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如果典韦出战颜良文丑

2023-03-25 17:28:03 99阅读

关羽斩颜良,如果典韦出战颜良文丑?

魏武帐下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力能独臂擎大纛(dào),勇可单身敌万军。

关羽斩颜良,如果典韦出战颜良文丑

月下飞霜披铁甲,山中逐虎跃涧林。

生为豪杰死雄鬼,留得壮名照宛城。

作为保护中军指挥部的虎贲军之首领,典韦无疑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将,不仅武艺高强,战斗作风极其勇悍,而且忠心耿耿,是曹操最为信任的贴身护卫。

典韦乃是陈留人氏,“勇力过人”,以前是张邈的部下,在军中与人争执,不怒之下“手杀数人”,逃亡江湖。典韦为友人复仇,曾当街当人,提首级步于闹市中,无人敢近。后来夏侯惇外出行猎,看到典韦“逐虎过涧”,大为惊异,将其招纳入军中,并推荐给曹操,很快受到重用,成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被任命为“帐前都尉”,将护卫中军的虎贲军交给他率领。后来许褚归附后,成为虎贲军副将,左右翼护曹操,两人是曹军中武力最强的两名猛将。

大家都知道,雄踞河北的袁绍麾下有“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而武力最为强悍的是颜良、文丑二将,深为袁绍倚重,在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曹操有典韦、许褚,袁绍有颜良、文丑。那么,以典韦的武艺,如果在两军阵前与颜良、文丑分别单挑厮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对于三国猛将的武力排列顺序,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吕二赵(或马)三典韦,四关五马(或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各个版本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将典韦排在第三的位置上。而颜良、文丑则比较靠后,还在周泰、魏延和张绣的后边。

这样的排名当然是有问题的,颜良、文丑的手下败将――徐晃,比他俩还靠前,河北四庭柱中的张郃也排在颜良、文丑前面。这肯定经不起细细推敲。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细细检点一下典韦的战斗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他虽然作战勇猛,力大无穷,但实际战绩并不理想,他杀死的普通喽啰兵确实不少,濮阳城下以飞戟掷射敌人追兵,“立杀十数人”,宛城孤身断后时,先是单刀迎战,“砍死二十余人”,又抡起两名敌兵奋战,“击死者八九人”。但是他没有干掉过一个有名有姓的敌将,只是在羊山之战时,一戟刺死黄巾军首领何仪麾下的一名副帅。

在典韦其它的战斗中,濮阳城下击败过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联手,单挑时打败过高顺、侯成,在濮阳城内保护曹操突围时,击退高顺、侯成两将联手。但始终没有斩获。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典韦的杀伤力是有问题的。这也许与他所持一双铁戟属于短兵器有很大关系――短兵器讲求后发制人,贴身近战,对方感觉不妙时,容易逃之夭夭。再者,典韦大部分杀伤战绩都是在他下马步战时所获取的,会不会是因为典韦的骑术并不非常精通呢?

典韦对阵过的称得上强敌的对手有两个:许褚、吕布。与许褚的厮杀是“从辰至午,不分胜负”,稍歇片刻后,又“直战到黄昏”,仍然不分胜负,典韦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优势;濮阳城外,在许褚独斗吕布二十合不分胜负后,被曹操派上去助战,“两将夹攻”。从后面六将齐出来看,许褚、典韦的合力并没有起到压制吕布的作用。否则就只需再出一将,而不是大家一拥而上了。

那么,以典韦这样的战斗力若遇到颜良、文丑又会如何呢?

典韦VS颜良

我始终认为,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真正能够进入三甲之列的,恰恰是颜良而不是典韦。在颜良的战斗生涯中,他的表现要比典韦强很多。冀州城外,速斩耿武,白马坡一战,三合斩宋宪,一合劈魏续,曹军猛将徐晃出阵接战,仅二十合“败归本阵”,惊得曹军“诸将栗然”,无人敢于应战(许褚、夏侯惇、曹洪这些悍勇之夫当时就在阵中)。

徐晃是个斧将,力量很大,能够硬扛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但在颜良马前仅二十合就败下阵来,说明颜良不怕力量型的猛将,真实战斗力要明显高出许褚一截。

如果当时典韦还在的话,我们相信他肯定有出战的勇气,这一点无须否认,但他的武力值基本上与许褚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不足以与颜良这样的劲敌相抗衡。他的表现应该强于徐晃,支撑到五十回合后就必然落败。

典韦VS文丑

在“河北四庭柱”中,文丑的武艺仅次于颜良,位列第二,袁绍对他也非常信重,经常派上去冲锋陷阵。文丑的战绩也相当不错:冀州城外速斩关纯,磐河界桥边十余合打跑公孙瓒,公孙瓒四健将来迎,被文丑杀一退三,与初出山的赵子龙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箭射张辽盔缨和战马,又击退徐晃。

但我们也发现文丑的一个问题,他是个技术型战将,对力量型的敌将比较怵头。延津渡一战,两箭将张辽射落马下,而徐晃这个力量型猛将抡斧冲上来,文丑对付起来就费点劲,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明确交待两将具体交手回合数,但在嘉靖本中说是“三十合”,这说明文丑的武力值明显要低于颜良。当关羽冲过来,文丑是“战不三合,心怯绕河而走”,大家都知道,关羽是非常鲜明的力量型猛将,尤其是前三刀的暴击天下无二,在关羽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的连续劈砍之下,文丑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回马败下阵去,又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切掉了首级。

典韦的力量也很大,他的一双大戟重达八十斤,不比关羽差多少。关羽是一柄大刀直劈下来,文丑承受的冲击力很大;而典韦是两只大戟轮流攻击,文丑每次需要招架的是单戟的力量,这就比抵挡关羽要稍微轻松一点。所以如果典韦与文丑厮杀,文丑虽然在力量上仍然处于下风,但肯定不像与关羽对战那样“战不三合”就心怯而逃,而是能够抵挡比较多的回合数。

文丑的实力要在徐晃之上,他与典韦交手支撑的回合数肯定要超过徐晃与许褚对战的回合数,也就是说,五十合之内典韦是拿不下文丑的,再参考文丑与赵云的战斗情况来看,典韦若要击败文丑,少说也得七八十合开外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典韦迎战颜良,他能够抵挡五六十合,但必然败阵;但典韦力量上的优势使他能够在对战文丑时占据上风,七八十合后打败文丑。

袁绍为何拿出来和关羽硬碰硬?

不是袁绍拿来硬碰,而是颜良刚刚提拔上来了,由于武力勇猛,袁绍有心培养。只是让其进攻侧翼,没有放在主战场,奈何曹操用计奔袭,有心算无心,结果关羽也在,颜良因战阵经验不足被斩。

袁绍手上的武将

其实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手上能用的大将不多,颜良文丑两人也并非《演义》中的那样,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就已成上将。应该是在征伐公孙瓒时,被袁绍发现,开始有意培养的。

麴义

袁绍在关东盟军解散后,开始寻求扩充地盘,冀州成了他的头号目标,那个时候韩馥手下麴义反叛,正好袁绍“与义相结”,两边处于同盟结交的状态,共同对付韩馥。这一点从后来麴义骄纵被杀,袁绍“而并其众”,兼并他的部众可以映证。

说明袁绍对麴义,颇有当年曹操厚待刘备一样,因为刘备也有自己的部曲。结果麴义骄纵,说明是自恃功高,还有自己统领的部队,逐渐没有把袁绍放在眼里。

当袁绍占据冀州后,麴义也就成了手下的头号大将,先是击败南匈奴、后与公孙瓒争斗时, 大败白马义从。195年,袁绍派麴义单独统兵攻打公孙瓒。而此时,颜良文丑都不知道在哪个地方。

淳于琼

这个早在袁绍是西园八校尉时,就和袁绍同一级别,后来就投靠了袁绍,估计是董卓之乱时期左右,应该属于元老级。

张郃

原来是韩馥的手下,后来转投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期间,立功较多,被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时,淳于琼去督粮草于乌巢,张郃曾建议袁绍派兵救援,由上推测是袁绍带在身边,属于主力。

至于高览、高干、蒋义渠等人记载较少。以这些人的后期表现看,麴义死后,袁绍手上比较能用的是张郃、淳于琼、高览等人,但没有人暂时能顶替麴义的位置。加上,袁绍想尽快肃清公孙瓒的势力,要不198年,袁绍也不必再次亲率大军前去易京围剿,派一员大将即可。

颜良文丑的崛起

颜良初次登台,是颜良进攻曹操手下单独守护白马的刘延。《三国志》与《后汉书》不同的是,多了淳于琼和郭图两人,而非颜良一人领兵。这里揣测是淳于琼为主将、郭图军师、颜良先锋大将。

不过白马之战对袁绍来讲,目的是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属于边路战线,以颜良的位置看,属于培养阶段,此前并没有记载。

个人推测,颜良应该是198年,易京之战中被袁绍发掘出来的。

在易京之战中,公孙瓒曾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援,但之间联络的暗号被袁绍截获,于是袁绍将计就计引公孙瓒出城。公孙瓒率白马义从出战后,被袁绍的伏兵击败,这里很有可能就是颜良文丑的崛起时机。

以颜良文丑两人的武力看,两人多有可能是原先的先登死士,在麴义手下,就算袁绍想用,也没法任免,因为麴义在袁绍阵营中的独特地位。后来袁绍兼并麴义剩余部众后,两人本身武力较高,易京之战对抗白马义从获得战功,被袁绍提拔,准备培养成带兵主将。无奈战阵经验太少、有勇无谋,正如荀彧“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这两人所言。所以,袁绍也只是在边线锻炼他们。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也没有史料记载验证。

白马之战关羽的意外出现

曹操面对进攻,采取谋士荀攸建议,佯攻延津分了袁绍的兵马。

曹操自己带兵向白马疾进,距离白马10余里时,颜良才发现,“良大惊”,可能是连斥候都没有派遣,所以距离这么近才发现曹操的先锋部队,仓促之间迎战。这种仓促之间迎战的多半败退,就像后来的汉中之战,曹洪曹休趁吴兰尚在集结立即突击,大败吴兰。

不过颜良可能是由于经验缺乏,面对突然袭击,难以应对,于是被关羽斩杀。

其实这里就算关羽不在,以后面文丑的情况看,一旦部队溃散,颜良可能也和文丑一样在乱军中被杀,毕竟个人武勇在颓势面前难以力挽狂澜。

所以,颜良文丑这些武将,都是袁绍刚刚发掘培养的,有心给小平台锻炼,奈何曹操没按常理出牌。

阵斩颜良跟关羽有关系吗?

曹操与袁绍的决定性战役官渡之战之前,两军均有规模的遭遇战。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巨大优势。

袁绍占据北方青,并,幽等四州,人口众多,兵精将广。两人谁将取胜,就将统一北方。曹操击败刘备,占据徐州,收服关羽。但关羽与曹操有约定,立功后将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在白马延津附近,阵斩颜良,立了一大功。

刘备的武力比起颜良文丑如何?

你好,我是历史小书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题主既然问了刘备的武力和颜良比起来如何,那么我们便来具体看看他们各自有过的战绩:

颜良是袁绍帐下的大将,与文丑号称河北双雄,以上两人又与张郃高览并称河北四庭柱,实力自然是拔尖的。曾有一将名曰耿武,欲刺袁绍,书里是这般描写的:绍将颜良立斩耿武。从”立斩”二字可以看出这位名叫耿武的仁兄是被秒杀的,也就是一刀解决战斗。

当然被颜良秒杀的角色并不止耿武一位,还有曹营的武将-魏续,书中是这么写的: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又是一刀秒杀,可以看出来颜良是走平A暴击流的,出了暴击基本上就是一刀了事。

颜良与名将徐晃也曾交手过,而且还是轻松取胜,书中是这般描写的: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二十回合战败徐晃,实打实的刚正面,要知道徐晃是曹操麾下的大将,三国里有数的名将,这等人物也只在颜良手里走个二十招,可见颜良之勇,非同一般。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大家应该都知道常常一刀杀人的颜良终究是被关羽一刀送走,怕是关羽马快,颜良措手不及,一刀过来没躲开,只能灰了屏幕看死亡回放去了。可颜良就算是被关羽秒杀的,但他的勇将之名也并非就是浪得虚名的,毕竟有过那么多骄人战绩。

再说说文丑,双雄之一,河北四庭柱的架海紫金梁,其战绩比之颜良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刀斩关纯,大战公孙瓒手下四健将,斩一伤其三,又与来驰援的赵云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在延津之战中两箭射翻张辽,一箭射飞头盔,另一箭射毙坐骑,而后又与追击而来的徐晃大战三十余合,且不落下风。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双雄克星关羽飞马奔至,估计文丑只是知道关羽马快,没听说过他的刀也是如此势大力沉,交马而过,战了两合,心生怯意欲退走,那关羽胯下可是千里龙驹赤兔马,分分钟追上,脑后一刀,送回泉水。

相较于颜良文丑,刘备的战绩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初战黄巾时曾射伤地公将军张宝,攻打宛城时又射死黄巾将领孙仲,刘备箭术一流在许田围猎时也有描写: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采。

比起颜良文丑实打实沙场交锋,阵前较量,刘备那暗箭伤人,怒射小兔的战绩实在是不值一哂的,真男人就要刚正面,射小兔算什么英雄好汉。可惜他们遇到了华夏武圣关云长,惜哉...毕竟玄德曾言:“我二弟天下无敌,从来只有他杀敌的份,怎么会被杀呢?”

结语:

所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刘备的武力跟颜良文丑根本没法比,如果是阵前对决的话,估计也是一刀飞升的结局。

谁才是三国最强二人组?

这五个组合里明显关羽张飞组合最强,然后依次是颜良文丑、许褚典韦、马超马岱,而孙策太史慈组合最弱。

我们首先可以看一下这十人里在公平情况下直接交手以后的结果:

1、关羽对许褚:下邳之战关羽曾经击败许褚和徐晃联手,明显关羽强于许褚。

2、关羽对文丑:延津之战关羽三合杀的文丑心怯,虽然文丑心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肯定交手以后发现敌不过关羽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冠以也强于文丑。

3、张飞对马超:葭萌关之战张飞对马超两人先后大战了两百多合不分胜负,可以认为武艺相当。不过考虑张飞大马超十岁,大家都在巅峰期的话应该张飞略强。

4、张飞对马岱:葭萌关之战张飞十合击败马岱,两个人武艺起码差了两档。

5、马超对许褚:渭河之战马超和许褚大战两百多合胜败难分,可以说是同一水平,即使马超略强一些,也强的有限。

6、许褚对典韦:曹操平定汝南、颍川时,许褚和典韦曾经大战一天战平,也是旗鼓相当。

7、孙策对太史慈:神亭岭之战孙策和太史慈两人打了一百多合没能分出胜负,也是同一级别的武将。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通过间接方式进行比较的结果:

1、颜良在白马之战二十合击败徐晃,表现优于和徐晃五十多合战平的许褚,而且时候许褚不敢出战,所以颜良强于许褚。

2、延津之战文丑短时间内杀败徐晃,表现也是优于许褚,所以武艺也是要比许褚强。

3、太史慈曾经和张辽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两个人武艺相当。而张辽曾经战平张郃,但是张郃面对马超时二十合就败走,所以太史慈明显弱于马超。

结合直接对战结果和间接方式比较结果看,在这五个组合十个人里,可以分成五档:

表现最佳的无疑是关羽,他在正面交手中击败过许褚、文丑,也是《三国演义》里少数直接击败超一流武将的记录。

其次是颜良、文丑、张飞,他们都要强于许褚、马超这个级别。

许褚、典韦、马超三人水平相当,紧随其后。

孙策、太史慈是第四档,大致能和马超这个级别的打上二十合。

马岱明显是武艺最差的一个,他连魏延也打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属于二流武将。

因此就组合来说,关羽、张飞组合不仅武艺高,而且亲如兄弟,长期一起征战,在战场上配合也默契,无疑是最强的一对组合。

其次是颜良和文丑,许褚、典韦组合排在他们后面。而马超、马岱组合虽然马岱武艺不行,但是马超比孙策、太史慈强出太多,足以以一对二,因此排名要高于孙策、太史慈组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