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形成原因,但为什么有人觉得不能说台风是一股冷空气

2023-03-28 14:49:04 108阅读

台风形成原因,但为什么有人觉得不能说台风是一股冷空气?

台风也可以带来降温,但为什么有人觉得不能说台风是一股冷空气?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因为下雪是是空气中的水汽是直接从气态凝华变成固态,是一个放热过程,而化雪的时候则是由固态融化或升华成为水或水蒸气,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就有了这一说法。

台风形成原因,但为什么有人觉得不能说台风是一股冷空气

现在又到了酷热难耐的季节,毕竟入伏了嘛(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伏”),直接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了。难怪今天在一个大群里看到“没有台风和暴雨的夏季是最要命的”这样一句话,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虽然这么热的天台风可以带来丝丝凉意,但台风确实不能称之为冷空气,这主要是与台风是怎样生成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台风是副热带洋面生成的一种低压气旋天气系统,它的形成是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局部海域水温升高,使得水分蒸发较大,海面空气升温密度减小而上升,形成了低压区域,当中间空气受热上升后,四周的空气向中间补充,在地转偏向力等力的作用下形成巨大的旋涡,并且在自身内里和外力作用下不断移动。

而台风之所以能够带来降温但缺不属于冷空气,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台风是低气压气旋系统,中心附近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并与灰尘等凝结核一起成为水滴降落,这与赤道附近的对流雨有些类似,但与冷空气无关;

其二、前面讲到了既然存在热空气上升,自然就存在冷空气下沉来补充,在热力循环作用下近地面相对变得比较凉爽,而且台风风力较大,在风力作用下蒸发和吸热也会加大,也会感觉凉爽;

其三、台风过境一般天空都有厚厚的云层,例如去年登陆的强台风“飞燕”、“山竹”等都曾有覆盖面积很广的云层,这些云层能够有效阻挡和吸收太阳辐射,避免了近地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而不断升温,因此近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经过几国或几千上万公里来中国登陆后消失在中国呢?

从来没有从南半球到北半球的台风,反得也没有,至于为什么,题主去学习下初中知识,有个知识点叫地转偏向力,因此在南北纬5度之间不会有台风生成,更不可能跨越赤道。

我国东部是太平洋,台风顶多经过菲律宾,或者琉球群岛,不存在经过几个国家,建议学习地理知识。

生成台风需要有广袤的海洋,温暖的海水,强有力的水汽输送,从上到下优越的大气环流。温暖的洋面上空,空气受热上升,高空温度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继续加热空气,继续上升,不断循环,这样在地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周边空气流入,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一个逆时针涡旋,如果卷入的是湿润的空气,则不断循环加热上升,水汽凝结,放出热量的循环,在高空形成一个高压区,空气流向四周,也有一小部分在中心下沉,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越转越强,最终发展出强盛的台风。

这个发展过程还需要垂直方向上的优越条件,如果有强的风切,就会导致水汽无法上升,循环过程无法继续下去,导致高层和底层中心分离。地面卷入干空气也是一样,没有了水汽释放热量,循环过程也就减弱了。

宽阔的洋面可使风不受地面摩擦减速,所以在低纬度热带洋面,很容易发展出台风,在盛夏及初秋,高纬度海面也支持台风的活动,所以台风一般在盛夏和秋季比较多,深秋近海海温很低,而且有东北季风南下,不适合台风靠近或者登陆,如靠近,则迅速消散,如目前的台风尼格。

陆地为什么会减弱消散,上面所说的条件,到陆地上基本上是全部不满足了,下垫面是陆地,尤其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遍地,台风上岸后,风力会迅速的减弱,因此风的破坏主要在于沿海城市。主要防的是暴雨,这个不是本文重点,不展开讲解。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人们从大量台风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台风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大家公认的四点是:

(1)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台风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

(2)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散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台风。

今年第5号6号台风几乎同时生成?

根据我国气象台发布的蓝色预警,今年的5号台风“蔷薇”在8月9日凌晨3点左右在巴士海峡以东获得命名,随后向偏北移动,对韩国、日本等地区带来降雨,之后强度逐渐降低,到11日05时左右就会降低至温带气旋,该台风也随之而消失。

而在昨天上午,今年的6号台风“米克拉”也形成了,该名字是泰国提供,寓意是雷天使。米拉克或将在我国福建一带登陆,登陆之后强度将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虽然我们知道台风每年夏季都会造访,但很少有人会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

台风的形成,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有足够的水汽,而海洋上水汽较多,所以台风是在海洋中形成的。还有一个是主要足够的热量,温度要在26℃以上,所以台风经常发生在夏季。

台风和气旋一样,本质是中心区域是低气压,而气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有关,该定律说: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内的空气中分子的数量相同。由于该定理中有四个“相同”,所以也被称之为四同定律。

当某个地方上空温度升高时,会导致空气中的分子数下降,形成低气压。反之温度较低的地方,空气中的分子数将会增多,形成高气压。

在夏季,如果太阳照射足够强烈的话(一般是温度达到26℃以上),部分地方的海面温度会上升地比较快,此时就可能在这里形成低气压,而周围高气压的空气会补足到低气压区,此时会形成风。

从理论上看,风向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

但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会发生一些偏差,其中在北半球会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附近没有偏转,所以赤道附近没有台风。风向强度较弱时,一般被称为气旋或者扰动。

(北半球)

台风是气旋的一种,但它属于非常特别的一种。台风和气旋相比,台风多了一个台风眼。台风中心区域盛行的是上升气流,而且台风中心不会降雨,而是无风无雨的晴朗天气。

但是台风眼以外的地方,由于空气中有足够多的水汽,而水汽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以至于水汽会在高空液化,落入地面,形成降雨。所以台风过境时,会有大风大雨天气。

台风的等级

根据台风周围风力最大等级,人们划定了不同的等级标准,其中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10.8m/s-17m/s属于热带低压;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17.2m/s-24.4m/s属于热带风暴;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24.5m/s-32.6m/s属于强热带风暴;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32.7m/s-41.4m/s属于台风;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41.5m/s-50.9m/s属于强台风;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51m/s以上属于超强台风。

而5号台风蔷薇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在18m/s,按照标准属于热带风暴级别,之后会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而6号台风米克拉目前属于强热带风暴级别,但登陆之后等级会减弱,并且将在12日上午5点左右风速下降到15m/s,之后消失。

台风的强弱,和它们形成的位置有关。如果它们形成的位置远离海洋,那么它们在海洋上就会吸收更多的水汽,形成更强的台风,曾经危害我国的超强台风“利奇马”形成的位置距离大陆稍远。

而5号台风“蔷薇”和6号台风“米克拉”形成时距离陆地较近,还没有积蓄大量水汽就已经登陆,再加上陆地上水汽较少,无法为台风提供水汽,所以台风等级会逐渐降低,直到消失。

总结

科学家们曾经总结过台风的形成条件:首先温度必须要高,海洋表面温度高于26℃才有可能会形成台风。

低压或者低压扰动至少要远离赤道几个维度,这是因为赤道附近没有地转偏向力,无法形成台风;高底层环境气流的切边较小多等。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一定保证一定会形成台风,目前关于台风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科学家们的探索。

为什么在陆地下的雨不是咸的呢?

太阳的照射,使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海水大量蒸发,同时加热洋面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周围密度较大地冷空气就流过来填补,受热后又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又流过来填补,并且,在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填补的过程中,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相对地球发生偏离,从南到北与从北到南方向的气流偏转方向正好相反,结果整体上形成水平方向的转动,所以,热气流一边旋转一边上升,达到一定强度就称台风,并且气流上升过程中裹挟着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随着台风移动,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降雨。可见,台风带来的降雨,源头来自台风在海洋上形成时裹挟的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而海洋中的盐分则被留了下来,所以,下的雨不会是咸的。

大家应该听说过蒸馏法淡化海水,就是加热海水使水汽化再冷却使水蒸气液化,就得到淡水。用海水晒盐,将海水引进盐场,通过太阳暴晒,使水分蒸发,剩下的就是粗盐。死海就是由于水分蒸发,剩下盐分才使海水密度越来越大,以致人可以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还有现在内地许多地方建有海洋世界,为了保证海洋生物的生存,据说有的就是将海水晒干,收集剩下的成分,然后再按照海水的比例加上淡水,就成为供海洋生物使用的海水,比直接运送海水简单的多,也节省很多费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