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结金兰正确生肖,杨家将听说有七郎八虎
义结金兰正确生肖,杨家将听说有七郎八虎?
或戏曲,或评书,或小说,或故事,谈到北宋初年,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家族就是杨家这一忠君保国的武将世家,因其二代、三代均有八位儿郎好汉,且都是七个亲生儿子、一位义子,故称之为“七郎八虎”。
老七郎八虎,包括杨继业、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亮八位猛将,其中杨继亮原名高怀亮,是义子。由于此八位不是本文主角,此处略过不表。
题中提到的“七郎八虎”,也是老七郎八虎中杨继业与夫人佘赛花的八个儿子,与老八虎一样,也是七个亲子、一个义子——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其中八郎是义子,合之为“平定光辉,德昭嗣顺”。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大郎杨延平
大郎杨泰,字延平,使一条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
二、二郎杨延定
二郎杨永,字延定,使一条八宝赤金枪,随老太君扫北,曾于阵前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
三、三郎杨延光
三郎杨勋,字延光,使一条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
四、四郎杨延辉
四郎杨贵,字延辉,使一条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京剧名作《四郎探母》讲的就是金沙滩一役后,杨延辉失落番邦又三关认娘的故事。
五、五郎杨延德
五郎杨春,字延德,使一条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
六、六郎杨延昭
六郎杨景,字延昭,使一条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金沙滩一役后,众兄弟死的死伤的伤,只剩六郎挑大梁,认三关元帅,护卫大宋边疆。
七、七郎杨延嗣
七郎杨希,字延嗣,使一条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
八、 八郎杨延顺
八郎杨顺,字延顺,使一条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乃是“螟蛉子”。
何为螟蛉子?《诗经·小雅·小宛》有文“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螟蛉本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则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因而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后就用“螟蛉”比作义子。
据演义小说记载,八郎延顺乃是老令公部将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因为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的挑拨,派兵围困应州。此时辽军又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使其腹背受敌,危机之时,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铁鞭王呼延赞解围,王锦因此重伤而死,后老令公便收养了王顺为子,又怕他长大后因为身份原因和全家人生分吃苦,便没有告知于他,更名为杨顺。
以上就是七郎八虎的组成,可惜杨家一门忠良,下场却令人心痛!
宋、辽两方在金沙滩一带交战中,辽王心怀叵测,佯请宋王到辽营举行“双龙会”,妄图一网打尽宋室君臣。宋王赴宴,由老令公杨继业负责保驾问题。宋室君臣在得知事情真相后,为确保宋王迅速安全地撤离危险地带,令公让大郎假扮宋王、二郎扮作八贤王,其余三郎、四郎、五郎、八郎等随行保护,自己则带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等,保驾宋君突围。
这一边,六郎在前开路,杨业和七郎断后,父子三人拚力征战,终于使宋王突出重围,安全返回。可六郎回头一看,却不见父亲杨业和七弟延嗣踪影,将宋王妥善安置后,掉转马头,杀进重围寻找父亲和七弟,结果三人都遭困两狼山。七郎奉父命到雁门关搬取救兵,不料潘仁美公报私仇,以七郎临阵脱逃为由,将七郎绑于芭蕉树下,被军士乱箭射死。后令公碰死在李陵碑,只剩六郎延昭,奋力杀出重围,并得母亲佘赛花带领众位女将接应,方才得以归还。
另一边,假扮宋王和八贤王的大郎、二郎被杀死于乱军之中,三郎更惨,直接被马踏成泥浆。四郎被擒,流落番邦之地,改姓木易,被辽萧太后招为驸马,取了铁镜公主为妻,一待就是一十五年。而后萧天佐大摆天门阵,宋王御驾亲征,六郎延昭挂帅领兵,佘老太君负责押运粮草。这就有了之后四郎思念亲人,三关认娘的事情。五郎败走,心灰意冷,于五台山削发为僧。八郎阵前被捉住,自刎而亡。
至此杨家一门忠良,死的死伤的伤,失散的失散,出家的出家,男将二代中只剩六郎一人独挑大梁,天波杨府剩下十二寡妇,书写了杨门女将的传奇故事。
此外还有一则传说,传奇色彩比较强。
说是,老令公杨继业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聪禅师乃是得道高人,他见杨业忠肝义胆,不忍杨家遭受灭顶之灾,却又不敢直接道破天机,便劝令公解甲归田。老令公感于社稷未定,唯有以战止战,才能还黎民一片安定。临走之时,智聪禅师留了一句话给令公“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
令公以为会有一个儿子回不来,便请智聪禅师解说,禅师摇头不答,令公也不勉强,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不料最后,七子去六子回并不是六个儿子能回来,而是只有老六能安然回来!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我,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什么动物义结金兰?
生肖猪义结金兰。生肖属猪的朋友秉性纯良、敦厚老实,因而在生活中拥有不错的人缘。另外,生肖猪人有时候脾气不太好,在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得罪小人,所以要警惕有人嫉妒陷害。属猪人在2022虎年里的整体运势表现是凶吉参半。属猪人在虎年里合太岁又破太岁的反复交替下,于运势上会显得比较跌宕起伏,无论是事业运势还是财富运势,亦或者感情运势以及健康运势都难免会在太岁的影响下而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清太祖——努尔哈赤
被误解的名字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满语还没被创造出来,所以网上说“努尔哈赤”在满语意思是野猪皮的就不太靠谱了,在满语之前,女真人主要使用蒙语和汉语,“努尔哈赤”在蒙语的意思大致相当“光明的圣裔”的意思。此外,努尔哈赤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还曾给明朝辽东忠臣李成梁当过义子,
清圣祖——康熙
因为得过天花当了皇帝
顺治皇帝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两个儿子不幸夭折。顺治去世的时候,皇二子岁,皇三子(康熙)8岁,剩下的都三四岁太小了。正常来讲皇位是轮不到康熙头上的,但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上书给孝庄太后,说康熙得过天花,以后都没有得天花死掉的风险了。孝庄太后一想是这么回事,康熙大帝就这样登基了。此外康熙还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61年。
清世宗——雍正
拿起宝剑逼人成佛
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为帮助徒弟开悟,便交一把宝剑给他说如果你在七天中不开悟,就以此自裁吧!结果,此僧果然不负所望,所以后来在禅堂中集体参禅时,便变更形式,做成剑形的香板,成为雍正禅师的杰作。后世因为雍正与佛教的渊源,衍生出了很多雍正乾隆学艺少林寺等小说,当然,在历史上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和尚头上的戒疤
雍正曾经两次清除刑狱,释放一些罪犯。如诚心愿意忏悔改过,准许入佛门出家修行。但又怕“反清复明”的人浑水摸鱼,便让这些人在的头上留下戒疤,这样即使以后蓄发还俗,再次从事“反清复明”运动,官府就可以通过戒疤轻松辨认身份。自此,除蒙、藏喇嘛以外,就形成内地汉僧的顶上,都有戒疤为记了。(尚有争论,也有说起于元代)
清高宗——乾隆
盖章狂魔&诗歌打印机
书画上盖印是有讲究的,但咱们的乾隆皇帝的原则是有空白就要盖个章!《韩熙载夜宴图》好好的一幅传世之作,中央的最大留白就被乾隆两大印章给糟蹋了!王献之的《中秋贴》总共不过三十余字,乾隆一口气盖了八十多个大印,王献之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哭了。值得庆幸的是乾隆手里的《富春山居图》是赝品!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乾隆皇帝一生做了40000多首诗,但绝大多数都呵呵你懂的,唯有近一百首吊念亡妻富察皇后的还能勉强流传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么任性!所以乾隆活了89岁,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关羽的虎女没有嫁给孙权的犬子?
正史没有野史香!史书喜欢板着面孔,又过于脸谱化、碎片化,往往不够生动,而野史则信马由缰,任意加工,虽漏洞百出,可人物塑造丰满,情节涤荡起伏。到头来,正史往往被野史覆盖,历史真假难辨。
关二爷家的虎女关三小姐“关银屏”,就是被野史覆盖的“虚幻人”。我们正史结合野史,对照着还原“关银屏”的真面貌。
关羽有二子一女,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女儿没留下姓名,民间称之为“关三小姐”。“关银屏”的名字哪儿来,无从考证,肯定是民间传说。
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为了强化联盟,派“和事佬”诸葛瑾拜访关羽,试图与关羽结为亲家,不料关羽却翻脸了: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中,这段描述更加生动:“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 再休多言!”
人家孙权求亲时诚意十足,“价码”用的是世子孙登。也就是说,关三小姐嫁到孙家是嫡长媳,未来孙权称帝的话,她就是太子妃,孙登即位后就是皇后。
你关羽再牛叉,也不过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自己还是个破落户出身,孙权如此抬举关羽,为何关羽不但不领情,反而口出恶言呢?大概有三个原因。
其一,关羽个性张狂孤傲,自认为天下无敌,刘备是老大,他是老二。曹操也许还勉强算得上对手,你孙权一个“富二代”算神马东西?《三国演义》明显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二,孙刘联盟的本质是各取所需的暂时性稳定,未来必定你死我活。关羽对孙刘联盟更激进,若不是刘备压制,估计关羽早就对孙权单挑了,他无论如何不会让女儿嫁到敌对阵营。
其三,关三小姐彼时年龄太小,关羽舍不得。《三国演义》中说关平是义子,其实他是关羽亲生儿子,比关羽只小十五六岁。次子关兴比关平小了二十三岁,也就是说,关羽从十六岁得了关平后,直到年近四十,才再次当爹。
当年下邳之战,关羽迎战吕布前,向曹操提要求,希望战后得到吕布手下大将秦宜禄的老婆,理由是自己的老婆(应该是续弦的)不能生育。这段记载正好印证了,关兴为何比关平小了二十多岁。
孙权求亲的那一年,关兴16岁,孙登8岁,估算关三小姐也就10岁左右。关羽四十多岁才得了这么个宝贝,当然舍不得将热衷于过儿童节的女儿嫁出去。
连东吴太子孙登,都配不上关三小姐,那么她究竟花落谁家了呢?对不起,正史没有记载!不过也别遗憾,关三小姐在野史中“复活了”,而且活得相当精彩。
按民间传说,关三小姐的夫婿叫“李遗”,出身于建宁郡俞元县(云南玉溪澄江县)豪族家庭,其父李恢,在蜀汉阵营中历任庲降都督、安汉将军、建宁太守,封汉兴亭侯。
传说,关三小姐自幼拜在黄月英门下为弟子,学得一身本事,巾帼不让须眉。黄月英是谁?诸葛半仙的老婆嘛。
所以,当诸葛亮决定南征时,替关羽做主(当时关羽已经去世),将关三小姐嫁给了李恢的儿子李遗。理由很简单,时任庲降都督的李恢,不光是南中的一把手,其家族在当地很有势力,军事行动和未来稳定,都需要李家。
在战争过程中,关三小姐和她的哥哥关索(又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以及夫婿李遗,充当了诸葛亮的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并攻克俞元,为南征立下赫赫战功。
战后,关三小姐随李遗留在了当地,角色转变为“活雷锋”,将中原文化传播给当地百姓,帮他们从野蛮状态,跑步进入文明社会。
因此,关三小姐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夫妻俩死后,被安葬在金莲山,直到今天,坟墓依旧存在,当地居民还保留着给他们祭祀的习惯。墓碑上刻有,“汉忠臣兴亭侯子李遗、寿亭侯女关氏三姐之墓”的字样。
严丝合缝的记载,似乎真实还原了关三小姐的身世。不过说实话,这些传说漏洞百出,根本不可信。
其一,黄月英收徒,关三小姐巾帼不让须眉,一看就是被杨门女将、岳银瓶的传说混杂了。
首先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正史根本没留下姓名,她也绝不是武将,而是个精通儒学的才女。请问她是怎么教出一个巾帼英雄来的?
关银屏、岳银瓶,唉,野史创作的方式,也跟正史一样,喜欢照着套路扒。
假如关三小姐真的是巾帼英雄,她一定在正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不是靠野史帮她树碑立传。
其二,以关羽的地位,刘备一定不会把关三小姐嫁给李遗。
关羽和张飞,在蜀汉阵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关羽,其功绩比张飞还要大。张飞有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太子刘禅,凭什么关羽的女儿,只能嫁到偏远的云南?刘备不怕关羽生气吗?
即便太子宫拥挤,怕张小姐与关小姐掐架,刘备还有其他的儿子嘛,身边还有很多重臣嘛。关羽连孙权都看不起,将她女儿嫁给不入流的李恢家中,关羽能躺得安稳吗?
其三,物证坟墓和墓碑,根本不能作为有效证据。
关三小姐的墓碑,是清朝宣统三年所立,落款“阁邑士庶”。也就是说,是某个不好意思留下姓名的读书人,自认为那就是关三小姐的墓。此人到底是谁?不知道,怎么考证的?也没有任何说明。
历史上类似拜错祖宗的大乌龙,并不罕见。碑文中的男主人,写作“李蔚”,都不是李遗。有人解释说,那可能是把名字写错了。墓主人名字都能写错,可见有多不靠谱。
也许躺在里面的人还莫名其妙:为啥这么多人拜我,我咋这么吃香呢?
那么,关三小姐到底哪儿去了,谁才是她的归宿呢?
别找了,关三小姐应该跟关羽一起,香消玉殒了,根本没有等到出嫁的那一天。亦或者流落东吴,下落不明。
《三国志》记载,关羽兵败后:“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也就是说,江陵失守后,留在城中的关羽妻女,都成了孙权的俘虏。后来关羽和关平父子,双双遇难,而妻女下落不明。
按照古代战争,对失败一方女人的处置方式,要么她们一起被杀或者自杀,要么会被胜利者夺为侍妾、侍女,甚至沦为奴隶。
孙权会不会把关三小姐收作儿媳?绝对不可能!当初提亲是因为有关羽在,为了政治联盟,关小姐就是宝。如今关羽死了,关三小姐就是根稻草。
有人可能会问,关兴呢?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从史料分析来看,关兴根本不在荆州,而是留在了成都:“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
关兴自幼就深得诸葛亮喜爱,二十岁左右被任命为侍中、中监军。关羽去世的时候,关兴正好二十岁。
古代武将出征,有一个潜规则:家属不能随军,至少要有儿子留在后方。理由很简单,前线毕竟有危险,出于安全考虑,至少留一个儿子在后方。另外,皇帝们为了防止武将拥兵作乱,也需要拿武将的家属做人质,以达到牵制的目的。
所以,关兴留在成都,一点不奇怪。
故事讲到这儿,未免索然无味,原本红妆叱咤疆场,是多么增色的场景啊,到头来关小姐变成了孙权手中的稻草,扔到哪个角落了都不知道,实在败胃口。
没办法,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往往遗憾多于酣畅淋漓!
湖北十堰有哪些名人?
深山里走出来的书法家——卫言兵
卫言兵先生1961年出生于十堰市郧县谭山镇,比邻河南淅川,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享誉海内外的米黄玉,主产地就是郧县谭山镇。
卫言兵先生四十多年来,当过兵、做过工、下过海、从过政。无论什么时候,他总不忘写写画画,笔耕不辍。他的书法作品,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但卫先生总是在不断地写、写,不停地总结和提高。别人娱乐时他在写,别人休息时他在写,别人旅游时他在写,卫先生以苦行僧一般的意志,在书法道路上坚持着他的理想。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草纸练字五百万,春夏秋冬不释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卫先生的书法作品先后在“兰亭杯”等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几十个金、银铜奖杯。卫先生的作品,曾参加过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港澳台、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地的巡回展出。他撰写的“写字歌”、“百福词语”、“十二生肖”等,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许多内容被编入《中外哲理名言》和《感恩论语》。同时,他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华脊梁杰出人物”、“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五百强”等五十多项荣誉。
自2008年至2016年,卫先生用毛笔书写《中国书法大字典》、《新华字典》及临摹各类名贴,累计保存11.6万张,创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保存自书书法习作数量之最”卫言兵先生,现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常任理事、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北京慧源书画院院长、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名誉教授、宝言书院院主,是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命名的著名书法家。
“集现成而成大成者,智也”!书法创作无极限,常习是道、不练则废。卫言兵先生用他毕生的精力、体力和智慧,去守候一个“书者”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