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发源地,古代足球蹴鞠兴起于汉代

2023-03-23 05:00:04 100阅读

风筝发源地,古代足球蹴鞠兴起于汉代?

清明节又到了,作为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有许多的活动开展,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放风筝等等。

这些习俗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产生着些微的变化,有的节日保留至今,有的文化传承却断绝了。这里头有一项游戏活动蹴鞠,就保留了下来,它已经演变成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现代足球运动。只不过它不是完整的传承,而是发展演变了。那么,古代的蹴鞠,和现代的足球有什么类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我们现在就来叙述这个问题。

风筝发源地,古代足球蹴鞠兴起于汉代

蹴鞠,又名“蹴球”、“筑球”等,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这项活动在我国开展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出现在《战国策》中,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就流行蹴鞠这一体育活动。

《史记》中也有记载,但这时的蹴鞠可不是那么轻松的游戏,而成为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父亲早年曾是一踢球高手,刘邦当了皇帝后,给他父亲封了个太上皇,按理说吃香的喝辣的,一切都应有尽有,应该整天乐乐呵呵的颐养天年才对,但不成想一天都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的样子。其父一天到晚踢不着球十分郁闷。

《西京杂记》中记载,伺候刘太公的左右,曾经把这种情况汇报给了刘邦,刘邦一听就明白了,对仆人说,老父亲生平所好的,就是走街串巷,混迹于市井之中,再就是以斗鸡蹴鞠为乐,如今住在深宫大院,这些接地气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才闷闷不乐的。

但是如今的刘邦已经做了皇帝,并且通过叔孙通的努力,好不容易制定了正式的汉朝礼仪,不是当年那街头的蛊惑仔了,端着高皇帝的架子放不下来,宫中好手又太少,自然不好组织一支皇室球队来娱乐自己的父亲。

刘邦放不开,弄得刘太公闷闷不乐。相比之下他的重孙汉武帝就比较放得开。汉武帝在东部巡狩,封禅泰山之后,意兴所致,也喜欢踢上几脚蹴鞠,还让文官们写赋来赞颂自己。

“昔汉武帝平西域,得胡人擅蹴鞠者,盖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东方朔因以此艺(指弹棋)进之,帝舍蹴鞠而尚弹棋矣焉”。(《弹棋经序》晋·徐广)

汉武帝曾得到一胡人俘虏,此人是个踢球高手,结果汉武帝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群臣都无法劝阻,最后高智商的东方朔想出一个办法,教汉武帝下弹棋,汉武帝的注意力才得到转移。

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踢球高手,至少是位超级球迷。

“桂性便辟,晓博弈、蹹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

根据《三国志》上的说法,有个叫孔桂的,下棋、踢球那都是高手,曹操成为了他的铁杆粉丝,非常喜欢他,无论出门上那儿都带着他,不离左右。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音乐诗歌,书法绘画,还是体育搏击,都呈现出一个高潮来。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蹴鞠文化,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

这个时期,无论是球的材质,还是比赛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充气球和球门,用球门的蹴鞠比赛叫做“筑球”,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

筑球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比赛时衣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

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

同时,不用球门的踢法逐渐规范。这种踢法叫做白打,属个人表演性活动,对球员控球能力有更高要求,除手外,头、肩、臀、胸、腹、膝各部位均可触球,变换各种花样,先落地或违规者输。看着这些技法,要比现代足球丰富得多。

这时期的蹴鞠为何发展这么迅猛?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主要还是领导的带头作用发挥了作用。宋太祖就是一位蹴鞠高手,古画《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高俅还因为球踢得好,最后官至太尉。

有了这些名人的带动,坊间蹴鞠活动开战的红红火火,“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清代中叶以后,西方的现代足球传入中国,这一传统的蹴鞠活动,逐渐被踢毽子作为“蹴鞠之遗事”(宋高承《事物纪原》)所代替。

从1958年7月,国际足联前任主席阿维兰热正式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以来, 到2005年5月20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足联百年庆典闭幕式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为足球起源地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证书”。以权威组织所颁发证书的形式,再次确认了这一世界所公认的事实。

由于中国足球现在一直很弱势,所以现在有些人就予以否定这项运动起源于中国这个现实,其实个人认为大可不必。一个国家发明的运动项目,和它能否持续保持高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

就像我们的国球乒乓球一样,它的起源在英国,但后来这项运动基本上变成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蓬勃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衰弱下去的英国并不以此为耻。为何?

只要是本民族为世界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大家认为呢?

什么是特色礼品?

什么是特色礼品?所谓特色礼品,也就是一个地方的特产,能让收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哪个地方的人送的。像山东的周村烧饼、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天津的大麻花等有像山东潍坊的风筝,重庆的荣昌折扇等等这些具有地域性的工艺品。

河南的特色礼品也很多:

工艺品: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泥咕咕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洛阳牡丹瓷

洛阳牡丹瓷是一种将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后诞生的新派艺术陶瓷,它以优质高岭土为原料,以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原型,以具有牡丹纹饰的瓷器为样本,继承以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兼具唐三彩等唐代陶瓷生产传统技艺,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众家陶瓷传统技艺之所长,采用全手工制作而成。

4、汴绣

汴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钧瓷

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6、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

7、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饮食:

1、洛阳牡丹饼

洛阳牡丹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属于豫菜系。相传与武则天有关,以豆类为主料制作糕点,酥松绵软。

2、桶子鸡

开封特产名菜,以其色泽鲜黄,咸香嫩脆,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几大特点而出名。其主料是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煮。老母鸡的补益之功效更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用来补身,尤其是畏寒风重,虚不受补者,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

3、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阳市的天云、云阳等山区山高雾重,水质极佳,出产的茶叶颜色深绿,叶片肥厚,品质上乘,再经过后期的精工细做,成品茶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长,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有淮南第一茶之称。

4、沁阳花菇

菇中之皇,首先表现在独一无二的质量上。 目前,“泌阳花菇 ”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河南省名牌产品。泌阳花菇朵圆、肉厚、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爆花自然、口感鲜嫩、菇香浓郁,经过国家有关科研部门的化验分析,所具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30余种酶类和丰富的香菇多糖,维生素D的含量达120个国际单位,菇质远远优于外地同类产品。

5、新郑大枣

历史悠久,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春秋时曾有“桃枣荫于街”一说。新郑堪称华枣的发源地。新郑大枣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新郑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在新疆举办的全国枣类评比中,新郑枣品质名列千枣类第一名。

药材:

1、商桔梗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的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之间,是著名的“药乡”。商城所产的中药材“桔梗”,因其所特有的“龙头凤尾菊花心”优良品质特征而久负盛名,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商城桔梗根肥大肉质,切片断面纹理清晰,呈白色或淡黄色,宛若菊花,是谓“菊花心”。四年以上野生桔梗茎于块根的结合部向上生长出一种似角一样的不定根,形似龙头,故谓“龙头”。商城桔梗的主要特征就是龙头凤尾菊花心,堪称药中奇葩,在同类产品中独一无二,扬名海内外,被载入《中国药典》注释版本和越南《药志》。1986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对外保密名种,被誉为“商桔梗”。

2、商茯苓

名贵中药珍品,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配伍药。史有中药材“白银”之冠名,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抗癌、抗衰、固精、保肾等药食保健功能。《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是中药的“八珍”之一。商茯苓主要产于大别山区的原始森林,以体大、色亮、泽莹、质优、生产历史悠久而享誉全国,商城也因此一直享有茯苓之乡的美誉。

3、葛根粉

生长于长竹园乡属大别山深山区,一般海拔405―1352.6米,平均海拔716.3米,相对高度947.6米,最高峰九峰尖1352.6米,最低海拔150米,全生态、无污染、绝对天然。清凉下火,养胃解酒的特效,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可明显减慢心猝,降低心肌缺氧耗量,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焦,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

4、渑池丹参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257.4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3天,10℃以上积温4046℃,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适合中药材种植。渑池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约20厘米(有的可达33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河南省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也是地大物博。好的东西一时半会也说不完,简单的介绍一些,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谢谢。

山东省有哪条高铁正在建设?

潍莱高铁,即潍莱高速铁路,是由潍坊到莱西的一条高铁线路,全长约122.631公里,时速350公里,已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并计划将于2019年通车运营。

潍莱高铁从潍坊昌邑出发,止于莱西北站,沿途经过青岛市平度、莱西。是省内"三横"快速铁路网的"中部通道"。该线路沿线共设4个站点:潍坊北站、昌邑南站、平度北站、莱西北站。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面积15859平方公里,居山东第二位,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同时也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有“世界风筝都”之称。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有“东方瑞士”之称,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故事发生地是在北京还是南京?

红楼梦中作者写的贾家到底在北京还在南京?回答这个问题,从《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看,贾荣二府就在南京。贾雨村与冷子兴闲谈中,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遺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几句话,说得非常清楚。石头城,从历史考察,就是战国时代的金陵。三国时代,吴国孙权把金陵改为石头城,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到金陵地界,再去石头城,看到了宁荣二府,那就肯定是贾家就在南京无疑。无可争辩。

再从《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来看,“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着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可见她们都是乘船,从登舟而去,到弃舟登岸,都是水路,没有说换什么另外的交通工具,走其他什么路。这肯定是去南京。从扬州到南京都是水路。如果去北京,不可能只坐船走水路。从这里可以看到贾家就在南京。

我以前看过《红楼梦》后,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宁荣二府就在南京城。可前几年,我旅游去了北京。游览了北京旅游景区《红楼梦》中大观园,宁荣二府。门前的两尊石狮子,活灵活现。宁国府,荣国府 门前的牌匾。醒目大字,栩栩如生。进入大观园,叠翠柳绿,石台楼阁,雕梁画柱,画桥流水,清波粼粼。。。怡红院,贾宝玉的住处,潇湘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她们的住处。。。都与《红楼梦》中,描述的一模一样。。。可谓宁荣二府,实实在在的就在北京。贾家当然也就在北京了。

于是,我又改变了以前的观点,我认为宁荣二府,贾家家族,他们就在北京城。如果不在北京城,为什么北京城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宁荣二府,而南京城没有呢?

其实,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说得很清楚了:《红楼梦》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主要写的是:“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以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也就是说,读《红楼梦》,只读故事情节,人情世故,命运归宿,至于时间,地点,清楚不清楚,并不重要。

潍坊习俗有哪些?

1、潍坊风筝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 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2、过年 过年穿新衣是潍坊城区的年俗传统之一。在春节里,不仅要备年货、买新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外,还会追求新的服饰。 正月初一走出家门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头。古时候,这种习俗也寄托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潍坊核雕 传统工艺核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清朝晚期,潍县人都师从著名核雕艺人张大眼学习核雕,以娴熟技艺闻名乡里。 后历经都兰桂、考功卿、都传恭、王续德、邢友弼等大师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体微艺精、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4、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画市。 潍坊年画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理想、希望、寄托着他们丰收富裕、消灾祛祸、安居乐业的意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5、嵌银漆器 嵌银漆器是潍坊独有的手工艺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嵌银漆器由艺人们用特制小刀小剪小锤。 按照设计的图样,在硬质的红木上雕出细沟,再顺着细沟嵌入细如发丝的金丝或银丝,然后涂以数遍大漆,推光而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