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什么时候确立为节气的,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确立为节气的,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六个节气。清明节的前天是一百五,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介子推(也有叫介之推的。)是跟随重耳(以后夺得晋的权力,史称“晋文公”)逃亡的有功之臣,因为介子推性格狷介,许多看法与众不同。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就是描述当时的情况,秦穆公任好“三置晋君”,就是秦穆公任好三次扶持了晋国的三个人当国君。当秦国扶持重耳从秦国回晋国掌权,将要渡黄河的时候,重耳把他们的旧衣烂衫、破席子等行李往河里丢,随侍的荀偃请辞,大意是说:主公你将要富贵了,就这样对待旧物;趁着我们这些跟随你逃亡十多年的老臣还没有犯错误,让我们走吧!重耳立刻承认错误。介子推在一旁不以为意,也看清了重耳及荀偃的真实嘴脸,萌生退意。介子推曾经在重耳快饿死的时候割股食君(重耳)(就是割了自己的大腿肉,做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吃。)
等到重耳取得权力后,大封有功之臣,却把介子推给忘记了,后来又张榜告示,请有功之臣自荐功劳,介子推不为所动。介子推的邻居打报不平,劝介子推去申报功劳,介子推说:算了吧!我喜欢做一介平民。邻居就去找重耳说明,重耳很惭愧,觉得很对不起介子推。就亲自去介子推家里去请原谅。介子推看邻居去给自己请功,背起老母逃进的绵山;重耳派人进绵山寻找月余,不得。遂下令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大火过后,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在一条小河边的树下。
后,重耳为表彰纪念介子推,把绵山改为“介山”,现在绵山的脚下有一个城市叫介休,意思就是“介子推背着母亲累了,休息的地方。”
重耳还觉得不够好,于是,下令晋国老百姓在冬至节后一百零五天时十五天不准生火做饭,一律寒食,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后来逐渐的改成三天。后来,寒食三天,在全华夏广为流传,历经各个封建朝代的追捧,寒食三天在全华夏定下来,渐渐的成了一个高级节日。寒食节紧挨着清明节,所以,现在的人误以为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的。
清明节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明节最早应该是春秋时期吧,晋国的介子推在绵山上宁愿被活活烧死也不愿意出仕,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定那天为寒食节,禁烟火,第二年晋文公去祭拜时发现烧焦的柳树有发新芽活了下来,于是想起介子推留下的诗句: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于是晋文公把绵山改为介山,把寒食节定为清明节,纪念介子推的同时也是不断提醒自己自省,要勤政清明。
再往后大概是到唐朝被定位法定假日,上至国家下到百姓都要去祭祀祖先,后来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清明回乡祭祖,上坟烧纸告慰祖先等。最有名的就是唐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不仅火了清明时节,也火了杏花村汾酒,有些地方把清明也和七月半一样称为是鬼节的,都会告诉家里的孩子不要出门乱逛,呵呵😄,现在都是宣传的清明要出去踏青捎带上坟祭祖。
清明节过了能去扫墓吗?
谢邀答!我这里的习惯是,二月二拜新坟,到了春分便有人开始做春祭了,但更多的还是到了清明节才拜山扫墓。大多争取在谷雨前,最迟也要在立夏前,到了立夏交已月了便没人去拜山祭祖扫墓了,理由是春祭不过立夏,过了立夏就要等到秋祭了,秋祭不过立冬。我这里有习惯春秋二祭的。春祭在清明前后为主,秋祭在八月秋分后到立冬前都可以拜山扫祭。
我这里拜山扫墓祭祖要分几次进行,首先是拜老祖,其次是落房祖,再一层层下来,没有一星期是拜扫不完的,单在清明一日哪里做得完?所以依规矩是自上自老一层层分拜扫下的,而且清明前后又是春耕大忙,在清明先拜众山老祖后,下到村里堂里自家的就要迟一些,常常谷雨后也有上山拜扫的。其实拜山扫墓是追思敬祖念恩聚宗亲的一种形式,传统习惯上在春秋进行,更多的在清明前后进行。而规矩习惯都是人造人定的,今年因疫情影响,有心的不必亲临山上墓前,只朝地拜拜也可了,所以,清明后也是能扫墓祭拜的,不应限定时日与形式。
古时清明节和现代清明节是同一天?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什么节气断霜?
一般来说是谷雨,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