于二战时期制造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遭到英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原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轻型巡洋舰 凤凰城号 售予阿根廷海军之后与1928年英阿战争期间被击沉)
苏联海军将重型巡洋舰当作它们的作战舰队的基础。战后苏联建立了一支拥有大炮的舰队,之后取代它们的则是装备大量导弹的大型巡洋舰,体现了苏联人对重型机械的狂热。而因为其装载大量的导弹,及新创的饱和攻击思想,对海军战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新的四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在1980和90年代建造的。由于其排水量太大(24,300吨),也有人将其称为战列巡洋舰。而因为经费紧张,现在除最新的彼得大帝号外其它三艘的维护状态目前均较差。除了基洛夫级以外,俄军的光荣级巡洋舰配备了十六枚SS-N-12巡航导弹。(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
二战后美国海军的核心是航空母舰。美国曾于越战时期生产了试验性质的核动力巡洋舰,在波斯湾战争后全部退役。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本来设计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极强大的反空力量。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些船被误名为巡洋舰,目的在于强调神盾系统的作战能力,而从性质上它们仍然是驱逐舰。不过从1981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下水后这个级别的船只获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们的反潜和对地面攻击的力量(使用巡航导弹)大大加强。与它们的苏联对手一样,这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也可以作为整个作战群的中心。(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11号舰、夏普伦湖号(USS Lake Champlain, CG-57),2003年时摄于南加州外海)
一些分类辅助巡洋舰
另一种称为“巡洋舰”的船只是辅助巡洋舰,实际上它们是战争爆发后快速装配了小炮的商船。这些船被用来为其它商船提供保护,但由于它们航速慢、火力弱、装甲弱,因此它们实际上几乎无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均使用装配了巡洋舰火炮的小商船来袭击盟军商船,这些船一般伪装成中立甚至盟军的商船,取得了一些战果。一些大的远洋轮也被这样改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德国曾使用这样的船只来袭击敌方,这些船的优点在于它们的高速(30节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再次使用这样的船只。在一战和二战的初期英国也曾使用这样的船只来保护商船队,以弥补驱逐舰的不足。
防护巡洋舰
轻巡洋舰前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几乎被轻巡洋舰取代。
装甲巡洋舰
近代巡洋舰的前身,提升了装甲防护。
轻巡洋舰
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方面强于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的舰只。(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 防空巡洋舰 亚特兰大号)
重巡洋舰
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仅次于战舰的舰只。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巡洋舰的主炮口径超过8英寸(20.3厘米)的就会定为重巡洋舰。(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 波士顿号)
战斗巡洋舰
军舰设计的一个标准是,自己的装甲应该可以抵挡自己发射的炮弹。比如说,一艘战列舰发射的是16英寸炮弹,则装甲亦要抵挡16英寸的炮火。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火力和防护力的均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经有过一种破坏这样的均衡的设计:无敌级战斗巡洋舰。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速度与防护相当于巡洋舰,但是在火力上与战列舰一样的舰只,这些舰只的作用在于追击敌人的巡洋舰。
一般战列巡洋舰的大小和火力与战列舰相当,但只有巡洋舰级的装甲,省下来的承载能量被投资到更强大的引擎中。造就了一种拥有高战术机动性的船只:比任何巡洋舰的武力均强,而比更大的船则快。在图纸上,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在1914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但是在舰队作战时针对敌人的战列舰时它们非常脆弱。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在德国重火力下爆炸。战后英国海军将许多战列巡洋舰拆毁了,剩下的在其允许状态下装甲被加固。不过拆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重型军舰的数量和排水限制。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过程中也显示出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脆弱的弱点。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在火力上与俾斯麦号一样强大,但是在装甲上却弱得多。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一发炮弹在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后落入弹药库,导致弹药库发生爆炸,船体断裂为两半沉没。1419名水手中只有三人幸存。1943年的北角海战中,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蒸汽管道被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的炮弹命中,航速锐减,而它的火力防护均不及约克公爵号,最终只得被英国舰队摧毁。(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战斗巡洋舰 于丹麦海峡海战被俾斯麦号战列舰击沉)大型巡洋舰
罕见的类别,拥有比重巡洋舰更强的火力和装甲,但不及于战舰,另外也拥有比标准的战斗舰更快的速度。其设计目标是猎杀其它重巡洋舰和袖珍战列舰。由于大型巡洋舰与战斗舰的界线已有所模糊,加上又存在具两者部分性质的战斗巡洋舰,故该类别常难以辨认,不少接近的舰种都被归类于战斗巡洋舰,因此此类别仅为政府官方认定而存在。仅有美国建造过一级大型巡洋舰。(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号)
航空巡洋舰
安装飞行甲板或水上飞机弹射器的巡洋舰。此词为航母代字“CV”的由来——人类首次从军舰上起降的记录即是从一艘巡洋舰上起飞并降落在另一艘巡洋舰上,而C=Cruiser、V=Voler(法语,= fly)正是“航空巡洋舰”的字面意思。(最上号航空巡洋舰 注意尾部炮塔全部改为弹射器 1944年改装)
导弹巡洋舰
在驱逐舰取代巡洋舰前的过渡舰种,其主要火力改以反舰导弹取代主炮,并强化防空与反潜能力的现代化巡洋舰。现役的导弹巡洋舰就只有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俄罗斯的光荣级及基洛夫级。不过,中国的055型虽然定义为“驱逐舰”,但美国和北约却将它定义为“巡洋舰”。
转发点赞人人有责本人专业解答战舰世界相关问答(有时候还写一点GalGame相关文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烦请点个赞,或者转发最好是能关注一下啦
如果您觉得写的有什么问题,还请评论区提出来,但是不接受喷子哦。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您有其他的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本萌已经转西瓜直播啦,有兴趣的同学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直播可以再头条以及西瓜视频上观看
例行一图结尾60S骑士鹰是最另类的海鹰系列直升机?
一说到舰载直升机,就不得不提从陆军使用的黑鹰直升机下海而来的SH-60海鹰舰载直升机,作为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下海版本,海鹰直升机不光继承了黑鹰直升机优秀的性能表现,而且也同陆军黑鹰一样衍生机型众多,共发展了SH-60B、SH-60F、HH-60H、MH-60R、MH-60S等五个型号和一些出口国外型号。但是在整个海鹰家族中最新版本的MH-60S“骑士鹰”却一直被大家称为最另类的海鹰直升机,那么骑士鹰为什么另类,又另类在哪里呢?首先在现有的五个版本的海鹰直升机家族中,最早的SH-60B一开始只承担了水面反舰和水下反潜作战任务;SH-60F是专供航母使用的定制版本,主要是为航母周围提供近距离反潜搜救任务;HH-60H是西科斯基在SH-60F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的战斗搜救、特种作战和反舰作战直升机,俗称“救援鹰”。MH-60R罗密欧是融合了SH-60B和SH-60F两者优点而来的通用版本,可以根据作战任务属性随意部署到任何一艘军舰上执行包括反舰/反潜/水面搜救于一体的通用版本海鹰直升机;等于是在最前面四个版本的海鹰直升机家族中,都是基于最初的SH-60B平台升级改进而来的不同版本,所以也算是延续了黑鹰直升机家族中最为正统的血脉。但是最先进也是最新版本的MH-60S出身却不一样,其并没有基于前代MH-60R衍生而来,而是从陆军使用的UH-60L平台上研发而来,使用的也是UH-60L机身结构,只是将SH-60B全机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旋翼在内的动力系统传承到最新的MH-60S身上,所以基于陆军平台衍生而来的MH-60S因为出身的不同,也就和其他海鹰直升机相比比较另类了。特别是在海鹰直升机相比黑鹰直升机最显眼的尾轮位置上就很另类,因为其并没有延续海鹰直升机家族为了缩短占地面积而前移的尾轮,还是与陆军的H-60S一样尾轮布置机尾尾梁后端,所以光是在驾驶习惯上就和其他海鹰直升机有所不同,所以光是对于美国海军直升机飞行员而言,驾驶MH-60S海鹰直升机反而像驾驶陆军的黑鹰直升机一样比较另类。其次MH-60S除了出身比较另类外,在定位和功能上也比较另类,因为最新版本的MH-60S骑士鹰直升机除了保留有前代版本拥有的海上搜救/反潜/反舰等作战任务外,更是以中型直升机的身份替代了包括CH-46海骑士和MH-53E海龙等重型运输直升机承担的重任,包括对体型更大的货物的装载能力和搜救扫雷能力。所以光是以装载体型更大的货物的能力来说,MH-60S特立独行的采用陆军UH-60L内部空间更大的机身结构也是符合需求的。当然最令人惊奇的是MH-60S一架中型直升机竟然可以执行以往只有重型直升机才能承担的航空扫雷任务,当然海龙毕竟是起飞重量超过30吨的重型直升机,光是在扫雷具的拖拽能力上就不是其他直升机所能比拟的,所以MH-60S虽然可以执行航空扫雷任务,不过得配合美海军最新研发的体型更为轻巧的”梭鱼“机载扫雷系统才行。总结来说,虽然MH-60S骑士鹰出身比较另类,不过其大胆创新的想法也让海鹰直升机一统江湖,成功的将老旧的海王/海王和海骑士等中重型直升机重要性间接降低,而且美国海军一直也想借MH-60S骑士鹰和前代MH-60R罗密欧,一起共同承担除了海军陆战队甲板外所有水面舰艇甲板,包括搜救/补给/反潜/扫雷/侦察等舰载直升机作战任务。
作战半径是什么求大神解答?
▲这是比较废油的
作战半径是衡量飞行器性能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航程÷2≤作战半径,一般明显要小于,这是因为在飞行时要考虑气象、航速和任务空域的活动时间等,战时还要考虑返回时遭遇敌情,以及机场选择等,一般都要考虑留够足够的返回油量。因此再好的飞机作战半径不足,也被视为重大缺陷之一。
过去有型中型机米格-29,其作战半径不足500公里,因而被称为“机场保卫者”,意思是它不能离开机场多远。经过改进升级做米格-35,也达到了当代作战飞机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
米格-29还不是短腿王,印度轻型战斗机LCA“光辉”,一把就抢过了“机场保卫者”的帽子,与一般直升机的水平差不多,成为超级短腿王。为什么会这样?制造中明显超出设计范围,增重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换了新的发动机,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达索“阵风”的数据很好看,一款中型战斗机,按其宣传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800公里,载弹9吨还有这么大的作战半径,得到不少网友点赞,以为是一款非常优秀加出色的战机,因为它的能力都快赶上重型战斗机了呢。
所谓内行看门道,答案就在于它的挂载上。在网上大家经常能看到它带着两个付油箱,飞来飞去的视频和照片,它以牺牲其挂载能力得到了大作战半径,只在宣传上有意义,或说大载荷本身,也是一种设计。各家设计考虑不一样,得到的指标则不尽一致,充其量它就是一款中型机,只是个别数据好看一点罢了。
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哪些作战舰艇?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是一支跨入强国海军序列的“准”海上作战力量,早已经超出自卫队的建设需求,尤其是首屈一指的反潜能力建设,作为亚太地区美军的反潜、扫雷任务承担者,甚至美国也很难企及。
日本海上自卫队建设发展总体来讲,偏重于反潜能力建设,但其名义上受《波斯坦公告》和《和平宪法》限制的进攻性作战能力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得到隐性发展,未来不久将真正拥有代表进攻性作战的轻型航母和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这还不包括已经建成的潜艇部队;其次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年轻化的特征明显,封存舰艇数量较多,其战争潜力不可忽视。
日本海上自卫队作战舰艇由直升机航母(日本自称直升机驱逐舰或护卫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作战舰艇、潜艇以及综合保障舰艇组成。
直升机驱逐舰或护卫舰:三型六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名副其实的轻型航母
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建造的最大水面作战舰艇,首舰于2013年8月6日下水,沿用日向级全通式飞行甲板,标准排水量195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全舰长度增至248米,综合性能指标已超过意大利和泰国轻型航母;同时日本还专门为出云级采购42架F-35B垂直起降隐形舰载机,稍加改装将是一艘综合作战能力不俗的典型轻型航母,本级舰共建造两艘。
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
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是日本战后第三代直升机母舰,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设计,标准排水量13000吨,满载排水量18500吨,舰岛装备四面FCS-3改有源相控阵雷达,舰尾安装16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防空和反潜导弹,此外还装备两组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可发射日本最新的97式反潜鱼雷;飞行甲板有四个起降点,可同时操作四架直升机起降,全舰共搭载11架直升机,其飞行甲板可承载30吨级MH-53E重型直升机起降,未来很有可能换装MV-22鱼鹰旋翼机,因此具备出色的反潜和两栖作战能力,本级舰共建造两艘。
白根级直升机护卫舰
白根级直升机护卫舰是日本在榛名级直升机护卫舰基础上放大版本,沿用榛名级中央集中式三层舰桥设计,具备同时操作三架直升机的能力,满载排水量7000吨,是日本首型装备3D搜索雷达的舰艇,装备有海麻雀防空导弹,具备较强的自卫和反潜作战能力,目前现役两艘。
大隅级两栖登陆舰
大隅级两栖登陆舰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共建造三艘,采用全通式甲板设计,属于典型的两栖攻击舰设计特征,但不具备相应的航空管制和战役指挥能力,日本自称为运输舰,更像两栖登陆舰;该级舰满载排水量14000吨左右,可搭载15辆90式主战坦克和2艘LCAC气垫登陆艇,具备直升机起降作业能力,但目前并无相关舰载机编制。
驱逐舰:绝对的主力“摩耶”级驱逐舰
“摩耶”级驱逐舰是日本在爱宕级驱逐舰基础上研发的最新宙斯盾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万吨,安装新型的SPY-1D(V)相控阵雷达和基线9C版本多任务信息处理器,具备更强的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其垂直发射单元增至128个,是日本海基反导拦截的核心力量之一。
爱宕级驱逐舰
爱宕级驱逐舰属于日本第二代防空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接近1万吨,装备4面SPY-1D相控阵雷达,且安装位置较高,具备较强的远程探测距离;装备有96个MK-41垂直发射单元,能混合装载80枚标准-2MR防空导弹和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是日本首艘具备独立操作舰载机驻舰起降能力的驱逐舰。
金刚级驱逐舰
金刚级驱逐舰是日本第一代防空驱逐舰,是除美国之外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满载排水量9450吨,装备了SPY-1相控阵雷达和90个MK-41垂直导弹发射单元,可发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后期升级改造中换装SPY-1D相控阵雷达,具备一定反导拦截能力,每艘装载9枚SM-3反导拦截弹。
秋月级驱逐舰
秋月级驱逐舰属于通用性导弹驱逐舰,首舰于2010年下水,满载排水量6800吨,装备日本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担负中近距防空任务,弥补日本宙斯盾防空驱逐舰作战体系,32单元MK-41垂直发射单元主要发射SM-2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搭载一架SH-60J/K舰载直升机,采用双机库设计,总体作战兼顾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能力。
阿武隈级护卫舰阿武隈级护卫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仅存的一艘护卫舰,首舰于1988年12月下水,满载排水量2900吨,其最大特点在于拥有强大的反舰、反潜能力,装备八枚美制AGM-84反舰导弹或90式反舰导弹发射和八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火力超过大部分国家当时驱逐舰火力配置。
苍龙级潜艇苍龙级潜艇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先进的常规潜艇,长84米、宽9.1米、高10.3米,标准排水量为2950吨,满载排水量3300吨,安装了AIP推进系统和高性能的声呐装置,具备强大的搜索和隐身性能;主要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反舰、反潜鱼雷和反舰导弹;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种采用AIP动力的潜艇,也是世界上目前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亲潮级常规潜艇
摩周级补给舰摩周级补给舰是典型的大型高速综合补给舰,满载排水量25000吨,最高航速25节,可搭载舰艇燃油10000吨、航空燃油650吨、弹药450吨、润滑油180吨,干货物资1200吨以及850吨淡水;装备两套油料补给装置和一套干货补给装置,具备伴随航母编队进行远洋补给的能力。
十和田级综合补给舰
由良级登陆舰
贺级扫雷母舰
江之岛级扫雷艇
千代田号潜艇支援舰
飞鸟号试验舰
日南号海洋调查舰
鹿岛号和岛雪号训练舰
白濑号破冰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