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历史为什么是默认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历史为什么是默认唐宋元明清?
所谓中国文明“上下五千”连绵不断,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直到“华胥氏教民结绳织衣”和“伏羲氏教民演易八卦通天道”,才有了华胥部族和华族的概念。再到“神农氏尝百草教民嫁穑”和“黄帝战蚩尤替天行道”,这都是属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上古文明。
只是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才形成了中国“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原始奴隶制小康社会“天子分封建藩”君臣父子等级礼法体系,也就有了炎黄子孙的“华夷之辨”。特别是从“汉承秦制”以来,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讲,汉族和汉族政权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主体。从地理空间角度来讲,中原政权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主体。因此,就有了“唐宋元明清”朝代更替的约定俗成。
宋元明清后面一句是什么?
1、全文如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3、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唐宋元明清前面几个皇帝?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各选一位最杰出的皇帝?
唐朝 ——李世民
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义,当时的晋阳府令刘文静对年轻的李世民这样说道。 "你将来绝非池中之物, 豁达的姿态与汉高祖相似,但神武的姿态与曹操相似。 应该和汉高魏武一样是个当世英杰,虽然年纪小,但生来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也就是说,李世民具有天生的伟人般的气质。
少年李世民到底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呢? 他的的勇武让人吃惊。 他的弓比普通弓长两倍,他的弓叫做大羽箭,一支箭能射出七块板,一支弓的拉力有一百八十斤,他善于左右开弓。 因此,突然晕厥的人得到了他的箭,将其视为神物,躲在武库里作为镇库的宝藏,每次祭祀时都将其视为武功的象征进行了陈列。
然而,与其靠丈夫的勇气取胜,他胸怀高瞻远瞩,具有母亲良好的品德。 他的母亲窦有出色的文化修养,非凡的政治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李世民在母亲的影响下,勤于读书,富有远见,足智多谋,雄心勃勃,心地善良,以天下为己任。
解雁门之围 崭露头角随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秋,随沪帝杨广亲自巡视北部边境,突然晕厥,可汗得到消息后,率数十万兵马攻击杨广。 杨广得知事情不妙,急忙躲进雁门郡城,撞倒的骑兵先向雁门突进,雁门郡有41座城,撞倒的军攻克了39座城。 形势危急。 城里军民只有十五万人,粮食不足,只能吃二十天。 写了敕书投入汾水,要求各地派援军救援雁门。
当时,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16岁的李世民决然应征前往雁门,投到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云定兴不敢轻率与突厥交兵。
云定兴采用了李世民的策略,让兵士举着军旗,大张旗鼓,排开阵势,尘土蔽日,戈戟如林,夜晚鼓角相闻。援军才到,就被突厥的斥候发现了。他们看到隋朝援军连绵数十里,飞报始毕可汗,说隋帝的救援大军正向这边进发,前锋已至崞县。始毕可汗大惊,知道隋军是不好惹的,立即下令三军撤离。
虽然突厥退兵还有其他要素。但是,首次登上战场的李世民,提出这样的疑兵之计,已经显出了出色的军事才华。
一统天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宋的一代传奇人物!赵匡胤,建立了宋朝的皇帝。天成二年,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后汉初年时,他在全国各地四处游历,但是没有找到地方住下,就在一座寺庙里随便住了下来。寺庙里面有一个老和尚,精通于算命,老和尚对他说“我用我的全部家当来帮助你,你从这向北走会有好事发生的。
他听了老和尚的话往北走,投身于郭威的军营下,并且参与了对抗节度使的战役,多次建立了战功。之后郭威称帝,因此建立了后周,赵匡胤在朝中担任了要职且地位不断在提高。显德元年的时候,他被提拔为执掌禁军。这一年,北汉,契丹两地的军队一起进攻后周,在之后的战役中,他屡次建立了不错的战绩,官位也在不断上升,不断被提拔。
第七年元月一日的时候,后周宰相听说北方民族要一起带兵南下,他不分真假就急急忙忙的让赵匡胤带着军队往北去抵御敌人进攻。第二天,赵匡胤带着军队连夜前往距离都城开封二十多公里的陈桥驿,开始实施兵变的策划。
当晚,他的比较亲近的一些下属在士兵中发表言论说“当今国家的皇帝太弱小了,我们在这里为国家拼死拼活的也没人知道,还不如推翻他,让赵匡胤当皇帝,再往北出征。”听了这一席话,士兵的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赞同。第二天士兵们趁着时机把皇帝穿的衣服披在假装睡着的赵匡胤身上,接着,众人跪在地上拥护他当皇帝,之后他立马带着兵变的军队回到了都城。看守城门的将领也是他的亲信,知道事情原委后立马打开城门让他进去,接着便占领了都城。赵匡胤随即夺取了帝位,掌控了大权,后改国号为宋,将都城定在开封,就建立了宋朝。
国家建立之后,他看到现在各种势力正在雄起,时刻都有威胁国家稳定的危险。他对身边的宰相说:“我现在晚上连觉都没法安安稳稳的睡了,因为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都是别人的,都是从别人手里夺过来的,不是真正属于我的,我得建立一些新的东西来更好的完善我的国家。”在宰相的帮助下,他在军事方面改善了军队制度,重新编制了军队,经济上发展了生产,政治上巩固了统治。他还决定发动战争来实现完全统一的目的,于是在建隆三年的时候,安排了军队在卫西,还有边疆地区守卫,同时选择了几个据点向南发起攻势,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
他当了皇帝后,进行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的措施。国家刚建立的时候,还处于四分五裂,不稳定的局面下,四周还有契丹,北汉,南唐等国家的威胁。他采取了战略让这个新生的国家一步步的走向统一,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走向繁荣安定的局面。在经济上,他对治理黄河的水患花了很多心血,,在那个时候,黄河总是发生水患,他便派人在两岸修建堤坝,还种了许多树,以抵挡洪水。他还特别尊崇孔子,重视文化。善于用贤人和文人,因此使得武夫控制政权的状况得到了扭转。
他的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使得华夏地区恢复了统一的局面,让处于战争中痛苦的人民得以解放出来,从此过上安宁的生活。他是宋朝的领头人物,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人宽容仁爱,谦虚好学,敬爱子民,十分正直,他的优秀品质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没办法说完,他是宋朝的一代传奇人物。
打下半个地球的中国男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族,元代追上庙号太祖。在蒙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耶律楚材在诗中赞叹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其本人及其子孙的军事征服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成吉思汗出征图——张磊画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东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他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另外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吉思汗生平大事记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
1218年,灭西辽。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
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
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
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
成吉思汗后裔
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有约1700万人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约占全球人口的0.5%,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国皇室等。牛津祖先基因检测公司2004年启动了名为“Y-Clan”的服务,专门为确认成吉思汗后代而设计,价格为180英镑。
成吉思汗的时代距今已七个世纪,牛津祖先基因检测公司没有成吉思汗的DNA样本,测试结果是否准确?赛克斯教授说测试精确度值得信赖。十年来,他们分析了无数现居住在原“蒙古帝国”境内的男性居民的DNA,大量亚洲男性的Y染色体相同,而且这一Y染色体源于一个生活在13世纪早期的男子。
成吉思汗生于1162年左右,卒于1227年,在蒙古大军横扫欧洲大陆的过程中,他拥有了数百甚至数千名子孙。因此,他最可能是这一相同染色体的来源。赛克斯教授说:“在传播基因方面,成吉思汗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男性,他将他的Y染色体传给了儿孙,儿孙继承了他的帝国获得了进一步传播的机会。现在,这个Y染色体广泛存在于亚洲地区,但我确信,它的传播范围还要更广。”
成吉思汗第一个高加索后裔被发现在欧美掀起了一股成吉思汗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征服一切”的帝王,开始研究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统治。不过,赛克斯教授说,这个发现不仅证明了成吉思汗拥有的疆土非常广阔,更重要的是,说明人类种族之间本是紧密联系的,不存在任何“纯种”种族,各种族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ы онгон,英文:Mausoleum of Genghis Khan) ,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景区。
明朝总共有十六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嘉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而其中有四位政绩最高,值得为世人谨记与传颂。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字重八,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除丞相,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经过“洪武之治”,明朝的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
朱元璋聪明有远见,神武英姿,收揽英才,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崇教化,制定的法规都很适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是他的一大缺点。
千古一帝——清朝康熙皇帝说起康熙大家都似乎很了解他,都说他是圣祖皇帝,是千古一帝。但要是细问起来,大家对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就知之甚少了。那现在,小赵就在这里给您一个合适的理由。
首先,康熙皇帝的一大功绩就是除鳌拜。说起来鳌拜,那是跟随多尔衮、顺治皇帝一起杀入关内的功臣。由于鳌拜功夫了得,天生神力且英勇无敌,被顺治帝称为“满清第一勇士”。在顺治帝要走,爱新觉罗.玄烨六岁登基之时,鳌拜有被封为四大辅臣之一,位高权重。
但是,处于庙堂之高的鳌拜,由于位高权重,渐渐的飞扬跋扈起来。不仅明目张胆的卖官鬻爵、烂杀异己,而且欺负玄烨年幼,这是康熙帝最不能容忍的。终于,鳌拜在班布尔善的挑唆下造反,被康熙帝除掉。
其次,就是削三番。所谓的三番,就是在清朝入关的时候明朝的蕃王。只是后来暂时投降了清庭。但是三番包括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尚可喜还有耿精忠,这三个从来都是天亮时对康熙俯首称臣,晚上反过来就开始招兵买马,终于成了康熙的皇帝的心腹大患。后来终于起兵造反,幸亏康熙帝启用了周培公,并带出了一批虎狼之师,灭了三番。
灭了三番,就开始打台湾了。康熙使用了由周培公推荐的姚启圣。而姚启圣也策反了台湾水军将军施琅,打下了台湾。而当康熙为台湾忙的不可开交、无暇西顾之时,葛尔丹给康熙出了大难题,逼得康熙把自己最心爱的蓝齐格格下嫁与她。这也是康熙恨他入骨,并御驾亲征葛尔丹的原因。
古代国家历史顺序?
先秦时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 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隋唐时期: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宋元时期:北宋、(南宋、辽、金)、元朝
明清时期:明朝、清朝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