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怎么读,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掣肘怎么读,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龚楚这个人听过吗?井冈山会师,他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龚楚是广东乐昌人,是早期非常活跃的革命者。南昌起义时,龚楚就是营指导员。当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班长。
此后,他又准备去参加秋收起义,结果走到半路,被国民党军队进攻,只好回了老家。这个时候,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来到粤北,人生地不熟,非常困难。而龚楚被派去接应朱德,龚楚起了很大的作用,给部队当向导,带着部队突围。
朱德回忆道,“我们从韶关北上,计划去湘南找一块根据地,这时龚楚已来到我们的部队,便由他引路带我们到了宜章县的杨家寨子。”
(电视剧里的龚楚)可以说,龚楚如一颗指路灯一样来到了处于最低谷的革命部队中。
后来部队上了井冈山,龚楚的地位就很高了,大家知道林彪升得很快,但其实龚楚升得更快,1927年,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红四军,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参谋长是王尔琢,陈毅任军委书记。龚楚是红四军前委委员兼29团团长。当时,中央给苏区写信,都是称“朱毛龚”。可见其地位之高。
后来,龚楚又参加了百色起义,起义后成立了红七军,军长是张云逸,政委是邓小平,而参谋长就是龚楚。这个起步非常的高,如果正常发展下去,至少是开国大将级的人物。
此后,红军长征,留了一部分人打游击,龚楚就是其一,他是中央军区参谋长。我们知道南方打游击的最高领导是陈毅,其实一开始不是,陈毅是生病了,没赶上长征。中央说你就留在南方,先管着这一块吧。一开始的领导人是龚楚。
正当中央对龚楚寄以厚望的时候,龚楚叛变了。
龚楚为什么叛变?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一个原因是红军的整改。龚楚也被整顿过,开除过党籍一年,被下放为团长。这在红军不是个例,毛主席都被选下去过。
此外,看龚楚的简历,这位仁兄经常离开部队回老家,革命的意志不是很坚定。到了红军最困难的时期,他就叛变了。
龚楚叛变过去了,受不受重视?不太受重视,为什么呢?因为红军都已经转移了嘛。国民党军队认为都打得差不多了,主要方向也是追击战略转移的主力。所以龚楚叛变过去,没受到什么重视,给他四十个兵,封个剿总游击司令的官。这可能也跟他路子比较野有关系。他不是黄埔出来的,像黄埔出来的,如果投降,那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一期毕业生刘畴西,当时被俘之后,说客如过江之鲫,刘畴西毫不理会,英勇就业。
再比如陈赓大将,蒋介石亲自上门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校长,我肯定要爱护你的,你过来吧。我关心你。”陈赓一句话:我不需要你关心。
龚楚过去之后,看反响不大,很着急,立功心切,带着手下就准备去立个投名状,什么投名状呢?重要领导都长征去了,留在南方的只有项英,陈毅这两位重量级的,而且还很不好找。龚楚决定让项英他们主动找上门。
龚楚带着手下装成游击队,又让国军配合了一下,打了数场胜仗。国民党宣传说龚匪活动猖獗等等。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很高兴,说老首长还在,而且拉出了一支部队。当时,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主动联系上了龚楚。
龚楚就问贺敏学,知不知道怎么联系项英、陈毅他们。我们要请他们来我们湘南领导大家打游击。正好贺敏学有渠道可以联系到项英他们,就写了一封信,送到了项英的手上。
项英看了很高兴。当时的革命形势很严峻,到处都是国军取得什么胜利了。现在突然听说龚楚又拉起了一面大旗,恨不得马上就去汇合。这就是南方的小井冈会师啊。
关键时刻,还是陈毅发现了问题。他说不要急于会面,等等看。
为什么呢?
龚楚露马脚了,原来,龚楚为了忽悠项英他们来,信写得很诚恳,很谦虚。可是,他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啊。陈毅特别清楚这一点,他跟龚楚从广东一起到的井冈山,对龚楚门清。这位老龚仗着资历老,对红军有大贡献,在苏区只服一个人,就是毛泽东。
这一下,怎么突然客气起来了,还要请项英、陈毅他们过去指导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两位可都是俯视的啊。
项英恍然大悟,也就没有急于去见龚楚。
信发去之后,龚楚就等着项英了,可左等右等都没来。这下龚楚着急了,接下来,他干了一件很坏的事情。在一个叫北山的地方,他召集当地的游击队召开会议,在会议上诱杀了六十多名游击队员,逮捕了三十多名。这就是北山事件。此后,还带着部队去抄项英的营地,碰上了侦察员吴少华。吴少华识破了龚楚的阴谋,到了驻地,抢先登山,鸣枪示警。项英才及时转移。
当然,龚楚后来说,是自己放的枪,给项英示警,这个可信度不高。
这样一来,龚楚就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干了。不过,可惜啊,不受什么重用啊,最大的官就是当过徐州市市长,1949年,当广州行辕少将高参,给人家打下手。再看看,当年跟他平级的陈毅,已经是华东野战军司令。
到了10月,龚楚逃到老家,手下只有一个保安团。当时龚楚要投降,他想跟谁投降呢?林彪,因为四野已经打到了乐昌嘛。可是,对不起。林彪一来没空,二来你一个保安团的团长,想向林彪投降?彪哥现在是什么级别?你是什么级别?太天真了吧。
唉,其实当年龚楚上井冈山的时候,职别比林彪还要高二级。
最后龚楚投降过来,叶剑英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就是去海南岛劝降国民党的名将薛岳。薛岳也比他牛多了,是抗日名将,也是他老乡。当时,龚楚经香港转船。但到了香港,龚楚又不走了,留在香港,大概也是想清楚了,自己没什么价值了,当年又有血债在身上。
此后,龚楚就在香港做生意,呆了四十多年。到了1990年时候,他准备回老家。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主政了嘛,他跟邓小平一起发动百色起义,都是老朋友。而且当时也颁布了一个法令,不追究内战时期的军政人员。
最后,龚楚回到了乐昌老家,当时已经失明,政府拔了三万给他修了二层小楼,邓小平还给他打了电话。
穿越时空,当年一起起义的伙伴,一位已经是执掌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个垂垂老矣,毫无作为。
五年后,龚楚在乐昌老家去世,也算是叶落归根吧。
最后都过的怎么样了?
我们村的李大爷家生了5个女儿,盼个儿子也最终没盼到。等到5个女儿长大成人后,李大爷老两口盘算着其中的一个女儿给他们招个上门女婿。也算是弥补一下没有儿子的遗憾。老两口很看好4女儿,4女儿性格强势,敢说敢做,对父母也孝顺。若是给4女儿招个上门女婿,一定能把女婿牵制住,他们也就不担心了。
有了这样的打算,张罗着务色一个合适的人选。亲戚帮忙给介绍了一个远方的小伙子,小伙子人很憨厚老实。因为家里弟兄们多,条件差,所以没有女孩愿意嫁。正好李大爷的亲戚上门循问有没有做上门女婿的意愿。虽然小伙子的父母不是很情愿,但考虑到儿子的岁数越晃越大,如若不答应,有可能打光棍呢,考虑再三,最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倒插门女婿,肯定不需要拿彩礼的,是李大爷女儿上门把小伙子娶进门的。
自从这个女婿进了李大爷家的门,可是没有过一天的舒服日子。天一亮就上地,顶着炎炎烈日辛苦劳作,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等干了以后,一圈一圈的白印子。皮肤晒的幽黑,中午匆忙吃完饭,就上地了,李大爷全家一点不心疼女婿的身体。在家里女婿就是个好劳力,充其量是李大爷一家的使唤娃。他们说女婿干什么,女婿就干什么。按理说,自己的媳妇总该疼丈夫吧,问题是李大爷的女儿压根也瞧不起自己的丈夫,任由父母使唤。我还听说,他女儿在外面勾搭上人了。所以,对自己的丈夫不闻不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大爷女儿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男孩,李大爷老两口可是高兴坏了,到处炫耀,给孩子取名李龙龙。村里人开始议论了,说女儿生的孩子,应该随女婿姓的,怎么能随了妈妈,有点说不过去呀。李大爷全家才不管呢,整天李龙龙地叫着,女婿也不敢说什么。反正女婿在他们家就是干活的,至于什么事该怎样做主,跟女婿毫无相干。村里人都替这个上门女婿报不平,说干嘛要让自己的儿子做上门女婿嘛,与其到别人家被瞧不起,活不出个人来,还不如打光棍呢。
几年以后,李大爷女儿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回是个女孩。按理说第一个孩子随了妈妈,第二个应该随爸爸了吧。可李大爷全家照样还是随他们的姓。这回村里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背后更是气愤不已,指责李大爷家违背常理,破坏规矩,简直不把女婿当人看。任凭外人怎样议论,都不影响李大爷家的做法,依旧我行我素。要我说,李大爷一家也真是的,既然你把女婿招进门了,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人家。堂堂一个七尺男儿,却在家没有一点地位,你们自己人都不把女婿当人看,何况是外人呢。当时我想,生个儿子,还是尽量不要做上门女婿吧,让儿子受气。
我堂哥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堂哥、堂嫂身体不太好,加上堂哥也不肯出头,就知道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一贫如洗。眼看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书也没给供出来,找媳妇成了难题。好在亲戚们给帮忙介绍,大儿子总算给找上了媳妇。东借西凑终于把媳妇娶到了家,可是借的债还得指望堂哥夫妻还,哪还有钱给小儿子娶媳妇。一晃小儿子的年龄也不小了,介绍了几个都嫌堂哥条件差,没女孩愿意嫁。终于有一个女孩没意见,条件是要招上门女婿,女方家条件不错。这回把堂哥难住了,不答应吧,自己条件差,几时才能给找上。答应吧,自己养大的儿子,却要被招到别人家,心里不是滋味。
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心一狠,答应儿子招上门女婿。就像出嫁女儿一样,准备好陪嫁的东西,把儿子送走了。你还别说,这家人还真厚道。侄子招进门,他们就像待自己儿子一样待侄子,小两口关系也很亲密。一年后生了个女儿,随爸爸的姓。侄子三口经常提着礼物来看堂哥,又帮着干活。可有一天,侄子感冒心跳得厉害,去诊所看病,说是没有血压,让他们去大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出来是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支架手术。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不到30岁的人,以前怎么没有发现。
大家都在猜测,这回老丈人一家的态度可能会有所转变,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嫌弃侄子。事实证明,是我们小看他们了。老丈人一家二话不说,赶紧把做手术的钱凑齐,一刻不耽误地去大医院给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大夫说侄子年轻,一年以后就恢复好了。出院后我们去看望侄子,他的老丈人一家对侄子真的没话说。每顿给煮着各种滋补品给侄子补身体,什么活都不让干。说是等身体完全恢复好了再干,侄子每天在家呆着,老丈人和丈母娘还有媳妇出去挣钱。他们计划着几年以后,再要一个孩子。看着侄子过得好,我们也算是安心了。
由此可见,也不是所有的上门女婿都过得不尽人意,关键看遇啥人呢。像李大爷一家,确实有失道德。别人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不是万不得已人家也不会被你招去做上门女婿。既然到你家了,就应该尊重人家。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就算讲究公平,一个孩子随妈姓,另一个孩子也应该随爸姓吧。就像我们侄子的老丈人,孩子出生以后,自然而然地随了女婿的姓。他说自古以来孩子都是随父亲的姓,他绝不因为是招的上门女婿,就随意改了规矩。听听,多好的人啊。
古往今来哪首诗可出其右?
我推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天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常遭辽、西夏侵犯,边患屡禁不止。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1075年),作者被下放到密州时所作。赏析:这首词上阕以叙事为主,用欢快热烈的笔触,描绘大队人马随太守出去狩猎时的壮观场面:作者英姿勃发,率领千骑,风驰电掣卷过平冈,并以勇射猛虎的孙权自比,以示英雄气概。下阕以豪迈之语,抒发杀敌卫国的壮志雄心:畅饮之际,作者胸胆开张,以魏尚自比,期望再获重用,戍边建功立业。
全诗气势磅礴、霸气豪放、慷慨激昂,是体现苏轼豪放诗词作风的代表之作。“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把气贯长虹、霸气外露,所向披靡、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和爱国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言:立志须趁年少,报国何惧年高。军人的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堂里永远有激情。正因如此,军人的胸腔永远奔涌着为国效力、精忠报国的热血豪情。挚肘和掣肘的意思?
掣肘,汉语词汇,拼音是chè zhǒu。意思是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例如:暗中掣肘;由于受到掣肘,工作难以开展。没有挚肘这个词,有的是掣肘。
月与寸读什么?
读肘字。
肘是一个汉字,指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肘儿,也指掣肘(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还有肘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