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赋是什么寓意,络形近字

2023-03-24 21:35:04 94阅读

上林赋是什么寓意,络形近字?

络的形近字格

详细释义

上林赋是什么寓意,络形近字

〈名〉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庾信《小园赋》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什么样的文体称之为赋?

《賦:一种词藻堆砌的华丽文体》

一,引言:诗词歌赋文体的星空

如果把中国文学史比做一条长江大河,那么我认为应该这样划分它的上游,中游,下游:即秦汉以前为上源,汉至隋唐为中,而宋代到晚明当为下。满清至民国亡,汉文化的表现形式除了渐次瀜入西式白话,文体上就基本没有什创造了。

文体上,先秦以《楚辞》为代表,两汉以乐府和赋为代表,三国以建安文学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骈文体为代表,唐宋以诗词俳律(格律和音韵)为代表,元明以元曲和小说体的话本为代表。所以诗词歌赋骈文和元曲杂剧白话小说,代表了不同時期文学创作的不同文体。

二,我们应该知道的赋代表作品

我们读赋,谈赋,首先应了解有哪些赋的作品可读,知道了它的起始,衰落,才能透彻地讲清这个文体在历史上曾经延续上千年的作用和地位。那么从哪里讲赋呢?当然从先秦的荀子和宋玉讲起。因为赋以《楚辞》为滥殇,是出现在战国后期。荀况《赋篇》首次以赋名篇之后,其流变经历了骚,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历史阶段。其间从战国楚人宋玉的《高唐赋》起,汉代以后作賦的名家代表有揚雄的《子虚賦》《上林赋》,《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曹植的《洛神赋》,陆机的《文赋》,左思蜀都,吳都,魏都的《三都赋》,以及江淹《别赋》,鲍照《芜城赋》,徐陵《鸳鸯赋》,庚信《小园赋》《哀江南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其中,山东淄川人左思,因相貌丑陋,虽然妹妹都被选入宫中作了妃子,父亲都认为不该生他。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多余的废人,他一闭门发狠创作《三都斌》,就写了十数年,乃至雄文一面世就風行天下,受到時人追捧,京师洛阳的才子们争相抄读他的《三都赋》,把市面上的纸张都买贵了。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就是由《三都赋》而来,可见名气之大和人们对赋这种文体的爱好及模仿。不过我说呢?换到今天我敢断言,没有几人有耐心和识字能力,把这洋洋万言的大赋小赋读得下来并读懂它!为什么呢?

三,铺采绮丽,繁类成绝的铺张写作手法

1,赋的特点。

賦是跟诗,词,曲并列的一种特殊文体,亦诗亦文。在行文上既要求押韵,不押韵不可称为赋。可赋的押韵又不能像诗那样严格,无须一押到底。由于赋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上万字短的几千字几百字,这就无法一押到底,所以允许中途变换。像左思《三都赋》那样的大作长篇,換韵沒有几十次,上百次,根本无法分出段落。

2,铺张堆砌

作为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在写作上的特点就是铺张堆砌,即描写事物時,上可扯到天地宇宙,下可扯出阴阳鬼魅。多用夸饰手法,极尽渲染,借以张大其事,从而引起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杨雄的几篇大赋《长杨赋》,《上林赋》,就通过大堆的景物描写,烘托汉代京都苑囿的奢靡繁华,帝王田猎的空前盛况。所以铺排越大,堆砌越多,华丽的文辞越富丽。

3,凡例

那么什么叫铺张?举例说《木兰诗》的铺张手法,作家写到木兰替父从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当木兰功成荣归,又这样堆词说:爷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那种铺排: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不是像散文叙事,又像诗一样抑掦顿挫?

四,追求辞采气象壮阔

赋的特点,大都用问答为骨架,多喜古文奇字和双音叠韵的词。然后引用典故,文辞晦涩艰深不易读懂。由于结构严谨,文词富丽,很有总揽人物,包藏宇宙,动则二三千言,四五千言,甚至萬言,内容不是尽力铺陈山川形胜之壮丽,便是描写宫苑游观,名都大邑,渲染出狩猎宏大的气魄等等。譬如说三国時代大才子曹植在《洛神赋》的词里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風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秾轩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你一般的人,读得懂吗?而至于左思的雄文《三都賦》,更难读了。不在手边放一部《康熙字典》,那才叫读的一个头两个大!

五,賦的演变。

综上简述,赋的文体产生于战国(约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后期。当時的作家代表人物为荀子和楚人宋玉。他们是最早以赋命名这种华丽文体样式的最早作家。到汉代,由于赋的文学体裁归入宫庭御用的乐府体制内管理,大一统的汉王朝文治武功很需要一种非同凡响气势的诗文来歌颂其统治,诗太短,文又太散,而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赋最适合这一需要。于是赋在汉代便大行其道了。然后两千多年间,几经变化,赋的演变就经历了四个价段,第一,大赋阶段。这阶段赋体兴起并盛于两汉時期。它从《楚辞》发展而来,以枚乘的《七发》为开端。杨雄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京赋》及后来左思的《三都赋》为代表。第二,骈赋阶段。《骈赋》。骈赋又称俳賦。俳赋从大赋演变而来,发展为骈赋体。于是骈赋便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第三阶段,律赋,第四阶段,文赋。

那么骈赋究竟有什么讲究呢?骈即骈俪,它指字句对偶。骈赋特点是句式整齐,文词华美而韵律和谐,对仗工整,炼词用典非常讲究,常以骈四俪六为节奏单元,以连缀丽藻雅词为立篇之根本。它和汉代大赋比较,特点是少了叙事上的铺陈文物和堆砌僻词难字的现象,进步到有较多的音乐美和诗体美。

然后,到了唐朝,便又演变为律赋,文赋。所谓律赋,便是格律和平仄了。和骈赋比较,律赋强调押韵,注重平仄和音韵的协和,其次强调对仗。我们知道,骈赋最重视的是对仗,讲究骈四俪六,要求严格。可是律赋在对仗和锤练字句上比骈赋就有过之无不及了。由于律赋到唐朝已经被政府用于开科取士,士子们考试不但要能作诗,还必须会写赋。律赋和写诗一样,不但要求严格对仗,声律不得随意而为就成定型的摸式了。

未了再谈文赋。文赋是汉赋发展到唐代以后的第四阶段产物。这个第四阶段的新赋文体,主要由唐代古文运动催生。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它一反魏晋以来骈赋,律赋在用韵,对偶上的限制,强调文赋在创作時,要像散文那样无拘无束自由挥洒,于是我们便读到欧阳修,杨万里,苏轼,范成大他们句式松散,议论纷呈结构别致的新赋。这些大家们写的新赋,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王粲的《登楼赋》,扬万里

的《昭君怨,赋松上鸥》,范成大的《馆娃宫赋》等等。

下面我们实录宋人的两篇新赋,看看它们与汉代大赋有什么进步:

《昭君怨,赋松上鸥》一一 宋代 楊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而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什么意思呢?作家想表达的是,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小孩子们声音小一些,别惊动鸥鸟。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远地飞走了。不知它要飞落到何处去,告诉它,我巳经向朝庭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

这是诗吗?是词吗?它就是几百字的一篇小散文嘛。这便是新赋,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吧?

再看下一篇,八百余字的《馆娃宫赋》:

《馆娃宫赋》一一宋,范成大

灵严山寺,故吳馆娃宫也,山上下闲台别馆之迹,髣髴可考。余少游焉,感遗事而赋之。

汹西山之南奔,势郁嵂其巉空,若大敌之在前,忽踞虎而跧龙,半紫崖而砥平,访馆娃之故宫。是为逸王之旧游,有墟国之遗烔焉。

嗟乎汰哉,愎贤胥之忠告,巽阴嚭之波说,暗养虎之后患,纵处女使兔脱,迨尝胆之谋成,

骇疸囊之溃烂。盖自有以贾祸,非天为之孽。

方其衔哀如痛,抆泪饮血,伊拂士于前庭,克三年而报越,讫甘心而一快,夫何初志之英发!及其见栖于姑苏,遽雌伏而大坏!援宿恩而乞怜,或赦图于臣罪。当是之時,又何其惫也!韪祸福之无门,曷今愚而昨贤。后千载之此嗤点,莫不钟昝于婵娟。固尤物之移人,抑犹有可而得言。

盖尝观于若人矣,好大而欲速,厌常而弃旧。狃会稽之得意,谓周鼎而唾手,闯齐楚以朵颐,睨陈蔡而骧首。道其远而疾驱,气已馁而犹斗。外未宁而内忧,东略之而西否。阻关河以顿兵,撤墙屋而致寇。亟归视其四封,蔑一夫之能守,是犹螳螂慕蝉,不知黄雀之议其后也。然以蕞尔之族,衡行四方,攻靡坚郛,战无距行,事便時利,如径乎无人之乡。

惜也末闻大道,宜其逸乐而志荒。次有台池,宿有嫔嫱,左携修明,右抚夷光,粲二八以前列,咸绝世而浩倡。嗟浣纱之彼姝,乃独系于兴亡。荡龙舟之水嬉,撷香径之春芳,载夕阳以俱还,秉游烛于夜长,滟金钟之千担,仿酒池于旧商。歌吳歈而楚舞,荐万寿于君王。怅星河之易翻,嘉来日之未央。铮铜壶之鸣悲,烂急烽之森芒,惨梧宫之生愁,践桐梦之不祥。欻高陵与深谷,委盛丽于蒼芒。所谓玉槛铜沟,朱帘椒房,理镜之轩,响屧之廊。杳烟芜与露蔓,纷日暮之牛羊。况捧心之百媚,濯粉之余妆者哉!

今则云雨之巅,仙圣是宅。砚沼莼浮,琴台松崛,封古藓于井甃,宿暗芒于洞穴,木鲸吼以凄厉,余馨隐其芳于洞穴,木鲸以清厉,金磬隐其萧瑟。彼方外之徒,龟藏而蠖屈者,又安知往古与来今?方枯禅而缚律,翩鸿影之拂坐,见前山之衔石。

与揚万里的新赋,几百字的小赋不同,范成大的这篇赋,应归大赋之列,它借吳王夫差听信奸侫,迫害忠良,纳越国降臣勾践,范蠡所献越女西施为妾,沉溺美色,弄出亡国之祸的教训暗讽時事。这篇赋一出手,便传颂天下,风行一時。赋里的灵岩山,在姑苏城外约三四十里地,该山崛起平畴,苍翠杳渺,深秀雄峻,旧有巨石灵芝得名。吳王夫差得浣女西施后将一座馆娃宫的华丽行宫建于此山,日夜与西施游憩于此。直到勾践,范蠡的美人计报仇复辟越国。

所以,赋的文体,早先是作动词用的。后来逐渐演变,才被作为名词使用。擅赋的人,视诗词为雕虫小技,而擅诗,词,曲的古代作家若想展示大才,必有写作赋的本领。否则不可称文豪。但是要做赋,做出气势,不落俗套的又能有几人。两千多年了,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写赋的高手,能够流传下来的赋,也就沈约的《丽人赋》,吳均的《八公山赋》,谢庄《月赋》,江淹《恨赋》,《别赋》,和唐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宋人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等等,名篇是不多见的。因此我们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细致。一般人只要有一定才情可以为之。而赋要用来铺陈事物,必须有对事件清晰明朗的认识和归纳,方可试做。刘勰把做赋称为体物。他说:赋者,铺也。作家要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写出志的本质属性,即铺陈描绘出事物的形态風貌,不是会写几句律诗的人就可动笔的。非心胸雄豪,见识不凡的大才做不了赋。可见,要创作一篇能够名世的赋,尽管题材很多,可要写得好并不那么容易!

那么,什么样的诗人和文章家喜欢作赋呢?据《汉书,艺文志》载: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也。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诗的人,多是布衣。布衣就是老百姓,老百姓的诗,在心为声,发言为诗。而贤人呢?贤人指的是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曾经有过功名或还在争取功名的人。这类人心胸有大志,但是志不得展或失志了,便只有通过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老百姓写诗,可以通过唱来言情,可是贤人写赋不是为了唱,而是要诵。因此由于布衣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可是贤人,士大夫,不得志,失志的他们有什么好唱的?只能咏,只能诵,没有洋洋洒洒的文字,没有天地宇宙,山川形胜,历史往古,江河澎湃,茂林修竹,人文典故,花鸟虫鱼,雷鸣电闪的写作,何以能伸其志,抒其情,言抱负?

所以汉代班固在《两都赋》序言里说:赋者古诗之流也!由于诗短小精干,易于张口就吟,吟之唱之,均在唇齿之间,因此汉代把它归类于民间乐府。而赋是散文,须刻在竹简上才能保存,否则不可流传。于是诗便总与歌有关,而赋则不歌而诵,它与音乐无关。

这种特征,就叫赋。赋的含义,就是不歌而诵的意思,文体上则可称亦诗亦文:即,既不是纯粹的诗,也不是纯粹的散文。它是可放可收可长可短的散文,又是具有音乐感又有美体感的一种文体。

图片:作者本人和他的美女琴师

请问哪里的枇杷口感好?

首推福建云霄枇杷

似雪不是雪,满山的枇杷树,中国枇杷之乡——云霄

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且以其风味和质量俱佳,美名誉于各地,原国家质检总局还批准对“云霄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云霄枇杷”成为地标产品。

云霄县地处内地,背山面海、有利于寒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发展发育。这里雨水丰沛,山涧泉水甘甜,滋养着枇杷树。这样的环境,让枇杷果的糖分不断沉积,吃着比普通枇杷果更甜、更有味道。

枇杷颗颗金黄,果香浓郁

随手摘一颗,个大饱满

撕开果皮,汁水四溢

在唇齿间化开,丝丝入味到心头

甜中带酸,吃起来特别爽口,果色金黄,才是一颗正宗的云霄枇杷。

墨衍的含义是什么?

以墨成书,繁衍万物。是为墨衍。

衍是会意字。由氵包裹在行中,表示水在江中流的意思。音yǎn,音同演。本意水流入海,引申为富足。又由漫步引申为平坦;由漫衍引申为多余的。

衍(yǎn)

(1)〈动〉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flow into sea]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说文》

至今衍于四海。――《书大传》。注:“犹溢也。”

水直衍。――《太玄·法》。注:“达也。”

(2)〈动〉溢出,水满而出 [overflow]

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又如:衍溢(水满溢);衍涝(谓雨水满溢)

(3)〈动〉散开 [disperse]

衍溢漂疾。――汉·枚乘《七发》

(4)〈动〉分布 [ be distributed]

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后汉书》

(5)〈动〉通“演”。推演;演述[deduce]

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又如:衍说(讲说);衍声(谓文字从声音上演变);衍形(谓文字从形体上演变);衍算(推算数字);衍忒(推算过失)

(6)〈动〉扩展,扩充 [expand]

丘明衍传,迁、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章炳麟语

又如:衍文义书(借题发挥的文章);衍功(谓广建功业);衍食(扩大食邑)

(7)〈动〉动植物孳生繁茂 [lush]

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管子》

(8)〈形〉以盛、多、过多、多余为特点的 [redundant;superfluous]

国富人衍。――杜笃《论都赋》

又如:衍文(因抄刊古书而误增的字);衍溢;衍辞(多余的辞藻);衍句(因缮写、刻版、排牍等错误而多出的句子);衍字(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衍误(增衍和讹误)

有哪些好看的树适合中国气候?

无觅造园浅谈:一棵树就能美了一个院子,快看你家有没有!

注: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无觅造园。侵权必究。

在无觅君看来,中国传统庭院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古代文人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也是中国传统庭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除了梅兰竹菊,梧桐、芭蕉等一些诗意意象也被应用到中国传统庭院中。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声声慢》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宋】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最是梧桐总关情。梧桐树下梧桐雨,这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愁绪飘散开来。

芭蕉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像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在中国传统庭院中,不同的树总能营造出带着不同的古典诗意,唯美了一个院子。

除了梅兰竹菊,梧桐、芭蕉,还有那些树适合中国庭院种植呢?

无觅造园设计总监卓一卓根据中国气候条件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八种树木,看看你家有没有:

一、银杏树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

银杏树高大挺拔,摇曳多姿,葱郁苍健,气势恢宏,尤其是秋天,一片金黄,令人陶醉,是古代寺庙古刹常见的树种。

银杏树从栽培到结果需要30年左右,因此又被称为“公孙树”,取"公种而孙得食"之意。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关于银杏的诗词传世:

花深竹石迷过客,

露冷莲塘问远公;

尽日苔阶闲不扫,

满园银杏落秋风。

——【明】刘熠 《赠古泉上人》

每年秋天,最美的莫过于银杏叶的黄色,一年就这么一回,在微风摇动之时,银杏树上的金片,落在屋顶、铺满地面,成为一幅亮丽的图画。

二、桂花树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宋】朱熹《咏岩桂》

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三、枇杷树

枇杷树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在苏北地区枇杷树基地进行栽培驯化过的枇杷树年平均气温在-10~30℃,无特殊严寒天气的地区都可以种植。

我国关于枇杷的栽培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记载,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唐诗宋词里面关于琵琶的诗词多达上百首,杜甫之诗是其中之一。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唐】杜甫《田舍》

四、槐花树

槐花树生长于高原及平原地区,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越南、朝鲜、日本也有。

中国栽培槐花树的历史可谓渊源已久,古代的诗歌典籍中关于槐花的描写也不胜枚举,单是白居易就写过几十首关于槐花的诗歌。现在我们就挑其中一首来品评一下:

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

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

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

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

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

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唐】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五、玉兰花

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干燥,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

玉兰花开美丽大方艳丽不妖,古代文人骚客历来都将玉兰比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华而不媚端庄贤淑。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明】 文征明 《玉兰》

玉兰是名贵的观赏树,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非常适合在庭院中种植的一种树木。

六、海棠

海棠产于中国,为我国著名观赏树种,华北、华东各地习见栽培。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来形容海棠艳美高雅。

苏东坡曾作《海棠》,诗云: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因此诗得雅号“解语花”。

七、罗汉松

罗汉松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5-28℃。耐寒性弱,耐阴性强。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

罗汉松神韵清雅挺拔,自有一股雄浑苍劲的傲人气势,是古代文人泼墨吟咏的重要意象。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

——【清】 曾燠《罗汉松》

罗汉松有长寿、守财、吉祥寓意,是庭院和高档住宅的首选绿化树种。八、桔树

桔树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容易存活的庭院树种。桔树四季常青,枝叶茂密,树姿整齐,春季满树盛开香花,秋冬黄果累累,黄绿色彩相间极为美丽。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荷花凋零,擎雨的荷叶也委顿了。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在傲斗寒霜。你看呐,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致,就在这橙子金黄、桔子青绿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当然,除了无觅造园设计总监卓一卓推荐的这些庭院树,无觅君感觉石榴树、柿子树、榕树、枫树这些种在庭院也是不错的。无觅君坚信只要和庭院花园气候土壤环境相适应,一棵树就能美了一整个庭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