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鞭炮怎么画,是违反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一种么
一串鞭炮怎么画,是违反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一种么?
不算违法,放礼炮与烟花爆竹不画等号。
元日古诗的朗读节奏怎样划?
《元日》 王安石这首诗的停顿划分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红红火火的好词句?
答:红红火火的好词句如下:
社火传情,红红火火舞龙劲;春山寄意,水水山山追梦圆
红红火火,红对联红映庭院;热热闹闹,热心肠热暖城乡
打糍粑,本本原原温旧岁;贴对联,红红火火树新风
填仓日的习俗是什么?
说说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填仓日”的事儿吧。在农村,那可是个很盛大的日子呢,一大早就听见鞭炮噼噼啪啪响,跟二月二一样隆重。
1、打囤——填仓日的活动填仓填仓,从字面上看,是要把农民的粮仓填满。代表农民朴实的心愿。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这一日一大早,就听见鞭炮响,那就是村里人打完囤庆祝的声音。
打囤,其实就是用草木灰,撒成一个圈,代表粮仓,最中间用放上粮食(玉米、小麦、谷子等),一个囤放一样粮食。院子里、堂屋客厅里,大门口,都是大大小小的囤。更有心的人,在囤的中间用砖头压上钱,期望这一年日子过得好,能挣大钱。
在农村,家家户户烧柴火,草木灰易得。不过这些囤,一般不过晌午就打扫干净了。在我老家,二月二也打囤,和填仓日一样,都很隆重。
2、填仓日的吃食:过年的丸子、馒头在我的老家,年前腊月底,一般是要炸些丸子啊、藕盒啊、面鱼啊等,放着过年招待客人用。小时候的农村,这些油炸的面食就是奢侈饭了。
过年的这些炸货,一般都会留几个,留到正月二十五,填仓日这一天吃。据说吃了过年的的炸货,这一年都不会吃到苍蝇。
小时候的农村,没有冰箱,苍蝇蚊子的,也的确不少,有苍蝇落在饭汤里也不是新鲜事儿。所以大人都会让孩子在这一日吃上那个过年的丸子,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呵护吧。
3、填仓日的由来小时候,一直把填仓日跟二月二弄不清,毕竟两天都要打灰囤,都要放鞭炮。一大早噼里啪啦的,搞不懂为啥要做两次。母亲一再说正月二十五是填仓日。
那时候不懂,后来才了解到。填仓日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个管粮库的粮官,据说那一年受灾,很多人没有粮食吃,粮官看了不忍心,就私自开仓放粮,救了很多人。可是他自己未经皇帝允许就这样做也是犯了大罪,于是把仓库点燃,自己也一起化为灰烬。
这一日恰好是正月二十五,于是填仓日的传统就延续起来。
现如今,父母在农村老家,还延续这样的传统,只是年轻人,记得这一日的,越发少了。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