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飞机,美国战机F117隐身功能那么强悍

2023-03-25 08:21:04 94阅读

心理战飞机,美国战机F117隐身功能那么强悍?

F-117,开创了隐形战斗机的先河,引领了空军装备的一场技术革命,隐形时代先行者的荣誉光环下,已光荣地完成了使命。最后的退役,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F-117可谓是“单点突破”,同时代机型中有着“一招鲜儿”的隐身性能,但F-117的短板也是非常之突出,没有雷达,只有两个弹舱,载弹量只有2300千克。由此,制约了F-117的发展,当F-22出世之时,F-117就成了隐身时代的过去式。

心理战飞机,美国战机F117隐身功能那么强悍

同样是为了隐身,避免雷达信号暴露自身,F-117没有装备雷达,只有光学电子系统,这也意味着F-117不具备空战能力,也限制了这款隐身飞机的机载武器使用能力。以及说,围绕着隐身,F-117的武器全部是内置,挂载机腹中部的弹舱中,2个弹舱的总共挂载能力2300千克,只能挂载2枚GBU-12/24/27激光制导炸弹,或2枚BLU-109钻地弹,亦或AGM-130空地导弹。

除非是再大刀阔斧的设计改进,否则F-117就是有着隐身能力的载弹量仅有2吨的对地轻型轰炸机。除此之外,F-117并无再多可能。那么,这样功能单一的机型,的确不值得让美国空军留恋。

其实全面来看,F-117作为技术探索机型,装备使用的时间还是挺长的了,特别是在多次地区冲突战争中的“身先士卒”,不论是技术探索、实战检验暴露短板,还是对隐身战机的战场应用、经验积累,F-117都完成了使命担当。

自然,当F-22出世后,当F-22在冷战后一览众山小之时,有着多方面性能短板的F-117自可告老还乡了。回顾,F-117,这是款特征非常之鲜明的“需求导向型”战机,顶层设计之时就紧紧的围绕“隐身”不顾一切,包括对载弹量、对机动、对电子设备等方面性能的牺牲。而这样的F-117“隐身战斗机”,在如今的“四代机”面前无疑是有着“先天不足”的缺憾,更谈不上性能强悍了!

为什么电影中轰炸机投下航空炸弹后炸弹下落过程中都会伴随尖啸声?

我们应该在纪录片或者电影中听见过这种尖啸声,感觉会类似于从悬崖上摔下时所发生的嚎叫。事实上在20世纪时,轰炸机投下航空炸弹时所发出的尖啸声,是因为投放的航空炸弹上安装了名叫”炸弹哨子”的东西。

在我们继续了解炸弹哨子的作用前应当先介绍一下多普勒效应,事实上,对于炸弹的尖啸声,在被轰炸的敌军和驾驶轰炸机的飞行员耳中完全不同。 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炸弹哨子)和观察者(飞行员,敌军)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的现象。

最常见的例子便是从远方急驶过来的火车鸣笛声变得尖细(即频率变高,波长变短),而离我们远去的火车鸣笛声会变得低沉(即频率变低,波长变长),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同样现象也发生在私家车的鸣笛与本文所述的炸弹哨子的尖啸。 因此由于多普勒效应,他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飞行员会听到一种高音,随着炸弹的加速远去,尖啸的音调降低了。被轰炸的敌人最初会听到比飞行员听到的更高的尖啸声,因为目标在炸弹前面而飞行员在炸弹后面。在炸弹命中目标之前,炸弹与飞行员的距离将会继续增加,因此,飞行员完全可以听见航空炸弹落下全程的尖啸。

而关于炸弹哨子的作用,其实十分有趣,应该说算是一种心理战的战法:在航空炸弹上安装炸弹哨子的原因是为了削弱敌人的士气以及给敌人造成心理阴影,恐吓士兵和平民。有趣的说,应该是表达了这种意义: 我们要来了,你就要死了!在声音的音高的变化是由于多普勒效应。当炸弹从飞机上投放时,航空炸弹的速度由于重力而继续增加,直到达到其最终速度。

随着炸弹接近地面,音高增加,因此发出尖啸的声音。最出名的例子便是伦敦大轰炸。德国人的航空炸弹和安装在上面的炸弹哨子,不仅在肉体上杀伤了伦敦市民,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难以抹去的伤痕。 尖啸声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并且由于对伦敦和其他欧洲城市的轰炸袭击经常是在深夜进行的,所以尖啸的声音引起了市民的噩梦和焦虑。伦敦大轰炸的幸存者们直到战争结束后的多年还记得那些在地下掩体中萦绕的死亡尖啸。当年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的大轰炸亦造成了这种创伤。

同时,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士兵认为,吹口哨的目的是警告平民即将来临的危险,因此他们可能有时间躲藏或逃跑,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介绍的多普勒效应似的,这种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仅仅靠着尖啸很难分辨炸弹是从哪个方向投放的,因此它可能会直奔向听者自己的位置,也可能落在几百米或者几千米之外。

此外,有些航空炸弹的飞行时间相对较短(类似于俯冲轰炸机或者是东京大轰炸时低飞的B-29)它们的确会让目标附近的人听到航空炸弹飞落的尖啸,但也几乎没有时间做出反应或逃跑。这点时间仅仅够人在地上卧倒和遮住头部,但是对于高装药量的航空炸弹或者燃烧弹来说,无济于事。且换位思考一下实施轰炸的航空部队的想法,他们的目的是杀伤有生力量和造成威慑,他们怎么可能专门设计这种炸弹哨子来提醒轰炸目标注意隐藏?进而大大削减自己的战果?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航空炸弹都没有了炸弹哨子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现代空军的轰炸讲究的是精准打击和打击的突然性,而炸弹哨子的存在,只会向敌人表达这一种信息:我们的轰炸机在你们的头上,来打我啊?而隐身轰炸机则会因此暴露,进而会对飞行员的安全造成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几乎见不到使用炸弹哨子的航空炸弹了。

对于炸弹哨子的应用,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例子,二战时德国人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斯图卡早期第一种量产的改进型号,JU.87 B-1。 这些斯图卡装有被称为“耶利哥小号”的一个哨子,本质上是螺旋桨驱动的警报器,直径为0.7 m(2.3 ft),安装在机翼前缘正好位于起落架正前方或前缘。拥有一个固定主齿轮整流罩。

这被用来削弱敌人的士气,并增强对俯冲轰炸的威胁。但是这造成的飞行阻力对飞机空速造成了20-25 km / h的损失,因此在后期版本,斯图卡上取消了这种设计,虽然仍有携带早期哨子的斯图卡活跃在二战后期。不过这些哨子使得斯图卡得到了一个称号”呼啸的斯图卡”。所以,在纪录片和电影中,斯图卡轰炸时候,俯冲产生的声音比较恐怖。

安倍对美增收军费发怒?

日本确实不想给美国交“保护费”,日本不是那种弱小的国家,日本不需要美军的保护,只有韩国、波兰这种弱小的国家才需要美军的保护,日本不稀罕美国的保护,日本完全可以自保,别看日本只有巴掌这么大,日本强大的时候,和美国打过,和俄罗斯打过!

美国对日本增收80亿美元的天价“保护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很生气,安倍晋三想把美军赶出日本,这都是事实,是真话,不是忽悠韩国民众的谎言,只不过要给安倍晋三时间,要给日本时间,安倍晋三不是现在就要把美军赶出去,安倍晋三是计划未来某一个时间把美军赶出去,这个计划有可能是安倍来执行,有可能是安倍的继任者来执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

安倍晋三很生气,是因为美国在日本驻军,不是日本主动邀请美军来的,是美军自己来的,是美军强制登陆日本的,是美国强制留在日本不走的。美军登陆日本,是因为日本是二战战败国,美国作为战胜国,要惩罚日本,才进入日本,控制日本,美国是在奴役日本,日本不甘心被美国奴役,日本一直都想反抗,日本人一直想做日本真正的主人!

日本表面上顺从美国,实则对美国恨之入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这样,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是这样。前几日,在广州的“2019年从都国际论坛”上,鸠山由纪夫借题发挥,痛骂美国,说美国霸权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是一个威胁,说美国霸权应该被终结,这就是日本真正的态度!

日本现在没有和美国翻脸,是因为日本和美国相比,日本弱爆了,完全就是一个菜鸟,军事上只有自卫队,还被3万多名驻日美军24小时盯着,只要日本自卫队有任何异动,驻日美国会第一时间发起军事打击,把日本的自卫队打残,日本打不过,不愿意作死,只有等,等日本强大,等美国衰落!

在经济,日本GDP总量不过5万亿美元,美国20万亿美元的GDP,还有美元霸权,日本如果和美国翻脸,威胁到美国霸权,威胁到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美元就是美国掠夺日本经济的,再加以军事威胁,日本更多的财富就会变成美国的财富,所以在短期之内,日本会很温顺,让美国去对付他国,美国的目标被转移之后,日本才有喘息的机会,才有做大日本的机会!

安倍晋三还知道,日本不给钱,美军也不会撤走,但是美国不会善罢甘休,美国会暗中使用各种手段折腾日本,让日本永无宁日!别看日本现在卑躬屈膝,早晚有一天,日本一定会兑现安倍晋三的诺言,把美军赶出日本,一个不留!

美国直升机的字母都是什么意思?

美军直升机使用的是一套编号命名规则,称为“MDS”,属于专门的功能性命名方式。

美国军用飞行器的命名拥有一整套全军通行的标准体系,1962年时,美军基于空军已有体系,全面取缔了海军、陆战队、陆军的旧航空命名体系,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名称体系,该标准囊括了飞机、直升机、导弹、无人机、飞艇及一切已装备的军用飞行器。

这些军用航空航天飞行器名称也被称为“MDS名称”(Mission-Design-Series),即“任务-设计-系列”,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可以从型号名称上诠释所有的军机。

一般的军机编号是这样的,它们大部分来自于1962年的标准,这些被称为“basic mission symbol”(基本任务符号):

A - Ground Attack 对地攻击

B - Bomber 轰炸

C - Transport 运输

E - Special Electronic Mission 电子战

F - Fighter 战斗

K - Tanker 加油

L - Laser-Equipped 激光设备

O - Observation 观测

P - Maritime Patrol 海上巡逻

R - Reconnaissance 侦察

S - Antisubmarine Warfare 反潜

T - Trainer 教练

U - Utility 多功能

X - Special Research 技术研究

直升机这些飞行器不能算进飞机里,所以美军则按照MDS标准内的“ not normal aeroplanes”(非正常飞机)来命名,它们的标准自70年代开始到今天都在不断增修,目前规则如下:

D - UAV Control Segment 无人机控制

G - Glider 滑翔机(无动力飞行器)

H - Helicopter 直升机

Q - UAV 无人机

S - Spaceplane 航天飞机

V - VTOL/STOL 垂直/短距起降

Z - Lighter-than-Air 比空气轻飞行器(飞艇、气球等)

上图.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A是“修正任务符号”,H代表“直升机”,合起来就是“攻击直升机”

这个规则很好认知,“H”字母是代表直升机的意思,所有的直升机都有这个明明字母,但当飞行器强调更多的功能扩展时,就需要加上新的字母来区分了。美军称之为“Modified Mission Symbol”,即“修正任务符号”,它们可以放在基本任务符号的左侧,这些符号如下:

A - Ground Attack 对地攻击

C - Transport 运输

D - Drone Director 无人机控制

E - Special Electronic Mission 电子战

F - Fighter 战斗

H - Search and Rescue, Medevac 搜救、医疗输送

K - Tanker 加油

L - Equipped for Cold Weather Operations 用于寒冷环境的装备

M - Missile Carrier 导弹运载(从未用过)

M - Mine Countermeasures 扫雷

M - Multimission 多任务

O - Observation 观测

P - Maritime Patrol 海上巡逻

Q - Unmanned Drone 无人驾驶\靶机

R - Reconnaissance 侦察

S - Antisubmarine Warfare 反潜

T - Trainer 教练

U - Utility 多功能

V - Staff Transport 输送

W - Weather Reconnaissance 气象侦察

只要对照基本任务符号和修正任务符号,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出一架美军飞行器的大体功能。

这里还是提及一下,对于美军侦察机别太认真了,美军侦察机采用了非国防部标准命名,如U-2、TR-1A、SR-71等等,命名都很不老实。

U-2的“U”是“ Ultra-high altitude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operated 超高空侦察机”的代称,而“黑鸟”显然不是反潜的,“S”前缀是“Strategic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战略侦察机”的代称,“S”倒是代表“侦察机”;而TR-1的“TR”是空军接手后的新定义,意思是“tactical recon 战术侦察”,它们不适用于通用MDS规范。

上图.MH-53E直升机,H是“直升机”,M代表“多任务”,53是设计编号,E是序列号

如HH SH MH UH,其中的“H”是“基本任务符号”,代表的就是“直升机”,而左边的则是“修正任务符号”,一架“HH”命名的直升机,意思就是“搜救、医疗输送的直升机”,“SH”是“反潜直升机”,“MH”因为有“Mine Countermeasures (扫雷)”和“Multimission(多任务)”两个项,需要按照条件来对照,一般直升机取后者。“UH”则是“多功能直升机”,有时候也翻译为“通用直升机”。

而中间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叫“Design Number”(设计编号),例如F-15、F-16、F-18、F22、F35等等,或者直升机上面的AH-1、AH-64、UH-60、CH-54、CH-46、它来自于装备开发时的独立设计编号。

上图.AH-6“小鸟”直升机,A是“攻击”,H是直升机,民间型号叫MD-600

按照美军规定,此项编号是最严格的数值序列,由军方指定,不参考开发商的型号和现有数字(实际上还是参考了),如麦道的MD-600直升机,美军标为H-6,有OH-6“小马”和AH-6“小鸟”等。

上图.执行搜救任务的HH-53C,头一个“H”是搜救的意思,后一个“H”代表直升机,“C”是序列号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以H53直升机为例,“H53”是基础型号,“CH53”是运输机型号,“MH53”是多任务型号,多用于特种飞行,“HH53”则是救援直升机。

然后我们还需要注意,除了“基础符号”、“修正任务符号”、“设计编号”外,还有个放在末尾后缀的“Series Letter”,即“序列号”。

序列号的编号是随着飞机的改型演进而不断变化的,它不负担功能性的意义,但却代表了飞行器的发展先后次序。最早服役的装备总是以“A”命名,比如F-16A,后来发展的则以A\B\C\D\E\F这样一连串缀过来,直升机通用于这个规则,也是一样的,如CH-53A。

上图.F35的ABC型用编号后缀进行了区别

不过战机中也有特殊的,比如F35战机,它从服役开始就分为A、B、C,这个序列号代表的是机型,A型是空军基准型,B型是可VTOL/STOL的海军陆战队型,而C型是大翼面的海军航空兵型。实际上美军涉及到海陆差异,尽管是统一标准,却依然会闹出差异麻烦。

上图.差点成为总统座驾“陆战队1号”(Marine One )的VH-53F直升机,因为白宫嫌弃它吹动的风会让白宫草坪“不雅”而作罢

如之前的F-16,它有个F-16N型号,这个“N”后缀代表的是“Navy”(海军),而AV-8B甚至有AV-8B(R)+这种称号,其中“+”代表的是其装备了F/A-18的AN/APG-65雷达,(R)则是“侦察”为了与“系列字母”区分加了括号。

上图.1965年首飞的海军陆战队过去的CH-53A直升机

总而言之,美军的飞行器标准看着虽然挺有规则,实际就是个坑。言归正传,回到直升机话题,像CH-53,CH-53A就是“初始型号”,而CH-53J,就是顺次过来的发展型号,这个不需要过多解读,按照通行规范认识就行。

上图.CH-53A在定型前被称为YCH-53A,“Y”的意思是“原型机”

不过呢,美国的飞行器规范这还没完,它们还有“Status Prefix”(状态前缀)。

状态前缀专用于“不正常运行的飞行器”,像试验机、技术验证机、停飞机都位列其中,具体如下:

G - Permanently Grounded 永久停飞

J - Special Test, Temporary 临时特殊实验

N - Special Test, Permanent 永久特殊实验

X - Experimental 试验

Y - Prototype 原型机

Z - Planning 计划

这种前缀熟悉美国战机的应该都有印象,比如F-35战机之前的X-35和X-32大竞争,F-22之前的YF-22与YF-23之争,都是这个套路。

其它超出MDS命名规范的前缀后缀还有一大堆,诸如F-16C block25、AFTI/F-16之类,直升机上往往见不到这种套路,像F-16这种生产批次、改型数量极多的战机则非常多见。

上图附录.H-53直升机的型号表,从左到右依次为装备单位、型号、昵称、任务

总而言之,大部分美军飞机,无论是直升机还是战斗机,都遵循着Mission-Design-Series“任务-设计-系列”的三项编号分类。

伊朗强援终于出手?

美伊在中东的斗法依旧闹的不可开交,你方唱罢我登场,美国和伊朗在外交上开启了口水战,双方的立场更是互补让步,势必要以己方的实力逼迫对方就范。特别是美国,估计还没见过这么强硬的地区国家,也算是威胁手段用了不知多少,本想以强大的军力迫使伊朗重回与美国的谈判,可是伊朗偏偏不吃这一套。

美国又是退约,又是制裁,又是威慑,除了战争手段之外的众多威慑方式都用在了伊朗的身上。而伊朗也丝毫不含糊,对美国的态度也是异常强硬,在我看来,其实伊朗的强硬并不是自不量力,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相反,伊朗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如果这时候妥协那就不是伊朗的作风,如果现在妥协换来的只是更大的让步,甚至有损于国家安全利益。

不久前,特朗普一口否决了媒体关于派遣12万兵力的说法,但是目前,特朗普的态度又开始转变。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深夜发推警告称,“伊朗一旦开战,将会是伊朗的正式终结。不要再威胁美国!” 伊朗方面则表态称,伊朗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特朗普惯用的伎俩就是要在适当放缓局势后,再迅速放出狠话,以胁迫对方达到不战自胜,但是这恐怕在伊朗身上又得不到好结果了。美伊的紧张关于也严重牵动着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他们的态度很复杂。既反对伊朗的过激行为,但是又貌似不远看到美国和伊朗彻底摊牌。

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称,沙特不希望地区爆发战争,但如果“另一方”(伊朗)作出这种选择,沙特将坚决予以回应。 朱拜尔说,沙特希望地区和平稳定,但“鉴于伊朗方面持续不断的攻击,我们不会坐视不理”,“球在伊朗方面的场地内,伊方命运如何取决于它的决定”。

当前,沙特也成为中东地区的众矢之的,油轮和石油设施先后遭到破坏,沙特已经成为了这场乱局的另一个参与者。尽管伊朗否认与相关事件有关,但是沙特等国家可已经把伊朗视为了地区“恐怖主义”的召集人,所有的活动都直接受伊朗的影响。

美国大兵压境,更是放出了其他貌似战争的信息。美国驻多国外交使团17日收到提示,说美国和伊朗关系紧张对途经海湾和阿曼湾空域的民航客机构成安全风险,民航客机可能因为“误认”而遭受打击。

同时,伊拉克石油官员和多名消息人士次日证实,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已经从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撤走所有除伊拉克籍员工以外的人员。这些活动不得不让人做一定的联想,美国是否再为打击伊朗做准备?

此时,俄罗斯的紧急出动可以说是挺了伊朗。其实,伊朗先前也说过可能会与俄罗斯在该地区开展联合军事演习,而俄罗斯现在出动军舰前往叙利亚塔尔图斯军事港口也是很耐人寻味。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的战意还尚不足,而俄罗斯的反应也不足以维护伊朗的安全。

俄罗斯最多也是姿态的展示,如果派遣大量的兵力它也深知战争的可怕,如果不做出一定的行动恐怕也会使得美国忽视俄罗斯的存在。就目前来说,如果美国想和伊朗开战,其实不会派军舰往波斯湾里面钻,而会将军事力量部署到波斯湾以外,以防止伊朗导弹的打击,利用自身的军事优势对付伊朗。

美国当前的意图可能还是想用极限的战争边缘政策压垮伊朗,首先是迫使伊朗政府在乱中失去控制,这可能是美国的希望的,以压促乱是美国的首选。其次是要通过极限战争边缘政策使该地区处于紧绷的状态,以使伊朗的正常经济活动受到干扰。

双方目前的敌对尚存在上外交领域,军事部署只是辅助手段。而这次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也是,如果伊朗一旦开战,这个前提我想伊朗不会轻易触碰,尽管目前有信息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在伊拉克召见了民兵力量领导人。这也只是说明了伊朗在做提前的军事准备,防范美国的先发制人。

说实话,如果美国真要想对伊朗动武,俄罗斯是难以阻止的,毕竟俄罗斯不会直接和美国兵戎相见。但是,又可以看到美国对付伊朗都要思索良久,这种地缘政治的影响是制约美国的因素,如果俄罗斯时不时在该地区做出捍卫伊朗的姿态,那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进攻伊朗了。

局势虽然紧张,但是整体可控,各方都明白直接的军事战争要不得。但是内部的秘密较量还是少不了的,最后对伊朗和美国来说,代理人战争又可能是最坏的结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