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环卫部门叫什么,披星戴月古诗歌

2023-03-25 21:42:03 101阅读

宋代的环卫部门叫什么,披星戴月古诗歌?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全诗: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一首写环卫工人的诗,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始终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给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是如何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的?

在古代,赐浴是很高的奖赏,好比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甄嬛去汤泉宫侍寝。如此看来,在宫廷里想要好好洗个澡,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嫔妃们都只能这样,那太监和宫女们,想要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是不是都很难呢?其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

宋代的环卫部门叫什么,披星戴月古诗歌

太监们想要解决个人卫生,需要用到毛巾和香露

太监是后宫中除了皇上和皇子们之外,唯一的男性群体了。如果不是为了让皇帝安心,他们完全可以不用净身,可是没办法,皇帝不可能给自己的嫔妃任何一点动心乱性的机会,所以就让男子只能净身之后才可以入宫当差。

太监们因为净身之后,他们就没有办法在自己控制排尿了,因为尿道旁控制的肌肉不在了,所以他们的时常都会溢尿。他们不是主子没有机会随时清洗,所以为了避免衣裳被弄脏,他们就只能提前在裤子内备好一条毛巾,以防自己出糗。

可是太监们的衣物都是限定的,不是想要多买几件就可以买的,他们能够购买的只有毛巾,可是一天当值太久,不能及时去更换,那么身上就会有味道。为此,还需要准备一些香粉和香料在身上,以此掩盖身上的味道。

洗澡如何解决呢?太监们每日都会在宫里做比较辛苦的工作,也需要在皇上和嫔妃们身边侍奉,所以他们必须保持身上的洁净。

宫里专门为太监们修建了专供洗澡地方,所有的太监在规定的时间都能去洗澡。只是大澡堂人多,也就会很复杂,如果遇到被欺负的事情,也很常见。大太监也会想要好看的小太监服侍洗澡,面对这种情况,要么认怂,要么就不怕被打。

如果过了这个时间,那么就只能打冷水去洗澡了,这都是对于普通太监而言。

对于有身份和地位的太监,他们有在宫里有单独的房间,所以他们闲暇时,还能享受自己泡澡的待遇。而且在宫外,他们如果有钱的话,还可以购置宅院,也能圈养妻妾,虽然他们不能行人事,但是依旧能够让女子来陪伴和服侍自己。

他们甚至还能有孩子,不过一般都是亲戚家的孩子,宫里认得小公公做干儿子,或者从人口市场买来的小孩子。

如厕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宫廷里不像宫外,有茅房,宫里不设置茅房,从皇帝起至每个小太监,大家都是使用恭桶,等到晚上或者凌晨,倒完所有的恭桶,再把一天的排泄物送到宫外去。

太监们上厕所不是特别方便,所以在当差的时候,都很少喝水,需要上厕所的话,可以去到专门地方去上厕所。

太监们为了掩盖自己身上的味道,他们的最后一步,就是用香粉和佩戴一些香料。因为对香粉和香料的经常使用,他们往往就会有些呈现女子的习惯,比如兰花指等。

宫女们的解决个人卫生,生理期和平常不同

宫女在宫廷里生活,她们的个人卫生比起太监们更需要注意,因为一般都是由太监负责在外守夜,由宫女们服侍和陪着妃子们入睡。主子们睡在床上,宫女们就抱一床被褥睡在床下,以便晚间妃子有任何需要。

宫女们的个人卫生,平日和生理期的处置方式会有所不同。

平日里:

宫女们每日都需要照顾主子起床,所以她们需要先收拾好自己,然后再去照顾主子。白天的个人卫生,就比较简单,用盐巴、茶叶等漱口,洗脸和梳头,穿好得体的衣裳就可以出去工作了。

宫女们在选择衣裳的时候,都是有规矩。好比:宫女在非年节的情况下,就不能穿满绣的衣裳,就算是主子赏赐的,她们也不可以轻易穿,不然就是对主子的不敬,要被打板子。

宫女们洗澡该如何操作呢?宫女们有两种洗澡方式。

其一,就是伺候主子洗澡,一般情况就是给主子洗澡就好,但是如果主子同意,她们也可以跟着一起洗。如果是和皇上一起洗,那么就是鸳鸯戏水了,她们很可能就此飞上枝头了。

其二,宫女们洗澡一般在晚上,因为白天需要当值,她们没有时间;在不当值时,可以在独立的院子,随意挑选时间洗澡。不过除了在澡堂里洗澡,她们一般都只能自己打水洗澡,不过更多地随意擦洗一下身上。

在各个部门工作的宫女,她们的洗澡时间控制更严格,没有准时去洗,估计也就只能洗冷水澡了。古代,只有有地位的嫔妃才能有小厨房,她们还要有钱才能购置炭火,所以想要烧热水,还是不容易。

生理期:

宫女比起太监们,她们就有生理期这个麻烦事。如果到生理期,宫女痛经无法工作,那么可以请假休息,可是如果在浣衣局,这种人少活多的地方,恐怕就算是生理期也必须冷水洗衣裳等,生理期的宫女上厕所不方便,洗澡也不是很方便。

生理期,宫女们还会用到特制的“月事条”,一般就是用布加上草木灰,因为宫女们的地位有限,能使用的“月事布”规格也是有限的。她们此时穿着的衣裳需要比较厚,因为为了防止侧漏,让人感到尴尬。

古代女子的衣裳本来穿得就比较多,内衬的衣裳就有七八件,还有外衣等等,所以她们夏天来月事就会非常难受。

但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个人卫生,她们还是要多清洁,所以想想还是比较麻烦的。

总的来说:

宫廷是一个处处都讲究规矩的地方,所以对待宫女和太监们来说,保证自己的个人卫生,也是准则之一。他们来到宫中,就是专门负责照顾主子的,如果他们连自己的个人卫生都无法保障,那么就无法胜任贴身侍奉的工作。

宫里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阶层,如果自己无法胜任好工作,那么就会被分派到又脏又累的地方工作,比如负责刷马桶等。

所以,为了能在宫里生活的体面一点,那么保证好自己的个人卫生极其必要的事情。

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和历史上有趣的人和事儿!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

颜真卿与柳公权都是楷书大家,但感觉颜体和柳体差不多,如何区分?柳公权书法学自颜真卿,故二者从某种角度来说相似度的确很高,但是,后世诸家对两者的书法特点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颜筋柳骨”。因此,对两人的书法区分就是从这点上下功夫即可。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36336912766521712&origin_type=&origin_id=3680108965_3436340224169526255&alkey=1306_3680108965_0_3436340224169526255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36340224169526255\",\"product_id\":\"3436336912766521712\",\"title\":\"纸中作乐 柳公权玄秘塔碑书法楷书柳体毛笔字帖临摹描红字帖教程\",\"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d80227498df336e1e1cedd83e78bb6c65f1d7576www800-800~400x0.webp\",\"price\":3990,\"market_price\":15000,\"cos_fee\":1197,\"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36336912766521712&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89,\"item_type\":4,\"cos_ratio\":3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36336912766521712\",\"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柳公权玄秘塔碑教程\"}","commodity_id":"3436340224169526255","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36336912766521712&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150,\"price\":3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36336912766521712\",\"shop_goods_id\":\"3436336912766521712\"}","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d80227498df336e1e1cedd83e78bb6c65f1d7576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9.9,"promotion_id":"3436340224169526255","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纸中作乐 柳公权玄秘塔碑书法楷书柳体毛笔字帖临摹描红字帖教程"} --}

图片: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

“颜体”的点画特征为:

易方为圆,富有篆籀之气。点、竖、捺、折、钩诸笔,尤显露了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等特点。

“颜体”能巧妙地运用中锋和藏锋的方法,使点画意态筋骨内敛,笔力雄健,达到了虚而不弱、实而不僵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立体之感。

图片: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其结体:

以端庄平正为主,讲求左右对称和重心取中。

特点是点画的相向之势,使字的整体显得宽绰大方,气势饱满,浑穆雍容,大有威严之仪,刚正之姿。

图片:唐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柳公权

柳公权书法起初继承“颜体”衣钵,专以骨法为尚,形成了特有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宋代苏轼评日:“柳少师书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岑宗旦评日:“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图片:柳公权《神策军碑》

“柳体”虽出自颜书,但作为名家,不能只取法一人,而是融汇诸家于一炉,这也是柳书的一个突出点。柳公权的书法以骨见长,人们所说的“颜筋柳骨”即指这一特征。

图片:柳公权《金刚经》

用笔:精严爽健,一笔不苟, 点画轻重合度,骨法洞达;

结体:紧结险峭,端庄劲媚。可谓:神气清健,笔精墨妙。

图片:柳公权小楷《太上洞玄经》

唐代书风崇尚法度,以初唐诸家之绩来说,只是“尚法"的初始,而中唐“颜体”虽以法见长,但终以气度恢宏为上。至晚唐柳公权,则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尚法”的书风,使之更加程式化了。

图片:柳公权《蒙诏帖》

综上所述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虽然风格仿佛,但是“颜筋柳骨”是区别它们的总纲,只要确定这点即可较为轻易地将之区分出来。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清朝人是如何应付瘟疫的?

中国历史上防治瘟疫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以前的历史无从告知,被太多文人墨客所改变,真实的历史被埋没历史长河之中,老夫尽我所能还原真实,看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大跌眼镜!疫病,是中国历史上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包括因病毒、细菌、寄生虫和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多种疾病。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疫病则称为瘟疫。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综合中国各朝代官方和民间的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历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争的历史,每一次病魔的攻击都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创伤,人类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病魔,生存下来,可是时过不久病魔还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人类再一次面临另一场正邪之战。那么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中国人是采用何种方式来防治瘟疫的呢?

1.医者首当其冲,抗疫名医辈出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经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抗防治瘟疫也同时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大疫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年代。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张仲景因此被称为“医圣”,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晚清的吴瑭(吴鞠通)等医学家都为治疗瘟疫作出过重大贡献。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2.接种减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人痘接种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说是用轻型天花来预防重症天花。这种免疫预防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以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国曾广泛应用,后来还西进欧洲流行美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现在很多传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减毒活病毒作为疫苗。比如,现在每个儿童都要接种的小儿麻痹(Polio)疫苗和麻疹(Measles)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中国古代医家在2000多年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既在未发病之前“治疗”疾病,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帝王承担责任,官方免费抗疫

古代的许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时,曾发出诏书诚坦执政失误,承担责任,以安抚众官吏和平民百姓,并下令各级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组织的抗疫活动,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汉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东汉的恒帝等都下过有关瘟疫的自责诏书。汉代帝王还曾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染瘟疫的灾民。宋朝其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于1682年下令各地种痘预防天花。康熙根据皇室家族亲身经历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这是一个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广防疫方法的例证。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

4.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

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公元242年,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谈到天花病时记载:“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清楚表明天花是在战争中由俘虏带到中国,因此天花在古代中国称为“虏疮”。由于其传染性,天花随后在中国逐渐流行。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可见古代人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5.建立防疫管理,设立边境检疫

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宋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护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护要参加治疗。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这说明中国医生当时已经认识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传染病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检疫系统。1688年,俄国是最早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 中国的种痘术还传到日本、朝鲜和印度等邻国,通过国际交流,共同防治传染性性疾病。

6.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清洁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明代人已十分讲究饮水卫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如上海人的冬季进补,广东人的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7.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

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秦汉时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还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者”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汉代时已有专门装粪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厕所。当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唐宋时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种树以绿化环境,并设有严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损”。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间古代人还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防止瘟疫。

8.普及医学知识,加强教育书刊

普及疾病知识加强医学教育是预防瘟疫的重要环节,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唐朝的太医院相当于国立医院,设有医学、针灸、按摩等学科,另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医生和防疫人员。当时还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南宋时期中国创办了最早的官立医科学校,培养各科医生。各朝代都对以前的医学药学书籍进行过整理和研究。秦朝下令焚书时,医药书籍例外,保存了下来。元代政府机构中有专人负责医书的整理和出版,同时还以书坊、书院、私宅刻书等多种出版形式。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修典”,而医药书籍毫无例外包含在修典之中。很多著名医药书籍都经过数代的再版和注释才能流传至今为今人所用。中医百科全书《医宗金鉴》记载了接种人痘的详细理论和方法,此书传到日本后对人痘预防天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9.官方免税减租,疫区施财赈灾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响民众的健康和生存,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抗击瘟疫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防治疾病。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过在大疫之年免税减租,减轻民众负担,重振生产和经济发展。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瘟疫后下诏“其令君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后来还有官方规定收成不到正常十分之四的家庭,政府予以补贴,中央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将赈灾粮款发到灾民手中。各个朝代都有过在发生大疫后,政府官员还到疫区巡视,安抚百姓,或开仓赈济,或派遣医生施药救之。地方官府办的“蕙民药局”也在地方抗瘟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0 妥善安葬亡者,救济抚养遗孤

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致使妻离子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悲惨状况。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其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唐文宗时规定,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遗孤,如不满是十二岁,一定要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治理瘟疫的。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异。最近对SARS的预防又一次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应该看到,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明显升高。现在人类可以骄傲的说在同病魔的斗争中人类已经真正做到了“道高一丈”。但是,切切不要忘记,瘟疫向人类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瘟疫不时还会司机发动反击,而不时出现“魔高一尺”的情景。人类注定要同病魔长期共存。

古代大将军与大都督哪个权力更大?

自然是大将军权力更大!看到很多回答都在说大都督高于大将军,估计是受了三国演义之类小说影视剧的错误影响。实际上,大都督只是战时临时加官(他们还有各自的本职官职),属于特殊时期军事统帅,只负责该战争的战局。而大将军则是常设的官职,并且长期属于国家最高官职,职权范围甚至不限于军事,可以压制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绝非大都督可以比拟。

(汉武帝设大将军为武将第一,凌驾于三公之上)

先说大将军,早期,大将军为一国最高军事长官。比如汉初刘邦以韩信为大将军。但并不常设,西汉早期制度确定的最高军事长官还是太尉。直到武帝朝,武帝刘彻以卫青为大将军,并定下制度,大将军为武将之首,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这时候开始,大将军就已经凌驾于包括丞相在内的国家最高官员之上了。

(霍光开始,大将军加大司马成为独揽军政大权的官职)

此后又设大司马,作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高级武将加官,掌管内朝,与三公主管的外朝分庭抗礼,甚至说直接剥夺了外朝的权力。而大将军加大司马就是名副其实一人独揽军政大权!比如著名的霍光,及东汉各种外戚,都是以大司马大将军官职总揽军政大权,甚至将皇帝架空为傀儡。

东汉后期,大司马成为单独的官职,可以凌驾于大将军之上。从此,大将军不一定再是国家最高官职。但是,由于大司马也不常设,所以很多时候,大将军依然是掌握军政大权。

然后说说大都督。很多人受了诸如《三国演义》等小说和影视剧影响,认为大都督权力多大。其实有很大的误会。说大都督前先说说都督,汉末三国,都督就是朝廷设置在各地的军政长官,但与地方州郡的长官刺史、太守等不同,都督累死与朝廷直接委派,临时驻扎 有“钦差大臣”的感觉。

(东吴只有陆逊曾在夷陵之战任大都督,属于军队司令,战后解除)

都督很多,但大都督并不多。《三国演义》中东吴有“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好像他们一个个权力很大。实际上,这四个人中只有陆逊做过“大都督”,其他三个人并没有担任过大都督。其他三个只是做过“都督某地”,也就是主管某地的军政事务。是一种有较高权力的地方长官而已。而唯一获得“大都督”的陆逊,只是在夷陵之战防御刘备时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其实就是吴蜀之战的东吴总司令。在对战中的军队,陆逊都可以节制,但是不在吴蜀之战中的其它东吴各地,他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这个大都督是一个战争中的军事统帅而不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等到夷陵之战结束,陆逊也就自然免除了大都督一职。

陆逊这个大都督是东吴仅有的例子,蜀汉没有设立过大都督。而曹魏,大都督也是和东吴的情况接近,不过数量要多很多。简单来说,曹魏在各场战争中的高级将领都有可能加大都督。甚至,大都督都有可能不是主帅,而只是副帅!

(曹真伐蜀,司马懿加大都督,只是曹真的副帅)

举个例子,太和四年,曹魏命大司马(最高官职)曹真出兵攻打蜀汉,同时,将骠骑将军司马懿升为大将军(官职次于大司马)加大都督与曹真一同出征。所有的史书都会告诉你,这场战争的主帅是曹真,而司马懿最多只能算是副帅,可他也加了大都督。这就告诉你了,大都督实际上不值钱,连副帅都可以给。其实,这个大都督不加,可能司马懿权力更大!因为大将军仅次于大司马,大司马出征了,如果大将军镇守国都,就等于是代理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了,现在加了这个大都督,还只能跟着大司马曹真做副帅,只有权力小了!

(蜀汉、曹魏的大将军往往是军政第一大臣)

三国时期,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丞相官职被废,蒋琬、费祎先后以大将军身份接替诸葛亮主掌军政大权。曹魏方面,魏明帝曹叡驾崩后,曹爽以大将军身份一直压制司马懿,司马懿只能靠政变才能翻盘。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先后也是以大将军官职独揽大权,小皇帝都是他们的傀儡,足见大将军这个官职远非一个出征时临时获得的大都督可以比拟的。

三国之后,都督也都是负责各州郡地方事务,级别高的称大都督。大将军官职被废,只有“某某大将军”,属于国家高级将领。到了隋唐时期,有“十二卫”或者“十六卫”大将军,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武将,而唐代在各地设都督府,其中最高级的是“大都督府”,由皇室成员兼任各州大都督,数量比较少。但这时候只有“某某大将军”(如左卫大将军、右武侯大将军等)和“某州大都督”(如扬州大都督),已经和早期的单纯的大将军、大都督有很大区别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