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疾,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是郡县制吗

2023-03-23 23:14:03 120阅读

嬴疾,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是郡县制吗?

这个问题,其实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唐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就说:“失在于政(残暴政治),不在于制(郡县制),秦事然也。”

有关郡县制与分封制之利弊,柳宗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封建论》说得很清楚。

嬴疾,秦朝灭亡的制度原因是郡县制吗

郡县制的始创者,是楚国的楚武王熊通。

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封建制),究竟有何优势?楚武王为何要设计出这种制度?

郡县制的最大优势在于,郡县制的官长是由国君任命,其职位不可无限期继承。所以,在楚武王设立权县后,斗缗不服管辖,楚武王直接杀死斗缗,改派阎敖;阎敖失职,丢失权县,楚文王又能把他杀死。郡县制的官长由国君指派任命,甚至生杀大权都由国君掌控,只要不尽忠职守,随时都有失业甚至丢命的危险。从基层来说,郡县制在制度上的压力,迫使各郡县的官长必须得作出业绩以自保;从上层而言,因为拥有对各郡县官长的任命权和裁撤权,也就直接增强了国君的中央集权。

与之相反,分封制(封建制)下的诸侯是世世代代继承。如果诸侯有异心,就可以拥兵自重,足以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同时,分封制下的诸侯由于不存在失业危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让所辖诸侯国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不管诸侯国太强或是太弱,都是中央政权的负担:诸侯国过强,“中央”就得担心反叛;诸侯国过弱,“中央”就得额外承担保护之责。可不管诸侯国发展得太好还是太差,“中央”都无法剥夺其族人的继承权。在分封制(封建制)下,周夷王杀死齐哀公,齐国还是得姜子牙的后代来管;周宣王杀死了叛逆的伯御,鲁国国君之位还是得找周公旦的后代来接任。这就是分封制下,中央集权的无奈。

分封制和郡县制如此一对比,就可发现郡县制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力,而削弱了地方分权的实力。

正是深入研究了西周王室衰落的历史教训之后,楚武王才会创立出郡县制来替代分封制(封建制)。

这是诸侯国为维护中央集权,所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变革,政治意义无比重大。楚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壮大,除了地缘政治环境上的固有优势外,更关键的就是制度上把分封制(封建制)变革成了郡县制,让楚国彻底摆脱了分封制(封建制)的桎梏。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与楚国比邻的众多诸侯国都拥有;制度上的创新,才是楚国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变革了分封制(封建制)之后,楚王才能发挥自身威力,最大程度地集合楚国资源,集中楚国力量来办大事,让楚国在短时间内迅速鹤立鸡群,在众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

秦国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改郡县制,显然是借鉴了楚国的郡县制改革。

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到: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这可以算是对于秦国用人的一个总论。

秦自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前770年)而始封诸侯,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入咸阳,共立610年

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岁。——《史记·秦本纪》。

在这六百多年的岁月里,君王更迭、人才如流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也就是春秋的秦穆公争霸的故事,以及战国自秦献公之后的历代君王和秦国崛起、统一之艰辛。

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个波谲云诡的风云时代和那些为秦国的称霸、崛起和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吧!

(需要说明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文武的区分并不是十分明显,有人出将入相也是寻常事。)

第一、秦穆公时代文臣

1.百里奚:虞国人(就是“假虞灭虢”的那个虞国),晋国灭虞国后,沦为奴隶,作为秦穆公夫人(晋献公之女,晋惠公、晋文公之姐)的陪嫁品到了秦国,出逃到了楚国的宛,经公孙支举荐,秦穆公按奴隶价格,用五张黑羊皮买回来,所以又叫“五羖大夫”。

2.蹇叔:宋国人,本山间一农夫,在百里奚郁郁不得志、四处宦游的时候与他相识,深入交谈、惺惺相惜,在百里奚被秦穆公重用以后,举荐了他的好朋友蹇叔。

3.公孙支: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晋国人,举荐了百里奚。

公孙支举荐了百里奚,百里奚又举荐了蹇叔,所以说,这些文人都很有意思,总会时不时地来上一句“某人才能胜我十倍”或者“拿我比他,犹如繁星比皓月,驽马比麒麟”等等言语。

不过,在没有科举,甚至没有察举的时代,相互举荐也是有才能的人出仕的最佳途径。

武将

1.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是百里奚之子,白乙丙和西乞术是蹇叔之子,此三人,我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评价他们。

第一次殽之战,他们本来是远征郑国的,结果人家有防备,那就应该返回来了,偏偏顺道灭了晋国的小弟——滑国,这一下惹怒了晋国,一战全军覆没,三人同时被俘。

幸好在文嬴(秦穆公女儿、晋文公夫人,当初是晋怀公之妻,而晋怀公是晋惠公之子,晋文公的侄子,这关系,我只能呵呵!)的劝说下送回秦国。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史记·秦本纪》。

终于在第二次殽之战中大败晋国,一雪前耻。

2.丕豹:晋国人,晋国的大夫丕郑的儿子,当初晋献公因宠爱骊姬幼子奚齐,欲立为太子,所以引发了“骊姬之乱”,结果是:

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史记。秦本纪》。

而奚齐上位后被国内大夫所杀,秦穆公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

晋惠公反悔曾经的许诺河西八城,派丕郑谢绝秦国,然而丕郑却与秦穆公密谋,归国后,被晋献公所杀,其子丕豹逃到了秦国,秦国拜为大夫。

晋国大荒,向秦借粮,秦给,秦国大荒,向晋国借粮,晋不给,于是两国爆发了战争,丕豹为将,俘虏了晋惠公。

3.由余:由余本是晋国人,“曲沃代翼”后逃到戎人居住的地方,戎王重用他。《韩非子》中记载了由余出使秦国,与秦穆公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奚谓耽于女乐?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由余出,公乃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臣闻戎王之居,僻陋而道远,未闻中国之声。君其遣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后为由余请期,以疏其谏。彼君臣有间而后可图也。"君曰:"诺。"乃使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遣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几不迁,牛马半死。由余归,因谏戎王,戎王弗听,由余遂去之秦。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既以得之,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故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由此可见,由余不仅仅是一个武将,而且还是文武双全的战略家,更兼有治国才能,看他提出的“俭得奢失”的观点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他最终辅佐秦穆公,举兵西伐,并国十二,也是天意。

总结

秦穆公能够成为“春秋五霸”(版本不同,五霸有不同说法)之一,就在于能够任人唯贤、虚心纳谏。

不过细想想,秦穆公的称霸之路是有多么的艰辛,邻居晋国这只老虎一直站在家门口,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晋襄公,哪一个都不是善茬。没办法,只能打打西方戎人,并国十二,周天子都封他为“西方之伯”,虽然算不上称霸诸侯,不过称霸西戎也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

然而,自他而始的殉葬制度,的确给秦国的发展造成了和严重的损失,也阻断了东方各国的事秦之心。

第二、秦献公、秦孝公时代

商鞅:又叫卫鞅、公孙鞅,卫国人(卫被魏所灭,保留宗庙,称“君”),先仕魏国丞相公叔痤,后受秦孝公“求贤令”而入秦,两次变法,二十年而秦国崛起。历任左庶长、大良造,封商君,所以又叫商鞅,最后秦惠文王登基后,奔魏而魏不受,反秦被车裂而死。

其实关于商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没必要赘言。司马迁认为他“刻薄少恩”,但也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有一段商鞅、甘龙、杜挚的辩论很有意思,有兴趣者可以参看《商君书·更法》)。

其实,自献公以来,秦国就已经有了崛起的势头,献公在世族扶持下登基,实行新政、废除殉葬制度、迁都栎阳,数次与魏国交手,败少胜多。可以说,秦孝公和商鞅的名气太大了,而让后人忽视了这位伟大的君主。(还赖于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

这一时代,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如甘龙、杜挚、嬴虔等,不过他们都是秦国人。

第三、秦惠文王、秦武王时代文臣张仪:魏国人,纵横家,相传为鬼谷子的学生,两度相秦,与司马错共同灭蜀国,吞巴国,助秦惠文君称王(秦国第一王)。最有名的当然是“张仪欺楚”的故事了,把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秦武王继位后,罢相驱逐,返魏任相,死于魏国。(大家也很熟悉,不多言。)

2.公孙衍:魏国人,纵横家,曾任秦国大良造,河西之战斩首魏军八万,然后离秦先仕魏后仕韩,一生致力于合纵抗秦,最终被魏王所杀。

武将

1.魏章:魏国人,丹阳之战,斩首楚军八万,俘楚将屈匄,夺取了汉中之地。秦武王继位,魏章与张仪一同被逐回魏国。

2.甘茂:楚国人,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继位后,驱逐张仪、魏章,甘茂任左丞相,宜阳之战斩首韩军八万,后出奔齐国任上卿,出使楚国,欲再相秦国,未果,死于魏国。(注:甘龙与甘茂没关系,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秦惠文王、秦武王时期,秦国还有,严君樗里疾(嬴疾,号“智囊”)、嬴华(死的早,记录少)、司马错(灭蜀)等名将,不过他们都是秦国人。

第四、秦昭襄王时代文臣

1.范睢:魏国人,受须贾、魏齐迫害几乎丧命,受魏人郑安平搭救而改名张禄。经王稽举荐而秦昭王用之(主要是秦昭王想摆脱宣太后和穰侯的束缚)。

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而拜为客卿。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向秦昭王献策“除四贵”而拜为相国,封“应侯”

於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秦王乃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然范睢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最终病死在封地。

2.蔡泽:燕国人,典型的明哲保身主义者,范睢辞相后任秦国丞相,后辞相。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

武将魏冉:楚国人,宣太后同母弟,他的一生功绩卓越,拥护昭王,举荐白起,四次为相,权倾朝野,屡破三晋和楚国,司马迁对于魏冉的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於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羁旅之臣乎! ——《史记·穰侯列传》

2.芈戎:楚国人,宣太后同父弟,四贵之一(四贵: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嬴悝、泾阳君嬴芾)。

白起、王龁为昭襄王时期的主要将领,尤其是白起,四大名将之一,有杀神之称,此二人皆秦国人。

第五、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时代时代文臣

1.吕不韦:卫国人,封文信侯。以“奇货可居”的故事而闻名,助嬴异人(子楚)登上王位,灭东周国。后又辅佐秦始皇直至加冠亲政,组织编纂“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为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最后,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2.李斯:楚国人,荀子的学生,韩非的同学,上《谏逐客书》被嬴政采纳,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皇帝”称号,“废分封,行郡县”,与赵高发矫诏赐死扶苏,扶胡亥上位,最后被污蔑造反而被腰斩,夷三族。

斯知六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史记·李斯列传》

3.蒙毅: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官拜上卿。

武将蒙骜:齐国人,先后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官至上卿。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史记·蒙恬列传》

2.蒙武:蒙骜之子,蒙恬蒙毅之父,主要功绩协助王翦灭楚。

3.蒙恬:破齐,北逐匈奴,修长城,后被秦二世赐死而“吞药自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史记蒙恬列传》

此外,还有很多秦国名将:

灭韩的内史腾;

灭赵的王翦、羌瘣、杨端和,灭魏、齐、代(代为赵的后续)的王贲;

灭燕的王翦、辛胜 、李信(第一阶段),王贲(第二阶段);

灭楚的李信和蒙武(第一阶段,大败),王翦和蒙武(第二阶段);

王翦、王贲父子灭五国,再加上王离,王翦家族就如蒙蒙骜家族一样,为大秦做出了巨大贡献。(王翦家族与王龁没关系。)

总结

秦先祖因善养马而被封,秦襄公因护周而始为诸侯。从此秦获得了关中地区的特权。

秦穆公举贤任能,四十年励精图治而称霸霸西戎。

自孝公至始皇,六代明君,秦国愈强,这是法治的强大力量。

然而,秦二世而亡,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所以,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能长治久安。

但秦的崛起之路,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有巨大借鉴意义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嬴渠梁有几个儿子?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名渠梁。《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三个儿子。

嫡长子:秦惠文王嬴驷

秦惠文王嬴驷,秦孝公嫡长子,公元前337年到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国杰出君王之一。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一说名“骃”),栎阳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庶子:嬴疾。嬴疾,又称严君疾、樗里疾,秦国宗室,是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历任秦相、上将军。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秦昭襄王元年,拜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务。七年(前300年),去世,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今西安市西北约3千米处,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位于汉长安城所在的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龙首原地势最高点)之东,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庶子嬴华。

嬴华,秦国宗室,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他的成就比起父兄秦孝公、秦惠文王还有嬴疾要小一些。

嬴华,又称“公子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嬴华善武,是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大将。秦楚大战,嬴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有功。史料上对此记载较少。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说到楚国,您会想到什么?

不少人会不假思索的说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是,毕竟秦帝国的崩塌,楚国的功绩位列榜首。

但这并不是楚国唯一可圈可点的“成绩”。

因为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楚国都是榜上有名,而就战国七雄而言,楚国无疑是最有底蕴的,当天下诸侯都是公爵侯爵的时候,楚国已经成为了雄霸长江以南的王。

楚庄王称霸之后的问鼎中原,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历史书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不可一世的楚国,为何却少有名将,作为战乱频繁的战国来说,没有名将的楚国,又缘何会如此有威名呢?

其实楚国还是出了不少名将的,只是和那些顶级名将比,稍微逊色了点,但这亦不能说楚国缺将,飞鱼就来说说楚国的那些名将。

第一位:吴起。

当飞鱼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一定会说,吴起不是魏国的嘛,怎么变成了楚国的名将,其实吴起作为地地道道的卫国人,如果按照“国籍”来看,那他只是卫国的名将。

但是他的一生,却没有为卫国效力,所以可以说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位职业官僚,既然如此,那么他效忠过哪些国家,自然就能算哪国的名将。

当然他也效忠楚国,并且他也在楚国最终死亡,吴起在楚国时期,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还奠定了楚国强大的基础,说他是楚国名将,其实名副其实。

第二位:景阳。

楚国本土除了王室的熊氏外,还有屈,景,昭,子,项等大家族,景阳就是景氏家族的一员大将,他曾经还效仿过孙膑的“围魏救赵”,虽然没有取得傲人的成绩,但是亦帮助了楚国的对外扩张。

此外,他还用计策促使齐国和魏国互相猜疑,从而导致齐国和魏国的联盟解体,为楚国北上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地外部环境。

第三位:昭阳。

昭阳为楚国令尹、上柱国,他带兵攻打赵国,使得兴化一带并入楚国,楚国能够占据越国的疆域,昭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楚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时,昭阳带领的楚国大军,也使得秦国军队有所顾忌,直到用计稳住了昭阳,秦国的长平之战才能打得那么顺溜。

第四位:项燕。

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没有听过,不要紧,那么他的儿子,您一定听说过,他就是楚霸王项羽。

秦国第一次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打算攻灭楚国的时候,项燕就崛起了,不仅挫败了李信,还使得秦国尝到了自从开始打灭国之战后的第一次大败,可以说项燕是名副其实的名将。

如此看来,其实楚国并不缺名将,只是相比较长江以北的那些将军而言,他们并不是很出名罢了,毕竟当时长江以北是中原的核心地带,战乱不断,当然会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名将。

对此,您怎么看?

战国十大武安君?

白起

白起,秦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庙十哲之一,人称“战神”,其位列大秦名将之首当值无愧。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使赵元气大伤,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扫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王翦

王翦,秦武成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秦灭六国的实际执行者,先后率军攻灭了赵、楚六国,特别是在灭楚之战中,在秦军新败的情况下,又重新领军攻灭了楚国。

司马错

司马错,秦客卿,历仕三朝,是白起的黄金搭档,其最大的功绩便是攻灭了蜀国,稳定了秦的大后方。除此之外,司马错还曾攻取魏61城,并大破楚国。

蒙恬

蒙恬,秦内史,秦上卿蒙骜之孙,秦内史蒙武之子,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其最大的功绩便是北击匈奴,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一名统帅。

王贲

王贲,秦通武侯,秦将王翦之子,其最大的功绩便是在灭六国之战,先后攻灭了魏、燕、齐。

蒙骜

蒙骜,秦上卿,历仕四朝,先后攻取了韩十余坐城池、赵三十余座城池、魏五十余座城池,为秦开疆拓土,新增了两郡。

嬴疾

嬴疾,秦严君、右丞相,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先后为秦攻取了魏曲沃、赵蔺邑、汉中,是出自秦国宗室的名将。

王龁

王龁,长平之战是为白起副将,先后攻取武安、皮牢、上党等地。

章邯

章邯,秦上将军,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先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后败于霸王项羽。

李信

李信,最大的功绩是随王翦父子攻灭燕国,后在率军攻楚时失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