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窦太后,汉武大帝窦太后第几集死的

2023-04-02 00:55:04 117阅读

汉朝窦太后,汉武大帝窦太后第几集死的?

窦太后去世在《汉武大帝》第30集,剧情概要是:

张骞等进入匈奴境内。 伊稚斜与中行说讨论汉朝,派人俘获张骞。 匈奴王让张骞去节墨面,张骞不屈。 伊稚斜审讯张骞,予以扣押。 刘彻朝议讨论是否与匈奴继续坚持和亲。 王太后提出派太皇太后侍女倩儿出嫁伊稚斜。 田?`与刘陵议论太皇太后身后之事。 程不识向刘彻报告太皇太后病危。 刘彻召集大臣安排太皇太后的后事。 刘彻与窦婴单独谈话。卫青突然来报,太皇太后已清醒,召见刘彻。 太皇太后向刘彻交代遗嘱,提醒他今后要提防王太后和田蚡,并告知刘彻,杀死栗妃和刘荣的原凶就是他的母亲王志,刘彻感到震惊。太皇太后最后嘱咐说:“大汉的江山托付给你,你不要让他改了姓!”

汉朝窦太后,汉武大帝窦太后第几集死的

薄姬和刘恒如何逃过吕后魔爪?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一下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吕后对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们大开杀戒的问题。提问者言及薄姬和刘恒如何逃过吕后的魔爪?似乎吕后就是一个食人恶魔,非要将汉高祖的儿子斩尽杀绝才肯罢休!可实际上呢?汉高祖八个儿子,只有两个死于吕后之手……

赵隐王刘如意

汉高祖八个儿子中,只有这两位赵王死于吕后之手。赵隐王刘如意就不去多说了,他是汉高祖所有庶出的儿子之中唯一与吕后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发生过正面利益冲突的!当年的易储风波,汉高祖差点儿就废掉了吕后的儿子刘盈而改立这位刘如意为储。在汉惠帝即位、吕后权倾天下之后,自然不会有刘如意母子什么好果子吃,刘如意被吕后毒死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什么了奇怪的。

赵幽王刘友

赵幽王刘友是怎么死的呢?被吕后幽禁之后活活给饿死的!吕后跟刘友有多大仇怨,非要饿死他?说到底,刘友是自己找死,与人无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根本不安分。不管是停留在口头、还是已经付诸行动了,谋反之心刘友肯定是有的!可刘友或许忘了,他的王后是吕家的人,结局可想而知。这位吕姓赵王后直接把刘友企图谋反之事捅到了吕后那里,刘友随即被逮捕、幽禁,后来被吕后活活饿死在幽禁之地。无论是已经有谋反行为或者企图谋反,刘友的行为已然威胁到了吕后及其子汉惠帝的地位。更何况,历朝历代谋反罪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而且定案只看动机、不需要有确实行为!所以说,刘友纯属是自己作死。至于被饿死,或许有人认为是吕后残忍,可本人却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为了给刘友留一个全尸,已经算是“阿弥陀佛”之举了,饿死总比挨一刀或者吊死要死得体面一些吧?

赵恭王刘恢

很多人把赵恭王刘恢的死也算到了吕后头上,其实吕后有些冤了。不可否认,刘恢是因为自己的吕姓王后毒死了爱妾,伤心过度、殉情自尽的。可吕后手再长,恐怕也伸不到人家两口子床头去吧?很显然,刘恢的死虽然与吕家人有关,却不是吕后所为。吕后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燕灵王刘建

从这个谥号也能看得出,汉高祖的这个儿子恐怕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因为“无公害”,吕后也确实没拿这个最小的庶子当道菜!史籍记载,刘建是正常死亡,与吕后无关。但是史籍也记载了另外一件事,刘建去世后,吕后为了将燕国除名,命人杀掉了刘建唯一的儿子。可见,吕后与刘建的关系似乎也并不是太和谐,但吕后没有杀刘建却是事实。

淮南厉王刘长

汉高祖这个儿子的死和吕后就更加没有任何关系了,他是被四哥汉文帝刘恒给“逼”死的!彼时吕后已经作古,显然不可能从棺材里爬出来杀人。顺带说一句,因为生母早亡,刘长实际上是吕后一手带大的。换言之,吕后不仅是刘长的嫡母,还是养母!丈夫跟别的女人生的儿子,吕后却当亲儿子一样将他养大了,仅此一点足以说明吕后不是冷血之人。说白了,她杀的都是威胁到自己的权势和儿子汉惠帝地位的人。

齐悼惠王刘肥

说起对汉惠帝的威胁,汉高祖所谓儿子之中,恐怕没有谁比齐悼惠王刘肥的威胁更大了!作为庶长子,只要搞掉汉高祖唯一的嫡子汉惠帝,他就是理所当然的皇位合法继承人。加之刘肥坐拥齐地七十三城,是刘姓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位,吕后自然对他非常忌惮。因为在一次家宴中有意或无意地坐在了汉惠帝的上首,刘肥彻底激发了吕后的杀心!吕后连毒酒都已经准备好了,最终因为担心误伤自己的亲儿子汉惠帝,这才作罢。

事后,刘肥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为了自保,刘肥玩出了一招“自断臂膀”、主动交出了一个郡!当然,名义上是送给自己妹妹鲁元公主的。一个郡可不是一个县,那可是好多个县。后来文景武削藩,无非也是找些借口削去诸侯王一个郡或者几个县,这样的“自残”足以让吕后放心了。但是,刘肥还觉得不够,又耍出了一招“人至贱则无敌”——认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妹妹鲁元公主做“妈”,尊鲁元公主为齐太后!刘肥缺乏母爱吗?显然不是,他其实就是在自污、自毁名节,以此向吕后表白自己没有野心。连亲妹妹都能认做“妈”的人,等于是名声尽毁、民心尽丧,他举起反旗还会有人响应吗?在刘肥失去了威胁之后,吕后同样没有对他下手,刘肥最后安安稳稳、寿终正寝。

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的亲生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吕后还是一位妈!更何况,汉惠帝的皇位是吕后掌权的唯一“法理依据”,如果汉惠帝被吕后杀了,她也就从皇太后成了弑君的“乱臣贼子”!所以,无论于私还是于公,吕后都不可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手!那么,就只剩汉文帝刘恒了,吕后为什么会放过他呢?

最不受父亲待见的儿子

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侧室,在汉高祖灭魏王豹之后,薄姬被罚没宫中为奴。或许是见薄姬有几分姿色,向来好色的汉高祖不久便将薄姬收为了侧室。可不知道是因为女人太多还是工作太忙,汉高祖后来居然把薄姬给忘了!过了很久之后,汉高祖在和其他女人滚床单时无意中听她们提起了薄姬,这才想起了自己还有这么一号小妾。随即汉高祖便去跟薄姬滚了一把床单,神奇的是,正好撞上了排卵期,薄姬居然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恒。

很多书上说汉高祖在滚了一次床单后再也没碰过薄姬,个人认为或许有些夸张了,但薄姬不得宠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因为不得宠,自然不会像戚夫人那样威胁到吕后的地位。因为不得宠,薄姬的儿子也被汉高祖封在了苦寒的四战之地——代国,就是当年他二大爷代顷王刘喜被匈奴人吓得逃回家的那个代国!地处边陲、经济落后的代国几乎是所谓刘姓诸侯国中最弱的一个,代王刘恒自然威胁不到汉惠帝的地位和吕后的权势。这一切反倒是让吕后对薄姬产生了怜悯之心,在汉高祖去世之后,吕后索性将薄姬封为了代太后,送到代国去跟着儿子生活。平心而论,吕后对薄姬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或许是出于同样不得宠、同病相怜吧……

老实本分、坦然接受吕后监视

如果说这样就让吕后完全放心了,那您就大错特错了。为了让吕后放心,时为代王的刘恒坦然地接受了吕后的监视,一直老实本分。后来的“女强人”窦太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怎么到汉文帝身边的?就是吕后赏给代王刘恒的宫女。吕后赏这些宫女干什么?作为诸侯王,难道身边会缺女人吗?很显然,她们就是吕后的眼线!刘恒不但照单全收、接受监视,而且把监视者发展成了自己的女人,反过来在吕后那里为自己说好话!这就不得不说刘恒这个人的情商相当之高了。

再就是著名的“代王后”问题了,作为汉文帝的原配正室,这位“代王后”居然在史籍中被抹了个近乎一干二净,连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都神秘地消失了,史籍只记载“病亡”。同时期内,四个同胞兄弟一同“病亡”而且在史籍中连名字都没留下,显然太不正常了!连汉文帝庶出的儿子史籍都有详细记载,为何独独“忽视”了“代王后”和她所生的四个嫡子?再结合赵幽王刘友、赵恭王刘恢的王后都出自吕家,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位“代王后”很可能也是吕家人!“代王后”是吕家人,一切疑团也就都能说得通了。既然“剿灭诸吕”合法,那汉文帝娶了吕家人算合法还是非法呢?只能让一切与吕相关的人和东西消失,这样汉文帝的皇位才真正“合法”!为了皇位,也只能牺牲已故的原配和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了……

综上所述,汉文帝和他的生母薄姬之所以能够见容于吕后,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薄姬不得宠,顺带着连薄姬所生的儿子也不受汉高祖待见。既然不受待见,自然威胁不到吕后与汉惠帝的地位。再就是汉文帝的智慧了,明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倒不如坦然接受,吕后送来的“代王后”他接受了、送来的宫女窦氏他也接受了,把自己的一切都晒在了阳光下,吕后什么都看得见也就不再猜忌了。

与此同时,汉文帝的情商也是独步天下的,面对着吕后用来监视自己的“代王后”和窦氏他并没有像防贼一样防范。话说回来,防了也白搭,防不胜防!汉文帝根本不设防,索性将窦氏变成了自己的女人,宫女成了诸侯王的侧室,她还会卖了自己的丈夫吗?那她就只能回去继续当宫女了,甚至连宫女都没得当!对于“代王后”,接连生下四个儿子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汉文帝与这位“代王后”的关系想必也是非常“恩爱”的。经过这么一出,吕后派来监视汉文帝的人都成了汉文帝的“自己人”,反过来帮着汉文帝在吕后那里说好话,吕后又岂会加害汉文帝呢?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什么样的结局?

西汉孝文窦皇后,名不详,直到唐朝有书云其名为漪房。

窦皇后幼时年少艰苦,后半生荣华富贵,母仪天下。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时期的皇太后,汉武帝时期的太皇太后,一生历经三朝,地位尊崇,自是结局圆满,死后与汉景帝合葬在霸陵。

身处汉宫,后赐给代王刘恒,开始了开挂一般的后半生。

窦氏少时贫苦,清河郡观津县人,在其父亡故后,与兄弟离散,因缘际会进入汉宫伺候吕后,后来,吕后遣散一部分宫人将她们赏赐给诸侯国,窦氏被送给代王刘恒。

窦氏本来想借此回到故乡赵国,不想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她非凡的一生。窦氏到了代国后深得代王宠爱,为代王生下一女二子,即后来的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诸吕被灭,大臣们拥立刘恒回汉宫继位。同年,大臣们纷纷请立太子,刘恒原王后本有四子,却不想全都早逝。太子之位便落到了窦氏长子刘启的身上,刘启被立为太子后不久,窦氏被立为皇后,刘嫖被封为长公主,文帝二年,次子被封为代王。

窦皇后深得汉文帝宠爱,恩泽母族,一门封侯,后来窦皇后双目失明,便渐渐失去汉文帝的宠爱,但是皇后之位依然稳如泰山。

晋级皇太后,太皇太后,权倾朝野。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逝,汉景帝刘启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只有一女二子,除了当了帝王的刘启,窦氏尤其宠爱次子刘武,甚至几次向汉景帝表现希望梁王刘武以后可以继承帝位,汉景帝敬重窦太后,甚至很认真思考这建议的可行性,由于被臣子窦婴和袁盎先后阻拦劝谏便打消念头,窦太后和梁王因此记恨上二人,窦婴辞官,袁盎丧命。

窦太后更以一己喜恶要求朝野上下,窦太后因为喜欢黄老之学,便要求景帝和窦氏族人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的书,并要尊奉其中的道理,窦太后不喜儒学,更不喜儒生,汉景帝在位期间,所有儒家博士全都不得重用。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汉武帝刘彻即位,尊窦氏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和父辈的政治主张不同,汉朝奉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后国力逐渐强盛,汉武帝准备要大展拳脚,实行新政,但是新政与黄老之学理念不同,阻扰汉武帝的新政,罢免多位大臣,新政无疾而终。

汉武帝六年,窦太后崩,与汉文帝合葬霸陵,至此,汉武帝才集权于一身。

窦太后活多少岁?

窦氏,谥号为惠 ,浑源龙山人,在浑源是名门大户。生于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逝于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享年63岁。她性格恬静,朴素寡欢,稳重老练人缘极好,一生好扬人之长,善避人之短。北魏太武帝养母。公元424年被尊为保太后。她言传身教、精心培育了太武帝,使太武帝成为北魏历史上政绩最显赫的皇帝。

窦氏出生于浑源名门大户,年青时命运不济,她的家族犯下了大罪。其犯事丈夫和家中男丁尽诛,她自己和两个女儿幸免于难,被掳入皇宫成了宫婢做奴隶。

窦氏是罪人家属,即使在宫婢中也是地位极低的。而卑贱的处境却没有磨灭她的高贵和自尊,见过她的人都对她啧啧称赞。她性格恬静,朴素寡欢,稳重老练人缘极好,一生好扬人之长,善避人之短。她以自己的聪明贤惠善于理治内外,很快,窦氏就在北魏宫廷中赢得了从上至下众口一词的好评,在皇宫中赢得美誉。

有怎样的悲剧人生?

从汉景帝时期开始,中央朝廷和地方诸侯的矛盾已经极为突出,淮南王刘安早在“七国之乱”时便已经有心发动叛乱,而汉武帝继位之初因触怒窦太后,窦太后曾意图废除其皇位,改立淮南王刘安为帝。故而,淮南王刘安叛逆之心早起,于是便派其颇有“口辩”之才的女儿到长安充当卧底、结交权贵,意图谋取大事,结果刘安最终事发身亡,其女刘陵也以悲剧结尾。

△刘陵

刘安早有谋逆之心,派女儿充当卧底

淮南王刘安乃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到了汉景帝时期,地方诸侯势力渐大,再加上血缘关系的疏远,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的矛盾开始逐渐突出。

△汉景帝和晁错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随着汉景帝任用晁错推行削藩政策,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起兵之后,不仅与匈奴、东越、闽越等贵族勾结,更是积极与其他诸侯王联系,意图推翻汉景帝统治。当时,吴国的使者也拜访了刘安,刘安也的确有所动摇,但却被其相国所阻。后来,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被周亚夫仅用时三月便平定,因没有发动叛乱,刘安的淮南国得以保存。

△七国之乱示意图

汉武帝继位之后,虽然对刘安这位父辈诸侯颇为尊敬,但一件事的发生却再度挑起了刘安的叛逆之心。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因长期战乱的影响,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因而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法,此后历代国君均沿用此法,使得汉朝国力得以持续恢复。

汉武帝继位之初,因见“无为之治”已经不适用于国力恢复的汉朝,反而使得朝廷暮气沉沉,于是便提拔赵绾、王臧等人准备推行改革,却因此而触怒了保守派的窦太后,最终导致赵绾、王臧自杀,而汉武帝的皇位也差点不保。

△汉武帝

建元二年(前139年),刘安入京朝见汉武帝,时任太尉的田蚡因与刘安有旧交,便亲自到霸上迎接,还对刘安说道“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意思是如今汉武帝无子,一旦皇位不保,那么您必定将会继承大位。

△淮南王刘安

闻听此言的刘安野心再起,开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而为了掌握朝中风向,为将来谋取大事做准备,刘安便将自己颇有“口辩”之才的女儿派到了长安充当卧底。

刘安事败身亡,刘陵以悲剧结尾

《史记》中关于刘陵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只是穿插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和《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等史料当中。关于刘陵,《史记》称其“慧,有口辩”,可见其应该是一位极为聪明,且口才极好的女子,可惜生在了心怀异心的淮南王家中,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尾。

△刘陵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有载“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可见刘陵当时的确奉父亲刘安之命,用钱财来结交朝中大臣和汉武帝身边的亲近之人,一方面用于刺探朝中风向,另一方面也是在积聚力量,为将来的谋反之事做准备。

为了准备谋反,刘安曾召集了大量有为之士,其中以雷被、苏飞、李尚、左吴、田由、伍被、毛被、晋昌最为出名,被称为“淮南八公”。元朔五年(前124年),刘安之子刘迁学习剑术,便想与游侠出身的雷被较量一番,结果反被雷被误伤,雷被因此而被刘迁忌恨。后来,在刘迁的逼迫之下,雷被最终被罢官并逃离了淮南国,到长安之后,向汉武帝告发刘安。汉武帝命人调查,由于当时主要涉及的是雷被免官一事,刘安仅被削夺二县。

元朔六年(前123年),刘安庶孙刘建与嫡子刘迁发生矛盾,派人向汉武帝上书,告发刘安、刘迁意图谋反,而审食其之孙审卿也因刘安之父刘长曾杀了自己祖父审食其,便向其好友丞相公孙弘同样告发了淮南王刘安,更有淮南国相伍被亲自告发。

结果,还未等刘安发兵,淮南王刘安、其子刘迁、王后和宾客等参与谋反之人全部被抓,经过审理,牵连出与刘安一同谋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此事最终以刘安自刎身亡,除雷被之外,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尽而告终。

至于刘陵,史料并没有明确交代,因谋反被杀的人之中,也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因此有可能暂时逃过了一劫。不过,在《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当中,有“元狩元年,次公坐与淮南王女奸,及受财物罪,国除”的记载,由于史料并未记载刘安有其他女儿,故而一般认为这里的“淮南王女”应该就是刘陵。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