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箫缘,有没有写香的古诗词
弓箫缘,有没有写香的古诗词?
分五部分回答这三个问题:一,有关香的诗赋;二,蔡京玩香;三,香文化性质特点及分类;四,苏轼合香;五,简述中国香文化发展历程。
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传统精髓文化,香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香道的特性,引起历代文人对香推崇、歌咏,并且留下了大量的颂词兰章。
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
“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东汉蔡邕《琴操》记述,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历代部分诗人的咏颂: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杜甫(唐)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王维(唐)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唐)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白居(唐)垂露额题精思院,博山炉袅降真香。——薛逢(唐)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张籍(唐)红露想倾延命酒,素烟思爇降真香。——曹唐(唐)降真香一炷,欲老悟黄庭。——范仲淹(宋)《焚香》——陈与义(宋)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爐香裊孤碧,云縷霏數千。
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熏性無變遷。
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二 蔡京玩香说起香道、焚香,就绕不开北宋名臣蔡京。蔡京有经世之才,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王安石变法失败,蔡京也受到对立派的排挤。宋徽宗即位后,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王安石去世多年,蔡京继续推行王安石新法。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四朝老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代权相饿死在了前往岭南的路上。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不低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
遥想当年,蔡京曾经是如何的奢华、雅致、风流。他的焚香方式,也是最有气势、最具独创性的。
一日,有宾客来看望蔡京。蔡京令人焚香,侍者应声而去,此后却久久未见返回,客人感觉奇怪,怎么在朝廷上说一不二的蔡京,家中的下人们却敢如此怠慢,未见马上捧来香炉燃香呢?还以为侍者忘了焚香之事。又过了许久,侍者终于回来了,却还是两手空空,未见香炉,却向蔡京回禀:“已满”。蔡京言:“放”。侍者又应声往里而去。随即,厅堂一侧的门帘卷起来,便有香云从帘后蓬勃而出,如云如雾,满室皆香,主客衣服皆沾香。客人大是惊喜,蔡京得意地说:“如此烧香则没有烟火气。”
蔡京的焚香方式,须使数十个香炉同时燃香,耗用珍贵香料数十两之多。也只有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蔡太师,才能奢侈地把香玩得如此出神入化,如此风雅气势。
传统的熏香方法,一般是直接烧香,还有一种是烧炭隔火熏香。在宋代之后,这种烧炭隔火熏香方法广为流行了,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文人也一直乐此不疲。
三 香文化性质特点及分类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古人对植物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的芳香时,即能感受到美感和愉悦;并且逐步发现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的香不同的使用方法会有不同的作用。
香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集合形成了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香品的制作技术、使用方法、日常习惯、仪轨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香文化横向方面性质特点:一是礼教香文化,即原始的敬天与祭祖,周秦以来香文化用于礼政、礼乐等等;二是宗教香文化,即香文化用于礼佛、礼道、礼儒;三是社交香文化,用于茶席、琴桌、文房等等;四是居家香文化,用于驱蚊虫、避瘟疫、薰衣被等等。
香料分类及出香特点:其一是树脂类香,如沉香、檀香等,其味道以香甜为主,出香特点是热火熏烧。其二是膏脂类香,如龙涎香、麝香等,其味道以香腻为主,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三是花草类香,如蕙兰、蒿草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四是瓜果类香,如佛手瓜、柏树子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其五是合(水)类香,如香粉、香露等,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四 苏轼合香宋哲宗元五年(1090)春,人日(正月初七)。杭州,下起了一场小雪。东坡先生拿出一只羊脂的玉碗,嘱咐侍女用它去取院中999朵梅花芯中之雪。此雪为纯阳至真之物,此碗盛之可使花气不散。
苏轼又让书童按配方称出种种香药,这时,侍女已采集好梅心雪回到书房。玉碗中的雪大部分已经融化,带有花粉的雪水散发出幽幽梅香。苏东坡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合香盘铺撒一层,用鬃刷弹上一层玉碗中“梅魂雪魄”的花露,再铺一层香药,弹上一层花露待到香药基本润透之后,开始合香。
这是人与香药用灵气交流的过程,苏轼全神贯注地调和着香药。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室内已充满了迷人的梅香。
苏轼把合好的香放入瓷罐中,待香冷却后,用银香匙取出一匙香粉,此时只能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香气,这便是香气内敛的名香所具有的效果。苏轼印好并点燃香篆,那氤氲的香气,真好似万株梅树同时喷香。苏轼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宋代的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都是合香的好手。这一时期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明人周嘉胄曾发感叹说:“香之为用,大矣。”说它是芳香的,有椒兰芬芷,沉檀脑麝,衣需香熏,被需香暖;又是审美的,有“焚香伴月”、“红袖添香”;它更是“究心”的,可通灵增慧,养性护心。中国古代读书人一向以道德修行为上,美好的芳香之物可通圣德。
五 简述中国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国香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史前6000多年的石器时代,它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汉代和香之贵,成熟于盛唐用香之华,普及于两宋燃香之广,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势,衰败于乱世征战之忧,回春于安定和谐之世。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以香沟通天地神灵。春秋战国时期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焚烧(艾蒿)、佩带(兰),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古代用香有药用、祭祀庆典、薰衣、宴会、考场焚香案,用香木建筑等。
秦汉一统帝国,拓疆扩域,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南海的木本香料。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汉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现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调配香方。
汉晋时期的香文化是“百姓敬鬼神,凭香烟缥缈;贵胄玉临风,赖香送温情。”魏晋南北朝时,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唐代皇帝大多信佛,以香供佛带来对大量香料的需求。
富贵的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这个时期,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走向普通百姓,不仅佛家、道家、儒家用香,香也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明代,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成为时尚。这一时期,线香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如书中所记:使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还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线香的文字记录。
清代,“行香”已经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香案已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清末,随着国势衰退,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焚燃香料并感受其气味进而感悟人生的这门高雅活动,终于在清王朝的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连治病用的香方,也大量丢失。今天,除了烧香礼佛、佩带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间而得以沿存外,传统香学、文人雅士们仪规严格的品香仪式、治病方式渐已遗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为何物,更不用说什么以香道来修身养性和治病了。
有哪些让人感到意气风发少年轻狂的诗词推荐?
谢邀!
推荐以下二十首诗词,望君采纳。1、《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少年行二首·其二》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3、《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4、《题三十小象》 悔余生
须知少时凌云志,
曾许人间第一流。
哪晓岁月蹉跎过,
依然名利两无收。
5、《南园十三首· 其五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6、《思帝乡·春日游》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7、《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
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
8、《行路难·其一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长相思 》 陆游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10、《饮中八仙歌 》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留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1、《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2、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这是一句残句,是白居易新科进士后在慈恩寺题写的一句诗,全篇就这有这一句,意思是在所有中进士的十七人中自己是最年轻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得意之情。)
13、齐卅诗词 《鹊桥仙·岳云》
湛湛长空,乱云飞度,吹尽繁红无数。正当年,紫金空铸,万里黄沙无觅处。
沉江望极,狂涛乍起,惊飞一滩鸥鹭。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1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5、《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16、《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17、《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18、《少年行四首·其二》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19、《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20、《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有没有哪些比较江湖的简短句子?
导读:你读过最具有江湖意境的诗句是什么?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轲《易水歌》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人人都耳熟能详,荆轲是一个很悲壮的英雄,他虽然刺秦失败了,但人们还是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一向被人们视为侠士的代表,陶渊明就曾做《咏荆轲》对他进行高度的赞美。此诗作于易水饯别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其诗透露的悲壮之气直冲霄汉。荆轲难道不知道强秦的可怕吗?但为了燕太子的知遇之恩,他愿意豁出去自己的性命,"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在易水之边慨然咏出此诗,就算一去不复返也在所不惜。"君子死知己"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高境界的江湖精神吗?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赞此诗:"《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2.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小在青城山学道,又很早就外出游历,并且"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的李白可能是中国最具有江湖精神的诗人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会写诗、会喝酒、会玩剑、四处游走济贫、广交天下之友、睥睨权贵,这难道不是一位最标准的大侠吗?因此李白诗歌中有着很浓厚的"江湖之味"。此诗的豪迈之气更是冲破云霄。思想跌宕起伏,有烦闷有愁苦,但也有"酣高楼"的豪兴和"揽明月"的壮举,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最后又有"散发弄扁舟"的淡然。读罢此诗,仿佛都能看见一个经历人生起起伏伏的大侠,跟朋友豪气对饮,一吐心中的不快,但又抒发了光明的理想,最后决定退隐江湖,只留给众人沧海一声笑。此诗该配一壶好酒,边饮边吟。
3.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若论江湖豪情则能少了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祖师,苏轼词中的豪迈之气自然少不了,但实际上比起"豪迈",更能代表他风格是"旷达"一词,既旷且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等等精神,这不正是一位功成名就却又历经黑暗看透世事但仍保持俊杰不迁的独立人格的大侠吗?此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在开怀痛饮之后,面对浩瀚的江海,一吐心中的块垒。政治的失意并没有让他从此一蹶不振,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旷达不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二句是他竭力摆脱社会的污浊,渴望得到精神的自由的产物,完全展示了他飘逸如仙的气质。他仿佛一个武功已达满级的大侠,看不惯如泥泞一般的社会,归隐于江畔,即将羽化而登仙。
4.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坚定的抗战派,陆游一生都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他身上有一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英雄之气。此词作于陆游晚年归隐山阴农村之后,此时诗人已经年近七十,但一颗爱国的心仍不泯灭。词人在这里回忆了自己当年的峥嵘岁月,和今昔的惨淡境况进行了对比,悲凉之气呼之欲出,一个两鬓已苍的迟暮英雄一下立体了起来,他在痛苦中呻吟,在报国无门的悲愤中流泪。江湖中有功成名就的大英雄,自然也有不得志的迟暮英雄,形形色色才是江湖。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
让我来回答读过的最具江湖意境的师句,我觉得真的很多,如以下两句:
纵马大漠孤烟,对饮长河落日。
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
又比如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总共五十回,回回开篇语,都可称为最具江湖意镜的诗句。如以下几句:
云点旌旗秋出塞,风传鼓角夜临关。
千里帆樯来城外,九霄风雨过城头。
身做红云长傍日,心随碧草又迎风。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梁羽生先生在他的小说《侠骨丹心》的开篇借用的龚定盒已未杂诗中的几句,现分享给大家。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您瞧,一开始就把江湖上的恩仇点个透澈,风险写个明白:江湖侠骨恐无多。
想写的很多,还是就到这里,就这些吧……
3、
1.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2.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3.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
4.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浮百年内,且须酣暢万古情。(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六》)
8.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韩愈《调张籍》)
/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说李白的江湖,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这一首《侠客行》了。
李白从小学道,史书说他好剑术,喜任侠。这也贯穿了他的一生,后来还加上了行走江湖必不可少的酒。江湖侠客爱酒,李白也爱酒,李白的诗更少不了酒,余光中先生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李白真说得上是诗人中最有江湖气的一位了,你看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喝酒习武、游走天下、广交朋友,李白恰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会写诗,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浓厚的江湖味道。
他有豪迈、有得意、有苦闷、有忧愁,他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但是他又和普通人不一样,人生的一切,他都可以融入诗中,豪气冲天。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唐有李白,宋有苏轼,李白叫诗仙,苏轼叫坡仙。
但苏轼的江湖和李白不一样,李白是潇洒率性,豪气干云,苏轼是豁达乐观,洒脱出世。一个侠客行走江湖,如果执念太重,不免心有羁绊,不得开心,苏轼就不一样了,他能贯通儒释道,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以,当他面临人生最大的挫折时,才能驾起一叶扁舟,飘然而去,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江湖人有一个特点,都不怕死。是嘛,在刀口上过日子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当荆轲要为太子丹去刺杀秦王嬴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侠客,视死如归。于沂易水饯别,高渐离弹琴、荆轲唱歌,留下了这两句让人热血澎湃的诗歌。
江湖人还有一个特点,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太子丹于荆轲有知遇之恩,所以荆轲愿意为他去赴汤蹈火,豁出性命在所不惜。
秋风萧瑟、易水寒冷,侠客荆轲这一去,不论成败,都回不来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后人才会把荆轲视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侠客,不以成败论英雄。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
江湖,不只是大人的江湖。
你看,咸阳喝着新丰美酒的游侠,还是少年人居多。这美酒啊,是侠客的标配,而敢不敢举杯豪饮,则是鉴定一个人是否英雄的标准,王维笔下的少年侠客,就是一群举杯豪饮的英雄,李白也写《少年行》,他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可见,少年意气,要用美酒来激发,不只是独酌,他们纵情欢饮,用最美的酒,敬心中的江湖,毫不吝啬。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侠客,不只能有酒,有武艺,还要有为国为民的精神。
当戊戌变法失败,有人逃了,是为将来东山再起保存实力,也有人留下来了,他们要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人开辟一条革新之路,谭嗣同就是留下来的一员,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是怎样一番豪言壮语,又是怎样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架在脖子上的屠刀,为了救国,他在临死前,留下了这首诗,以死明志。
汪精卫也有过这样的热血,他也曾为了国家,不顾性命,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是少年意气,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汪精卫最终堕落成了自己最讨厌那一类人。
谭嗣同,永远激励着我。
5、
《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一篇类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荆轲刺秦”大多数人耳熟能详。
我读过的最有江湖意境的诗句,当属东晋陶渊明据此所写的诗歌《咏荆轲》,全诗如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每读此诗,都让我充满慷慨悲歌之感。何以钟情此诗至此,源于荆轲其人其事,司马迁《史记》中的精彩文字,陶渊明慷慨激昂的诗歌。而且我深深以为,陶渊明版的诗歌《咏荆轲》,就是缩写版的“荆轲列传”,二者相映成辉,引人入胜。
灵遁者国学智慧整理提供。
与普同音的字有哪些?
普的同音字有朴,浦,谱
朴
详细释义
朴
〈名〉
姓(明代有朴素)
另见pō;pò;pǔ
朴
〈名〉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树木的皮,木皮。如:厚朴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实在这个词语的意思?
实在 [shí zài]诚实;不弄虚作假
近义词
其实
[ qí shí ]
基本解释
(副)表示下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这种水果不好看,~很好吃。
详细解释
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 于谨 军至, 元帝 乃令 大封 充使请和, 大圜 副焉,其实质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牠缘着 长妈妈 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