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资料,万里长城多长公里

2023-03-26 03:21:03 93阅读

长城资料,万里长城多长公里?

21196.18千米:“万里长城”不止万里

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谈起长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城究竟有多长,也容易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混为一谈。号称“万里”,但长城总长度却不止有1万里。

长城资料,万里长城多长公里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狭义上的长城,也多指明长城。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而根据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宣布的调查结果,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不仅认定了此前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对秦汉及早期长城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资源调查。

从公元前7世纪,到17世纪中叶,22196.18千米的距离,汇聚了中国历代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凝聚起中华人民勤劳勇敢的文明与精神。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历代长城的遗迹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贵港长城有多长?

这里说的贵港长城,应该指的是位于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新岭村的灵龟山小长城,其实是一条登山健身步道,于2018年9月开工修建于,2019年10月左右完工,该步道全长15公里,依山而建,造型类似长城 ,故叫“灵龟山长城”。

六尺巷有什么典故?

我是七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桐城市区内有一处宽六尺、长百米、高两米的小巷,称之为六尺巷。六尺巷传说的形成和桐城地域文化特色是分不开的,其蕴含的和谐谦让精神,也与文都桐城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下面我就来说一下关于它的来历和典故。

01

《旧闻随笔》及《桐城县志》记载:文端公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名焉。六尺巷在民间的传说差异并不大,主要情节是:张家人张母或者老管家与邻居叶侍郎因为修墙而引发宅基争执,惹得邻居们和当地衙门都不敢过问,于是张家修书向张英求助,张英回书作诗一首,后张家人遵照张英的指示主动让地,邻居受到感动做出同样举动,矛盾化解。

可见,民间版本与以上文本的差异在于人物的变化和诗句的不同。在《旧闻随笔》及《桐城县志》中,主人公为张英及邻居吴氏,而在民间流传的版本中,除了这种说法之外,还有将邻居说成叶姓侍郎的,其情节也复杂得多:从发生矛盾后,经历了请求周边邻居的调解,并诉诸公堂,而当地县官不敢过问,才引起了传说的高潮,张家管家传书张英宰相求助,并获得化解。

综合来看,两类版本在传说母题上基本一致,即修墙引矛盾,传书求解决,和气各退让。所不同的是人物的变化、情节的差异。

02

除了以上记载,关于六尺巷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今人盛巽昌撰文提到,六尺巷的传说更早见于明嘉靖年间举人李锦袭的故事,并举出光绪《愉社县志》卷十的记载为证:

“李兰玉者,故明宛平县令李锦袭之子也。家居与邻人争墙基,致书于父,父遣诗一首,示之曰: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离离草,原辈风流诗味长。兰玉得诗。遂以墙荃让之,又于仁义巷北让地一块云。”

李氏为山西愉社豪族。按此事发生于明中期,早于张英故事百年。我认为,六尺巷这一文物存在于安徽桐城,张英宰相老家为桐城,有史为证,因此六尺巷的故事主人公确为张英,可能张英知晓李锦袭之典故,当得知家人为墙驰书求助,有感而发,化用李诗作为家书,以训家人。

当然,民间传说以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依据,却绝非真实的历史再现。

03

从民间传说的分类学角度看,六尺巷传说属于风物传说。六尺巷正是张英家人与邻居谦让而留下的一处人工街道。这条小巷子成功地化解了两家的矛盾,使得张、吴两家人能够和睦相处,成为礼让谦虚、宽容和谐的表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桐城儿女。

六尺巷的传说经历了近二百年的流传和变迁,至今已经成为和谐、包容的象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价值和理论意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现今,六尺巷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符号。

总而言之,六尺巷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教化功能,沉淀着安徽桐城朴素的民风及传统美德,影响深远,表达了桐城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种和与宽的意义文化模式为桐城人民代代相传。

万里长城列提纲怎么写?

提纲:主要写出长城的历史沿革、影响意义。

正文: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长城的五大特点?

1、雄:长城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

2、奇: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3、险: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修筑城墙,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5古: 历史悠久, 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历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历史。如果你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国的长城至少有2700年的历史。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长城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样一座古老的伟大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珍贵和罕见的。

6 长:长度惊人 从春秋到明代,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和建设。长城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它有东西向和南北向,总长度为108,000华里(54,000公里)。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