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切磋琢磨的短语结构类型
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切磋琢磨的短语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或称之为联合短语。
切磋琢磨,是玉工治理玉石的四道工序即动作行为,是动词,彼此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属于并列短语。
这种并列短语的各个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在逻辑上处于同等的地位。例如
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这是中医用来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这四项都是平等的地位,这样并列式成语还有一很多,比如,
酸甜苦辣,春夏秋冬,笔墨纸砚,男女老少,妖魔鬼怪,悲欢离合,古今中外,琴棋书画,兄弟姊妹,妻儿子女,……
解释给小青年听?
现代社会,中国的高血圧、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各类癌症病和各类骨科病呈高发态势,基本上确诊后治疗方法少,治疗费用较高,效果令人不满意,这些病统称之为已病。用中医方法也有类似问题。但聪明的古代中医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得病时一般都已属壮年时期,如果青年甚至更早的少年时期即注意预防,让人身心健康,形与神俱,经脉畅通,志闲少欲,心安不俱,形劳不倦,气以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心朴。故能度百岁而不衰。所以已病之前的二十或三十年就开始预防以上常见病,让常见病不发生或大幅推迟发生在国人身上,这就是治未病。其治未病的方案主要还是知道、行道,证道。这是结合现代国情来通俗地解释已病和治未病的概念和作用。
什么是认识偏差?
刚开始了解心理学的朋友,都会遇到感觉、知觉这几个概念。
感觉好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这些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学上一般还有肤觉(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触压觉、温度觉、内部感觉(平衡感、内脏感如饥渴饱胀恶心)等。普通心理学教材上可以详细查到。
可以说,人无时不刻不在获得大量的感觉信息,望闻问切。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经过迅速的整合加工,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比如物体认识,红、圆、甜、脆等,大脑接收这些信息在通过经验记忆判断出苹果。在感知觉活动中人的内部信息加工机制不断复杂,有注意、记忆、思维等等。
我们尝试把这种信息的接收处理形成判断的过程理解为认知,那么认知偏差就是信息处理得出的结论和事实不相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接收的信息不全面(盲人摸象)、可供对照的经验不全(以偏概全)等等,也有一些常见的错觉,就是我们的心理加工过程造成的,所谓眼见不一定为实;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庖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比如,
下图的横线是平行的
下图的红色竖线是等长的。
下图的黑色圆大小是一样的。
认知过程偏差现象很普遍,除了上面这种简单心理过程,还有复杂信息处理,比如说“所信者听也,而听尤不可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涉及面就更广呢。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可以帮我们理解思维推理不同、得出结论不同。一个小孩坚持物体近处热远处凉,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小孩坚持物体近处看着大,远处看着小,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你看,好像都说的有理,到底谁更接近事实呢?这就需要更多信息和复杂的认知过程来接近真想呢。
文房四宝到望闻问切什么意思?
这说的是不同行业的人的喜好和技能。
古代读书人读书写字需要必备工具用品有4个,那就是笔(指毛笔)、墨(相当于我们今天用的笔油)、纸张、砚台(用来磨墨用的),四者缺一不可,所以被称为文房四宝。
古代情趣高雅的人喜欢一些体现追求雅趣的技能,那就是琴(弹琴)、棋(下棋)、书(书法)、画(绘画),所以叫“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至于“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看病的基本功,望:就是观察病人的脸色精神等状况;闻:就是听,听病人说话的气力腑脏内的声音;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情症状;切,就是替病人把脉。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什么?
号脉分寸、关、尺三部,分为浮、沉、玄、数等脉象,左右手又对应不同的脏腑。其原理应该是传导理论,体内脏腑的功能强弱通过气脉传导到手腕部位。古人更牛,尤其是皇室和大户人家的妃子和女眷是不能让太医和大夫摸手的,所以医生就采用悬线诊脉,那水平简直高到不可思议。
所以号脉是挺神奇的,也是中华传统医学几千年的总结,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这种高超的诊断技术。
中医综合诊断方法为望、闻、问、切,诊脉只是诊断技术之一。
所以中国传统医学是非常伟大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中医医生经验不足,导致社会上对中医不认同或不够认同。
要为号脉诊断技术强烈点赞👍。 黄昌友泼彩山水(国家一级美术师)供欣赏,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