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看春秋,夜读春秋的典故含义

2023-02-14 02:50:03 103阅读

关羽看春秋,夜读春秋的典故含义?

夜读《春秋》彰显了关羽的忠义形象,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和操划清界限。

夜读春秋原因: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一举告捷,并将关羽和二位皇嫂俘获。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以“三约”回应“三便”,降汉不降曹,曹操一概应允,关羽方降。

关羽看春秋,夜读春秋的典故含义

在路上馆驿安歇时,曹操想让关羽乱君臣之礼,安排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一个房间,但关羽让两位皇嫂在里屋安歇,自己在门外点起蜡烛,展开随身携带的孔子所著《春秋》认真阅读起来,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为什么春秋战国没有三国出名?

还是罗贯中的功劳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在民间流传较广。

书中的故事普通老百姓也是耳熟能详,再加上后代的不断修正和注释,说书人的传播,关二爷崇拜等等元素。比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广就不奇怪了。

不过提问者的问题提的很和我的胃口,我认为三国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比较特殊的两个时期。乱世出英雄,这两个时期都出现过大量的人才和英雄,人才辈出。年轻的时候看三国,故事特别精彩,战火硝烟,很是能唤起年少时的英雄梦!

年长了这年月,现在对春秋战国更感兴趣,并且个人感觉春秋战国时期算是中国第一次的思想复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百家齐鸣,涌现出大量的思想家、军事家。而各家学说更是影响深渊,影响至今。现在更是现代中国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老子、孔子的思想遍布全球!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内涵!更加精彩!

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到什么?

刘备在徐州因为军事上的原因而兵败,战败后的刘备逃奔袁绍营中。关羽因为要照顾二位嫂子和曹操土山约三事一、我与刘备桃园结义盟誓成为生死兄弟,并且共同时辅佐汉室朝廷,今天投降的是汉朝并不是你曹操。二、两位嫂子进到曹营后要用皇叔的礼仪和待遇,曹营的下人都不许进门打扰。三、要是有一天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不管有多远都要去寻找。

关羽告诉两位嫂子曹操同意自己所提三事,争得二位夫人同意方才投降曹操。这里说明了关羽的信

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且送他金锒美女,关羽因为曹操对他的厚恩所以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随后辞别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保护着两位嫂嫂和张飞在古城相遇。这里说明了关羽的忠

曹操因为欣赏关羽的人品对他加以厚待,但曹操发现关羽并没有被他的待遇所打动。还是无意久在曹营,便让张辽前去试探。关羽告诉张辽他明白曹操的心,也感恩他的诚意。但他和皇叔有结义之盟生死誓言。不得不去寻找,但这事的前提是必须要报答过曹操以后。曹操听完张辽的回报对关羽的人品更加佩服。公元219年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擒获,孙权因敬佩关羽想收降他,所以也是对他以礼相待,关羽不从誓死效忠汉室天下。后被孙权杀害。这里说明了关羽为了汉室江山那种杀身成仁的决心。这里说的是关羽的仁

赤壁之战刘备联合江东孙吴火烧曹营,曹操大败。因有追兵苍黄中逃至华容道,当时诸葛亮派关羽守护华容道,意在诛杀曹操。关羽临行时已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必杀曹操。可面对曹操的苦苦相求,关羽想起曹操曾厚待于他。冒着回营被杀的压力放走曹操。这里说明了关羽义 三足鼎力后关羽坐镇荆州,因攻打樊城时被曹仁毒箭所伤所以请来了神医华佗。华佗让他把手臂捆绑起来然后用刀进行刮骨治疗。因为这种痛苦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但关羽拒绝了华佗的做法,一边喝酒一边和马良下棋,并无有半点疼痛之色。这里说明了关羽的勇。

东吴鱼肃为了讨回荆州设计请关羽过江,当时关羽知道孙权没安好心必定有加害他的想法。还是只身前往江东。吃完饭以后以过人的胆实和智慧控制鱼肃,并且顺利返回荆州。单刀赴会说明了关羽的智慧。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

墨门寻史,于墨处,无声息,千寻百转,方得始终。

文王兴周,武王伐纣,得800年周朝天下。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周王朝制定的五等爵位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共71国,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

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期“三家分晋”,迎来战国时期,经过一番角逐,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国家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七雄”。

那么“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的哪里呢?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在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后,一直积极向东扩张,于前677年定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秦国在此经营长达250年。

经考古发现,雍城位于今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原上,城垣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方向北偏西15度。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总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

秦雍城遗址

公元前419年,秦灵公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至秦献公,他立志收复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于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秦国强大起来,决意东出函谷,与群雄逐鹿天下,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陕西咸阳

以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为中心,发掘面积15168平方米,现存面积20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孝公年间。据考古发掘发现,渭北部分秦咸阳城遗址西起长陵车站附近,东至柏家嘴村,北至成国渠故道,南到西安市草滩农场附近(即秦代渭河北岸,汉长安城遗址北约3275米附近),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

秦咸阳宫遗址

阿房宫位于渭水之南的秦上林苑中,遗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5千米,横宽3千米,遗址面积约15平方千米。阿房宫遗址内仍保留地面的夯土台基还有二十余处,包括阿房宫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磁石门、好汉庙等建筑基址。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春秋战国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由于历史原因,楚国的都城几经迁徒,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诸侯国难以比拟的。

丹阳是楚国的第一个都城,熊绎始居在这,目前多认为在今丹江口水库,汉丹流域一带,仍存争议。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到郢都(今湖北省荆州江陵),至顷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楚国在此建都400余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

丹江口水库

楚皇城遗址

安徽寿县古城墙

受战事影响,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这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燕国(青铜器铭文作匽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至此燕国没有再迁过都城,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燕国都城遗址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国都城遗址示意图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燕国最牛,燕国的上都城如今依旧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禹州瓦店遗址

郑韩故城遗址

黄帝故里--新郑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

晋阳古城遗址

中牟东古城遗址

邯郸古城遗址公园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魏都安邑古城遗址

魏都大梁城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而在战国末期的数次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故城博物馆

齐国都城临淄复原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后招至五国伐齐,国势大减。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尾声--战国七雄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快来看一看七雄古都有没有你的家乡吧。

《战国七雄》

风卷狂沙 兵临城下

气贯长虹 金戈铁马

韶华易逝 落尽多少残花

且问苍生 谁能一统天下

血染万里黄沙 今朝谁家天下

醉看几度落霞 泪洒谁家铠甲

王于兴师 厉兵秣马

与子偕行 修我兵甲

啊~ 与子同仇

啊~ 且为谁家

。。。。。。

醉看几度落霞 泪洒谁家铠甲

弑君谋国 图雄争霸

万姓流离 望断天涯

啊~ 兆黎皆苦

啊~ 何处为家

。。。。。。

关公勒马看春秋的意思?

意思是关公骑在马上读《春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