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需要散热器吗,笔记本电脑散热不好
笔记本需要散热器吗,笔记本电脑散热不好?
我认为夏天空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善一下笔记本散热,但是不能治本,如果笔记本热量不能有效散出来,还是白搭。可以换好的导热硅脂,如信越或者利民。然后把笔记本散热模组拆下来,表面喷一层石墨烯,加强主动散热能力。再不行,再加个抽风机。
笔记本要不要贴外壳膜?
1、可贴,可不贴,要看使用者的个人喜好了。但,建议最好不贴。笔记本产品会发热,人们也较关注这个问题。
2、贴膜者,是想保护本本外壳不被划伤,键盘位置不会因意外进水,实为一种爱惜本本行为,无可非议。但对本本工作产生的热量,除通过排风口散发,还要通过外壳传导方式散发,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贴膜者使用中,很快就发现本本有些发烧了,也跟着心疼上火了。
3、原因为产品设计热耗散时,是把外壳热传导效率,也包括在内计算的。贴上的这层有一定厚度的膜,增加了热阻,破坏了原设计的散热条件。
4、不贴膜者,不是不心疼本本,多为已知晓上面道理。懒者,不讲究者也是有的。
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因其出色的读写速度,小巧的外形和逐渐下降的价格,深得用户的喜爱。无论是新装机还是升级旧电脑,固态硬盘已经成了首选配件。
回到问题上,从固态硬盘用在笔记本和有石墨烯散热这两个条件可以判断,这是两款不同规格的M.2固态硬盘,一款有缓存但无散热片,另一块正好相反。
先给出我的答案:选择有缓存的那一款!
从使用角度考虑,固态硬盘无论是削减缓存还是散热不良,都非常影响硬盘的使用效果,这二者最好兼备。从现实角度出发,受限于预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做出妥协,那么如何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缓存的作用缓存是一种DRAM颗粒,它与电脑中的内存颗粒相似,读写速度非常快,作用在数据和闪存颗粒之间为缓冲。不过其在掉电时无法保存数据,比较注重数据安全性的硬盘会在硬盘上设置缺电保护电路,能够为缓存提供短时间的电力供应,使其有时间将数据写入到闪存里。
通常情况下,固态硬盘由主控、PCB、缓存和闪存组成,但并非缺一不可,许多低端的固态硬盘为了节省成本,会将缓存取消,并不影响硬盘的使用。
但是能取消并不代表缓存不重要,相反它直接影响着硬盘的读写速度,没有缓存的硬盘性能通常比较低。
这要从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说起,当数据需要写入硬盘内部时,首先会写入缓存中,由于它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效率很高,特别是写入数据小于缓存容量时,基本上硬盘就是以缓存的性能来写入(不过受限于接口的速度)。数据写入缓存后,在由主控分配,写入每个闪存的指定区域,这段时间用户察觉不到。当写入数据大于缓存容量,多出来的一部分才是以正常闪存的写入速度进行工作,所以当我们在复制大文件时,能看到前期速度快,然后突然速度掉下来。
当数据需要读取时,由于数据是分别存在每一个闪存颗粒中,硬盘主控会先建立一个FTL表以追踪所有数据的位置。缓存速度更快,于是将FTL存在其中能显著提高读取能力。没有缓存的话就只能存在闪存中,速度相比之下会慢一些。
这里还要强调另一个概念,就是固态硬盘的SLC缓存,这是一种用其它颗粒模拟SLC颗粒的工作模式,并非真正的物理缓存。
目前大多数固态硬盘采用的闪存颗粒是TLC,档次高用的是MLC闪存,低端的有用QLC闪存,但是从速度和耐用性上来说还是SLC最好,不过成本最高。以常见的额TLC颗粒为例,一个TLC单元能够写入8个数据,而SLC单元只能写入两个数据,所以速度比较快,但是容量低。硬盘厂商会把一部分TLC颗粒仅写入两个数据,当做SLC来用,等待硬盘空闲时,再将数据逐渐导入其它TLC颗粒里面。
SLC缓存并非固定某一区域,根据各个主控的算法策略,可能采用不同的TLC区域作为SLC缓存,已达到平衡磨损的效果。
综合来看,无论固态硬盘是写入还是读取数据,缓存都能达到加速的目的,并且配合主控能够更好的平衡数据写入位置,使得固态硬盘的寿命延长。
固态硬盘的温度影响电子产品都会发热,不过相比来说固态硬盘的比较特殊,它根据硬盘不同性能、不同使用状态等有不同的发热量。M.2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比普通的SATA固态硬盘要快得多,普通的机械硬盘更加难以望其项背,不过超快的速度下隐藏着发热量比较大的弊端。
根据长期的测试证明,50摄氏度到55摄氏度是固态硬盘的最佳工作温度,太高和太低都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样是固态硬盘,为何M.2硬盘的发热这么高?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
性能强
固态硬盘存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闪存颗粒内部施加不同电压,以改变内部状态的过程。M.2速度快,代表着电压的更改频繁,闪存颗粒的发热随之增大。
除了闪存外,主控也是比较大的发热区域。主控总体来说就像一个小型的电脑,内部集成了ARM架构微型的CP,由它运算所有的命令。好的主控处理能力强,功耗和发热也比较大一些。
体积小
M.2硬盘的按尺寸来分有三个规格,2280、2242、2230,前面的22代表宽度22毫米,后面的80、42和30代表三种不同的长度。
从规格上说,即使最大的也就80x22mm,相比2.5寸SATA固态硬盘的100x69.9mm,它的面积非常小,而且厚度也不如SATA过她一片。面积小,那么所有的电子元件会很集中,热量聚积不易散发。
没有辅助散热的固态硬盘,在读写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达到上百摄氏度!这时候硬盘的速写速度会严重下降,并且影响到内部元件的寿命!为防止此现象发生,厂商会为固态硬盘表面设计安装散热片,帮助硬盘散热。
综合判断,选择有缓存那一款更为妥当从以上关于缓存和温度的分析来看,这两样都能影响硬盘的工作表现,但是综合以下几点原因来看,缓存显得更加重要。
紧迫性和即时性
上文中说道缓存的作用,从总可以看出如果固态硬盘缺失缓存,那么它的速度会降低,而且是即时降低,不会有缓冲的过程。我们为笔记本升级固态硬盘,看中的就是它的速度,所以要尽量选择有缓存的版本。
而散热片则不同,固态硬盘的温度有个上升的过程,并不会刚开机就达到最高温度。在硬盘还没受到高温影响之前,它的状态和速度是正常的。
笔记本换固态硬盘,通常是看中其出色的随机读写能力,用它来当做系统盘以提高系统流畅性,这并不涉及非常大的读写数据量。即使用它来作为存储盘,正常家用也不会反复写反复删,使固态硬盘持续在高速运转当中。读写量不大的时候,固态硬盘的发热量也不会很大,现在许多笔记本标配的固态硬盘很多都没有散热片,也不影响正常使用。
从这一点来说,温度上升是缓慢并且可控的过程,而没有缓存则立刻会降低性能。
可替换性
这个就更加容易理解,散热片能自己装,而缓存则不能。
图中左侧是DRAM缓存颗粒,采用的是BGA接口,用专业焊台将颗粒焊在PCB板上,普通用户无法自行拆卸安装。即使拿到有专用设备的维修店也无济于事,因为缓存的大小、类型等参数要和固态硬盘的主控相匹配,否则就无法工作,并不是随便拿一个缓存颗粒焊上去就行。再退一步,就算拿到了相匹配的原厂颗粒,也会受到维修员的技术影响,可能工作不稳定。算上购买和安装成本,比买一块带缓存的固态硬盘还贵,完全犯不上。
题目中说的石墨烯散热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导热性比较好的材料而已,而且价格也不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选择,网上有各式各样的散热片出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硬盘,安装很方便。甚至还可以根据笔记本的空间进行定制,这种散热方案也非常靠谱。
甚至可以先不要散热片,看下裸片状态下硬盘能否适应,如果能行完全可以就这么用。如果影响较大或者以后天气原因温度升高,那时候再加散热也不迟。
以上两点说明选择有缓存的固态硬盘更稳妥!
使用固态硬盘的注意事项从题目中来看,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对固态硬盘的速度、协议、颗粒、尺寸,再加上有疑问的缓存和散热,都一一做了比较,基本涵盖了固态硬盘的所有参数。
这一段主要介绍下固态硬盘使用中常见的注意事项。
禁止磁盘碎片整理
系统中的磁盘整理是针对机械硬盘设计的优化程序,它将硬盘中不连贯的碎片文件通过写入删除的方法使其尽量转移到同一个扇区,这样可以减少磁头的寻址时间,加快系统响应速度。而闪存颗粒有擦写寿命的限制,需要将文件均匀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使多个闪存寿命尽量保持一致。磁盘整理会白白耗费擦写次数影响固态硬盘的寿命,而且会使硬盘性能降低。
需要4K对齐
硬盘数据最早是以512b为基准扇区大小进行读写操作,随着硬盘容量增加,改为了4KB大小 ,然而根据早期的NTFS规范,数据写入的位置会落在两个4K扇区之间。这样一来,即使写入的数据远远小于4KB,也会同时使用两个扇区。如此速度会降低,而且增加硬盘不必要的写入次数,
4K对齐是以空出某些扇区为代价,使物理扇区和4KB的文件系统精准对齐,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
4K对齐可以使用系统原版镜像的分区工具或者Disk Genius第三方工具进行对齐,并在安装好系统后使用AS SSD Benchmark软件检查是否成功对齐,如果未对齐不必重新分区,使用Paragon Alignment Tool软件可进行无损对齐。
容量不能太满
这里需要提到写入放大的概念,简单来说,固态硬盘的逻辑单元是“页”(类比扇区),由多个页组成“块”,数据读写时以“页”为单位,而删除时只能以“块”为单位,并且“块”只能先擦除再写入。
硬盘写入的太满,闪存颗粒就已经没有空闲的“块”,但是有很多空闲的“页”存在(剩余空间),这时候再往里写入数据,主控只能先把“块”中已经写过的页的数据先提取,再将“块”整个删除,再把提取的数据和准备写入的数据一起存到“块”里面。本来只是一次写入操作,实际上闪存颗粒分别进行了一次擦除和写入的过程,这个就是写入放大。
硬盘存的越满,写入放大现象就越明显,为避免此问题,一般来说需要保留所有容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总结从上述的多个角度考虑,显然采用有缓存那一款更合适。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了一些使用固态硬盘的常见注意事项。
固态硬盘虽然性能强,可以大幅提高系统和软件的速度,不过由于它的原理和特性,也有着诸多禁区,不当的操作会伤害到固态硬盘,尤其需要注意。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
需要一台高性能?
预算1w以内,需要一台高性能,散热不差,不重的电脑,应该是想买笔记本电脑。我只推荐一款,就是拯救者 Y7000P 英特尔酷睿i7 15.6英寸游戏笔记本。就买这个配置
【i7-8750H/电竞屏/16G/2T+512G SSD/1060/Windows 10 家庭中文版/黑色】,
这个配置,才1w多点,如果官方网站商城做活动的话,比如到双十一,有优惠价,1w以内可以到手。
外形真的帅气,酷!
高性能,散热不差,真的不重。
笔记本有必要用加散热器吗?
在笔记本自身散热良好的情况下,没必要配外辅助散热器
配置散热器并不会延长电脑寿命,另外,在硬件的可承受范围内,高温并不会对其寿命产生明显影响
最后,现在的硬件多数都带有高温保护。而且这个高温保护还存在一个多重防护措施,除非你中了彩票,连多重防护都失效了才会损坏电脑。
笔记本外接散热器的风量太小,最多也就能降低几度。他的根本原理就是垫高笔记本,然后辅助吹风进去。可由于笔记本的D面外壳的进风口普遍设计得不像样(太小),部分甚至还会有防尘网,进一步影响散热器产生的空气对流
而回到散热器的设计上来讲,部分散热器的风扇也并不能直接对着D面进风口全力输出,所以真正能进入笔记本的风量其实微乎其微,最多也就能加快一下空气流通(这种散热效果并没有直接拆开d面外壳,然后笔记本放在散热器上进行直接吹风散热的效率来得快)
不过呢,鉴于它确实也能降低那么一丢丢温度,可以带来那么一丢丢的辅助散热作用,因此也可以在长时间游戏的情况下使用(其实我不会告诉你,即便是你用了散热器,最多也只能延缓一两分钟不会触发温度墙)。至于题主说的偶尔用用Ps的话,还是没必要,笔记本自身的散热还是能压住的。不要把笔记本自己的散热想得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