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都是哪八旗,满清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八旗子弟都是哪八旗,满清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是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族事物的机构,专管皇家内部的事项,皇亲国戚犯了错或得了功都要作记录,皇室成员犯了错误被关押的地方也在宗人府里,而有功的皇室成员的嘉奖之类,或者战死的,病死的爵位的继承,抚恤金的下发,以及他们子弟以后的教育生活方面都归宗仁府管。
宗人府最早是朱元璋设立的,作用就是方便管理皇家的家族亲戚们。后来清朝就沿袭了这个模式,最高的管理者从亲王里面选,叫宗令,平时主要职责就是编纂族谱,皇室内的成员有任何事情都要记录入族谱,包括阿哥有儿子了,贝勒娶福晋了,王爷的女儿死了之类的事情都由宗人府负责,登记时喜事用红笔,白事用黑笔写。
清朝的族谱叫玉牒,顺治年间规定玉牒要十年重修一次,每逢修玉牒都要设修撰官,临时打开玉牒馆,修完了玉牒馆就关闭了,但是这其中还有一套繁琐的恭迎礼节要执行,表示对牒谱祖先的尊重。
清朝对于亲王皇室犯法,没有得到皇帝允许是不能审训的,即使能审讯了,那也就只有宗人府有资格,然后宗人府根据所犯类型,在联系刑部,或者礼部户部官员一同审理,但是这些部门的意见也只是参考性的,最后判决都有宗人府裁定。
清朝的皇室成员即使杀了人也不会被叛死刑,而宗人府本来就是皇室成员构成职责也是为皇室服务,所以互相偏袒是肯定的,即使最严重的犯罪也是被关押在宗人府内,较轻的犯罪就口头批评教育一番就释放了。
也正是有宗人府这种机构和清朝皇室的特权,让很多皇亲国戚横行霸道,抢劫商客,欺压百姓,也正是这些纨绔子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清朝之后就在无宗人府这种机构了。
所谓八旗子弟指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满族人为何只问旗属不问籍贯?
说起满清八旗,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随口就能缓缓道来八旗,而且很多满族人也自称是八旗子弟,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也是军政合一的最高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年间。那满清 八旗又分为那八旗,满族人为何见面不问籍贯而问的是旗呢?
01 正白旗正白旗为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旗内不设旗主,为皇帝亲临带兵,并且从中挑选出皇室成员。清朝时期正白旗约2.6万兵力,下载人口拥有13万之余。清朝同治皇帝的皇后婉容就为正白旗人。
02 镶白旗镶八旗为下五旗之一,不在上三旗之内,不由皇帝率领,而是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领,掌兵约2.8万,下辖人口约十三万之多。
03 正红旗正红旗为下五旗,是由诸王、贝勒、贝子所统领,也是满清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兵力约2.3万,人口约11.5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隶属于正红旗,满清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也隶属于正红旗。
04 镶红旗镶红旗也为下五旗之一,是由诸王、贝子、贝勒分别统领,兵力约2.6万,下辖地人口13万,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
05 正黄旗正黄旗为上三旗,上三旗不设旗主,由皇帝直接统领,侍卫以及皇室成员也在上三旗中选举产生,直到清朝灭亡,正黄旗依旧是满期八旗中人数最多的,约有三万兵力,人口约15万,康熙的爱臣和伟大的诗人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06 镶黄旗镶红旗作为上三旗中的一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名声显赫,上三旗之一由皇帝直接领兵,侍卫皇室成员也是在上三旗中产生,满期时期兵力2.6万,人口约为13万,历史山很多出名的帝王妃子都来自镶黄旗,例如慈禧太后、嘉庆皇帝的皇后孝和睿等人都是来自镶黄旗。
07 正蓝旗正蓝旗曾经作为上三旗之一,与正黄、镶黄位列上三旗,但是在顺治皇帝驾崩之后,由摄政王多尔衮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统领,而是分由贝勒、贝子和诸王统领,在清朝时期兵力达2.6万,下辖人口约为13万。
08 镶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之一,是由诸王、贝勒、贝子统领,清朝时期兵力约2.7万,下辖人口13.5万。
满清拥有严格的八旗制度,平时生产、作战也是合理划分,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是指守卫京师的八旗君总称,而且比逊要是出自正白、正黄、镶黄等上三旗的子弟才有资格驻守京城。
努尔哈赤建立满清八旗之初之设四旗,分别为:黄旗、白旗、蓝旗和红旗,后来因1614年间“归服役广”正式将四旗改为八旗,也就是后来的:“正白旗、镶白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称满清八旗。
后来满清政府在入关之后,又把征服的蒙古人和汉人分别设立了八旗,加上满清八旗,此时的中国是没有民族之分的,统称为二四十旗,其中以满清八旗为核心领导。
好啦,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了,你所希望下期看到什么文化知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三分语录】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
-作者简介-
又忆雪,古典文化研究者,辽宁省营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每天为您更新一篇有深度、有感想的深度好文,乐于分享一天中最美好的日子和陪你躲过每一个快乐开心与悲伤的日子,喜欢,不妨点击关注
满族女性长相特点?
特征一。鼻梁直廷。如有人说自己是满族人,但没有这一特征,最起码他/她不是纯满族人。
特征二。不同于汉族人乌黑乌黑的小眼睛。
特征三。颧骨。腮骨突出,但有别于韩国人。
特征四。耳朵。从相片看清朝的各皇帝到东北纯满族人都是大耳朵。
特征五。脚的小指指甲几乎没有。
特征六。直率,北方民族的共同特征。
特征七。坏脾气( 满族女人更突出, 并是关内满族人)。
特征八。上进要强心极重。
特征九。讲义气,重感情。
特征十。重礼节(从前礼节之多,之繁,令人称叹)。
特征十一。饶勇好战( 汉人对此体会应最深. 同三百年前比,退化太多,简直判若二人)。
特征十二。同汉人比, 不会作生意(是历史造成的)。
特征十三。爱吃肉食。
特征十四。好动。
特征十五。气质。坦言讲就是"满大人"或八旗子弟的气质。是受压迫上千年的汉族人学也学不来的。蒙,藏,维族都不具此一气质,尤以关内满族人突出。很有可能是欺压汉人太多,太久所致
清朝八旗子弟待遇怎么样?
八旗制度首先是一项“世兵”制度。
所谓“世兵”就是世代为兵的意思,八旗之下所有人第一身份都是“军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八旗子弟都可以去当兵。
因为兵员名额有限制。
简而言之,八旗子弟身份都是预备役军人,但是不是所有八旗子弟都可以当兵。
八旗子弟当兵是要选拔的。
在清朝晚期,京营八旗一共有12万兵额,而当时北京城成年八旗男丁有60万人。
换言之,在清朝,八旗子弟能当上兵的只有1/5。
那么,那些当不上兵的八旗子弟怎么办呢?
凉拌,他们没有口粮也没有军饷,而且还不能从事其他工作,非常惨。
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形象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普通中下层八旗民众。
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要么是闲散宗室,要么是有世爵的八旗上层,普通八旗子弟日子过得比一般汉人还要苦。
原因就在于这些八旗子弟除了当兵不能干其他的,老舍在《正红旗下》里就描写了主人公的“姐夫”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底层旗人,他弓马娴熟,还能做一手好木匠,但是他就是选不上,当不了兵,吃不了俸禄,可又不能经商,又不能种地,只能悄悄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养家。
这才是绝大多数普通八旗子弟的真实生活写照。