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虞,国安高层又会做出如种举措呢
赢虞,国安高层又会做出如种举措呢?
施密特:“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独观体育 2019-07-31 07:33:27施密特!下课!
这一次,不是来自于赛场上球迷的呼喊,而是来自俱乐部老总周金辉的逐客令。就在所有人的目光紧盯在7月31日夏窗关闭期之前,中赫国安究竟要换哪个外援的时候,俱乐部突如其来、超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官宣却是:德国主教练施密特,中途下课!
知名体育媒体人透露:施密特下课
两年时间,三个赛季,中途上课,又中途下课,一座足协杯的冠军奖杯,可能是很多年后,人们对于施密特留下的唯一印象。当然,如果有后来者追逐、超越纪录的话,人们还会记起2019赛季开局十连胜的创举。
这样的一份成绩单,俱乐部和球迷能接受吗?
施密特为什么会下课?施密特给中赫国安带来过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施密特?
如果时钟可以倒回到2017年赛季中期的中赫国安,回到接手后的第一场比赛——主场2:0战胜广州恒大,或许那个时候施密特带给中赫球迷的是欣喜和期望。那个时候,还没有拿到第七个联赛冠军的中超霸主,被一个从天而降的“外来和尚”猛地浇了一盆冷水。
不过,恐怕连施密特本人也没有预料到,“高开低走”竟然成了他执掌中赫国安每个赛季的征程走势,也成为了自己这段执教生涯最准确的成语定义。
为什么?这也许是每个国安球迷心中最不解的疑问。一个令人感慨的细节是,在执教俱乐部的最后一场比赛,0:1负于河南建业的下半场,三年来从未在比赛场边、镜头面前大发雷霆、暴跳如雷的施密特,竟然怒砸水瓶,彻底爆发了!
对比赛不满的施密特怒砸水瓶
这是施密特第一次在场边暴怒,水瓶成了他的发泄对象。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既是第一次,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在他身后,曾经和他无数次一起欢庆胜利的教练团队,此时此刻也显得有些茫然。刚刚在联赛赛程过半,高调宣布本赛季夺冠目标的施密特,却用一场三连败宣告自己的中赫国安生涯以失败而告终。而这水瓶溅起的水花,似乎预示着施密特曾经憧憬的一切,在这一刻都已经成为了泡影。
曾经高居榜首的冠军希望几近破灭
然而,施密特有资格用摔瓶子来发泄心中的愤怒,来表达对场上球员的不满吗?诚实并且坦白的说:没有!这样的结局最大的责任者恰恰就是施密特本人!
“固执”,是所有了解中赫国安的球迷和媒体对于施密特几乎一致的评价。施密特本人在两年的执教经历中,也的确毁于了自己的固执。
施密特凝视的眼神中有一种德国人特有的“固执”
应该承认,施密特是一个典型的理论派训练大师。通过球队在球场上两个赛季上半程的表现都可以看出,这支球队被深深地打上了施密特的标签——传控足球的名片。作为一个在球员时代毫无显赫经历的主教练,施密特的执教一度让中赫国安似乎有了阿森纳、巴塞罗那甚至曼城的影子。在整个中超赛场,你很难再找到一个将传控足球演绎的如此细腻、如此淋漓尽致的另一只球队。然而,施密特忘了,传控足球能让人赏心悦目,但不能为高喊了25年“永远争第一”的俱乐部带来一座沉甸甸的联赛冠军奖杯。
堪称“训练大师的施密特”不非战术高手
如果说第一个赛季中途接手,还可以有一个缓冲期熟悉球队,第二个赛季半程冠军的突然掉队,就已经引发了俱乐部老板周金辉的强烈不满,曾经一气之下准备让施密特和李明收拾铺盖卷走人。也许是考虑到接手俱乐部时间不长,引援不到位给主教练和团队带来的困难,俱乐部最终还是留下了施密特,并在本赛季前的转会期加大手笔为阵容补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有着赛季开赛十连胜的奇迹,但是到了下半程,中赫国安又掉队了。而这一次,是在爬坡之后,一次断崖式的下坠。
施密特的球队就像他面前这部要掉下悬崖的汽车
固执的德国人,不知道到现在明白不明白。只有“国家二队”能力的弟子,并不具备整个赛季打高位逼抢的实力。三个赛季,只要体能开始下降,中赫国安的传控足球、高位逼抢就被打得体无完肤。而且,施密特没有考虑到“中国国情”,中国球员不是德国乃至欧洲球员,达不到一个赛季场场首发、“四线作战”的顶级标准。强如广州恒大,卡纳瓦罗也必须结合赛程和对手,做出适当的调换。而施密特三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没有伤停不轮换”!看看如今球队的伤兵满营,李磊、姜涛、比埃拉、于大宝、金珉载,还有曾经多轮停赛后伤愈复出的王刚、朴成、张玉宁,如果再加上施密特自己要引进、但不堪大用的刘欢,赛季下半程掉链子,难道施密特不是第一责任人吗?
另一方面,临场指挥则是施密特最大的短板,很多比赛中甚至是堪称灾难级的表现,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个执教过欧洲五大联赛德甲强队的主教练。有的媒体甚至认为,施密特的临场指挥能力,甚至不如本土的主教练。
经常在场边踱步但昏招频出的施密特
应该承认,和卡纳瓦罗的进步神速、佩雷拉的老谋深算、以及李霄鹏的实用主义比较起来,施密特执教球队三年来,看不出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比赛掌控能力。
联赛上半程对阵上港,在这场打平即可接受的比赛中,莫名其妙的在70分钟1:1的均势下,贸然换上了一般85分钟以后才应对U23政策的侯永永,导致刚换人就失球;上周足协杯淘汰赛,加时赛又是1:1的情况下,一次换上两名后腰,再次导致此后的两分钟之内,球队失球而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换人失球的确有偶然性,但施密特两场关键比赛的盲目换人,都导致输球并非是一个“偶然”就可以解释的。
作为主教练施密特一直在回避自己执教中明显的问题
同样是对阵山东鲁能,联赛中两次变阵莫名其妙。一次是上赛季的第一场,如此重要的开局之战,施密特的用人简直是“惨不忍睹”,遭遇到了0:3的完败;而本赛季的客场比赛,将王刚前提到右前卫,而中路一个防守型的后腰都不在场上,导致五分钟内连失两球又是输掉比赛。此前一场,在主场对阵广州富力的比赛中,再次使用单后腰的阵型,让扎哈维和萨哈在后防线如无人之境,如果不是奥古斯托终场前定海神针的穿云箭,中赫国安恐怕很难保住半程冠军的领先优势。
而在本赛季的上半个赛季,在3名U23的出场人次下,上个赛季表现优异的郭全博被死死按在了替补席,也使得施密特自己在下半场的换人,大多是应付了事的走走过场。
高光之下未能有“高光表现”的施密特
在施密特的执教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很多国安球迷不愿意承认的就是:对球队核心奥古斯托的失控。奥古斯托个人能力强、每每能够扭转不利局势,成为球队事实上的大腿,这些毋庸置疑。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施密特对奥古斯托几乎处于放养状态。
奥古斯托在场上想怎么踢就怎么踢,其他位置的球员都在配合奥古斯托,几乎每一次进攻都必须经过奥古斯托的脚下传递,奥古斯托到了那边,球队的重心就偏向那边。奥古斯托成了球队场上位置和战术打法上甚至思想意识上的“自由人”。
被施密特放任也难以为继的奥古斯托
包括角球战术,本赛季中赫国安的角球、非直接破门的任意球进球率极低,奥古斯托的角球和间接任意球的水准并不在比埃拉、张稀哲等人之上,但因为奥古斯托喜欢主罚,所以球队的大部分非直接攻门的定位球几乎全部由他包揽。但事实上,具有身材优势和冲击力的奥古斯托,没能像广州恒大的保利尼奥一样,成为禁区附近的杀手,反而是让球队在定位球战术中少了一个进攻支点。十分巧合的是,本赛季的比赛中球队几乎唯一的角球进球,是在对阵广州富力的比赛中,比埃拉传给于大宝的进球。对于拥有身高优势和出色的头球能力的两名中后卫金珉载和于大宝来说,禁区内多一个奥古斯托牵扯对方,完全可以赢得更好的头球机会。但是整整三个赛季,施密特对巴西人的掌控都是失败的。而就在最近两场比赛中,大半个赛季一场未歇的奥古斯托也已经显露出了疲态。一个人扛着球队,强如“傲骨”也有扛不动的时候。
沉溺于传控足球没有变化能力的施密特
而作为主教练,施密特在战术打法上始终没有解决的就是,球队不会打防守反击,又防守不住防守反击。在整个中超,无论是中下游的保级球队,还是冠军的竞争者广州恒大、上海上港以及山东鲁能,全部都具有极强的快速反击的得分能力。你几乎找不到一个球队的防反速度和水平,比这支半程冠军更差了。足球场上分秒必争,往往一个瞬间的攻防转换,一个10秒的快速反击就能取得进球甚至决定比赛,但是施密特治下的球队似乎完全沉迷于自我陶醉的传控当中,非要面对对手的密集防守,才去展示球员的进攻才华。
而最近几场比赛,无论是迎战山东鲁能泰山、江苏苏宁以及河南建业,球队面对对手的防守反击完全陷入了被动,曾经在半个赛季失球最少的后防线,一夜之间成了别人探囊取物的筛子。
传控足球和防守反击,施密特无法做到的“鱼与熊掌”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巴坎布是压倒没施密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难怪一向不在公开场合批评球员的施密特,在最后一次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公开对媒体说:“我们缺少能够进球的队员”,把失利的责任推给了屡屡错失空门、玩着快乐足球的巴坎布。但是,上个赛季巴坎布的19个进球证明,他的水平符合西甲铜靴的身份。而到了本赛季呢,痴迷于中路进攻压缩了巴坎布的空间,边路传中往往只有巴坎布和王子鸣或是张玉宁两个支点的进攻套路也是问题所在。反观广州恒大,禁区内几乎每次有威胁的进攻都是4个有层次的人员埋伏。巴坎布没有状态众所周知,但是作为主教练,在如何调整的策略上,完全看不出施密特作为教练棋高一招的应对之策。
中赫国安俱乐部的管理层在联赛20轮过后,事实上已经冠军无望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受到合同的约束,断然与施密特解约。应该说,这已经反映出了董事长周金辉的愤怒和急迫。
仅仅是号称“加强版保利尼奥”的巴西中场费尔南多
但是从签约巴西后腰费尔南多和法国籍主教练热内西奥的手笔来看,俱乐部显然有些惶恐失策。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匆忙买来一名和奥古斯托同样功能的BTOB后腰,匆忙的签下一位只是在法甲有过并不算辉煌执教经历的新帅。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外援还是主教练,都还没有对球队具有更充分的认识,仓促上阵也都难以解决目前俱乐部和球队面临的问题。
仓促上任的法国主教练热内西奥
在事实上只有“保三争二”可能的前提下,俱乐部没有给自己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更有针对性更稳健的选择。能够看出周金辉和他的团队,尽管已经是进入足球领域的第三个年头,但依然缺乏职业的理性思维。这恐怕也会为本赛季的下半程,甚至下一个赛季不确定的未来埋下深深的伏笔。
施密特,这个带给中赫国安“传控足球”德国教头,用了两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并不是这支球队那把开锁的钥匙。
无奈与不敢的施密特只能接受下课的结局
施密特,他不是那个正确的人,那个可以帮助这个既老牌又新锐的俱乐部再次染指冠军奖杯的人。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感谢那时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感受那 温柔。”
用一座足协杯金杯印刻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的施密特
施密特,感谢并祝福未来的前程!德甲再见!
李世民强娶弟弟李元吉的老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这在当时是令人不齿的行为吗?由于唐朝宗室有胡人血统,深受“收继婚”观念影响,所以李世民的行为在当时唐朝来说是很正常。再说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前有过前科,在杨氏之前,他曾经娶了一对寡妇姐妹花做老婆。1、韦贵妃。韦氏之前是结过一次婚的,前夫是隋朝尚书之子李珉,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而且“买一送一”,白送了李世民一个女儿,就是封为定襄县主的那个,韦贵妃死的时侯69岁,被尊为纪国太妃。
2、韦昭容,韦贵妃的堂妹,前夫是前郑国太子王玄应。 而王玄应的老爹是大名鼎鼎的郑国皇帝王世充。
既然李世民连这对寡妇姐妹花都可以收入后宫,再娶一个又有什么奇怪的呢?除此之外,唐朝的婚姻嫁娶制度、社会风气也是历个封建朝代最开放最包容的。
唐朝的婚姻制度空前自由《唐律·户婚》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唐朝的女性社会在历个朝代中是最高的,像“一女不事二夫”这种传统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在制度上唐律婚姻法规定,和离、改嫁、再婚都是明文允许的,并不会受到世俗观念的口诛笔伐。
唐朝在李世民刚做皇帝的时候,其实国力还不算强盛,北方还有东突厥、薛延陀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唐朝海纳百川,大胆录用一些少数民族的文臣武将。另外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经济,下诏令允许并鼓励寡妇再嫁,有再次寻找幸福的权利。
所以,比起其它封建朝代,丈夫死后老婆却要遵守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来说,唐朝的寡妇数量是比较少的。这样就少了很多社会问题,促进了人口、经济的增长。
古代是男尊女卑的年代,唐朝对女性这样开明、包容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伦理道德压迫之下,唐朝女性有了机会冲破长期的道德枷锁,就像飞出笼牢的喜鹊,无论是穿着或个人行为上,当然是怎么奔放怎么来了。
唐朝女子离婚或丧夫后再嫁,在唐朝当时已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唐朝的女子可以这样,社会地位更高的唐朝男子,就更加是有恃无恐啦。
李唐皇室混杂有北人鲜卑血统,而北人在婚嫁这一块上“收继婚”盛行。北方的“收继婚”特点是非常奔放的,父、兄或弟过世后,儿子可以娶后妈为妻;可以娶嫂或弟媳为妻。唐朝也完美地继承了这种奔放的习俗,平民百姓可以这样,李世民把弟妹杨氏纳入后宫,也是司空见惯了。
一国之君拥有绝对的权力,与拥有的权力相比,其实李世民这种行为还算是温和的。在后来唐朝皇室中,其他成员比李世民奔放的大有人在。
没有最奔放,只有更奔放的唐朝皇室《新唐书·公主传》载:“唐代公主再嫁的有23人,其中嫁了三次的有四人。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在李世民生病的时候就已经和武才人媚来眼去了,李世民死了之后,李治马上去感业寺把武才人接回皇宫做了老婆。
唐玄宗李隆基更加有恃无恐,利用帝王的权力硬是演了一出“暗渡陈仓”的戏码,活生生把杨玉环从儿子李瑁手中抢走了。
其它的诸如太平公主几度改嫁;韦皇和安乐公主公然在皇帝李显的有生之年纵情享乐,都一一证明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对唐朝并没有多少约束力。所以,比起以上诸君的奔放行为,李世民将弟媳杨氏收入后宫,真的是弱爆了,又怎么会被人口诛笔伐呢?
纳杨氏有政治因素,杨氏年轻貌美也是原因之一杨氏的出身背景和隋朝有些渊源,唐朝到李世民才是第二位皇帝,根基还不够稳固,像宇文阀这种世家大族一样,杨氏这种前朝宗室对唐朝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所以纳杨氏也有巩固皇位的政治因素在内。除此之后,杨氏肤白貌美,长得非常的漂亮,对李世民不乏吸引力。
据唐人著《控鹤监秘记》记载:“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这巢刺王妃就是指李元吉老婆杨氏。一个人的相貌要不是极丑,要不就是极漂亮,这样才会被拿来做典型作对比,由此可以看出杨氏是长得非常漂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世民把她收入后官也是很正常的。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兄杀弟杀侄子,只放过了他们的女儿和老婆,这个才是大事,这个才是他让人诟病的地方。至于他后来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收入后宫,只是毫不起眼的小事一桩,在当时是没有人会对此在意的,也不是什么令人不齿的行为。
三字经释文和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翻译】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翻译】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翻译】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翻译】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翻译】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翻译】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翻译】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翻译】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翻译】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翻译】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翻译】“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翻译】“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翻译】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翻译】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翻译】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翻译】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翻译】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翻译】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翻译】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翻译】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翻译】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翻译】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翻译】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黄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翻译】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翻译】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翻译】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翻译】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翻译】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翻译】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翻译】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翻译】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翻译】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翻译】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翻译】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翻译】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翻译】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翻译】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翻译】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翻译】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翻译】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翻译】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翻译】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翻译】《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翻译】《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翻译】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翻译】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翻译】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翻译】《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翻译】《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翻译】《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翻译】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翻译】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翻译】《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翻译】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翻译】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翻译】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翻译】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翻译】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翻译】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翻译】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翻译】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翻译】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翻译】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翻译】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翻译】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翻译】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翻译】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翻译】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翻译】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
嬴政多少集发现孩子?
嬴政发现孩子是第40集。嬴虞深夜入宫,将嫪毐并非寺人,而是以男色侍奉太后,还与太后生有两子之事禀奏秦王嬴政。嬴政听完后震惊不已,立即派人看管赢虞,他则冒雨跑向甘泉口打算一探究竟,可到门口却又止住,继而出口来到相邦府外。 这一夜对于嬴政来说是漫长的,他内心悲愤交加,但为了大局他不得不忍住迟疑、愤怒,之所以没有冲进去问清楚,是怕危机更为深重,局面将更难以收拾。可是无论日后如何面对这个结果,对秦国,对自己都会是无法洗雪的耻辱,他还需忍耐,只有手握实权,才可掌握生杀大权。
第41集里,嬴政独自一人来到甘泉宫,果然发现两个年幼孩童正在殿内玩耍嬉戏。嫪毐为二子制木剑,忽然发现嬴政出现,吓得他呆坐在地,赵姬同样如此,俩人愣愣地看着嬴政拾起地上的木剑,对比随身佩戴的鹿卢剑,无论花纹形状竟是一模一样,其意不言而喻。
甘泉宫内,赵姬浑身发抖,极其惊恐地瞧望着嬴政,却是竭力保护两个小儿子,急忙吩咐宫女将他们带走。嬴政眼见如此行为,心已彻底凉透,当即呵斥嫪毐出去,正殿仅剩他与赵姬二人。
嫪毐知道东窗事发,再无回旋余地,索性找来卫尉赵竭,打算趁机剿杀嬴政,取而代之。刚开始的时候赵竭犹豫,毕竟是谋逆大罪,可是当嫪毐答应事成后封爵赏地,他最终还是屈服了,率兵包围甘泉宫。
原本嫪毐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却被宫女妍路过听见。嬴政察觉到危机四伏,索性拉着赵姬往外走,母子俩并肩前行,眼下赵姬就在嬴政身边,嫪毐只能暂且作罢。赵姬恳求嬴政放过嫪毐,许她携嫪毐与两个儿子返回雍城。然而嬴政并未给予回应,待他离开后,赵姬厉声责备嫪毐行刺嬴政之举。
大秦赋嬴虞到底是不是卧底?
是
赢虞是卧底,李斯让嬴虞去嫪毐那里当卧底。 赢虞最开始出现是为了报成娇之仇,所以选择暗杀吕不韦,我们还以为他重情重义,敢作敢为,但是头脑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