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和县令的区别,丞若尉致的意思
县丞和县令的区别,丞若尉致的意思?
本题回答:县丞或县尉送去。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五》
原文节选: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史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译文:文帝下诏赈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还下令:“年龄八十以上的人,每月赐给米、肉、酒若干;九十以上的人,再加赐帛和絮。凡是应该赐给米的,各县县令要亲自查验,由县丞或县尉送去;赐给不满九十岁老人的东西,由啬夫、令史送去;郡国享受二千石俸禄的长官要派出负责监察的都吏,循环监察所属各县,发现不按照诏书办理者给以责罚督促。”
象棋业余级别?
记分与级别
草民=0
县丞=50
县令=150
都尉=350
校尉=750
常侍=1550
中郎将=3150
太守=6350
刺史=12750
将军=20000
太尉=30000
大将军=40000
王=50000
计分方法:
赢方得1分,输方得-1分。
10步内结束,赢方不得分。
斗地主头衔排名顺序?
包身工,短工,长工,中农,富农,掌柜,商人,小财主,大财主,县尉,县丞,县令,通判,主事,知府,员外郎,郎中,侍郎,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太保,太傅,太师,三等伯,二等伯,一等伯,三等候,二等候,一等候,辅国公,镇国公,郡王,亲王,至尊。
明朝的小吏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官吏:官和吏是两码事。“官”是通过国家科举选拔后由吏部任命的官员称为官,“吏”是官员自己招募的基层办事人员,职务就是帮官员跑腿办事儿。明朝官员的编制是很少的,地方官只到县一级,设有县令一人、县丞一人、县尉一人、学正一人,一个县里吃皇粮的官只有这四人,其它的都是吏。
“官”的俸禄是朝廷下发的,“吏”的俸禄是县令自己支付,一部分“吏”由县令自己招募任命,但是县衙六房管事这种小吏,要求文化至少是秀才,还要报朝廷吏部批准。
古代县衙里的县尉和县都头谁的职位高?
县尉是文官。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在各个朝代负责的事务不同,官职品级也不同,一般在县令之下。秦汉时期主要负责治安,唐时负责执行行政、司法、财政等职权。
县都头是武官。都头其实是军职名,唐朝中后期设立,“都”是一个军事单位,最高长官称之为都头,所以通常情况下,都头是军事长官而非行政官职。在县衙中,负责羁押抓捕罪犯的一般称为衙役、捕快,但到了宋朝州县的捕快头目,应该是出于对衙役的尊重或重视,也称为都头。最有名的应该是武都头武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