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服装特点,大连特色有哪些
日系服装特点,大连特色有哪些?
大连特色太多了,精简的说一下:
曾经半殖民地的历史遗留下了大批的日本风格建筑,俄罗斯建筑,以及西方建筑。典型代表如,中山广场周边建筑,东关街老居民区,俄罗斯风情街,旅顺日俄建议,旅顺太阳沟建筑。
大连海边城市围绕海洋有很多特色,大连的贝雕水平享誉国内外历史悠久。大连造船厂改造了第一首航母,制造了第一首国产航母。
大连海产:大连海参成为地标产品,品质与其它产区不同,还有夏邑贝,白蚬子,海蛎子,鲍鱼,黄蚬子,渤海湾带鱼,海带,对虾等特产。
大连特别的美食:海麻线包子,海菜包子,海木耳汤,腌制虾爬子,拌嘎巴虾,虾酱,蟹酱,铁板鱿鱼,炸蛎蝗,海凉粉(海菜原料),焖子。
大连服装:大连有众多的服装厂,举办多届服装节,知名品牌大杨服装。
大连足球:大连万达足球连续54厂不败,大连实德足球延续辉煌多年,当年半个国家队来自我大连。
大连的广场,亚洲最大广场星海广场,大连广场多,命名也愿意这么做,海军广场,学苑广场,港湾广场。
大连大学多:大连理工,工业大学,外国语,海事大学,辽师,大连大学,舰艇学院,医科大学,工人大学,民族学院,东软学院,鲁美大连,大连艺术学院。
大连旅游:老虎滩,圣亚,发现王国,棒槌岛,旅顺太阳沟,关向应纪念馆,薰衣草庄园,安波温泉,李官温泉,旅顺军港,星海广场。
大连道路:没有自行车道路,不提倡自行车,不允许倡使用摩托车,也是因为坡路多。
日本刀的优点和缺点?
优缺点是。缺点是刀都是由氧化锆烧结而成,由其产品原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硬度是9,但比较脆。韧度低不能砍硬物,高处摔落易崩口、缺角或断裂,所以陶瓷刀不能砍、砸、撬、剔等。
优点是非常注重细节,在它的刀背、刀尖、刀头都进行过精心的打磨和倒圆处理,能有效地避免使用中伤手的现象。
有哪些好看的日系潮牌值得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玩潮”后,一股“日潮“的清流在亚洲地区可算是一个启蒙师。严谨的工艺制作,风格显著的设计,受到很多潮迷的追捧。但是,每个品牌在联名或者有同原素的情况下都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风格。
眼花缭乱的日系潮牌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入手呢?
Bape日本原宿的龙头品牌Bape全名是"A Bathing Ape in Lukewarm Water”,意思是安逸生活的猿人,由毕业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设计师Nigo在1993年11月创立,“安逸猿”的LOGO由中村晋一郎设计。
早期时候Bape进入大众视线时候都是带着安逸猿的标志,无论是联名还是非联名的产品无一不是抢购对象。但在后期之后大多也只是安逸猿结合卡通,迷彩等等元素,没有再多的设计,有些人调侃说只是在售卖logo而已~
但无可厚非的是,作为一代潮牌它为我们开辟了一道新道路。
mastermind JAPAN
当在1997年,当本间正章离开了YOHJI YAMAMOTO后,就成立有限公司“mastermind JAPAN CO. Ltd. ”,并创立品牌mastermind JAPAN。mastermind翻译为策划者,JAPAN则为日本,名字翻译起来是日本策划者,这个牌子代表了暗黑的日本潮流势力。
mastermind JAPAN爱好时的朋友都知道,一直被称为日系骷髅王,风格一贯低调,黑白两色是其产品的主轴,其品牌概念就是以质取胜,坚持理念成熟的设计与剪裁,运用最顶级的面料,如T-shirt的用料叫做sea Island cotton,来自印度棉中的极品,就连许多奢侈品牌子都用得少之又少。
可惜的是本间先生选择在品牌15周年结业,2013年的春夏季度是mastermind JAPAN的最后一季。本间更是给这个final collection的季度主题命名为”DREAMING”。
COMME DES GARÇONS提起日本的服装设计师,“另类设计师”川久保玲那就一定不能错过了。1942年出生于东京的川久保玲,天秤座,毕业于庆应大学艺术系,1973年成立自己的品牌 “COMME des 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个男孩”。后来直接把名字改成了”川久保玲“。
其中众所周知的“play”系列,由波兰设计师帕高尔斯基设计,这个系列一上市,就在潮流界引起极大骚动。仅是一颗红心,就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时尚博主钟小姐一向高街风格,也抵挡不住潮牌的魅力~
EVISUEVISU 于1991年在日本大阪创立,名字的灵感来自日本神话中的海神EBISU惠比寿。
EVISU牛仔裤背后口袋的海鸥图案是极致的工艺和对细节着迷的象征。每一个海鸥图案均由人工手绘、印制或缝绣而成,就像书法艺术,也替一次牛仔裤艺术创作划上完美句号。
很多款式的EⅥSU带有福神的图案,笑脸等表情,因此这个牌子又被称为日本福神。
NeighborhoodNeighborhood起源于92年,原名为Neighborhood NYC (NEW YORK CITY),简称NBHD, 原本在SOHO区的UNION里贩售。由于其当时的设计师是美国人的关系,所以初始的设计的风格在比较偏向于军事化的图案并兼备简约的涂鸦。
它的品牌理念,是要精心处理每件产品的生产细节,这一点亦已成为其"坚持最佳质量"的品牌宗旨。Neighborhood在潮流界备受认同,拥护者众,受许多世界级的名设计师的喜爱。
VISVIMVisVim是日本街头潮流文化的著名品牌,也可以说是日系雅痞的代表。2000年成立的VisVim,得到“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等潮流人士的倾心,从而迅速崛起。它的玩花样也很多,同时还用功能材料配合简约设计。
虽然很多人认为visvim的走红和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的亲身力荐有关,但visvim在做工上的精益求精还是有目共睹的,从用料到缝合,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材料选择,都是力求追求完美。潮流的东西,虽然有很大的fad的成分,但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的真工实料是肯定不行的。
WTAPSWTAPS总设计师西山彻于1974年出生,与“Neighborhood”设计师泷泽伸介非常友好,大家都钟爱军人装束和军事用品,不过他为人低调,极少在镜头前露出真面目。
相比前几个的发展史,WTAPS算是比较年轻的品牌,也是人气日益火爆的日系品牌之一,其军事与简约风格逐渐受到潮人喜爱,片属于工装风系列。
对比纯正的工装风,WTAPS从工艺、剪裁、走线配色等方面,加入有时尚元素,单品上往往有个小红标,精致又骚气,深受很多潮人偏爱。
玩潮的宝宝们手机里怎么少了这些装备呢,小编顺便给你们淘了一些壁纸喔~ 喜欢就拿去啦~
韩系车差在哪里?
中国汽车市场非常奇怪,干趴下了PSA(标志、雪铁龙),百年汽车品牌菲亚特也被挤出中国汽车市场,美系车福特的销量也是世风日下,难以自救,曾经火爆一时的韩系车,其销量也逐渐凉凉。中国车主对于日系车和德系车,可以说是相当友好,这两大车系在中国屡创佳绩,大众在2020年销量又突破了300万,本田、丰田、日产在中国销量纷纷破百万,是不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同为世界名车,为何德系车和日系车表现这么优秀?本文以韩系车为重点,以日系车和德系车为依托,讲解韩系车为何在中国销量偏差?
韩系车特征解析其实,就韩系车车型的特征来看,它一点儿都不差,韩系车性价比超高,外观年轻时尚,这两点,乃是中国车主最为关注的亮点,而韩系车在合资车当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除了车型性价比和外观之外,车主们最为关心的就是韩系车的质量,其中耐久性及稳定性乃是必须要考量的两个点,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修车而额外花钱,谁也不想三天两头的往修车店或4S店跑,而韩系车,一直以耐久性优秀,质量稳定等著称,像韩系车伊兰特和索纳塔,在汽车圈的名声早就已经传开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车主对韩系车抱怨最多的是什么?韩系车车辆偏轻,韩系车碰撞性较差,韩系车给车主的安全感不强。现在的普通车主真的好专业,车辆驾驶感偏轻,车辆驾驶安全感差都能够试出来。其实,这些特征有些虚无缥缈,不可否认,韩系车的这些特征是真实的,但如果你是一个韩系车车主,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观点,毕竟大家开车基本都是开一辆车,而车辆的驾驶感只有与其他车辆比较之后才能体会到。
韩系车具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潜质,但是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汽车销售成绩并不理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韩系车销量赶不上德系车和美系车?豪华车型,对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好感度非常重要无论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就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它们都是档次稍微高一点儿的汽车品牌,而韩系车的汽车品牌则显得有点儿Low,这符合大多数车主的想法。
像德系车,有BBA为依托,即便是普通的大众品牌,依然有辉昂、辉腾等一众豪车为基地,只要大众车标下有字母,所有路过车主必然要让道,因为碰了赔不起。对于日系车,丰田汽车品牌覆盖面超级广,除了雷克萨斯高端品牌以外,还有丰田霸道、陆巡等一众世界知名品牌汽车;对于本田车辆,它有讴歌等高端品牌车型为信仰,并且本田车主的忠实度很高,很少有车主说自己本田车型的不是;日产,则显得有些平庸,但也有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为庇佑。
无论是丰田、日产、本田,还是大众,都有豪华品牌为依托,即便是消费者想要贬低他们,也是不可以的,这就是以豪华品牌车型为基因,架构起的品牌形象。而韩系车则有捷恩斯系列车型,但很少有车主知晓这个品牌,毕竟韩系车的捷恩斯只是停留在美国。
韩系车,车型单一,而德系车和日系车,车型丰富韩国作为一个小国,虽然汽车工业发达,但车型太单一,韩国本土仅存在一个“现代集团”,现代汽车在韩国绝对是扛把子,但是放到世界上竞争,有些“孤掌难鸣”。而日系车和德系车,则是多点开花,多个品牌相互交织,在国内形成竞争之势,在国外依旧可以相互帮衬。
像日系车有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斯巴鲁等一众明星品牌车辆,而德系车则有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等车型,虽然这些车企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但足以让德系车和日系车的品牌更加强大。
韩系车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太迟很多车主不知道大众在中国为什么这么畅销,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直接引起民怨,但大众还是那个大众,这与大众在中国留下的品牌基因息息相关。大众从20世纪80年代就入驻中国,大众汽车的品牌形象早就深入人心,而日系车,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入驻中国,加上日本工业基础雄厚,大家对日系车的好感度更强。
韩系车入驻中国的时间太短,应该是2002年成立北京现代,在2004年才开始生产车辆对外销售,韩系车在中国的发展仅仅16年左右。韩国作为一小国,并没有明显特殊的优势,也让中国车主相信,韩国生产不出好的产品。
韩系车之所以销量不好,网上黑粉也有很大一部分关系,毕竟大家买车,还是很看重网上车友的评价的,甚至有传言,韩系车赶不上国产车,这谁能受得了?就韩系车的整体品质来说,买车家用还是非常适合的,如果感兴趣,欢迎关注“汽车概况”!
日本北海道到底有多大?
正如我国的台湾省和台湾岛是两个相关而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样:北海道和北海道岛同样是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北海道是日本的一个行政区划,而北海道岛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岛屿,事实上北海道的管辖区域包含北海道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北海道主岛的北海道岛是日本仅次于本州岛的第二大岛,面积83453.57平方公里,约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22%。同时北海道岛也是世界面积第21大岛屿,略小于8.4万平方公里的爱尔兰岛。这么说也许缺乏直观的感受,那么就用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作为参照对象:台湾岛的面积约为3.58万平方公里,而算上台湾岛附属岛屿在内的整个台湾省的总面积约为36192.815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北海道岛的面积相当于台湾岛的2.33倍左右,相当于整个台湾省的2.3倍左右。这一面积同样也大于我国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市的8.24万平方公里。当然正如一开始所说的:北海道并不等于北海道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将本国领土划分为多级行政区:我国的一级行政区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其之下再设立市、区、县等二级行政区;作为联邦制国家的美国的一级行政区则是州;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和43个县。北海道正是这47个都道府县中唯一的道,也是日本最北部的一级行政区。除北海道岛这个主岛之外北海道辖区内还有利尻岛、礼文岛、天卖岛、烧尻岛、奥尻岛等附属小岛。北海道在地理位置上大致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其北同俄罗斯库页岛(又称萨哈林岛)相望、南抵太平洋、东濒鄂霍茨克海、西临日本海。北海道在行政区划上被划分为道北地方、道南地方、道东地方、道央地方四大地区,下辖64郡、35市、129町、15村。至于北海道的总面积有多大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这一争议正来自于日俄之间的岛屿争端问题。
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国家日本的民族成分是比较单一的,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日本的主体民族是占其总人口98%以上的和族,除此之外在北海道地区生活着大约2万多阿伊努族——他们的外貌与大和族人截然不同:眉突出,发稠密,眼圆而深陷,睫毛长而分歧,鼻垂直,脸和全身多毛,明显具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实际上这些阿伊努人才是日本列岛最早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东南亚迁居到日本,最鼎盛时期这个民族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各地以及周边的库页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以及中国东北、俄国远东等地。然而他们就像美洲印第安人面对白人移民一样被后来迁入日本群岛的和族逐渐排挤。作为今天日本主体民族的和族起源于本州岛的关西地区,相比之下东日本地区在历史上是比较落后、开发较晚的。公元7世纪日本大和朝廷所统治的区域大约只相当于今天日本列岛一半的面积,今天本州岛东北部的岩手、福岛、宫城、青森、山形、秋田等县以及北海道都不在日本大和朝廷的版图之内。从公元7世纪开始大和朝廷对位于今天本州岛东北部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发起了持续不断的征服活动:公元658年4月阿倍比罗夫将军率舰船一百八十余艘向今天的秋田、能代一带进攻,后又推进到渡岛附近(北海道东南段)。次年3月阿倍比罗夫进攻桧山,占领大片土地,同时设立地方政府、建立军事基地,以备阿伊努人的反击。这场战争使大和朝廷一度将版图扩张到北海道,阿伊努人的生存空间被大和族大量侵占挤压,逐渐由遍布日本各地转变成一个少数民族。此后生活在本州岛的阿伊努人被和族完全同化而不复存在,但在北海道阿伊努人仍居于主导地位,尽管这时日本大和朝廷也一度入侵过北海道南部,却始终未能在当地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公元789年阿伊努人中诞生了一位反抗和族入侵的英雄人物阿弖流为:他曾设计将大和朝廷的军队引至巢伏村并借助己方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大败朝廷的军队。巢伏之战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战术在日本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这并未打消大和朝廷对阿伊努人土地的征服欲望——公元802年阿弖流为在与大和军队周旋战斗十余年后终于战败被俘并于当年8月13日被处决,此后不断有和族移民从本州岛迁入北海道并和当地的阿伊努人不断爆发冲突:1457年双方爆发了坷相曼夷之战,1669年爆发了相库相郢之战,1789年爆发了库那西利·美那西之战。还处于原始渔猎文明阶段的阿伊努人自然不是组织严密的和族的对手,因此他们的土地不断遭到和族的蚕食。到1593年在历经持续数百年的征服活动后阿伊努族聚居的北海道岛被丰臣秀吉宣布正式吞并,同年丰臣秀吉派遣大将松前庆广以北海道岛为基地出征库页岛南端。日本方面在出征库页岛的同时也将扩张的触角伸到了邻近的千岛群岛。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1644年在松前藩的提议下日本方面绘制了《正保御国绘图》,在这张地图中首次把北海道、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等原本由当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划入日本版图。然而直到此时日本人对北海道的控制还并不严密,甚至对北海道的地理状况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当时和族仍主要聚居在北海道南部地区,至于广大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仍是阿伊努人活跃的地区。由于和族称阿伊努人为虾夷人,因此阿伊努人聚居的北海道地区在当时被称为虾夷地。占据了虾夷地的日本开始向周边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乃至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明清易代之际,这使日本得以利用这一地区的权力真空进行渗透扩张。然而争端日本人向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等北方岛屿扩张之时俄国人也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然而却不远万里跋涉占据了西伯利亚。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1697年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已推进到堪察加半岛,随后开始致力于寻找与日本通商的航线。1711年8月俄国人第一次从勘察加半岛南下,开启了对千岛群岛的殖民活动,到1767年俄国人已经控制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大部分千岛群岛。此后俄罗斯渔船比起以前更加频繁地去千岛群岛,不久后俄国人就成功迫使岛上居民加入了俄罗斯国籍。然而这一时期日本也在向千岛群岛扩张,双方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801年日本德川幕府开始派军队驱逐千岛群岛上的俄罗斯人。日本人最远到达了位于千岛群岛中部的得抚岛并在得抚岛上树立了“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石碑。
1806年10月10日沙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亚庭湾袭击了日本松前藩主设在岛上的税务所,随即宣布库页岛为俄国所有。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迅速做出回应:在此之前日本方面对北海道和库页岛南端的实际管辖是由松前藩进行的,袭击事件后德川幕府将松前藩对北海道和库页岛的管辖权收归幕府直辖,同时命令仙台、会津两藩派兵戍守两岛。1814年日本政府从南库页岛撤兵,与此同时德川幕府不再对库页岛进行直辖管理,松前藩重新成为代表日本对库页岛进行管理的主体,但北海道作为幕府直辖地区的地位则并未改变。1868年4月德川幕府的统治被推翻,时任幕府海军奉行的榎本武扬决绝向明治新政府投降,于是带领八艘军舰北上虾夷函馆。在这里效忠于德川幕府的这支部队宣布成立虾夷共和国并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向英、法等国发出照会,同年12月28日经士官级以上干部投票选出榎本为虾夷共和国总裁(总统)。明治政府随即出兵镇压,最终虾夷共和国在坚持一百二十五天后被明治政府的陆军参谋黑田清隆攻陷。就在消灭虾夷共和国的1869年明治政府设置了北海道开拓使这一职务,北海道由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代,同年探险家松浦武四郎建议给此地取名“北加伊道”,后改为北海道,从此“北海道”取代了“虾夷地”成为这一地区的正式名称。在1869年至1936年大约有300万日本和族居民移居北海道,如今北海道的总人口已增加到570万左右,而这其中阿伊努人只有大约2万人,至此阿伊努人即使在北海道也成为了一个少数民族。1899年3月2日颁布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强迫阿伊努人学习日语、采用日本名字、停止宗教习俗。1904年4月九名北海道阿伊努人抵达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当时此地正在举办如今世博会的前身万国博览会,不过他们可不是作为游客来观展的,而是和其他两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被殖民者视为低劣民族的原住民一起作为展品供人参观的。直到二战后这种对阿伊努人的制度性歧视才被取消,此后日本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保护当地阿伊努人的措施,不过这时阿依努文明已濒临灭绝状态。
明治政府在开拓北海道的同时也重新打起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主意:1875年5月7日明治政府与沙俄签订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把千岛群岛北部给予日本以换取日本在库页岛的主权;日本则宣布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此后库页岛完全被沙俄所统治,成为了沙俄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作为交换日本则获得了包括如今双方争议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和色丹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日俄战争后日本乘战胜之机又侵吞了库页岛南半部,此后包括双方争议岛屿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以及邻近的库页岛南部就成为了日本领土,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了讨论战后格局的雅尔塔会议,会后三国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中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就是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整个千岛群岛(包含如今双方争议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和色丹岛在内)必须划归苏联。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次日零时10分苏联百万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守东北之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随后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出兵占领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8月18日2时35分苏联红军的岸炮开始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红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4时30分苏联红军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清晨苏联红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到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苏联红军以反坦克枪、冲锋枪、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本军队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本军队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到傍晚20时苏联红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19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为岛上日军得知,他们随即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苏联红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好在日军接到投降的命令后已没多少斗志。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夺取占守岛后苏军随即向南进攻,此后的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至1945年8月31日22时,苏联红军结束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同时开始进驻南千岛。1945年8月28日凌晨苏联红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几乎全军覆灭——伤亡1018人,被俘数万人,北方四岛日军全部缴械投降,苏联随即派兵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
根据二战后期美、中、苏、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达成的《开罗宣言》、《德黑兰宣言》、《雅尔塔协定》、《波兹坦公告》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日本领土被限定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主岛,至于其他岛屿的归属问题则由盟国方面加以认定。其中《雅尔塔协定》明确规定: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而从沙俄夺取的库页岛极其附近岛屿须归还苏联。北方四岛的特殊性在于:这里并不是日本通过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所夺取的领土,事实上早在1855年日俄双方第一次缔结边境条约时这里就被明确划归日本,但在地理位置上的确靠近库页岛和北千岛群岛。由于日本天皇已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所以当苏联红军在3天后发起千岛群岛战役时日军其实已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抵抗,于是苏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全部拿下,造成了既成事实。本来按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在战后日本应当像德国一样由盟国分区占领,然而美国凭借自己在战后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单独占领了日本,同时在东欧、朝鲜半岛等地协调了与苏联的关系,于是苏联默认了美国占领日本的既成事实,在占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后不再向日本本土进军,此后日本就处于美国的单独占领之下。1951年9月8日美国在中、苏等国缺席的情况下召集48个战胜国与日本达成《旧金山和约》。根据《旧金山和约》第二章关于日本领土的规定:日本放弃对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所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这其中包括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然而该条文中并没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苏联及此后的俄罗斯联邦历代政府都认为: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属于千岛群岛向南的自然延伸,因此包括在《雅尔塔协定》中约定划归苏联的千岛群岛之中。日本方面则认为1855年日俄建交以来俄罗斯从来就没有对北方四岛进行声索过主权,在1875年5月7日两国就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化界问题达成之前《桦太千岛交换条约》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就已属于日本,并非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所取得的领土,因此其主权应当属于日本。况且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最终完全占领北方四岛是在1945年8月28日,这时日本已然投降,因此日本方面视苏联红军的行为是单方面侵略的行为。
日本为强调自己对四岛的主权而创造出了“北方四岛”这一词汇,事实上在1945年之前日本是没有“北方四岛”这个地理称呼的,在此之前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一直被视为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创造这一词汇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与千岛群岛中的其他岛屿加以区分。从地理结构上看: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属于千岛群岛向南的自然延伸,因此俄罗斯方面称其为南千岛群岛,而日本方面在1945年之前也从未使用过“北方四岛”这一称谓而是将其视为千岛群岛的一部分。二战后的日本为强调自己对四岛的主权而将其作为北海道岛的附属岛屿。根据目前日本官方公布的包含日俄争议四岛在内的北海道总面积88555.33平方公里,这其中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的面积约为5038.3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